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青铜之乡,钓鱼台,世界佛都法门寺,一路走,一路风景,一路故事……

第01天 出发地: 兰州 - 宝鸡

兰州 - 宝鸡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秦岭南麓凤县境内,距宝鸡市90公里,距凤县县城41公里,距宝汉公路31公里。公园面积5235公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738.7米,最低海拔1580米,森林覆盖率达98.6%,拥有广阔的自然森林植被景观。公园有西河庙、高山石林、莲花山三大景区,50多个景点。公园内森林植物1800多种,野生动物280多种,七八月平均气温22.7℃。因公园所在地唐藏镇相传是唐僧师徒取经经过此地,境内的庙儿蜿蜒向西直达秦岭梁顶为“通经西天”之意,故公园由此得名。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嘉陵江源头景区

嘉陵江源头风景区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三十三公里处的秦岭之巅。属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风景区之一,总面积三千六百公顷,著名的嘉陵江发源于景区内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嘉陵谷中。景区内亦有大量的人文古迹。有汉高祖刘邦入关时的煎茶坪,诸葛亮北上伐魏时的点将台,宋朝吴介兄弟抗击金兵的和尚愿古战场,代王岭等。一九九二年八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同志曾登上秦岭视察观光,并留影留念。 景区处于秦岭主粱南坡海拔1500--2800多米的中高山区,森林气候凉爽湿润,空气清新,水质甘纯,年平均气温15度,夏季最高温度32度,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境地。目前已建成一批独具风格,自然纯朴的度假木屋及商店、餐厅等服务设施,自一九九三年五月开放以来,源头景区以其大自然独有的温馨及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成为人们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胜地。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炎帝陵旅游区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龙祠。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来众多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但已祠陵损毁失修。于是,当地在神农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2天 出发地: 宝鸡

大唐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 位于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顶 , 距市区仅 2.5 公里, 是宝鸡市内的AAA景区。风景名胜秦王陵有唐朝秦王李茂贞( 公元 856---924 年 ) 及夫人合葬陵寝 、 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王陵原占地面积 200 多亩 , 现开发面积80多亩, 由山门、神道、献殿 、祈殿和两座地宫组成。在 150 米长的神道上,有按皇帝生前出行宫廷仪仗排列的唐代石雕15组34 尊。在两座分别长为120米、深 20米的地宫中,有高8米、宽4米用青砖仿木雕刻而成,保存完整的全国最大的唯一罕见的地下飞檐古建端楼;有用青砖砌墙并卷的八边形穹隆顶;有栩栩如生的墓道两侧18幅乐伎图;有唐代珍贵的胡人马乐佣 、三彩陶马佣;有精美的砖雕”十二生肖图”、“ 八人抬轿图 ”; 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的勺状 ”地面天象图 ”; 还有带着神秘色彩的千年石函、墓志铭无字碑… 最佳旅游时间大唐秦王陵气候干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大唐秦王陵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在唐代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据法门寺<<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文记载,845年法门寺遭遇 ”会昌法难”,几经颓废,李茂贞从 901年—922年的21年间,修寺宇、 建法舍、铸铜炉、修佛塔等等 , 对法门寺进行了旷世持久的修复, 使法门寺恢复了皇家寺院的繁荣, 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天台山

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面积约120平米千米,属秦岭山系。区内群峰竞秀,植被繁茂,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主要景点有莲花、道帽石、磊磊石、九龙泉、大散关、鸡峰插云、弥罗天云海、炎帝骨台寝殿、神农祠、老君顶、玄女洞等数十处,主峰莲花顶海拔2198米。天台山有油松、华山松、连香木等多种树木、百余种观赏花木和60多种鸟兽。  史载民传,天台山是炎帝出生、成长、创业和卒身的地方,是“神农之乡”,在中华民族发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开始创教写经的传说。自古以来说是道家名山,是一处融文化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宝鸡天台山风光(25张)具有观赏游览、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3天 出发地: 宝鸡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国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宝鸡市。坐落于出土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中华石鼓园内,与石鼓阁相呼应,全院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组成。馆藏有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钟、卫鼎等一千多件青铜器。风景名胜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最佳旅游时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在的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历史文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所在的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筹建于1990年,1998年9月8日建成对外开放。主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它是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鸡迈入大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2010年9月28日,全新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宝鸡石鼓山隆重开馆。新馆气势恢宏,依山伴水,处高望远,与石鼓阁顾盼相依,成为宝鸡的新地标。
head_picture

钓鱼台

在宝鸡市宝鸡县东南约30里天王镇的伐鱼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上有困痕,传说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开国元勋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故而得此名。 这里有钓鱼台、中国西部影视基地、静室景区、笔架山景区、金波峡景区、青峰山景区、仙人坝景区、玉皇山景区等八大景区,100多个景点。钓鱼台及其所在的伐鱼河谷处在秦岭北麓。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 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6.6米,上部直径11.2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 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文革”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 1973年开工, 1978年 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 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1、交 通:由西宝高速公路到宝鸡,然后再转(钓鱼台距离西安150公里,宝鸡30公里)。2、咨询电话:0917—6772320 6772428,钓鱼台影视基地:0917—67723013、节 庆: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古庙会。4、地 址:陕西宝鸡县天王镇。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红河谷森林公园

红河谷位于眉县营头镇境内,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里、宝鸡60公里,在西宝高速公路常兴出口转向、西宝南线眉县河底村路口转向,具体方向有路标提示。公园入距下板寺26公里,可和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形成环形旅游线路,山外可和西宝高速常兴、宝南线相连。风景名胜红河谷森林公园景点推荐神龟宝蛋:此龟早年为玉帝支床,生活千年难耐寂寞,云游人间,看到次地风景秀丽,胜似天堂,便在此产蛋扎根,苦苦等候几万年蛋仍未孵化.这种精神感动了观世音菩萨,赐菩提小树一株,冬为遮风御寒,夏为遮荫挡阳,这株小树诚蒙观音净瓶甘露山谷之灵气呵护,历经千年生命旺盛。诗词 宝蛋圆圆逗人怜,神龟祈尔数千年。慈航普度非所愿,专等风华逐梦缘。群仙聚首:抬头仰望,山峰林立,突兀奇秀,有酷似一老仙的整体山峰,又犹如人形的座座山头,传说为姜太公八仙台封神后,众仙目送在此与姜子牙拜别。河中有一石平台为拜仙台,世人常常把此作为禁姜太公神灵的场地。最佳旅游时间陕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陕西省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9%~64%,夏季降水量又以陕北地区最为集中。秋季次之,占全年的20%~34%。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历史文化红河谷原名赤峪、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自古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民间传说“红河”为太白山神怒斩恶龙,河流被血水染红而得名。相传很早以前,关中连续三年大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一日,县令带百姓进山求雨,在通往太白山神的山路上,有二龙把守在云仙门,县令、百姓苦苦相求,苦苦等数日而不得入门,在苦无良策之下,县令招贴幕集宝球送于两龙,才得以进山。在拨仙台,县令向太白山神诉说原委后,山神让县令率百姓下山回家,中途天降大雨,山外甘露济民。而山里却流出血色红水,原来太白山神将这两条恶龙斩首,其因有二:一曰司职把守山门,知民情而不报当斩;二曰县令率百姓进山求雨,本应该赶快报告,却千般阻拦、吃拿卡要、贪赃枉法、罪该万死。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4天 出发地: 宝鸡 - 兰州

太白山汤峪温泉

陕西眉县汤浴温泉,位于太白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眉县汤浴温泉又名“凤凰泉”、“西汤浴”,位于眉县太白山北麓的汤浴口,距西安100公里左右。这里山环水绕,古木丛郁、景色如画,因地处龙凤、凤凰两山环抱之中,故名凤凰泉。据记载,“凤凰神泽”为眉县八景之一。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建“凤泉宫”作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临其地,赐名“凤泉汤”。眉县汤浴温泉现有大泉3口,水温经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钾、钠、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其中硫酸钠含量较多。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凤泉水对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head_picture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的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风景名胜法门寺十大之最  法门寺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  法门寺[5]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数是仿唐建筑,建设考究堪称精品。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法门寺法会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最佳旅游时间法门寺四季较为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季节。历史文化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目前,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宝鸡 -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