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风景名胜清昭陵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陵园后部的主体建筑由方城、月牙城和宝城组成。方城为城堡式,南墙正中辟券门,名隆恩门,上建三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门楼。城四角建有角楼,均为重檐十字脊,黄琉璃瓦顶。方城正中为隆恩殿,仰覆莲须弥座台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进深各 3间。殿前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和配楼。殿后有石柱门、石五供。方城北面正中为券门,上建歇山式重檐黄琉璃瓦顶明楼,内立“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面是月牙城和宝城,地宫在宝城中间的宝顶下,宝城后面是人工修筑的隆业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维修,1970~1972年又经修缮彩绘,保存完好。现建有北陵园林管理所负责保护。 最佳旅游时间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历史文化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 ,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位于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馆内陈列了大量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图文资料。馆舍建筑极具匠心,整个大楼形如一座巨大的台历,无声地记录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目前,这里是沈阳市最主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原名东北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馆址原为热河督军汤玉麟府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之一。整体建筑典雅华贵,气势恢宏。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享誉中外。在馆藏十万余件藏品中,以历代书法、绘画、丝绣、东北地区出土文物精品以及辽瓷、货币、碑刻、古地图等为馆藏特色。该馆馆藏文物共18大类,10万余件。其中唐、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丝绣、古地图、辽代陶瓷等珍品荟萃,驰名中外。馆藏考古类中,有近年来出土的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和辽西红山文化遗物,是研究人类早期史、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史、宗教思想史及雕塑艺术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刘老根大舞台”沈阳中街剧场地处沈阳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中街,是本山传媒开办的首家连锁剧场,也是全国首家“绿色二人转”剧场。 风景名胜刘老根大舞台每天晚上都是灯火辉煌、笑语连天,都有“赶大集、过大年、看大戏”的欢乐气氛,剧场外立面的三层设置了一个“毛驴拉磨”的标志性景观,一头漂亮的小毛驴每晚都会随着欢快的节奏不停地转圈拉磨,在“毛驴拉磨”下面的“快乐广场”上演员们会同时扭起欢快的东北大秧歌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如今,“毛驴拉磨”已成为“刘老根大舞台”的标志性符号,成为沈阳乃至全国的独特文化景观。剧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服饰都是民俗的,语言都是民间的,他们在服务中表演,在表演中服务,使剧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观众耳目一新。剧场的二人转节目更是新奇绝美,让观众时而提心吊胆,时而捧腹大笑,尽享“快乐剧场”的独特魅力。 最佳旅游时间刘老根大舞台地处辽宁沈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适合春秋旅游。历史文化“刘老根大舞台”沈阳中街剧场原为“沈阳大舞台”剧场,始建于1908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2003年4月,赵本山先生率辽宁民间艺术团演员开始在沈阳大舞台剧场进行二人转专场演出,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2007年,本山传媒通过公开摘牌的方式将其购入旗下。2008年,本山传媒投资近2000万元对剧场进行重新装修,将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打造成了东北二人转的最高殿堂和旗舰剧场。
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坐落在沈阳古城中心的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 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沈阳故宫博物馆风景图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西部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配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为乾隆时撰修,历时10载;共誊写7部,以文溯阁所藏的最为完整。解放后将故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人们来这里还可以在清代历史文物展览馆和工艺品展览馆中欣赏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造的琳琅满目的文物。沈阳都城的建者是努尔哈赤。他在关外先后建了三个都城,最后才确定沈阳,理由是地形取胜,又便于攻打明朝。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迁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
位于沈河区故宫南侧的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为一方形大院,占地2.2万平方米,是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和其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由于张氏帅府曾是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从而使它声名远扬。1988年在此建成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至1931年间,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女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他们的爱子张闾琳。整个小院清静幽雅,精巧别致。它由门厅、餐厅、琴房、舞厅、办公室、卧室和书房兼会客厅等十余个房间组成。经过精心维修和多方考证,复原陈列后的赵一荻故居再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当年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向人们讲述着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
中街是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之一,全长1.5公里。中街历史 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有370年历史,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中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了。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风景名胜夜市 :在路南紧靠今长江照相馆东侧的胡同里。每到万家灯火时开市,到夜阔人静才歇。这是小百货、烟酒茶点及卖小吃的热闹所在。夜晚,人们可在这里买到可心商品,—品尝各色风味小吃。金银市 :在今盛京饭店北侧一条狭窄胡同里,是沈城专营的金银首饰市场。每天清晨,金银商人都赶到这里来出售首饰,承接加工业务,生意兴隆。铜市 :在铜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铜行里),是制作和买卖铜锡器皿的场所。因它位于沈阳故宫身后,恰在老城中心,故有“铜心铁胆”之说。这里出卖的器皿很多,有衣钩、香炉、蜡台及特制的铜火锅、水壶、乐器等。皮市 :在皮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中和里),旧籍对其经营状况记述不详。经实地调查,这里是皮行制作和交易之处,俗称“东皮行”,买卖的商品有皮衣、皮帽、皮鞋及马具等。书市 :在鼓楼北侧西边的胡同里。这里曾是书本纸张笔墨集中销售之地。民国年间,日商为了赚钱,竞仿造孙中山画像,印刻在书本、铅笔上,欺骗市民,但有爱国心的人都买国货,使日货销量锐减。梨市 :在钟楼向北的东胡同里(今长安寺附近),每日都有一些杂货铺和串街小贩来此购货。逢年过节,市内居民也到这里来买过年的糖果糕点及梨、山核、苹果等。鸟市 :在钟楼南路东第一条小胡同里(原名月窗胡同),是当年的鸟市及秋后斗蜕蝉的场地。每天清晨,蜕婢叨卿,百鸟瞅瞅,十分热闹。 古城内还有石头市、粮市等等,因不在中街两侧。最佳旅游时间中街冬冷夏暖,寒冷期长;春秋短促多风;南湿北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比较快,日照充足,出现大风的机率比较大,是一年中多风的季节;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雨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常以暴雨形式出现,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6℃;秋季天高气爽,凉爽舒适,气候适宜,但比较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平均最高温度也在0℃以下。最佳旅游时间为秋季。历史文化中街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全长1500米的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 已成为沈阳繁荣发展的见证。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625年,“ 大金”迁都沈阳,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宫之左是祖庙,王宫之右是社稷坛,王官正面朝南,王官后设市场)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4条街:即今日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 当时, 中街路称四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从1636年清太宗定都盛京起开始计算,中街的历史距今已有370多年。 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