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市区西北部,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风景名胜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001年2月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主要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生态环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部分组成。遗迹馆以发掘现场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博物馆内还建有学术报告厅和4D影院,常年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文化演出活动。博物馆其他区域主要为生态环境园林区,突出自然、野趣,优美环境。园林区内还设有“太阳神鸟雕塑”、“西山”、“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文化景观,是我国博物馆中不多见的现代文明与古蜀文明、博物馆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遗址类博物馆。 最佳旅游时间平原丘陵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水充沛、日照较少。山区属“盆周山地”凉湿气候区,其中海拔1300米以上的中低山气候冷凉,由夏短冬长到冬长无夏,热量不足雨水偏多,云雾常笼罩,终年阳光少,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区,气候寒冷、无霜期长、光照多,属高山气候,形成了“春长温不高,夏短光照弱,秋凉雨绵绵,冬寒霜雪多”奇异的山区气候特点。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宽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西城根街。风景名胜宽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西城根街。全长约500米。是一处独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房舍大多建于民国初,少数建于清末,大半是两个天井即前、后两个四合院式的平房。八字粉墙,红檐青瓦,大门前两侧一般还残存着蹲放石狮、石鼓的石墩,门楣上雕着金瓜、佛手、寿字等饰物,屋脊有残存的泥塑兽头等。临街大门内还有一道绘着金线狮子的四扇中门,若无庆吊大事,中门不开,由侧门进出。为成都旧居的实物档案。最佳旅游时间宽窄巷子地处四川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宽窄巷子历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 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成都人民公园
成都市人民公园原名少城公园,始建于 1911年。少城公园之由来,与旧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关,成都城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时,成都便有太城(亦称大城)和少城(亦称小城)了。少城基地系清代在成都大城西南处另建的小城,作为"八旗"营地,专供满洲和蒙古人居住,这就是后来的"满城",少城公园由于当时地处少城范围而得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解决因朝廷筹备立宪,废除旗米供给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渐窘迫之困境,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开放少城(满城),唯许旗民于园内开业谋生,并收门票,任人游观。遂于祠堂街关帝庙后侧的水田、荒地、正蓝旗前厅、马厩、仓房、柴薪库以及将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顺、永清、永济三条胡同拆房迁户的空地,用半年时间栽花种树,修建迎禧楼、观稼楼、松韵楼、湖心亭等,面积50余亩。从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就全国来说,“少城公园”都是较早开办的公园之一,在四川就是最早开办的第一个公园。由于公园占地在当时的少城,市民约定俗成称之为“少城公园”。
早餐:自理 午餐:乔氏黔江鸡杂家常菜 晚餐: 蜀辣居火锅(文殊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