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茨坪北面、山体如一座罗汉大佛像、林木葱郁的北岩峰落成,坐北朝南,占地26.68公顷。 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而兴建的。烈士陵园由纪念堂、雕塑园(20个烈士雕像)、碑林和纪念碑四大部分组成,布局新颖、气势恢宏。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宋任穷题写的。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级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座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茨坪是井冈山市政府所在地,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式山城,高楼林立,古木参天,宾馆、旅社、饭店等旅游设施齐全,旅游车可通往各大景点。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园,绿荫如盖、湖面如镜、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园,火炬台气势磅礴,北端为雕塑园,有全国著名的雕塑家用青铜、汉白玉、花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人物,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袁文才、王佐、贺子珍、陈正人等当年的形象,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依山临水,耸立于捐翠湖旁,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该馆始建于1959年,馆名由朱德元帅亲笔手书,建筑古朴庄严,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馆舍建筑面积达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这些文物、图片再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茨坪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茨坪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整个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湘赣边界党的前敌委员会、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官教导队、军械处、新遂边陲特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都先后迁来这里。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著作。这里的革命遗址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茨坪景区主要景物景观有:革命旧居旧址群、革命博物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革命先烈纪念塔、南山公园、挹翠湖公园、兰花坪(花果山)、五马朝天景区等。
五龙潭瀑布群亦称“五龙潭”,位于茨坪西北7公里的五神河上,是井冈山风景最佳丽的地区之一。 五龙潭共有五潭五瀑,从上到下第一潭名碧玉潭,潭上有碧玉瀑,古称青龙瀑,上窄下宽,凌空飞泻,落差达67米,是五瀑中最高的一个,下落深潭,潭水碧绿,清澈晶莹,犹似碧玉。第二潭名金锁潭,潭上有锁龙瀑,古名黄龙瀑,两股瀑水从黄色岩壁上喷涌而出,直落潭中,水势不大,似蛟龙被锁,故亦名锁龙潭。 第三潭名珍珠潭,潭上有珍珠瀑,古名赤龙瀑,人未走近,已闻水声如涛,瀑水从30米高的陡崖上飞下,中间遇一巨石阻击,水花飞溅,如喷珠吐玉,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第四潭名飞凤潭,潭上有飞凤瀑古名黑龙瀑,瀑水从数米高的山崖上急流直下,如凤凰展翅,飞入潭中。 第五潭名玉女潭,潭上有玉女瀑,古名白龙瀑,似一窈窕少女,正在翩翩起舞,真是惟妙惟肖。这五龙潭古代传说是龙王五个女儿变的,还有人作诗戏之:“龙王有女各情情,一情更比一情真,碧玉多情先迎客,金锁含情在芳心,柔情珍珠化为水,豪情飞凤作狂吟;惟独玉女关情窦,恬情理妆半娇嗔。” 长虹瀑(也称白龙瀑),此瀑甚为奇妙,每隔几秒钟,山崖上“哗”地一声飞下一条白练,随即趋于平静,悄悄落下,隔几秒钟再来一次,终年不歇,蔚为奇观。
景区简介黄洋界茨坪西北面17公里处,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每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象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景色特点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叠影,雄伟险峻,一望无垠,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里的景物景观有:红军哨口工事、营房、挑粮小路、荷树、峰峦、云海、杜鹃等。风俗习惯井冈山土、客籍居民过年风俗。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居民家送灶神过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送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烧香烛、烧纸钱、燃爆竹等。风味特产红薯丝饭,石耳炖鸡、炒双冬、怪味菜、烧狗肉
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区城东的赣江之中,长1.5公里,宽0.5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 江中碧水滔滔,鱼虾漫游,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因而洲上鸟类繁多,白鹭成群。前人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而名之。 由于白鹭洲离岸较远,所以尽管洲心地势比江岸高,但因视差关系,站在岸上望之,总觉得白鹭洲远比江岸低,然而每遇洪水,江岸水淹,而洲心不殁,故有“水涨白鹭浮”之说。 南宋淳佑年间,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以及北宋理学家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六君子立祠建书院。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南昌豫章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该书院培养造就了不少著名人物,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皆出其门。现为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校址。 白鹭洲上现存“云章阁”,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风月楼”,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的三层亭楼,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其它还有泮月池、状元桥、古吉台等书院遗址。1987年建成的白鹭洲大桥将白鹭洲与市区相连,上洲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