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自然呈献给这个世界的一张崭新名片。是本溪人打造山水工业城市的又一可圈可点的自然景观。大峡谷沉睡8--10亿年了,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加之各种风化、侵蚀、搬运,造就了地质史上有名的“钓鱼台组”地貌,地壳抬升近百米,绵延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峡谷,怪岩林立,类人形神,谷崖飞泉,古松倒挂、鸟语花馨,各具情态,身入其境,犹如走进见所未见的峡谷画廊。大峡谷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南20公里的南芬区境内,即沈丹高速公路85公里处,主要景区由东峡和西峡两个部分组成。东峡主要在金坑六组,沈丹高速公路最长的高架桥沿谷跨河而建,雄峻的山崖左右耸峙,高低对应,君臣父子,妙不可言。神奇的“一线天”,高山坠石,望而却步,动人心魄。古老的钓鱼台,迎送了多少钓鳌的过客,苔藓点点,雪泥鸿爪,岁月消磨了燕太子丹的避秦足迹......。西峡是整个大峡谷的精品版本:当旭日冉冉从苍山云海间升起之时,天边的云层焕发出神奇的光华,霞光金彩,紫气东来,西峡开始了新的一天。西峡的精致主要是由滴水壶、关门山、山城子等几组景区组成的。而滴水壶特别展示了它迷人的风采:走进峡口的左侧山上,一只石鸡向天高歌,有人尊它“金鸡报晓”,这便是演绎过传说故事“仙人骑鸡”的仙人坐骑,仙人不知何处去,金鸡千载空引啼!象形山石是大峡谷的特别恩赐和奉献。在峡谷驱车或漫步,你随时可以发现象有形人物或动物。最有名的要数峡谷两侧遥相对应的二仙峰和女儿石。二仙峰,主要由两块飞来巨石并立构成,振衣千仞,濯足玉溪。
本溪地貌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势,光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就有大小山峰近万座,纵横长短沟壑3万条,有沟必有水。因之本溪山有水绕,水有山圈。山圈岭围易筑水库。辽宁省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修建的大型观音阁水库即在本溪境内。 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干流、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以东,观音阁水库库区水面有62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21.6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2795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从正常水位到最高水位为61—81.4平方公里。 观音阁水库具有供水、发电和防洪的综合效益。每年可为鞍山、本溪和辽阳提供工业用水7.9亿立方米,为农业提供3.8亿立方米用水,可灌溉农田40万亩。水库还可组装三台1.94万千瓦发电机发电,并入东北电网,电能紧张得到缓解。水库防洪可控制洪峰流量从50年提高到500年,不仅使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仅本溪市的防洪费用每年即可节省二亿元。 观音阁水库不只改变本溪东北山区的自然与生产面貌,同时也给本溪水洞风景区增添无限新的风光。水洞风景区本已融山、水、林、洞、泉、湖以及古人类遗址之美,现在又有观音阁水库加入,更是锦上添花,使水洞景区旅游资源益加丰富了。 本溪水洞距观音阁水库大坝不到7公里。立于大坝上放眼望去,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黛山翠岭,林丰草盛,好一派山国水乡!不仅令人吟起曹孟德《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音阁水库走向自北而南,顶部两歧,主体广阔,再下先分两翼,再分四支,与沿崖山岭呼应,崎岖弯转。水库最宽处在富楼以南,有4公里,水道窄处不及500米,而后又有三个“半岛”突入库区,孤山子则成为水库最大岛屿。观音阁水库之妙就在于有宽有窄,宽宽窄窄,既有汪洋一片,又有碧水一畦;两崖青山秀美,风景秀丽,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遮水绕看不透,水影山色相成趣,是乘船观览的绝佳之处。 如果说太子河有18湾风景令人留连,观音阁水库则有22景令人观玩不尽。可乘船于水路观瞻九顶铁刹山;可乘船登上库岛孤山子,那里林木葱茏、怪石嶙峋,景色宜人;可乘船到清河城,那是水库西翼顶端重镇,有公路北通抚顺,西通本溪,并有明代辽东长城遗址,明清与日俄战迹宛然,也有解放战争中英雄啸泣血处……立于船首,清风拂面,山光水色洗却劳动之尘,欣赏自然之美,是会壮志踌躇,豪情满怀的
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与辽宁省会沈阳市,辽宁中部城市抚顺、辽阳、鞍山等地相距很近,且有铁路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最赋有特色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本溪地处辽宁省的东南部,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山、水、泉、林、湖、洞、城和古人类遗址等景观。世界奇观本溪水洞、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本溪秋色更使游人叹为观止,现已初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等旅游产品体系。每年一度的枫叶节将展示我市的旅游形象,提高本溪的知名度。届时将通过精品线路考察、民族风情表演,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向来宾和游人介绍神奇的本溪,把我市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商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真诚的欢迎旅游界同仁和海内外旅游者来本溪旅游观光,合作开发,共创本溪旅游新天地。本溪水洞在侠柯山中,侠柯山属辽东山地,为千山山脉的东北边缘。山势中低,相对高度仅200— 300米,连绵起伏,层峦叠翠。太子河从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下游注入辽河入海。洞口坐南朝北,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长度3000余米,面积3600多平方米,容积40万余立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形状奇异,蔚成大观。清代同治年间诗人魏瓷均曾游此洞,留诗一首可见一斑:“拔云探洞口,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冥蒙藏太古,寒气积阴深。闻有烧丹士,长年此陆沉。”远在5亿7千万年时期,本溪水洞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时期气候温暖,大量的笋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体都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更新换代,它们的躯壳由于水动力的淘洗和磨浊下沉,便沉积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和化碳酸盐。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奥陶系下统亮山组和中统马家沟组时,经过岩化作用发育而成。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这里便缓慢地台升为陆地。石灰岩在地质运动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断地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日积月累,经过亿万年时间,便逐渐发育成今天的水洞。这种溶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进行。可以想见,再经过几百万年之后,本溪水洞的奇特景观,将更为绚丽雄伟。很早以前,古人类就发现此洞,并在这里居栖息。建国以来,政府多次组织发掘。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洞口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磨制的石器,动物的骨骼等;4千年前青铜时代的陶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后400年的绳形陶,五铢钱等。水洞管理处现已把部分文物放在洞中迎客厅左侧的“文化遗存展览室”展览,年年月月向游览水洞的人们述说着这个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20多米,气势磅礴,可容纳千人的“迎客厅”。大厅向右,有旱洞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留连忘返。大厅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
温泉寺位于本溪市东三十七里,是疗养胜地。面向太子河,背靠群山,层峦叠嶂,山深林茂。温泉寺出口水温为49摄氏度,水量充足,水中矿物质十分丰富,能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等疾病,据传,清太祖努而哈赤曾到此狩猎,所携猎犬身患疥疮,偶卧泉中,“数日后毛革日新,霍然痊复”。一六二六年七月,努而哈赤曾到此处浴汤疗伤。解放前,温泉几乎变成废墟。解放后,几经修建,疗养条件显著改善,加之铁路和公路畅通,又和本溪水洞毗邻,因而来此游览,疗养者日渐增多。
辽宁省本溪市虹鳟鱼良种场座落在辽东山区南芬区思山岭乡杨木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距本溪市区20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沈丹铁路均在10公里以内,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90公里,距省内海港均在200至400公里以内,县级公路从场边穿越而过,交通方便。一九七八年建场以来,随着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已达1000多万元,流动资产400多万元。下设3个养殖场,1个招待所,场区占地面积10多万m2(300余亩),养殖水面近3万m2(40余亩),房屋等建筑面积5000多m2。相继被确定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之一、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国家AA级生态养殖旅游区之一、全国旅游农业示范区之一、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单位之一、国家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之一、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水产精品工程单位之一、省鲑鳟鱼育苗及养殖示范单位之一、省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省优质农产品之一、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市农业名牌产品之一等。是一个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精深加工和旅游娱乐为一体副县级事业单位。良种场现有适合冷水养殖的品种:美国道氏虹鳟、美国卡姆卢珀虹鳟、美国彩虹鳟、挪威三文鳟、丹麦三文鳟、日本金鳟、硬头鳟、大西洋鲑、银鲑、北极白点鲑、远东红点鲑、东北红点鲑等。目前,年产鲑鳟鱼发眼卵2000万粒以上,鱼种500万尾以上,食用鱼(含全市其它养殖户)1000吨左右。一九九八年经省海洋与渔业厅立项,省科委鉴定,在辽宁黄、渤海域试验开发养殖鲑鳟鱼已获成功,并已逐步开始推广,填补了国内海水生产养殖鲑鳟鱼的空白,预计其产量和质量将会有大幅度提高,对形成鲑鳟鱼产业化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服务项目有:餐饮娱乐、观赏垂钓、住宿桑拿、天然洗浴、农家乐旅游、会议和培训接待等。
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距本溪水洞15公里,也是游关门山和汤沟温泉的必经之地。这座古人类遗址,自1978年发现,至1982年,国家、省和市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重点发掘。出土了大量古生物化石、石器和用火痕迹。考古学家认为,这遗址大约和北京猿人同期。在遗址中,还发现两颗人牙,一段小孩股骨,两块幼儿顶骨和一根小孩桡骨。 在A洞堆积物中,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现已鉴定出76种。主要有师氏中华河狸、肿骨鹿、三门马、李氏野猪、硕猕猴、剑齿虎、中华缟鬣狗、更新獐、洞熊、葛氏斑鹿等。同时还发掘60余副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如石斧、石铲、石球、石凿、石网坠和石纺轮等。二副骨器是骨针、骨刀。石器原料主要为安山岩。石器文化虽然同贾兰坡教授提出的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两大系统即“河—西村系”、“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峙峪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故命名为“庙后山文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炭粒、灰烬及烧骨。另外,在B洞上层堆积物中还出土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遗物。这些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分布到本溪这块土地上,并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篇章。庙后山遗址经科研部门进行年龄测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40万年前),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龄最早可达33万年左右。 庙后山遗址中位置最北的一处,为研究辽东地区古人类分布和发展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汤沟位于本溪悬草河掌乡胡家堡村,距本溪市区七十八公里。汤沟是林区,风景优美,更可贵的是地热资源丰富。经探查证明,水量充足,压力大,面积广。出地表水温高,居辽宁省首位。水中含有碳酸锰、碳酸钠等多种化学元素和矿物质,可医疗关节炎、皮肤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地患者多有慕名而来洗汤者,大都痊愈而归。有二十多亩地面,因地表温度高,冬季不结冰,在上面建塑料大棚,冬季种植蔬菜,效益很好。用温泉水建养鱼池,可饲养红鲤鱼等名贵鱼种。这里还有三峰并立的“笔架山”,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休息过的“靖宇石”,和尚帽子大山的原始森林。这里生长有大量名贵芳香的天女木兰花,被称为天女木兰之乡。
铁刹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风景名胜铁刹山峭只顶多,洞也多。著名的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风月洞、悬石洞、云仙洞和郭祖洞。其中以云光洞最大、最有名气,以天桥洞最险、最难攀涉。八宝云光洞。所谓“八宝”,及洞中浮摆单置的岩石,怪状奇形,人们臆形状物,称那如虎蹲踞、威严雄视的为“石虎”;那似木鱼中空、敲之铿然的为“石罄”;那如盛满荷花嫩藕的为“石莲盆”;那像癞蛤蟆蠢蠢欲动的为“石蟾”;那沿洞壁蜿蜒三丈的浮雕石为“石龙”;那平平展展的令人欲卧的为“石床”;那老态龙钟、木然端立的为“石寿星”;那周长盈尺、光滑滚圆的就是“定风珠”。洞中还有一深潭,水流清澄,冬夏不涸,饮渴游人,称之为“对水井”。清朝进士李维祯游云光洞曾题诗云:非洞非烟影横斜,一片云光洞口遮。杂树槎桠森立槊,乱峰突兀俨排衙。天空不落九天雪,座上争开四时花。如此山中应记老,不须回首更思家。 诗人留连,忘老忘返,不思家归,足见云光洞之魅力。最佳旅游季节溪属于中温带温润气候区,全地区平均气温6.1~7.8摄氏度,最热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4.3℃。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最佳旅游季节为秋季。历史文化云光洞之上是天桥洞,传说那是长眉李大仙面壁修炼之处。欲进此洞,须跨山涧。涧宽百丈,涧崖似凿,如同天堑阻断进路。有一铁板,跨涧搭畔,但宽仅容足,游人望而生畏,多不敢涉。 乾坤洞景色最佳。取“壶中日月,洞里乾坤”之意。洞内清凉,曾塑有南海观音、西天王母、长眉大仙及财神药王郭真人像。清朝满族诗人庆升涉此留诗:“浮岗暖翠势,斧凿真非人力能。地隘未须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悬石洞在铁刹山半腰路旁,洞口巨石陡悬,望而生畏,是迷信者求神计药之年。此处还玲珑洞,以小巧闻名。 峰奇洞幽的铁刹山自然吸引着古时文人纷纷来此寻奇探胜。他们不仅吟诗寄怀抒感,并且摩崖勒石,以留踪迹。迄今这些碑刻石勒,为山增辉,为洞添彩。撮其要有:“铁刹三千年”,“乾坤正气”,“别有天地非人间”,“一览群山小”,“直上青天”,“与天同寿”,“夜诵黄庭有月来”等等,字字遒劲,笔笔千钧。游人为山光洞色所陶醉,再观瞻摩崖勒石,不禁胸溢浩然之气。 刻碑以〈〈重刊长眉李大仙碑文〉〉最长,近千字,记载大仙姓李名长庚,及商朝太乙年间人,二十五岁云游辽东,驻跸天桥洞,登仙。碑文还记《封神演义》姜子牙借定风珠等事。 铁刹山阅尽历史沧桑350余年,道士辈份已传至25代,并且以奇峰、异洞、勒石和神话传说著称辽宁诸山。可惜人文观宫多荒落凋。现在,本溪市人民政府在发展规划旅游业时,计划修葺铁刹山,以完善本溪水洞风景区。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已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名扬海内外。
本溪天龙洞旅游风景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整个旅游风景区由四部分组成:满族民俗风情游、龙洞惊奇探游、龙山攀崖拾趣游、河湾戏水碧洲游。风景名胜天龙洞景区共占地300余亩,目前有千古奇绝上关花园;有滇西奇洞天龙洞;有历史悠久的雄关龙首关;有占地3600多平方米的生态动物园;还有天龙寺、徐霞客游记碑、花仙子、访花亭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点。体现了“观沧海、赏名花、探古洞、寻古迹”四大特色。上关花旅游有限公司在争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社会效益,为上关村提供了200个摊位,公司员工80%以上都是从当地招聘,提供了400多个就业机会。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上关花———天龙洞风景区每天接待上千人,共接待团队和散客近万人,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天龙洞地处长白山的余脉,整座山都是空山,现已探明的八个洞口被称为“燕东古溶洞群”,有“地下立交桥”之称。据专家考证,天龙洞是本溪水洞的源头,有一条6000多米长的地下暗河与本溪水洞紧密相连。本溪县天龙洞风景区距名扬四海的本溪水洞仅六公里,是通往素有“燕东胜境”美称的旅游胜地--关门山、汤沟、铁刹山和桓仁五女山的必经之路。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天龙洞系本溪水洞的源头。天龙洞全长一千一百延长米,三层洞上下相连,钟乳倒垂,石笋林立,形成“龙凤呈祥”、“金蟾吸水”等四十多处自然景观天龙洞外新建了“空中飞渡、“水上晃桥等游乐项目,惊而无险,富有乐趣。具有浓郁满族风俗风情的农家小院,可同时接纳百人食宿及开会,别具特色的满族农家饭菜,令人一饱口福。”本溪天龙洞风景区地处辽东山区,山青水秀,洞奇泉特,森林茂密,特产丰富。凭借独特的自然优势,天龙洞风景区在发展特色旅游的同时,启用能工巧匠,利用核木,精心设计制作出独特的五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核木工艺品。最佳旅游时间本溪位于辽宁东南部,周边群山环绕,属温带湿润气候。雨水丰富,四季分明。一年中七月最热,一月最冷,但由于纬度升高,本溪最高温度也不过25℃,但冷起来却能达到-15℃,所以冬季最好减少出行。春季和秋季是最佳旅游时间,此时不但天气状况良好,而且水洞和青山都格外美丽。
绿石谷隶属辽宁本溪汤沟国家森林公园,因谷中石上苔藓碧绿,大小瀑布众多而闻名。谷内的五女峰巨 绿石谷景区风光石上古松耸立婀娜多姿。在炎热的夏季谷内青峦叠翠,轻风习习。溪水峰回路转或急或缓,微小的落差造成数不清的大小瀑布,如珠链、如绸缎,清澈的流淌在谷内长满青苔的圆石、枯木之间。风景名胜绿石谷,初春,簇簇映山红,大杜鹃花铺满峰 巅崖头;盛夏,满谷湿地,绿苔茵茵,上百种花木争奇斗艳。更有那天女木兰,花香四溢,风姿绰约。深秋,万山红遍七角枫、九角枫,形成红霞落谷谷映红的美丽景象。隆冬,飞雪迎宾,冰崖万丈。这里季候分明,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别有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绿石谷”景区有三沟九瀑、十流数十泉,五峰峭苍穹。还有五女峰、双龙潭,南北天门瀑布,苔藓绿石,峰岚叠瀑,伟岸俊气,天造地设,千古奇绝。有诗曰:绿石谷中柔嫩情,勃发苔藓绿黄青。五女峰峭美如画,叠瀑飘纱雾迷濛。 绿石谷姿态最飘逸的枫树就是枫仙,顾名思义,枫仙,枫树之仙,枫中仙子,它因为枫叶红得最早、落叶最晚、红的最鲜艳、姿态最飘逸、角数最齐全而闻名。这颗树姿态超凡脱俗,洒脱飘逸,颇有仙子之风。当山风吹过,摇曳生姿,就像一名舞者在传递着美丽。每当到了秋季,如火如荼的枫叶像朵朵盛开的红花,娇艳妩媚,红红火火,把大山一下子装点得热烈而奔放。雨中的枫叶,红的清丽;风中的枫叶,红的爽朗;清晨的枫叶,红的羞涩;黄昏的枫叶,红的深沉;经霜的枫叶,红的坚贞。如果您想看到枫林如海的美景,就请到绿石谷来吧:枫叶美景遍天下,绿石谷里赏红花,片片枫叶朵朵花,当属辽东第一家。最佳旅游时间绿石谷夏热多雨,冬寒漫长,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5~7℃。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季节。历史文化“来到绿石谷,走在画中间,五步一处景,十步一重天。千姿百态风光好,画中人醉画中山,早知绿石山色好,何必千里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