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全省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等工作。1957年,首次成立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西宁市西关大街58号,新宁广场东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是集展区、办公区、文物库房区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其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新宁广场构成了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省会西宁标志性建筑和景观。青海省博物馆下设:办公室、保管研究部、宣传教育部、展览部、信息发展部、设备管理部、文物安全部七个部室。现有职工88名,其中具有副高职称者7人。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如今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新馆目前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风景名胜东关清真大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这只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大殿内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相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寺内《重建西宁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寺,“创自明代,毁于兵整。”另《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大寺,创自明代,屡经兵资,其地送废。”据1961年编的《西宁市志搞》载:“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相传明洪武年间,由明将军西平侯沐英,建议明王朝初次修建的。”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马步芳公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馨庐”取意是按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马家父子的名号“子香、少香”,“庐”取《陋室铭》中“诸葛武侯庐”的“庐”。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馆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七大院落。第一个院落是办公和接待宾客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有玉石厅,贵宾厅和东西两厅等;第二个院落是正院,是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这里是当年青海省的政治、军事中心,这个院子里有马步芳居室,他儿子马继援居室;马继援夫人张训芬居住的小楼;另外还有副官、参谋楼及北会议厅和南接待厅;第三个院子是女眷楼,它是女宾住宿的地方,是古典廻廊木结构的中式二层楼四合院,一楼是女佣住的,二楼是女宾住的,这个楼当年绝对禁止男人入内;第四个院子是小花园,大伙房和小伙房也在此院;第五个院子是马步芳亲信警卫部队的驻地,称为“警卫楼”。院子里还有古油坊,古水磨;第六个院子是仆役、车夫住的地方,现开辟新作为游客的用餐场所,最后一个院落是后花园。
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风景名胜灵官殿 来到山脚,首先看到的是灵官殿。灵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1910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 殿内,供奉着护法王灵官。灵官赤面三眼,手执金鞭。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 王母大殿 灵官殿后,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个土观楼的主殿,也是平常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2007年大殿失火 王母大殿[2],现在看到的是2008年重建的。据说,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而这里是西王母显灵圣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禅寺现为青海省内道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众多的海内外华人前来游览观光,也会不时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动。近几年来,每当重阳节晚上,北禅寺还会张灯结彩,届时,数万人云集于此,更是热闹非凡。王母大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王母,上层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 王母大殿西边是财神殿,东边是城隍殿。财神殿供奉着比干、关圣、赵公明三大财神,城隍殿则供奉着本省 城隍殿[2]城隍、东汉时期的西宁护羌校尉邓训。据载,邓训生于40年,卒于92年,字平叔,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子。
西宁野生动物园,又名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园区共展出动物180余种,3000余头(只),主要展区包括猛兽散养区、草食动物散养区、百鸟苑、水禽湖、灵长馆、小型猫科动物馆、大型珍稀动物馆、豹馆、鹦鹉馆、斑马馆,还有海洋馆等动物场馆。西宁野生动物园展出有全国最大的雪豹人工繁育种群、最大的黑颈鹤人工繁育种群和世界唯一普氏原羚人工繁育种群。除雪豹、黑颈鹤、普氏原羚、荒漠猫、胡兀鹫、鹅喉羚、白唇鹿、野牦牛、野骆驼等高原特色动物外,西宁野生动物园也展出有河马、长颈鹿、鳄鱼、海狮、东北虎、非洲狮、斑马等动物。
浦宁之珠位于青海西宁市西山植物园内的山地上,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援建西部的观光塔。该塔设计总高度188米,由4个三角形截面的钢格构及上部球体和底部塔座组成,登上塔顶后整个西宁市区面貌尽收眼底。塔座的首层和地下一层局部对游客开放,设有规划展示厅、贵宾接待室、纪念品出售区等。塔楼球体2、3、4层对游客开放,球体2层为观光、纪念品出售区,球体3层为观光茶座区、4层为旋转观光茶座区。塔楼球体以玻璃幕墙的装饰为主,着重体现球体的通透明亮,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玉树自古是连接西藏、四川、西宁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境内以古道和商路为主线,一路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唐蕃古道即唐朝古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通往吐蕃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古代通道,藏称其为“迎佛路”。它的形成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视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据藏汉史籍记载,唐贞观八年(634)吐蕃王松赞干布,派第一批使臣访问西安;唐朝也很快派使臣回访,从此拉开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序幕。唐贞观十四年(640)吐蕃大相禄东赞受命到唐朝求亲 唐太宗李世民审时度势,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翌年,由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携带陪嫁队伍离长安赴逻些。途经天水、兰州入青海;过日月山,抵柏海(今扎凌湖、鄂陵湖),松赞干布亲率人马在此迎亲。而后顺黄河北岸西上,过黄河正源卡日曲,经众龙驿(今译作草陇滩,在玉树州清水河南),渡通天河,穿勒巴沟时刻了许岩画,驻跸贝沟,休整一月。为弘扬佛教文化,文成公主令随行工匠于贝沟悬崖上雕刻佛像九尊,再往西南行,经藏北黑河,赴逻些。 在雕刻的九尊佛像中,端坐中间的是大曰如来佛,左右分上下两层各待立四尊菩萨。即普贤、文殊、金刚手、除盖障、虚空藏、观世音、弥勒、地藏菩萨,俗称八大随佛弟子。在浮雕的左边崖壁上,纹刻了吞米桑布扎书写的藏文“尕洽”十八行;右边崖壁上刻有藏文佛经十二行和文成公主书写的汉文楷书《般若波罗米多经》十六行。在贝沟的多处石崖上还刻有多种佛像、佛塔、经文等。70年后,唐蕃第二次联姻,金城公主又远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她途经贝沟时为文成公主时代雕刻的佛像建造殿堂,并于公元730年派人重修佛殿。 解放后,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唐蕃古道上的珍贵历史古迹,于1957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其列为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唐蕃古道,迂回曲折,绵延数千里。今若巡游此道,你将会领略到绚丽的高原风光和神奇的江河源头,贝沟的千年古雕尤其令人神往。
虎台遗址,位于西宁市西郊,为公元4世纪南梁(小国)的遗址。原台共九层,台下可陈兵10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公元397年,河西鲜卑贵族秃发乌孤称西平王,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后迁乐都(分属青海),史称南凉,领有今日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其弟利鹿孤登泣后,国力强盛,一度雄据西陲,虎台就是那时所筑。公元414年南凉为西秦所灭。现在登上虎台,西宁风光历历在目。
黑泉水库,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位于227国道旁,距离大通县桥头镇37公里,距离西宁市75公里,总库容1.82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77625万元,是青海“引大济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西宁及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生态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风景名胜老爷山景区因其保护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和避暑的佳境,被列为青海省九大旅游区之一。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雾山岚光浮绕,四时若雾,山表嘉木扶浓荫蔽日,巉岩崱力,怪石嶙峋,谷应风鸣,如闻虎豹”。古人以“雾山虎豹”把它列入大通“八景”之一。老爷山的南坡,因山势陡峭,危崖耸立,而被人称为天险。老爷山的北坡,因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景色宜人,而成为有名的风景胜地。老爷山之美,主要在于山清水秀,林荫花香。尤其是春夏之际,满山遍野高大的云杉,茁壮的桦树,青翠的白杨,娇柔的红柳,繁茂的灌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一派浓绿。山林之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令人心醉。老爷山过去古迹甚多,山上庙宇不可胜计。其中有:药王庙、玉皇宫、百子宫、菩萨殿、柴家殿、无量殿、七真祠、太元宫、三佛殿、雷祖殿、斗母宫、文昌庙、三宫庙等,层层叠叠,坐落山间。因此,以前每年夏秋时节,来此朝山拜佛,旅游观光的人很多。可惜,这些古迹前些年被人破坏,但遗址仍存。最佳旅游时间老爷山风景区地处中纬度,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微弱,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不热,年平均气温2.8℃,气温较高的7月份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雨量50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最佳旅游时间为夏季。历史文化神话传说中,曾经有一个书生到老爷山的庙中拜神,但他对一弥勒佛的佛像出言出言不逊,当时弥勒佛座下有个神叫韦陀,他很生气,就把那个书生杀了,弥勒佛知道后,勃然大怒,他对韦陀说:“佛家以慈悲为怀,怎能杀人哪?”最后罚韦陀永世镇守老爷山。韦陀也就成为了老爷山的山神。蒋介石逃回台湾后,大通县由马步芳的部队管理,当时的国民党部队对大通县的回族宣传解放军的可怕,邪恶。导致在解放军到达大通后,许多同志遭到了当地居民和国民党特务的暗杀,造成了很多的损失,更是有一批马步芳旧部和一些顽固的居民盘踞在老爷山上当上了土匪,解放军部队投入了大量部队,但因为山势陡峭,土匪在烽火台上架起了数十挺机枪,疯狂的扫射,造成了我军的大量损失,最后当时的指挥官调来的二十多门迫击炮,把库存的炮弹全部打完,最终以300人的牺牲换来了大通县的解放。
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通县西北部,大坂山南麓宝库峡风景区内风景名胜 步人宝库峡经黑泉水库至察汗河森林公园山门前,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地势平坦,宽阔辽远,绿草如茵,各种树木成耕成片,浓荫遮日,清洌的泉水四季长流,清澈见底。向北望去,有一座横空出世、位似屏风、状若莲花、色像彩玉的莲花山,山前新修的牌楼式山门高大雄伟,巍巍壮观。山门横额"察汗河森林公园"7个鲜红的大字更是耀眼夺目。石林峥嵘的莲花山将察汗河地区绵延逶迤的山岭分为东西二岔。东岔山高草茂,是天然优质牧场;西岔河流湍激,两岸山壑叠起,苍松翠柏,隐天蔽日。凡曲径探幽者,均得乘马徐行20余华里,跨过38道河水,始达一大二小、水草茂盛、方圆千亩、平坦如垠的土山子掌。登临其上,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大通、门源、祁连三县景观尽收眼底。"登掌红日早,回首白云多","一掌撑天起,三县览无余".这些诗人的抒怀恰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察汗河不仅以如画的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更以许多珍禽异兽和名贵药材誉名远近。雪鸡、石鸡、兰马鸡、野鸡不一而足;马鹿、狍鹿、棕熊、狐狸、岩羊、石貂、豺、狼、獾猪、麝等种类繁多;党参、黄芪、黄茨、野葱、羌活、狼毒、雪莲、秦艽、大黄等药用植物遍布全区。察汗河不仅是省内外游客寻芳探幽的理想去处,更是专家学者考察探险的圣地。古老的"龙洞观云"、"林海吐雾"景观与青海省最大的现代化水利工程黑泉水库建设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最佳旅游季节这里气候温凉湿润,夏季年平均温度在12℃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以及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妙佳境,夏季最适宜出游
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西宁市辖县,海拔2280-4622米,境内河流密布,山地、河谷相互交错,蜿蜒起伏,森林资源丰富,在这浩瀚的林海中镶嵌有鹞子沟,察汗河两个著名风景区。景区内主要有大西沟风景区、柏木圈风景区、石门风景区和东沟风景区四个景区组成,各景区景点丰富集中,奇石、山水、花草,树木构成独具特色的高原风光。奇石造型逼真,形态各异、维纱维肖,如“将军岩”、“骆驼峰”、“唐僧诵经”、“玉兔盗仙草”等,任凭游人想象;山水以“瀑布”表现,落差不等,气势各异,有“浪漱奇石”、“双龙戏水”、“高峡飞流”等瀑布;每当初夏季节,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争相竟放,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等姹紫嫣红、沁香宜人。因此,景区每年举办盛大的杜鹃花旅游节。园柏林是大通县境内唯一的一片原始林,在分布特点,演替规律及学术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这里的园柏既有乔木的雄伟,更有盆景的小巧。
新宁广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大街与新宁路交汇处(原交通巷批发市场),东接省博物馆,西联新宁路,北邻五四大街,南靠省图书馆。广场东西长407米,南北宽238米,总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铺装面积4.6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6万平方米。广场纵轴线起于新宁路东侧,终于博物馆正面,依次为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天圆地方广场)、博物馆前广场。其中中心广场以大型水景喷泉为主景,美妙的音乐、变幻的灯光和节奏感的水景有机结合,彩色音乐喷泉直径为34米,最中央是高大的8个蒲公英式的固定喷泉,中间层为跳动的、摇摆的、孔雀开屏型的喷泉,外层是伞状、蘑菇状的喷泉。纵横主轴线所夹四角为绿地,两侧的林下广场以铺地点缀国槐树构成,依树阴形成良好的休憩空间。北侧大块草坪和樱花林体现出了大自然景观。新宁广场是西宁市的重点形象工程,总投资8516万元,2000年7月开工建设。它寓“新世纪、新西宁”之意,融生态园林、历史文化为一体,整个广场布局结构清晰明快,设计高雅大方,广场、绿地错落有致,灯饰、喷泉相映成趣,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实用性,体现了浓郁的现代文化氛围和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它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