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古城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秀丽险峻的西岳华山又给这个秦砖汉瓦的世界添了几许清新自然的气息。平遥古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第01天 出发地: 广州 - 太原

广州 - 太原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是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双塔寺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54.7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54.7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小川椒麻辣香锅
  • 鑫东方商务会议中心(郝庄正街)

第02天 出发地: 太原 - 平遥古城

太原 -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风景名胜平遥古城的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历史文化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平遥古城墙

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88年,平遥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墙,全长约6公里,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县城城墙。平遥古城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如今的城墙,基本上保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构造。作为游客,你如果只是在边上或者古城中看看城墙,那是不需要付费的,如果你想登上城墙,那就需要购买平遥古城的通票了。城墙绕古城一周,共有六座城门,南北各一座,东西各二座。目前游客可以通过南门或者北门,登上城墙或者下城墙,需要注意的是,古城的管理方有时会调整登城墙或者下城墙的城门,具体以景区当日的公告为准。古城墙是平遥古城的一道宏伟的风景线,古城墙是由瓮城(东西各两座城门都是瓮城)、城楼、角楼、点将台等建筑设施组成。如果你有兴趣登上城墙,还可以看到城墙顶上设有的望孔、射孔、垛口、铁炮等御敌设施。有些游客登上城墙后,会沿着城墙走一段,如果是绕着古城走一圈,大概需要4小时左右,你也可以从北门登上城墙,然后沿着城墙走到南门下城墙。在几百年的古城墙上行走时,能够看到古城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有晾晒衣服的家庭主妇,有屋顶上飘出的炊烟袅袅,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世俗混合在一起。如果你想在城墙上拍照,建议傍晚时分前往,拍日落和古城老房子的效果会特别好。不过要注意,古城冬季天黑的早,需要提前去。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平遥县衙博物馆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 门票:20元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风景名胜日升昌票号遗址位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古城平遥县城内。票号集中在西大街,日升昌就在此街,沿街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挂店名牌横匾,院屋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二进为职员住处、客房;三进是二层楼房,楼下是花厅,楼上为仓贮和伙计住处,最后进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备有马厩和马馆住处。城里还有店主雷履泰的私人住宅。 最佳旅游时间日升昌地处山西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适合秋季旅游。历史文化日升昌,中国开办最早的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于道光元年(1821)改设“日升昌”,专营汇兑业,票号分号遍及全国,影响甚大,是山西票号的代表。为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创办,财东为西裕成颜料庄的财东李箴视。副经理一度是毛鸿翙,后因与雷履泰不和,离开日升昌。此后日升昌由雷履泰独掌管理大权。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雷履泰去世以后,“日升昌”竞争力日衰,票号的霸主地位随之失去。辛亥革命后。因信用危机,“日升昌”于民国二年(1913年)停业清理,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组为“日升昌”钱庄。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味美源牛肉刀削面
  • 平遥兴隆义客栈

第03天 出发地: 平遥古城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硕果仅存的平遥文庙有“小故宫”之称,规模宏大,规制齐全,也有一条类似的中轴线。魁星楼却在文庙外城墙上的东南角,她小巧玲珑,却直指天空。登上此楼,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平遥古城尽收眼底。据说,当年凡中状元者要从东门城楼登上云路,然后再登魁星楼、文昌阁,经过云路坊(凌空而架,像云中虹桥),再跨进棂星门,经过拌桥(也称状元桥),再到大成殿祭拜孔子。这些,只是形式上的表演而已,其实,从隋朝确立科举制度以来,那科举路上的七百多名状元,十多万进士,以及难以计数的举人,在经历过“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苦难历程之后,今日登云梯,上星楼,跨云桥,进棂门,在世人面前风风光光地招摇展示一番,为“一朝成名天下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果我们把平遥古城看作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生命体,那么,平遥文庙就是她的灵魂;如果我们把平遥文庙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那么,大成殿无疑是她的心脏部位。明伦堂,又称彝伦堂,在大成殿后,是强化孔子儒教中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是向人们灌输儒教伦理道德的讲堂,是学官中的主要学习场所。
head_picture

清虚观

位于古城内东大街路北,座北朝南。 清虚观始建于唐朝初年,原名太平观,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称清虚观,后又赐名太平兴国观,元初改作太平崇圣宫,明代以后仍称清虚观。历代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元代时道教兴盛,清虚观有较大发展。 全观共有十座建筑,前后三进院落,在中轴线上有牌楼、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宫、玉皇殿。观院门牌楼,竖于两柱,并由八字形叉柱稳固,上有乾隆三十六年题"清虚仙迹"的匾额。龙虎殿、三清殿均为元代修建、明代重修,龙虎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采用"悬梁吊柱"的奇特结构,殿下面东西廊分塑青龙、白虎二神像,高达5米,骨骼雄健,怒目而视,手持戟剑,神态勇猛,体态完好,为明代作品。壁上有青龙、白虎形象,其中白虎抽象造形颇奇特,这组塑像为元塑中不可多得的佳品。三清殿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中院北面,面宽五间,进深十一椽,上起五脊六兽歇山项,结构奇特,殿宇高大壮观,殿内三清等泥塑已荡然无存,仅殿内西侧竖记述元代建殿蒙文碑一通。大殿东西两旁各筑有耳殿三间。三清殿前高台基上筑有一处包厦接卷棚顶,即献殿。阁内楼上有吕洞宾泥塑,又名纯阳宫。纯阳宫重建于清光绪年间,时代属晚,装修颇精,观内遗存宋、元、明、清碑碣近30通,是研究道教史迹和书法艺术的珍品。中院东西各有配殿十一间,院中通道左右各建有小碑房一处,后院北头轴线上原为玉皇阁,尚存窑洞三孔。 清虚观现为平遥文物陈列室,收藏了平遥地区许多文物,有唐、宋铁铸佛像以及许多明代道教木刻神像,同真人大小,是国内少见的珍贵遗物。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大小碑碣二十余通,很有研究价值。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

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路南22号。全馆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楼院四部分,开设6个展室和两个展区,充分而真实地再现清代乾隆以来我国镖局的独特风貌。镖局,作为我国早期保险业,它随着明清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其职能以为工商贸易客户运送现银为大宗。据《武术汇宗》所述,号称神拳无敌的山西人张黑五于乾隆年间,领皆在北京前门外大街首开“兴隆”镖局。华北第一镖局,系指道光年间由王正清、戴二闾、左二把成立于平遥、祁县、文水等地的“同兴公”、“太汾”、“昌隆”三大镖局。而王、戴、左三人,一则武德昭著,名振大河上下;二则武艺高强。开设镖局,或现银运送,解缴、或货物转运,满足其时商业贸易实行现银结算的需要,因而,一度兴旺发达。票号诞生,镖局业务锐减。最兴盛期,为清末国内形势混乱之时。进入民国,各类军警武装押运出现,镖局相继衰败,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三碗不过岗(喜迎春饭店)
  • 平遥会馆

第04天 出发地: 平遥古城 - 太原

平遥古城 - 太原

晋祠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风景名胜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历史文化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太原 - 西安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
  • 车上

第05天 出发地: 西安

西安古城墙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回民小吃街

无论您是否西安人,您一定听说过西安回民小吃的大名。醇香诱人的羊肉泡馍,皮嫩汁浓的灌汤包子,透油发亮的黄桂柿子饼,可口香甜的八宝稀饭,提起这些享誉全国的西北小吃,别说外地朋友听了要慕名而来,就是本地人也一定馋得想流口水呢!回民饮食业中其中首屈一指的是西大街的大麦市,那里的小吃品种繁多,口味地道。信步走去,马家腊牛肉、灌汤包子、羊肉泡、令人目不暇接,口味大开。大饱口福之后,还可体味西北重镇伊斯兰浓郁的风土人情,定让您满心欢喜。回民饮食讲究卫生,选料严格,技艺精湛祖辈相传,待客殷勤热情周到,主要经营牛羊肉、糕点、甜食和面点小吃。牛羊肉有腊牛羊肉、牛羊肉泡馍、涮羊肉、水盆羊肉等;面点小吃有肉饼、卤汁凉粉、灌汤包子、糊辣汤、油茶、锅贴等;甜食有黄桂柿子饼、江米豆沙凉糕、蜂蜜凉糕等几十种。许多西安市民常常举家专程到这里一饱口福。无所谓季节之分,所以四季皆可游览,回民小吃街,陕西特色小吃一把抓。在位于西安市中心的回民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卖吃的有像花生酥、绿豆糕、柿子饼这样的零嘴摊,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羊肉泡馍、烤肉、灌汤包及酸菜炒米(酸菜肉丝炒饭)配酸梅汤。这几样可是陕西的名小吃哦~在回民街的小吃店里一般都能叫到这些哦!不过北方人都喜味重,所以不喜欢葱、姜、蒜的朋友可别忘了点菜的时候和服务员说明不要放这些东西哦~不然你会发现你点的食物里到处都有它们的影子哦,当然还有不会吃辣的朋友。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午餐:自理 晚餐:同盛祥(钟楼店)
  • 文苑大酒店

第06天 出发地: 西安

钟楼

不知道暮鼓晨钟的说法从何时流传的,总之如果你住在西安的钟鼓楼附近,对这四个字就一定有着亲切的眷恋。多少年来,钟楼清亮悦耳的晨钟和鼓楼温厚平和的暮鼓在喧嚣的浮世里始终不懈的陪伴古城西安走过了风风雨雨,它们本身,已成为这座四方城里人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和家的象征。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楼体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总体布局气势宏伟,别具一格。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西北角陈列着一口明代古钟,重五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整个钟楼雕梁画栋,气势雄浑,作为击锺报时之用,故得名。相传大钟一响,全城都会响起清脆悦耳的凤鸣之声。整个钟楼门扇窗雕精美细致,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层门扇上都雕有大量浮雕,上面述说了古代经典的轶闻和典故。游人登顶,可俯视古城街景。 钟楼经过地震未曾毁坏,但解放前国民党驻扎军队,长年失修。解放后政府拨款多次整修,旧貌换新颜,成为西安市的象性建筑。 1996年9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建成的钟鼓楼广场,风格别具,使钟鼓楼变的更加壮丽、伟岸,新唐风建筑也自此成为独到的一派。现在的钟鼓楼广场,容古风唐韵与现代气息为一体,成为西安市民娱乐休闲和中外游客了解西安的最佳场所。 鼓楼和钟楼别具一格的风韵形成了巧夺天工的搭配,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他们仍会以那熟悉的暮鼓晨钟鼓励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兴盛。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基座长52.6米,宽38米,高7.7米,一门洞;最大的鼓楼为明中都鼓楼,基座长72米,宽34.25米,高15.8米,三门洞。)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head_picture

碑林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为主的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书法的渊薮、经史的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8个国家级特殊旅游参观点及AAAA级旅游点之一,近年来又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清单”。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文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现珍藏文物11000多件,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及其他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重点藏品为中国古代书法名碑及汉唐时期石刻雕塑精品,其中包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怀素《藏真律公帖》、张旭《断千字文》、唐昭陵六骏、东汉陕北画像石等。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建筑布局合理,典雅凝重,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每年都吸引着近60万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览。博物馆全年开放,随时期待着国内外观众的光临。您将在这座东方艺术的殿堂里重温美的历程,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建石刻艺术馆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新石刻艺术馆为仿古歇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专门用于陈列馆藏的宗教石刻类文物,下层为半地下式的文物库房。它的建成必将成为古老碑林新的亮点,为陕西的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亚朵酒店西安南门店

第07天 出发地: 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

该馆是一座新建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馆区占地6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00平方米。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建筑群体,连廊庭院,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通风设施好,装饰古朴典雅,给人凝重、舒畅、清新之感。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序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黄河巨幅彩照,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博物馆藏品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115000多件。其中已登记注册的有41000多件,未登记注册的尚有74000多件(不包含尚未清理的钱币)。绝大多数藏品是前陕西省博物馆移交的。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一、铜器。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二、唐代墓葬壁画。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三、历代陶俑。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四、历代陶瓷器。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五、历代建材。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六、汉唐铜镜。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句。七、金银玉器。包括湮金望银的铜器。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婆、攀金银竹节铜熏炉和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塞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位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八、历代货币。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除上述八大类外,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门票陕博的免费是免费不免票的,进门的时候需要领票,存包,和进行安检。在陕博领票的方式有几种:(1)现场领票;(2)网上预约;(3)旅游年票有一次免费进去的机会。现场领票排队要排2小时,所以如果大家想去陕博的话一定要提前预约好。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西安大唐芙蓉园

西安大唐芙蓉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展示。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13亿元。景区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早在历史上,大唐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而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以及璀璨多姿、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大唐芙蓉园有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有著名的户外香化工程,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阵阵幽香,是首个将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完美的融为一体的五感主题公园;有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及水景表演,集声、光、电、水、火为一体;还有全国最大的展现唐代诗歌文化的雕塑群以及全方位再现唐长安城贸易活动的场所——大唐集市。大唐芙蓉园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既能领略到神圣恢弘的皇家文化,又可看到“百帝游曲江”那规模盛大的大唐仪仗队,更有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入仕出相等主题活动。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三秦火锅
  • 唐华宾馆

第08天 出发地: 西安 - 华山

西安 - 华山

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风景名胜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长空栈道”。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间横贯有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需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登上华山北峰,再向南折,经擦耳崖,过上天梯,便有一长岭呈现眼前。它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最佳旅游时间华山所在地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华山成祥酒店

第09天 出发地: 华山 - 西安

华山 - 西安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博物院

秦始皇陵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下河村。风景名胜秦始皇兵马俑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以秦兵真人大小为模样,由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但有八种常用脸型再做细部修改,并以装配线方式组装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最佳旅游时间秦始皇兵马俑所在地西安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秦始皇兵马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目前尚未发掘完成。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老西安饭庄 西北菜
  • 秦俑村

第10天 出发地: 西安 - 广州

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3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四处水源眼中的一处发现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771年时代,其中三处是解放后开发的。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铝、硫磺、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骊山温泉、千古涌流,不盈不虚。温泉水不仅适于洗澡淋浴,同时对关节炎、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浴池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华清池有各类浴池一百多间,一次可容纳近400人洗浴。历史文化华清池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西安 - 广州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