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小三峡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距离市区23公里,市内可乘18路公交车到六甲镇后步行或公司派车接送即到,景区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和漓江田园风光等组成,游船游程往返约20公里,用时2小时30分,是我国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峡谷。景区内山峰兀立、绝壁斧削、钟乳倒悬、古藤挂天、曲径通幽,江面一尘不染,水天一色,峡比长江三峡险峻,水比桂林漓江深幽,其中的“江回秀峰、长城遗恨、雄狮盼日、天泉飞瀑、金龟探月、美女出浴、玉兔下凡、蝙蝠展翅、莫一神像、漓江风情”……不一而足、神韵天成。悬崖上460米长的栈桥绝无伦比,把小三峡码头和大坝的天堑变成天梯,可欣赏到“高峡出平湖”的奇观。景区内生态探险游野蕉岭具有“九谷十八弯”的奇特风光,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便杂生其中,形成群落。稀有罕见的植被、播撒 “人间太阳”的水电厂房,给人无尽遐想,整个景区内山峻、石美、峡幽、洞奇、水秀、令人留连忘返。
广西的温泉闻名遐迩,南丹温泉位于县城南面12公里出处,70年代初探矿发现,流量达90吨/小时,水质清澈透明、软滑柔顺,恒温53度,含有硫、锢、铁、铜、锶、锰、锌、硼、氟 、锂等对人体有益元素,具有较强润肤保健作用,对风湿病、皮肤病、神经性骨病、消化道等多种疾病均有特殊的疗效功能。
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龙滩大峡谷珍稀植物园)位于广西天峨县城西6公里处,面积4172公顷,地质构造复杂,年代古老,为典型的岩溶峰丛、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植被繁茂、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96%,堪 称"浮在城市上空的原始森林公园"。空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含量超过城市内的100-150倍,还有各种植物挥发的植物精气杀菌素,成为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掌叶木、金丝李、任豆、喜树、金毛狗、红毛椿等26种,有金花茶、油衫、榔榆、山核桃、苦丁茶等珍稀濒危植物;有陆栖脊椎动物382种,其中国家一、二 级珍稀保护动物30多种,堪称一座物种宝库,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动植物科普基地。景区内的聚龙大峡谷全长15千米,深800-1000米,峡谷高深险俊、两岸山体巍峨,每当夕阳西下,河面铺金 ,犹如巨龙静卧,被专家们誉为"中国最壮美的河谷"。中科院植物学权威专家认为,该森林公园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原生性对研究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物种选择和植被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蔸兰、金花茶、掌叶木、任豆、喜树、见血清 等近30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600多种高等植物,有锦鸡、林麝、飞猫、猕猴、果子狸等多种珍稀动物栖身其间,堪称是一座物种宝库。。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岩溶地貌的有机结合构成 了层次丰富、姿态万千的石山原始森林景观,被专家称之为“浮在城市上空的原始森林。”
燕子福风景区(又名川洞河燕子湖景区、燕子洞、川洞)距天峨县城32公里,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园。该景区是集天坑、溶洞、峡谷、河流、沙滩、湖泊、原始森林等众多奇特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景区,景区内河谷长15公里,远古幽深,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如黛的原林古木参天。最为神奇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阻隔河流的大石山凿成一宽30多米,高120多米,长近400米的巨型溶洞,数十万只燕子栖身其间,形成蔚为壮观的绝景,燕子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地质公园类型为地质地貌。园区地势西北稍高(最高处1318米),向东北和南部倾斜(最低处海拔262米),一般海拔500~1000米,地势起伏较大,一般高差300~500米,40%为碳酸岩分布区。公园具有多种地质遗迹:众多巨大的洞穴廊道和厅堂,地下河天窗群,洞穴沉积物,天生桥,岩溶泉,峰丛洼地、天坑、象形山石、边缘坡立谷峰林等。
同寿山水景区位于三门海下游地表河-良湾河之间,是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也是巴马长寿盘阳河五进五出(明暗河交替)的第二出,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为弱碱性水质,经百魔洞流出。水洞廊道长1100m,宽20~50m,水面到洞顶高50~70米。廊道内富含大量负氧离子,绿水潺潺、河涧曲回、水道幽深、乍明还暗,游船通过时激起的河水啪打岸壁的回声萦绕洞腔之中犹如乐章。两岸满眼的凤尾竹,处处清新舒缓,情不自禁人陶醉,被誉为桂西的“瘦西湖”。“瘦”山水,人同寿,同寿山水。竹排游过彭祖百寿台、历经千万年地质变迁的古河道、水上一线天、烙上寿印的一帆风顺石、留恋人间的神龟戏水、秘藏长生秘诀的藏宝洞、仙女祝寿的瑶池蟠桃、红七军曾遗落苏维埃政权印章的红军寨等景点。
广西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万寿谷胜境位于寿源和地质公园最美乡村——袍里乡坡心村,距离三门海1公里,是天窗群中的第六天窗。万寿谷游览总长度为1600米,全程游览时长约为1.5小时。谷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世界上最高最长的洞内峡谷长廊、有洞内最大的石林带、有桂西保存最完整的红七军兵工厂遗址,还有洞内天坑、神奇灵验的“寿神”、丰富的钟乳石雄伟壮观、晶莹万态的地质秘景,洞中藏有一万个寿字、一万个寿桃、一万尊百岁老人、十万个负氧离子和五谷杂粮俱全的长寿大餐……,是一部喀斯特地质遗迹的教科书。谷中地下峡谷河水流经三门海汇成长寿母亲河——盘阳河。当您步入万寿谷,闲散地醉入隔世时光,每个画面都会让您迸发出无尽的想象,给您带来无尽的惊艳,游完之后无不感叹“未到万寿谷、枉称长寿游”。
该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单座苣苔、掌叶木、单性木兰4种。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金钱豹、蟒、林麝三种。
喀斯特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位于城区西南9公里的岩口村后,古称观岩。岩中有“仙女临浴”景。岩道纵横曲折幽深,全程1000多米,岩前有潭水一泓,碧绿清澈,与岩内地下河相通。潭外有参天古榕,荫蔽水潭。岩口外部绝壁数丈。游人可沿岸道拾级探胜,亦可泛舟入岩浏览。洞中有洞,上可通青龙山腰,后可通白虎山。 岩前旧有西原太子庙,纪念唐代苏仕评父子。今庙己毁,古碑仍存。左为凤凰岭;有清代提督统领杨安隆墓。岩口村有清进士汤廷诏祖屋,代表一方建筑之特点。1988年,仙女岩附近的岩口和马驷两个自然屯的农民自发集资10万元进一步开发仙女岩。1996年9月,电视连续剧《刘三姐》曾在此拍摄。
南山在宜州城区南郊2公里处,有摩崖诗刻数十处。在南山麓有一山洞人称为龙隐洞,传说这里有地下通道穿过龙江河底可到达白龙洞。洞前峭壁上有宋代将军费忱平“安抚”瑶族起义领袖莫文察的“凯旋碑”和知州沙世坚镇压毛南起义首领莫文察的记事碑等十余幅。宋代将领狄青副将余靖有七言绝句狂草手笔刻在大石上,东西崖壁上刻有一楷体“寿”字,高4.2米、宽2.3米,据说到此处者方能为寿仙。 北面山麓有一小石泉,人称“寿泉”,四季不枯不涝,泉水清冽,蔚为奇观。 在南山北麓的龙隐洞前有寺为南山寺。旧称广化寺,宋真宗时曾赐御书16轴藏于寺侧御书阁中,历代重修,规模宏伟。清代慈禧太后寿诞,庆远府曾以南山寺景雕成檀木屏风献上。今寺庙已毁,尚存屋基遗址。
白龙公园位于宜州市内。景区有会仙山、白龙洞、百丈深井岩、炼丹岩、白云阉、翼王点将台、山谷祠、烈士陵园、江北石林等景点。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游考察,踏勘白龙洞、龙隐洞等37处山洞与江河,历时30天,对境内景观赞美不绝。登会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区时,写下“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会仙山风景区1984年被辟为白龙公园。公园先后建成公园大门、山谷祠、会仙亭、翼王亭及刘三姐、徐霞客塑像等,修建了都宜忻游击队革命烈士陵园,修筑公园围墙1000米,开辟公园面积420亩。1988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把白龙公园列为广西风景名胜旅游区。1990年4月24日,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等参观白龙洞和山谷祠,并在山谷祠书写山谷诗句“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会仙山亦称北山。北山耸峙,壮若雄狮,登山极目,可将远近景观尽收眼底,为宜州八景之首,称“会仙远眺”,自唐代始为游览胜地。山顶有鸟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状,明刻“骑云”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齐云阁”,峭壁上刻有“极高明”三大字,为郡人明代参将李霁所题。有清雍正年间庆远知府徐嘉宾的述职碑。今山顶建有电视差转台。还有天池、甘泉等。
下枧河位于宜州市城北四公里处。河水碧绿,清澈透底,全程水路十二公里。河岸崖壁上留有一根扁担和一方手帕模样的石叶,相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打柴的“扁担”和“汗巾”。崖前有个对歌台,由此上溯圣古龙,沿岸峰峦重迭,翠竹依依,奇峰怪洞,尽收眼底。下至三江岔口汇入柳江,沿途翠竹躬迎山歌悠扬,各景点都留下歌仙遗迹:传歌台、定情树、手巾岩、望妹石等。下枧河湾水面宽阔,夹有平坦狭长的沙洲,卵石金黄,光彩夺目,游人可撑排泛舟,拾级探胜,绿洲寻趣。由下枧桥上溯二百米,水如压浪飞瀑,中枧大坝溢流,蔚为壮观。下枧河风光特点是水碧、竹翠、洞怪、峰奇,并且包含着刘三姐的传奇色彩。它是拍摄电影《刘三姐》的主要外景地。沿着下枧河,游人还可以参观河两岸的流河寨、莫府山庄、三姐庙、以及三姐、阿牛、媒婆等故居,参与诸如碰蛋、背新娘、喝交杯酒、对歌等民俗活动。“碰蛋”是壮族男女青年定情的一种风俗活动,壮家男女若有情意,先对歌定情,如不会对歌,则双双到寨子的祠堂碰蛋。两蛋相碰,男女定姻缘。两破有缘有情,单破有情无缘,不破无缘无情,二只完好无缺,三年后再做理论。凡是来到刘三姐故乡的游客,都有幸与寨中的“三姐”碰蛋定情。“背新娘”和“喝交杯酒”也是游人乐于参与的旅游项目,它可以让您领略到壮家人娶亲的那份“情趣”和“甜蜜”。“对歌”是让游人扮作陶李罗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再现了电影《刘三姐》中的情景,其乐无穷,风趣万分。
位于宜州市城北郊3公里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此处群山环绕,皆峭壁悬崖,四面如铁,内可容万灶,外可扼咽喉,牢不可破,险不可夷,故号“铁城”,后称古城峒。古城峒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东西两端对峙的两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东面山崖是《铁城记》,碑高300厘米,宽 195厘米,刻于筑城的当年,该碑主要是记载建筑铁城的经过;西面山崖是《铁城颂》,碑高359厘米,宽230厘米,刻于铁城竣工后的次年三月,系地方人为歌颂云拱筑城的功绩而作。东面山腰有一洞,洞门上刻“紫霞洞府”四个大字,还有金银岩、凉风洞和“飞泉石井”。从外古城往东为马安村,莫马安山东麓建有“歌仙庙”,庙后山腰有明代参将威振的赞景诗生根石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