在佛山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陶塑、雕刻、塑扎、绣花和剪纸可以合称为佛山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五朵金花”。游客可在繁华的百花广场、新华商场、南海广场等商业广场饱览名店风采,也可以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寻觅到民间工艺佳品。石湾艺术长廊公仔街,是佛山市大型的陶瓷艺术品集散地之一。

查看全部3个购物地
TOP 1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是属于广东的民间剪纸.从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纯色剪纸,铜衬料、例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几种.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或在特制的铜箔、银箔上剪、刻而成,其中以铜写料较为突出
TOP 2 石湾陶瓷
石湾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的石湾陶瓷历史;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
TOP 3 蹦砂
蹦砂传统做法为面粉拌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而成的食品,形似金黄色蝴蝶,顺德俗称蝴蝶为“嘣砂”,故名。其口味咸甜适度,品种有蚝油、虾蓉、榄仁、南乳等。
4. 香云纱
香云纱是广东省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织造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因而倍受欢迎,顺德伦教是这个产品染整技艺的传承地。
5. 九江米酒
这是清道光年间已行销省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的一种受大众喜爱的米酒.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和”的独特风格.今天仍然享誉中外
6. 石湾艺术陶器
石湾艺术陶器产于佛山西南面的石湾镇.早在唐代,石湾陶塑艺术就已享有盛名,至明、清两代又广泛吸取了古代各名窑的陶艺精髓自成一格,形成了造型粗犷雄浑、古朴典雅;釉色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艺术特色.人物、动物和器皿的造型千姿百态,其中以俗称“石湾公仔”的人物塑像驰名中外.艺人灵活运用捏、捺、贴、雕等技法塑造了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特点是表现人物的肌肤不施釉彩,显得凝重浑厚,质感较强.对衣纹的处理概括简练,充分表现流畅的优美线条.近年来,石湾艺人把发扬传统技艺与表现时代风貌结合起来,使这株南国陶艺之花显得更加多彩
7. 均安蒸猪
“均安蒸猪”被称为顺德几大名菜中的“贵族”.均安蒸猪较大的特色就是一次蒸整头猪,制作工艺讲究生猪的宰割的刀工,特殊工艺制法和蒸煮火候.均安蒸猪,关键是要有一套大型的烹具,一个超大的农家土灶,一个特大口径的铁锅,还要有一个长方形的木盆.制作时先把宰好洗干净的全猪起骨,然后用精盐、白糖、黑糊椒粉、五香粉等佐料涂遍猪的内外,体外是不用加任何染色素的.涂抹过后腌大约两小时,然后用旺火隔水蒸它一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全猪熟肉皮爽肉滑,肥而不腻
8. 白坭黑皮冬瓜
白坭黑皮冬瓜是三水市较大宗的传统农产品,全市年种植面积达5000公顷,产量30万吨以上,带动农户2万户,形成规模化生产,主要分布区域是白坭、芦苞、大塘、范湖、金本、南边、乐平等镇区.每年五月初新瓜开始上市,收获期迟续至10月份.产品销往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并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9. 罗村竹笋
罗村竹笋以沙口出产的较佳,其外表金黄,内如玉琢,香滑可口.沙口竹笋没有粗纤维,外表有皱纹,至今在罗村仍不失为一种人人爱吃的佳肴
10. 三水禾花雀
禾花雀是一种随节令南北迁徙的候鸟,夜晚喜宿在江边的芒草丛中.它的形与麻雀相似,不同之处是禾花雀的脚比麻雀的脚略长.每年晚稻扬花之时,三水县的西、北、绥三江的洲滩芒草地中,栖落着一群群禾花雀.它们是从远方飞来三水繁殖后代的. 落日时分,捕捉禾花雀的行家们来到预先选定的地点,在一片芦苇或芒草丛一端,左右两边各竖一根竹杆,竹杆上挂着特制的网,网一般用尼龙丝绳织结而成,倾斜约450C度角.网眼尺寸与禾花雀头部一般大小,网的长短要视捕捉范围而定.网布完毕,三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候在网前,二人从芦苇丛另一端,各抓住麻绳一头,将麻绳上下晃动,把禾花雀一步一步驱赶到网前.这时,守候在网前的人,抓准时机燃放一串鞭炮.禾花雀听到突然而来的巨响,纷纷起飞而撞入网眼,头被卡住.猎人拔杆收网,满载而归.据当地人说,一网最多可以捕捉到四、五千只,收网时两个人都抬不起来. 禾花雀肉嫩、骨脆、味鲜,营养价值高.无论蒸煮或铁板烧制,都一样甘香脆口,回味无穷.每年禾花雀上市的时候,许多华侨、港澳同胞慕名前来,举行禾花雀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