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镇遗址
石匣镇遗址位于密云县东北部的潮河之畔。距县城30公里,地处密云县的中心。据记载:原在石匣城西平地上,有块巨石如匣,故有此名。 石匣城,明弘治十七年(1504)始建。据县志载:汉代在此设过要阳县城。石匣城垣为方形,每面500米,各面正中设一门,城内随门设街,因而形成十字街道,分别称为东、西、南、北大街。东、南、北三门皆有瓮城城门,西门没有瓮城,城门外有护城河石桥一座。按当地旧俗称:东门为喜门,结婚嫁娶、新官上任等则出入东门;西门为水门,刑斩解差等则出入西门;南门为火门,求雨出征等事项出入南门;北门为鬼门,祭机祀殡葬等出入北门。在北门城楼上有一座真武庙,在城门洞上方书"玄天锁钥"。在北门外的小山包上还建有一座高达4丈烽火台式的"镇夷楼"。
燕落古城址
燕落古城址 位于密云县燕落村。此城原修建于隋大业初年。背靠云峰山,东西为丘陵地带,城南是一片低洼的开阔地(现为密云水库)。古城为长方形,西南角凹进,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全城周长2840多米,占地面积约24100平方米。墙体为粗沙黄褐土砸实筑成,未见夯窝。现北墙尚存大部,残高2米有余,中部似有北门的建筑痕迹。城的东西两面墙体尚残存几段,有的高约3米,有的不足2米,南部城墙破坏严重。
大公主府
大公主府原位于东城区。乾隆二年(1737)建。为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做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的府邸,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称“大公主府”。1985年按原格局迁建到密云县白河郊野公园,占地2.1万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美术馆后街属东城区景山地区,南北走向,北起交道口南大街南端,南止美术馆东街西端,长852米、宽34米。元代此街为安贞门街的一部分,明代为安定门大街的一部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对京师部分街巷名称重加厘定,称此街为“大佛寺西大街”,因街南段路东有大佛寺而得名,“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首创路”,1973年更名为“美术馆后街”,因位于中国美术馆北面而得名。美术馆后街23号在街北段路西,现为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北京市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此地位于元、明、清三代皇城外东北角,紧靠皇城,元代属蓬莱坊,明代属保大坊,清代属正白旗。元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处为道教正一派传人张留孙建崇真万寿宫,清雍正年间此处为諴亲王府,同治年间为荣安固伦公主府,俗称“大公主府”。大公主府,同治年间“諴亲王府”的府主绵勋已经世袭递降为“贝子”了。于是,府被收回转赐给咸丰皇帝奕的长女——荣安固伦公主,成为“固伦公主府”,俗称“大公主府”。后此府又转赐给恭亲王奕欣的长女——荣寿和硕公主,成为“和硕公主府”,俗称仍为“大公主府”。为什么恭亲王的长女不是“郡主”,而是“公主”呢?因为,慈禧太后喜欢恭亲王的这位女儿,将她收养,慈禧太后的养女自然就是“公主”了。民国时,荣寿和硕公主的后人家道衰落,终因债台高筑弃府而逃,遂府归债权人吉祥戏院所有,后由宪兵三团、后方医院使用。1956年,此处改为北京中医医院。1985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门诊楼和医技楼,将原有建筑搬迁,易地复建。“大公主府”复建在密云县城西门外的“白河郊野公园”内,占地面积为2.1万平方米,有房屋多间,分府门、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房等。曾为密云县博物馆。
早晨:自理 午餐:巴贝拉意式休闲餐厅(密云店) 晚餐:嘉和粥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