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不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不逛景德镇哪知瓷器乡。在江西的广阔土地上,有着驰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也有大自然的缔造的美丽庐山。四天的旅行,用心感受自然和历史交错的美感。

第01天 出发地: 宁波 - 九江

宁波 - 九江

浔阳楼

现今浔阳江边,耸立一座古楼,高度21米,面积为1800平方米,外观三层,内里却有四层,整体格局,浑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非凡,这就是重建的浔阳楼。它是一座仿宋模式建筑,显得古色古香。原楼是座酒楼,始建于唐,宋朝重修,以后屡经兴废。宋时楼的题书“浔阳楼”三个字传为苏东坡所写,如今匾额三个苏体金字出自赵朴初的笔端。登楼凭窗纵望,江水滔流,烟霞浩渺,令人心旷神怡。更有“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之感。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叙述,宋江在浔阳楼醉题反诗,引出了一幕闹江州故事,颇令人寻思回味。大墙上镶嵌着大型瓷画,重现昔日一段风云,如闹江州的众好汉劫法场、智取无为军、李逵斗张顺等画像,再现了当时的情节。展厅陈列着有关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人物瓷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看了动人心弦。楼内装饰布局,可说是以《水浒传》中人物在江州活动之内核而展开的。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锁江楼塔

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傲然屹立,高耸蓝天,潇洒古朴,伟岸气昂,塔影锁江,风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宛如撑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正如当年悬挂在此对联所云:“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是为浔阳十景之一。此处原系一回龙矶,江岸突起跃出江面30余米,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明万历十三年,九江郡守吴秀等筹集民间款项,汇集高师名匠,修锁江楼和锁江楼宝塔于石矶上,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与配阁、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所谓锁江楼、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是为锁住不驯服的江水。另锁江塔一度又以矶名,称回龙塔。头上风云变幻,脚下波涛翻腾,由于历经四百年变迁,江岸崩溃,楼毁、牛沉、阁倒、轩塌,只存宝塔安然挺拔于残存的回龙矶上。近年又予重修,为九江标志和象征。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九江长江大桥

乘坐江轮溯江而上,可见滚滚的江流中,一桥飞架南北,这就是著名的九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始建于1973年12月,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第215桥梁工程处组织施工。它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我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也是我国目前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无论是桥的设计、施工工艺,还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迄今最先进的建桥水平。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江中有桥墩10个,共架设11孔钢梁,最大跨度216米,最小跨度126米。整个大桥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形梁,在我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宽的大跨度,也居全国桥梁之首。我国第一次试验的15锰钡氮新钢种在这座桥上首先使用。这座桥使用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的最高纪录。九江大桥墩顶到基础最低底面,相距64米,相当于一座22层高的楼房。从钢梁拱顶到基础最低底面,高达132米,相当于一座45层的特大高楼。九江水域地质情况复杂,水深流急,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在基础工程中采用了双壁钢围堰、泥浆套下沉和空气幕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保证了工程质量,受到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很高的评价。1992年,九江大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1995年大桥铁路桥贯通。大桥全线通车后,成为京九铁路的枢纽,对加强我国南北交通运输,促进华东、中南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是湖北省黄梅县的小池镇,南岸位于九江市区的白水湖,现已成为游客观光的一个新景点。大桥附近有琵琶亭、锁江楼塔,相映成趣。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高速服务站 晚餐:长脚私房菜
  • 九江168精品酒店

第02天 出发地: 九江

庐山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 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庐山的宗教文化引人入胜,其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包含景点:主体旅游景点主有:美庐别墅、庐山会议会址、花径、锦绣谷、仙人洞、竹山寺、大天池、龙首涯、石门涧、黄龙潭、乌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博物院、含鄱口、植物园、大口瀑布、三叠泉、五老峰。 南麓旅游景点:秀峰、白鹿洞书院、观音桥、大汉阳峰、桃花源(康王谷)、小天池、爱莲池、落星墩。 辐射景点有:狮子洞、鞋山、庐山西海、龙宫洞、石钟山、观音岛、鲁溪洞、九宫山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锦绣谷

锦绣谷,位于江西省庐山,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谷中不仅花奇,而且石怪,垒垒巨石,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千。风景名胜锦绣谷中不仅花奇,而且石怪,垒垒巨石,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千。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足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传说,牵动了无数游人的思绪。谷底有一溪流,名锦涧。溪上横跨一石桥,名锦涧桥。过桥有一路直达天池山顶。小道蜿蜒盘旋,号称九十九弯,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称九十九盘古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经此道运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白云天际”、“烟霞深处”、“半天”、“天池”等40余处。其中,要数欧阳修撰、五守仁书的《庐山高》题刻,名声最大。无论是诗意,还是书法,均堪称一绝。最佳旅游时间锦绣谷地处江西庐山风景区,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年平均温度15℃,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2℃,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锦绣谷历史: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谈判台

谈判台又称访仙台,位于江西庐山风景区。最佳旅游时间谈判台地处江西庐山风景区,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年平均温度15℃,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2℃,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谈判台原为朱元璋,在洪武36年(公元1393年)建。目的是为了纪念其军师、一个子虚乌有的疯和尚——周颠。元末,朱元璋起兵争夺天下,有个疯疯颠颠垢和尚,走南闯北四处“告太平”。言,天下将会再现一个太平盛世,这个定太平的人就是朱元璋。其他人则定不了太平,朱元璋听到传闻后十分高兴,召见了这位疯僧,并向这位疯颠之人请教定太平之策。周颠曰:定都建业(南京),天下三年可得”,又授如何打破这个“桶”建立那个“统”;又要如此这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方略,朱元璋听后茅塞顿开,一一采纳。并拜周颠为军师,几年后朱元璋果然扫平各路诸候,取得“息定天下”的战果,天下呈现“太平”景象。于是周颠辞朱元璋而去,留下话说“吾乃庐山山竹林寺僧”。“谈判台”,为蒋介石(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输资重建。1946年7月美国特使马歇尔与蒋介石曾在此会晤,商讨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即共产党统治北方、国民党统治南方)想使中国开成一个历史上的南北朝格局。从而结束国共内战。史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八上庐山,多次到这里会晤蒋介石。
head_picture

仙人洞

誉满海内外的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风景名胜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 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的对联。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镍币平置不沉。此处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妍。绕洞的云雾,时而浓如泼墨,时而淡似青烟,变幻多姿。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臣骑牛雕像。最佳旅游时间仙人洞地处江西庐山风景区,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年平均温度15℃,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2℃,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仙人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head_picture

黄龙寺

黄龙寺,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风景名胜黄龙寺沟内原有前、中、后三寺庙,各相距2.5公里。前寺现仅存遗址。中寺是佛教寺庙,有佛教信徒朝拜。原有五殿,分别为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现仅存观音殿及十八罗汉塑像。近年修复一新。殿内有茶水、仪器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供应。后寺随山就势,独具风格,主供黄龙真人,后寺下的溶洞——黄龙洞有天然钙化黄龙真人座像。最佳旅游时间黄龙寺属高原温带亚寒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湿润寒冷,一年中冬季漫 长,夏无几日,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7℃,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历史文化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黄龙寺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相传,当年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即“心爱之”,并有住下弘法之愿。但当时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碍建寺。
head_picture

三宝树

三宝树,位于江西庐山黄龙寺旧址附近。风景名胜三宝树景观:这里浓荫蔽日,绿浪连天,有三棵引人注目的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在松杉碧绕,岚烟环抱的谷壑之中。其中两棵是柳杉,一棵是银杏。柳杉树高四十余米,主干粗数人挽臂合抱不拢,叶茂干直,形似宝塔,故称“宝树”。又因银杏是佛教瑞祥的象征,在佛教词典中亦称“宝树”,所以人们就把这三株古树统称为“三宝树”。最佳旅游时间三宝树地处江西庐山风景区,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年平均温度15℃,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2℃,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柯,树下有块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值”六个大字,据说是晋时僧人昙诜和尚从西域带来树苗亲手栽种在这里的。但据有关部门测定,树龄不过五百年左右,故有人认为种植在明代黄龙寺山门前的“三宝树”,为明时僧人所值。
head_picture

三叠泉

从五老峰东去不远,可见一座连屏如画,形如屏风的奇峦,这就是屏风叠,又名九叠屏。唐代诗人李白最爱此胜景,曾隐居于此修筑了“太白读书堂”,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庐山谣》。          在屏风叠下,有一深谷名为九叠谷,著名的三叠泉便飞泻于谷中。三叠泉,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全长百余米,依着山势分为上、中、下三级,但又呵成一气,所以也称“三叠泉”。它从高高的山头凌空下泻,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故又名“水帘泉”。          三叠泉形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上,并循着冰川琢成的“冰阶”转折成叠。三叠异趣,各具特色,上叠形如飘雪拖练,中叠势如碎玉摧冰,下叠状如玉龙走潭,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丽的奇景,故人们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观看三叠泉,既可由庐山山上育种场下到屏风叠底;又可从五老峰麓的海会镇拾级而上,经玉川门,登铁壁峰到三叠泉底。游人站在铁壁峰上,响若惊雷的瀑布声不时在耳际回响,昂首仰望,那抛珠溅玉的三叠鸣泉,犹如万斛明珠,飞洒九天,又象百幅冰绡,抖腾长空,景色蔚为奇观。无怪乎,历代许多诗人为它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据说,“水帘泉”这个雅名就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所题,并赋诗曰:“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这短短诗句,把人们带进了诗情画意般的三叠泉恬静、美丽的月夜。          温馨提示:     雨具:庐山每天气候变化也不一样,最好备上雨具;     庐山天气早晚较凉,准备适量衣物;      药物:庐山为盘山公路请准备晕车药、清凉油、创口贴     鞋:具有防滑功能之类的鞋最好选择旅游鞋、纹理平底鞋、球鞋或布鞋。具有防滑功能之类的鞋最好选择旅游鞋、纹理平底鞋、球鞋或布鞋。
head_picture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 南唐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方得以兴盛。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白鹿油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 午餐:自备面包等 晚餐:白鹿餐厅
  • 九江168精品酒店

第03天 出发地: 景德镇

景德镇森林公园

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于2005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紧依景德镇市,经营总面积3896.3公顷,分布于景德镇市城区的四周,犹如镶嵌在瓷都的一条绿色项链。境内峰峦连绵,奇岩叠峰,树古境幽,湖池广布,溪水清澈,气象万千。同时,又由于地处瓷都,千年古瓷文化的丰厚积淀造就了境内古窑、古寺、碑刻诗词等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景德镇浮梁古县衙

浮梁置县于公元621年,是世界瓷都之源,以精美的瓷茶贡品而闻名,现有保存完好的五品县衙和宋代红塔,是我国长江以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县衙。浮梁古城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昌江之畔,周围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距景德镇市8公里。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第一家座落于城市中心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向人们 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陶瓷民俗展示区以十二栋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的民俗景区内有陶瓷民俗陈列、天 后宫、瓷碑长廊、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内有昌南问瓷、昌南码头、耕且陶焉、前街今生、木瓷前缘等瓷文化创意休闲景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 午餐:三贤码头 晚餐:吃货部落
  • 佳缘客栈

第04天 出发地: 九江 - 宁波

景德镇陶瓷馆

景德镇陶瓷馆坐落在景德镇市风景秀美的莲花塘右侧,四周树木葱翠、环境宁静幽雅。该馆是 1952 年由中央文化馆拨专款建造的, 1954 年 1 月落成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藏瓷十分丰富的陶瓷艺术专业博物馆。从陶瓷馆门前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同志题写的馆名;步入展厅你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陶瓷王国,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收藏着不同历史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装饰画面、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一万八千多件,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集古今名瓷于一室,述千处历史于一时”。景德镇陶瓷馆整个大厅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部分,展出从五代开始至宋、元、明、清至民国几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第二部分是现代部分,主要反映景德镇解放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陶瓷产品,按釉上彩、釉下彩(包括玲珑瓷)、颜色釉和雕塑瓷四个装饰类别布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获国际金奖的人民瓷厂青花梧桐54头中餐具和国家各类大赛一二等奖陶瓷精品引人注目;第三部分是外国外地陶瓷,收藏精品三千七百多件。景德镇陶瓷馆堪称一部陶瓷文化的鸿篇巨制,既展现了历代陶瓷文物,又反映了现代景德镇瓷器的新成果;既有完整的艺术珍品,又有重大史料价值的历代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充分展示了瓷都悠久的制瓷史和瓷工们的聪明才智。景德镇陶瓷馆堪称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许多人通过参观进一步认识了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的过去和现在,领略了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美国博物馆访华团团长马基利先生参观陶瓷馆以后赞扬道:“贵馆的陈列不仅是一部形象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也是一个景德镇陶瓷新成果的展览会。”日本古陶瓷专家三上次男先生参观后在题词中写道:“天下第一陶艺”;美国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题词中写道:“中国陶瓷甲天下,景德镇陶瓷甲中国。”都对陶瓷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陶瓷馆建馆以来接待了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康克清、郭沫若、邓力群、万里、方毅、肖华曾先后到陶瓷馆参观指导工作。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陶瓷馆题词:“昌南自古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邓小平、李鹏、乔石、朱镕基等中央领导也先后到陶瓷馆参观视察。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元首、知名人士也曾慕名来馆参观考察。陶瓷馆不仅承担展览陈列、对外宣传景德镇、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还进行陶瓷文物收藏和史料研究活动。建馆40多年来,由于该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先后出版了向国外发行的《景德镇瓷器》、《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大型画册,《景德镇古陶瓷纹样选》等著作,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景德镇陶艺培训基地

中国陶艺中心又名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是经国家教育部2001年批准成立并授牌的、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开放的实训、实践场所。基地南邻景德镇高专、北接昌南大道,占地面积318亩,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建有陶艺制作、学习培训、活动展示、食宿餐饮、休闲购物和体育军训等六大中心。基地座落在茂林修竹之中,与景德镇市文化博览区(古窑)联袂相耀,是景德镇“千年华诞”十大公共建筑之一,已列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是青少年学生陶艺制作实践和美术班学生实习的场所,并可接待国内外师生前来进行陶艺培训和创作。大楼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内有练泥、做坯(拉坯)、印坯、利坯、画坯、吹釉、画瓷、泥戏、烧窑、包装等工具和设施。还没有景德镇陶瓷通史等爱国主义教育长廊。  基地遵循社会育人、育社会人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是国内外青少年陶艺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外游客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新景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九江 - 宁波

早餐:酒店 午餐:方芸大酒店 晚餐:高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