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举世闻名、磅礴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及瀑布群;瀑布上游,为神奇壮观,景色各异的喀斯特“中国第一水旱溶洞”溶洞群——镇宁夜郎洞,这些都是在美丽的安顺!
遵义 - 安顺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豪龙人家黔味火锅
云峰屯堡
云峰屯堡位于贵州安顺市以东15公里西秀区七眼桥镇,这里密布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构成屯堡文化村落群而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中云山屯、本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村寨博物馆
贵阳的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林苗寨、水城海坪彝寨、六枝坝湾布依寨、安顺娄家庄苗寨等。这些民族村寨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礼、丧葬、礼仪等风俗,以及建筑风格等都别具一格,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雷山县郎德苗寨,是贵州名符其实的民族村寨博物馆。当地的芦笙舞,板凳舞久享盛名,村寨山青水秀,田园风光,青石小路,吊脚楼依山栉比,丰富浓厚的民族风情使旅游者有独特的感受。贵州的民族村寨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少数民族风情更具原始、古朴、神秘的特色。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保留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民风习俗,如六枝梭嗄乡现在住着一支鲜为人知的苗族支系,有700余户3000余人,分布在12个村寨,仍然过着神秘而原始的部落式生活。为使这里的民俗民风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世界博物馆基金会在这里投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府学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东北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500平米。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文庙依“孔明丘”的缓坡而建,按规制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形成了一座典制齐备、布局严谨、捭阖有致、工艺精巧绝伦的府级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是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
早餐:自理 午餐:苏记餐馆 晚餐:凯里苗乡酸汤鱼
安顺龙宫风景名胜区
龙宫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享誉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毗邻,共同构筑了贵州黄金旅游线路。之所以称之为黄金线路,其一是名瀑名洞,风景资源互为补充,相映生辉;其二是黄、龙旅游板块在贵州旅游的龙头地位,相当于广西的桂林、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是贵州众多景区中开发时间最早,目前游客最多、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旅游景区。龙宫风景区总体面积60平方公里,神奇秀丽的景观星罗棋布,除了“五最”、“一绝”之外,石林、峰丛、峡谷、溪河、绝壁等喀斯特地质地貌在龙宫密集展现,步入龙宫,就是步入“喀斯特博物馆”,翻开了一幅喀斯特的“清明上河图”。其地下景与地上景、洞内景与洞外景交替展现,令游客目不暇接、乐不思归。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到龙宫旅游,能有效地避开大量的辐射,长久居住对人体有奇特的疗效功能;在龙宫呼吸富含大量负氧离子的空气,倘佯在覆盖率高达90%的森林中,宜人心脾;龙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夏季极少超过30℃,加之昼夜温差大,白天尽管烈日高照,傍晚依然凉爽宜人。在龙宫,可以不需要空调,可以不需要防晒霜,可以不用戴口罩,是游客洗肺养生的好地方,是中国大西南的后花园,是全国人民的避暑胜地。龙宫,有着“五最”、“一绝”等禀赋极高的风景资源,“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宫赖水造;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是龙宫景观的真实写照。以水旱溶洞最多、最为集中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获两项世界记录,还有着多种神奇秀丽的喀斯特景观,其中最受游客推崇的景观有:一是被游客誉称为“中国第一水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龙宫水溶洞长达15公里,为国内之冠。目前景区对外开放了二段,长1260米,洞内钟乳千姿百态,与北方溶洞相比更显细致与精巧,与南方溶洞相比更显神秘与奇特,其洞厅构造宛如神话中的龙王宫殿。“地下漓江、天上石林”的溶洞风景价值,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其它同类型景区中无以比拟的,大诗人艾青称“大自然的大奇迹”,国画大师刘海粟誉“天下奇观”,全国溶洞专家感叹“览龙宫知天下水洞,荡轻舟临人间仙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宫就是这样的人间天堂。二是全国最大的洞中寺院——龙宫观音洞。观音洞,总体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观音像高达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观音的钟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浑为一体。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天然溶洞寺院实属罕见,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三是全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宫龙门飞瀑。龙门飞瀑,高50余米,宽26米,流水以喷泻之势钻山劈石,气势磅礴,万马奔腾,十分壮丽。而它下一个发威的地方,就是30公里外名播天下的黄果树大瀑布。四是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龙宫漩塘。一个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永不停歇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景象珍奇,令游客陶醉,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特别就此进行过探密和报道。
安顺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漩塘河畔手山的山腰,是两个一上一下互相连接的天然洞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洞中佛堂。 下洞为大雄宝殿,塑有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及十八罗汉;上洞塑有观音菩萨及善财童子和龙女。上下洞共塑佛像27尊,尊尊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两殿香烟缭绕,平添了神秘肃穆气氛。洞外一垂直的峭壁上,刻着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观音洞”三个大字。
早餐:自理 午餐:龙宫食坊 晚餐:何氏上关辣子鸡
安顺夜郎洞景区
夜郎洞夜郎洞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新近开发的风景名胜区,传说夜郎王曾居住于此而得名。景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境内,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头寨景区紧紧相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区,也是一个水旱相结合的溶洞。景区是由神奇壮观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等大大小小溶洞组成的溶洞群,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共同筑成,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
镇宁石头寨
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是其中48个布依山寨中之一。全寨石屋层层叠叠、依山修建,布局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均为木石结构,不用一砖一瓦,石屋经久牢固,冬暖夏凉,由寨民自行设计,自行修建,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石头寨还是闻名的蜡染之乡。石头寨妇女善蜡染的织锦。全寨白分之八十的成年妇女都会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更有趣的是,游客可直接参与,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做一回布依石头寨寨民,体验传统工艺的无穷乐趣。
早餐:自理 午餐:竹林苑 晚餐:金御楼食府
关岭花江大峡谷
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地理区位好,交通便捷,距省城贵阳仅160公里,距黄果树大瀑布40仅公里,有320国道、210省道和即将竣工的关兴高等级公路贯穿景区,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于2002年2月20日举行首游仪式,对外向游客开放。景区有餐厅、高档标准间床位20个。景区所在地花江镇拥有中档床位500多个,饭店100多家。以"花江狗肉、花江窖酒、花江剪粉"并称的"花江三绝"迎接四海宾客。1、 观山海:此景点视野开阔,对岸山峦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峰林、峰丛点缀其间,红岩白壁,崖上村寨稻田,如诗如画。游客在花江大峡谷黄秧坡观景台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娇的神韵。公路盘延脚下,是观赏和拍摄山海的理想景点,也是电影《西游记》的外景地。2、 轿子岭观峡:此景点在北盘江上,但沿古驿道到江边大约要花40分钟,此景点到江边落差580米,呈85度坡。站在此处观峡谷,谷底全貌尽收眼底,可体会到地球的裂缝的真谛。3、 古驿道:花江大峡谷景区内的古驿道始建于秦汉时期,一条在干二盘,一条在法郎,修建花江铁索桥之后,干二盘这一条走的人就少了,花江大峡谷的古驿道是古时候从长安到贵州进入云南的必经之道。4、 花江铁索桥:花江铁索桥始建于明代,桥宽3米,桥长72米,高70余米。她像一道倒挂的长虹,横卧在北盘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之间,上托青天一带,下吻浪花万朵,堪称花江大峡谷的一个奇观。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侠客在《黔游记》中这样描述: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岸上为经,以木板横之为纬。东西两岸相距15丈而高且30丈,水奔腾于下,其深不可测……,是游人灵幽揽胜之地,游客到此若能做过桥去回来,在心目中不由自主的会自豪地感到自己做了人生中一件最勇敢的事,尽情的享受穿山越岭飞越天涧的乐趣。5、江边石刻群:走过铁索桥之后,即在铁索桥的另一端有许许多多的石刻书法、碑文,上面记载了花江大峡谷的历史,花江铁索桥的建桥史等等。还可以了解古代书法家书法佳作。6、峡谷山泉:铁索桥侧有一泉水(俗名观乳井、水质甘淳清澈,长年不断,不受洪水,枯不影响,到花江铁索桥的游客和到飞水涯的游客都会不约而同的到这里来饮用峡谷山泉水。7、飞水崖:此景点在花江铁索桥下游约500米处,高65米,宽28米。水源为半崖壁中涌出的地下河水,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澈,瀑布下形成两个碧绿的深潭,当地人城“绿阳潭”。潭边两座岩蚀奇石形似鳄鱼张口,雄居在江边,岩上台藓及周边植被保存完好。江边奇石连片,是拍摄峡谷奇石花的理想境地。8、夹山一线天:此景点位于花江大峡谷下游,峡谷在此突向西坐90度的大拐弯,两岸绝壁高近千米,从上往下看,峭壁陡立对峙,惊心动魄,从下往上看,壁顶几乎合拢,仰见青天一线,关兴高等级公路从这里通过,如今大桥(北盘江大桥)已架设好,游客可以到此观景。
关岭化石群
关岭化石群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规划面积26平方千米,保护区200平方千米。核心区0.94平方千米。距贵阳市188千米,距黄果树瀑布52千米、龙宫溶洞90千米。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位于保护区内。公园内埋藏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三叠纪的海湾,主要包括鱼龙、鳍龙、楣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海百合和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腕足及古植物化石。关岭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保存精美,为全球同期地层所罕见。因此,关岭化石群是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海洋生物化石库,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古埋藏学和地层学等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关岭化石群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红岩碑
地处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乡龙枣树村晒甲山上,距黄果树瀑布7.5公里,距安顺市约50公里。滇黔公路从山腰穿过。俗传诸葛亮南征屯兵晒甲于此,红岩碑是一块长百米,高30多米的红色天然石壁。碑上有几十个斗般大字,非镌非刻,非篆非隶,年代久远,神秘玄奥,被称为“南中第一奇迹”。近百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解谜,而时至今日,没有一种观点得到公认,没有一种解释令人满意。当地人称之“红岩天书”。最早的记载,见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邵元善的《红岩》诗。至清代中叶,始引起学者的注意。先后有拓本、摹本、缩刻本多种问世,并被收入全国性的碑刻著录。记游考证之作甚多。邹汉勋、刘心源还分别著有释文。光绪年间(1875—1908)影响愈大,名播海外。法国人拍茹雷和弗兰海尔谓此刻“含有绝对之神秘性”。历来众说纷纭,持肯定态度的有三危禹迹、殷高纪功、诸葛图谱、苗文古书和藏文先声诸说;而否定者则断言所谓红岩碑非人工所为,乃自然生成的石花。红岩碑已成千古之谜。几千年来流传着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清代书法家严寅亮为黄果树瀑布和红岩碑特书一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未得薪烘焰长存”。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上关香辣鸡
屯堡文化
在今天的贵州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 ——— 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 “ 屯堡文化 ”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历史活化石 ” 。《安顺府志 —— 风俗志》载: “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 ” 。 “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 ” 。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叶氏家谱》载: “ 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被派遣南征……。平服世乱之后……令屯军为民、垦田为生 ” 。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 “ 屯堡文化 ” 因此而形成。屯堡文化既有自己独立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遗存,既有地域文化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方面,他们执着地保留着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一方面,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他们又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屯堡人的语言经数百年变迁而未被周围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着北方语音的特点,屯堡妇女古旧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民族服饰的特征,屯堡人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的食品有着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性,屯堡人的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原始粗犷的屯堡地戏被人誉为 “ 戏剧活化石 ” ,屯堡人以石头营造的防御式民居构成安顺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安顺七眼桥镇屯堡文化村落群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1年国务院将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历史,六百年的沧桑。岁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线装的史书,时光倒流,六百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屯堡人的服饰,主要表现在妇女身上,她们的装束通常是宽衣大袖,大衣袍长及膝下。领口、袖口、前襟边缘皆镶有流绣花纹,腰间以两端垂于膝弯部的织锦丝带系扎。长发挽成圆髻网罩挽于脑后,圆髻上插有玉簪、银链等首饰。妇女婚否的区别在于:未婚少女梳长独辫;已婚者则除了挽髻外,尚须剃额修眉。妇女装束中往往还配有耳坠、手镯、戒指、手笼、长圆裙以及用绣、补、镂、镶、滚等方法制作的高帮单勾凤头布鞋。现在,其他地方只能在戏台上看到的这种穿着打扮,在屯堡却是日常生活便装,其盛装、婚丧嫁娶装和节日盛装更有独特的魁力。1993年发掘的明 “ 荒王 ” 墓出土的随葬品中的衣服、鞋子与现在安顺雷屯、云山屯一带屯堡妇女的宽袖镶边大襟衣、绣花丹凤鞋在尺寸、花样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屯堡妇女的服饰,是民风民俗考古考察和游览观光的活化石,是活着的历史。屯堡民居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的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屯堡是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而屯堡民居就是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一个细胞,既可以各自为阵,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邻,既保证一宅一户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时又维系各家之间必要的联系。屯堡建筑把石头工艺发挥到极至,从高向下放眼望去,白白的一片,错落有致。走进屯堡村寨,所看到的是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屯堡民居就是一个石头世界居民的建筑成四合院,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点,又有华东四合院的布局,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全封闭的格局。
安顺 - 遵义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