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早就想去敦煌,因为沧月,因为舒夜,因为飞天。如果你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请去看看沧月的小说,我已经迷恋好久了。

第01天 出发地: 兰州 - 敦煌

黄河母亲像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中国人内在的实力。
head_picture

水车博览园

一直流淌的黄河,在兰州段放慢脚步,两岸就淤积起了坦荡的沃地,水车高大木轮的吱吱嘎嘎声,就与黄河的嘭嘭嗵嗵声,一气贯通古今。相传,早在夏时,兰州这块地方,就开始了繁盛的农牧业及渔业。春秋而后,至汉唐年代,灌溉相当发达。兰州人段续发明的水车,明朝就已然在故土不舍昼夜。也就从那时起,水车既担纲先进生产工具的任务,亦是兰州的第二风景。岁岁年年,水车沿黄河两岸一字铺排而来,与白塔山、五泉山、皋兰山遥遥相望,使得兰州风采飞扬。兰州水车博览园,在新建的南黄河风情线上,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组成,是以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水车园里,黄河奔腾,水车悠悠,渠水蜿蜒,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水车园还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全然都市村庄相貌。如今,兰州大水车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中山铁桥

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黄河水流湍急,历史上有“天下黄河不桥”的说法。兰州地处高原,此处河段自古靠羊皮筏和小木船摆渡,极为不便。明洪武中,宋国公冯胜于兰州城西建浮桥一座,后拆毁。洪武十八年(1385),指挥杨廉移建于城西北l公里古金城关(今白塔山南)。浮桥用巨舰24艘,以二铁缆四麻缆维系而成,船上铺木板而行,被称为“黄河第一桥”,冬拆春建,沿用至清。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甘肃洋务总办彭英甲的建议下,将浮桥改为铁架桥,由德商承建,但物资运输和施工全由我国承担。各地百姓以骆驼、大轮施车,远涉千里,东自天津等地运输架桥材料,终于在黄河上架起第一座铁桥。桥长250米,宽18米,下设四墩,墩用水泥铁柱作成,墩上用石块铺垫,耗资白银三十六万余两。1954年加固,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见雄伟。桥西200米处有黄河索道,直通白塔山山顶。
head_picture

兰州 - 敦煌

第02天 出发地: 敦煌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鸣沙山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岭晴鸣”。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轰鸣不绝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温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在沙鸣则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游人攀上沙丘,由山顶往下滑,沙砾随人体而落下,也会发出一阵阵轰响,近闻如兽吼雷鸣,远听如神声仙乐。自古人们将这一景观传为一奇。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在城南7公里鸣沙山北麓。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泉形逼肖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月牙泉规划面积212.86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面积76.8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12.79平方公里。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3天 出发地: 敦煌 - 兰州

雅丹魔鬼城

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其自然地理奇观的美名已享誉海内外,而可与其相媲美的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却鲜为人知。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据玉门关西75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敦煌人俗称魔鬼城,因此暂且将其定名为“玉门关雅丹魔鬼城”。这片雅丹地貌群落远远超出了辞书中所定义的规模和形态,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举世罕见。其高度,低的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十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市,有城墙、街道、大楼、广场、教堂、雕塑;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世界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阿拉伯的清真寺应有尽有,雕塑有威武的将军、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骆驼队、舰队远航、群鱼出海、中流砥柱......不可胜述。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过去,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艰险,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听者多,眼见者寥寥无几,随着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将玉门关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为这一地理奇观面世创造了条件。从敦煌至玉门关近百公里,驱车1小时便可到达,从玉门关沿古疏勒河谷西行,有连片的沼泽、水湖、草甸,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水中有野鸭、白鹭、大雁、灰鹤、天鹅等水鸟栖息,不时有成群的野鸭等水鸟在蓝天飞翔。途中经过汉长城,烽燧等古迹再西行10公里,到达后坑子,疏勒河谷沼泽逐渐干涸,草甸渐渐消失,河谷被戈壁沙漠所湮没,继续沿谷地西行约一小时,突然一座宛若中世纪的古城堡出现在面前,这便是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城郊建筑较为稀疏,进入城区渐现繁华,楼群密集,鳞次栉比。进入城区,令游人豁然开朗,由于这座城市身处广袤无垠的戈壁之中,强劲的西北风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细纱,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现出青色的波浪,一座座土黄色的古城堡耸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衬以蓝天白云,显得分外妖娆。如果登上高大的城堡顶,向下俯瞰,又好似无数岛屿耸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真是海走山飞、气势如虹。当置身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城”之中,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天是那么的高,地是那么的阔,人又是那么的渺小,那种神奇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这座“古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你会感受到它不同的姿容。正午时分,戈壁上的旋风卷起几柱“大漠孤烟”,在“城”中窜来窜去,沙漠的海市蜃楼如烟波浩渺的大海,整个“雅丹魔鬼城”犹如飘浮其中,令游人如置身天国,如梦如幻。夕阳西下时,渺渺瀚海渐渐退去,如血的残阳给雅丹魔鬼城披上一抹金黄,一会儿又变成桔红,金壁辉煌中现出几分神秘几分庄严,让游人流连忘返,更引起无限遐想。
head_picture

敦煌 -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