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全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二高塔,也是世界第四高塔,建筑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东方明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海派建筑的鲜明特色,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现代的高科技与传统的东方文化的完美统一的结合。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空中串联到如茵的绿色草地上,两个巨大球体宛如两颗红宝石,晶莹夺目,与塔下新落成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19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主会场)的两个地球球体,构成了充满“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情画意的壮美景观。东方明珠由三根直径为9米的擎天立柱、太空舱、上球体、下球体、五个小球、塔座和广场组成。可载50人的双层电梯和每秒7米的高速电梯为目前国内所仅有。立体照明系统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光彩夺目的上球体观光层直径45米,高263米,是鸟瞰大上海的最佳场所。上球体另有设在267米的旋转餐厅(每小时转一圈)、DISCO舞厅、钢琴酒吧和设在271米的20间KTV包房向游客开放。高耸入云的太空舱建在350米处,内有观光层、会议厅和咖啡座,典雅豪华、得天独厚。空中旅馆设在五个小球中,有20套客房,环境舒适、别有情趣。东方明珠科幻城位于塔底,有森林之旅、南极之旅、魔幻之旅、藏宝洞、迪尼剧场、欢乐广场、激光影院、动感影院、探险列车等项目,精彩刺激、老少咸宜。另外,这里还有独一无二的“太空热气球”将您送上天空,尽览上海大都市美景。东方明珠内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专门介绍上海近百年来发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馆。通过珍贵的文物、文献、档案、图片,以先进的影视和音响设备,形象生动地反映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上海历史博物馆内陈列分国中之国的租界、旧上海市政建设和街景、近代城市经济、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风云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人文景点。东方明珠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立体照明灯系统,在电脑的控制下,可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动调节,产生1000多种的灯光变化。入夜,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成了灯的海洋,高大挺拔的电视塔,宛如晶莹剔透的银柱屹立在黄浦江畔,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组成了一幅双龙戏珠的壮丽景色。地址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
万国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南北全长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要是在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这一段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在这段1.5公里长的外滩西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外滩是上海标志性的景点,到上海必游外滩,否则就等于没来过上海。
南京路步行街,国内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也是中国最出名的街道。西起西藏中路,东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东西两端均有一块暗红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南京路步行街”6个大字。国庆50周年时落成的这条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焕然一新,成为上海又一处靓丽的城市新景观。走在这1200多米的步行街上,时时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彩色的铺路砖石、统一的路心售货亭、两边各类时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观光小火车,以及设计别致的城市雕塑……这些都构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风景。已不算年轻的市百一店就矗立在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这座解放前的“大新公司”是当时南京路上最好的建筑之一,如今虽不再代表时尚和流行,却依然是上海商业文化的一个象征,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黄包车、香烛店、“美丽牌”香烟广告不见了,身着旗袍、梳着盘发的上海小姐不见了,就连当年曾显赫一时的“先施百货”如今也完全换了样子。步行街上,您随处可以感受到这路的平易近人:地面是淡红色石块铺成,干净清爽,不必担心滑倒,也不会踩到脏物;还有导盲道,让盲人也能感受到逛街的乐趣;路中间更有各式花坛、绿化带,花坛上还设有暗红色大理石凳椅,走累了,随处可坐,赏路景闻花香,还可以思量一下接着去往何处,绝对的逍遥自在。步行街上另一大景观——步行街观光车同样引人注目。车由一节节小巧玲珑的车厢组成,车厢上画满了精美的图案,每节车的图案色彩各不相同。登上车,仿佛钻进了玩具车里,任它带着你逛个够。步行街上最多的是人,或从容信步,或匆匆疾走,或闲坐休息,或饶有兴致地转进每一家商店。街上跟人一样多的就是各种商店了,且都是上海店家中的“大腕”:华联商厦、第一食品商店、第一百货、新华书店南京东路店……当然也少不了各大专卖店,“麦当劳叔叔”、“肯德基爷爷”自然不甘落后,而哈根达斯、天使冰王、必胜客也为有闲阶层提供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美食。假如肯早起,那你一定要来看看六七点钟的步行街。那时的步行街,商店均紧闭大门,清洁工在进行路面的清洗工作,可街上却热闹非凡,人们有的跳着交谊舞,有的打着太极拳,有的在溜滑板,有的在打羽毛球,真是玩什么的都有,不像是一条商业街,倒像是一座公园,与白天的喧嚣相比真是两个世界。原来南京路步行街也是这般“浓妆淡抹总相宜”呢。从河南路口开始,步行街结束,继续向东。一直到南京东路外滩,行人似乎又从21世纪坠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时空,似乎是狄更斯笔下的英伦街景,似乎是在父辈的照相簿中见过。狭窄的街道,四方高大的建筑,灰色调的围墙和百叶窗,高高的天花板,尖尖的屋顶,每一栋楼都记载了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夕阳为它们添上一层薄雾,黄黄的街景透出一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特有的迷离的浪漫。南京路的夜景分外迷人。火树银花不夜天,霓虹灯一条街是上海的一大景观。许多海外游客称赞说:这里的灯彩不亚于东京、香港、曼谷等任何一个闹市地段。主要景点市百一店、华联商厦、上海时装公司、第一食品商店、南京东路外滩节目表演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南京路步行街的世纪广场常常会有大型演出,为游人上演绎了一场跨越梦想、激情洋溢的狂欢嘉年华。
苏堤风光旖旎,晨昏各异,晴、雨、阴、雪各有情趣, 四时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漫步苏堤可自南至北从净慈寺附近的苏堤南端入口,先经映波桥,桥边垂柳飘佛,桥下碧波荡漾,左面西湖一角称小南湖,隔岸小南湖边上一座楼台,粉墙黛瓦、曲廊栏杆,景色十分幽静,这便是过去的蒋庄。过花港正门向前是锁澜桥,两边湖面渐阔,左边是西里湖,右边便是外湖,风软波柔,景色宜人。第三座桥名为望山桥,这里湖面开阔,宝石山、吴山左右对峙,湖中三潭印月与阮公墩历历在目,下望山桥便是“苏堤春晓”碑亭,为清康熙帝所题。再前走是压堤桥,“压堤”、“锁澜”原是护堤之急,古人用心可知。过了压堤桥便是东浦桥,三潭远去,西泠渐近,景色又变,桥左一堤名金沙堤,上有玉带桥,将西里湖隔开,北面称作岳湖,湖面种植荷花,“曲院风荷”即在岸边,最末一桥为跨虹桥,“映波”、“跨虹”成为对景,至此已是苏堤北端。堤上六桥全用安徽茶园石筑成,色成微绿,与周围景色十分调和,堤边围植桃柳,桥堍分别配植樱花、紫薇、桂花、栀枝、芙蓉等。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设有长被靠椅,宽阔的草坪上,栽有杨柳、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花木。春晓时分六桥烟柳笼纱,因此宋时钱塘八景中称“六桥烟树”。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黄妃塔”因地建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旧塔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使这座塔成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也因《白蛇传》中禁锢白娘子的传说而闻名遐迩。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
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状,外圈和内十字有岛桥相连,亭台轩榭,点缀其间,内部被岛桥自然分割成四个湖,中心绿洲的“竹径通幽”艺术墙充满诗情画意。岛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鼓楼位于杭州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曾经是南宋皇帝的一座宫殿“福临殿”,民间俗称鼓楼。六十年代时拆除,2003年重建,巨幅东阳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鼓楼形胜图》安装在展示厅上方。二楼城楼上的大鼓直径达两米,世纪平安钟被饭防御观景台上,可供游客击鼓鸣钟以助游兴,引发思古之幽情。 杭州舞宋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创办于2010年,总部位于河坊街繁华地带,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文化演出策划,活动演出,商务礼仪接待的文艺策划公司,并拥有专业的广告策划、营销团队。拥有包括杭州鼓楼在内的多项旅游资源并以南宋“福临殿”作为中心,辐射至灵隐、千岛景区经营业务,尽可能的还原南宋风貌路线,使游客体验“千年风景瞬间倒流”的特殊风味。
在西湖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有一处以“一泉二寺三高僧”为载体的景点,那就是虎跑。虎跑,这个神话与现实结合得十分完美的地方,由外向内,一条纵深游览线,到处充满悬念,令人心驰神往。 民间传说唐代性空大师游历此山,这里风景优美,只是无水源,决定去别处,忽然有神人告诉他即将有二只老虎会来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纯净无菌,从此“龙井茶叶虎跑泉”被称为“西湖双绝”。虎跑游览的乐趣在泉。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游虎跑梦泉景区,既可赏名山、又名泉,还可访名寺谒名僧。有滴翠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供游人观赏。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溪之胜,首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内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初期(605-610),元世祖时,又开凿了会通河与通惠河,这样就形成了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的开凿比此还要早,约在春秋晚期(公元前5世纪),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嘉兴城市格局就是根据运河而展开,古城内外许多河道纵横交错,这些河流及其两岸古居民构成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江南运河嘉兴段北起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流经秀洲区,秀城区桐乡市境内,全长81.22公里,“隋大业中开运河至嘉兴府城,分支夹城左右”。河流在经过杉青闸端平桥后分流,现在北面为大运河主流,东南面则为秀水,濠河支流。主流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与濠河汇合。秀水在绕城经过濠河,西南湖与主流相连。北片月河古居民小区里,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狭弄,旧居民,廊棚在一片不大的区域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在这一带沿运河还有因明代迎神赛会设祭坛而得名得坛弄,以“其水抱月,弯曲如月”得月河埭,以天水庵,芦席汇闻名的分水墩,古战场遗址饮马河等,这里一切均保持原貌。南片濠河南门段及西南湖一带市历史文化,这里既有莎剧翻译家朱生豪故居,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故居,一代水工汪胡桢故居,又是宋代词人朱敦儒避居地及徐家大院等。目前古运河旅游线已在全面开发之中。
当年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大部分取景便是在乌镇的东栅,这里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热闹的商铺和客栈临街而设,一家接着一家,很是热闹繁华。而且当地还保留着许多居民,因此东栅的生活气息很浓,若能小住几日,更能体会江南水乡里悠闲恬淡的生活。与西栅相比,东栅小一些,而且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但游客却比西栅多。这里的古迹景点也很多,从皮影戏馆到三白酒作坊,从文昌阁到修真观,还有著名的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乌镇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值得人探究和了解。
乌镇在明清时期商业非常繁华,在镇上聚集了很多有钱的商户,再加上乌镇又是二两省三府的交界之地,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很多商人经商都会路过乌镇。乌镇西栅又紧临京杭大运河,家门口就是接通杭州、苏州的京杭运河的苏杭段。古时都是以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关帝庙所处水陆要冲,故乌镇虽与关公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西栅的关帝庙却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络绎不绝。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周仓是关帝爷的侍卫,日常为他持护青龙偃月刀,上马为将,下马为侍,忠心耿耿;关平是关羽在征战途中收的义子,随着关帝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江浙沪三省交界处。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是吴地汉文化的千年水乡古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历史文化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西塘现状在西塘,你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慢生活,可在茶楼里品茶听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惊艳外衣后,乘上摇橹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来找一点儿古朴中的现代感。即使是站在桥上俯视川流的木船、远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无目的地闲逛也是一种乐趣。古镇内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会看到常有阿婆在河边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