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秦地自古多奇迹。”渭南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这里有山、水、城、陵合理分布的魅美风光, 这里还有太多历史故事,等我们去探寻。

第01天 出发地: 咸阳 - 渭南

咸阳 - 渭南

寇准墓

位于临渭区官底乡左家村南一里许。封土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有“宋寇莱公墓”碑石一通。寇准(公元961年一1023年),字平仲,宋华州下邽县(今临渭区官底)人。他是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19岁时赴汴梁(开封)会试就被录取。开始任大理评事,由于政绩显著,升任大名府成安军,迁殿中丞,后又被提为尚书虞部郎中。因他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所以宋太宗就称赞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宋真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有大举进攻之势,寇准被诏回朝任宰相。他反对王钦若等南迁的主张,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起为相。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被贬逐到雷州(今广东海康)。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闰九月初七日,寇准死于雷州,终年62岁,寇准死后,其夫人宋氏,乃宋太祖开宝皇后的幼妹,入宫启奏,请求朝廷拨款搬运寇准灵枢。结果拔款仅够运到宋氏住地洛阳。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寇准去世11年后,仁宗为他昭雪,归葬下邽。寇准墓在“文革”时期已被破坏,墓堆尚存。原立有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寇准神道碑》一通,碑不知何时被毁。此墓在195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划定了保护范围,进行了绿化和保护。
head_picture

慧照寺塔

位于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圭镇。塔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十层,层间有砖砌的出檐,四面均有假卷门。据说是唐代的建筑。塔前有大殿,殿内有七尺高的大铜佛五尊,盘膝而坐,闭目养神。像坐下有铜铸莲花座,座周的每一朵莲花瓣上又有一佛像,共约有六十余尊,姿态多样,制作灵巧。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重庆崽儿火锅
  • 汉庭酒店(渭南火车站店)

第02天 出发地: 渭南

少华山森林公园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少华乡刘家河村南,在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处。东连小夫峪,西郊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称“二华”。历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吟颂少华山的诗词和文章,隋末绿林好汉王伯当在此聚义,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不少故事就发生在少华山,当年的山门、石寨等遗址现依然可见。风景名胜少华山的山势呈“簸箕”形,其口向北,“簸箕”内称为主峰,余脉相连形成“簸箕”的边沿。边沿外侧几乎全是悬崖峭壁,内侧也只有石眼沟中的一条羊肠小道。进山不远处,有古代留下的一道石墙,两头与东西峭壁相连,中有一门洞可过行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古代的绿林好汉所筑,当地有隋末王伯当哺聚少华山的传说。通过石墙,即见满山密布葱郁梢林,从中穿行而上,可达少华山主峰。古代的少华山包括三个巍峨雄险的山峰。少华山主峰由三个并立紧连的山头组成,当地人称东峰、中峰、西峰。东峰除与中峰一狭窄的连接处外,几乎都是笔直的岩石,仿佛一巨柱拔地而起,东峰侧有娘娘庙遗址,西南侧硅石下,有石床、石井。  最佳旅游时间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河南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7月最热,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历史文化少华山以其险绝高峻,为古代众多文人所为之赞叹不己。少华山在古代地理书《山海经》、《水经注》、《元和郡县志》中均有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如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珷枎之玉。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有“缀以二华”之名,将少华山与太华山并提,唐代诗人杜牧、张乔、郑谷等,都咏哦过少华山,张乔吟道:“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此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晚景蝉相应,凉天雁并行,殴殷勤记岩石,抵恐再来稀。”杜牧有《望少华》诗三首,郑谷有《少华甘露寺》。在明代“少华晴岚”被认为是华州八景之一,一道描绘此景的诗为“日色才临太华东,岗光如画露溶溶,轻凝远障浓还淡,优凌崖翠且重”。  
head_picture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形圆角,地穴式口部椭圆形。陶窑为横穴式,2、3座为一组。元君庙-泉护村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已成为研究仰韶文化、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代表性范例。
head_picture

桥上桥

在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即赤水桥上桥。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 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赤水桥上桥1992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娃娃川菜馆 晚餐:百基拉渭南旗舰店
  • 汉庭酒店(渭南火车站店)

第03天 出发地: 渭南

华山风景区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风景名胜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长空栈道”。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间横贯有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需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登上华山北峰,再向南折,经擦耳崖,过上天梯,便有一长岭呈现眼前。它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最佳旅游时间华山所在地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head_picture

东峰

东峰又名朝阳峰。海拔2090米,峰头斜削,绝壁千丈,山势壮丽,古松参天。上有朝阳台为东峰绝顶,登临而上,可以观东海日出。每当晴天破晓之际,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面上闪烁着万道霞光。这奇幻而瑰丽的景色曾使多少登临者陶醉啊!东峰由一主三仆由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楼峰居东,博台偏南,宾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的是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则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今人将玉女峰称为中峰,使其亦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
head_picture

南峰

南峰海拔2160.5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形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一书中记述南峰形象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途中一路布满积雪,一步一滑,山顶更是陡滑,易上难下,稍有不慎,便会滑落山崖,导游说华山年年都有人摔下,我若在此失足,周围连个见证人都没有,即便摔伤也无人救助,想想还是撤吧。但刚回撤了几十步便开始后悔,近在咫尺了,岂能因胆怯而空怀壮志,心一横,再度攀顶。
head_picture

西峰

华山西峰,海拔2082米,又因石叶如莲瓣覆盖峰巅,古又名莲花峰。它是由一块巨石浑然天成,西北临空,绝壁悬崖如刀削东南陡坡下松柏苍翠,清泉如琴。峰南有一通道,长300余米,一面为绝壁,一边是斜坡,也是华山险道之一。华山西峰景观很多,可以看到翠云宫、斧劈石、摘星辰、舍身崖、巨灵足、杨公塔等。翠云宫为华山西峰上的主要建筑,也是山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所建筑。它为两层四合院形式,前殿作为旅社,西殿为工作人员住宿办公之用。东殿是解放前《智取华山》时,伪保安六旅旅长韩子佩逃上华山后,以西峰为指挥部,他本人和主要人员就住在东殿的房间里,现在还有他住过的大床及用品。后殿供有三圣母像。此处于民国18年毁于大火,,民国二十一年重建,后殿前几年柱子倾斜,为此1988年政府拨款又进行了重建,雕梁画栋,油漆一新。殿内又重塑三圣母像。这里为华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所以也是道教长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每年朝山人员来往不断,香火极为旺盛。顺殿后往西有一小门,出门是一巨石,巨是断而为三。巨石上刻有“斧劈石”。这便是神话故事《宝莲灯》中三圣母被压的地方。从这里沿铁链上去,在斧劈石下,人钻其内可看到一巨型人模,头、胳膊、乳房、腿等都很明显,说是三圣母被压在此留下的。这旁边立有一大铁斧,约长两米五左右,上铸“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予沉香,劈山救母”十六个字。相传三圣母压在这里之后,生下了沉香,被灵芝大仙送出,交于生父刘玺抚养。等沉香长大成人之后,刘玺把此事告诉了沉香,沉香立志救母,便投师于霹雳大仙。艺成之后就持这把天赐宝斧,战胜了舅父二郎神,劈开了西峰,救出母亲,一家人得以团圆。在华山西峰斧的劈石的北边有一巨石名“摘星石”,在此处你可以举手摘下星星。所以这里石刻有“青天在握”、“高可留云”、“独立振衣”等。明清时期,王来宾游山至此,留下了《摘星石》诗,诗曰:“我来共上摘星石,奇石凌峰应上台。举手欲摇星斗近,云堆石下即蓬莱。”北边为“守身崖”,又名“舍身崖”,“守身崖”三字是米万钟书写,李人龙雕刻的。最北边是杨虎城1931年来华山时建的杨公塔,塔身六面,分别书有“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俊拔在寥廓”、“西镇何崇穷”、“如此方为岳”。
head_picture

北峰

华山北峰又称云台峰,海拔1614米,山势峥嵘,三面绝空,只有一道小岭和南边山峰相通。因在华山之北而得名北峰。又因常有白云薄雾,峰好像是云上之台,雅称云台峰。北峰口处有一石牌坊,上刻有“北峰顶”三字,是游人照相留念的主要地方之一。南边有我国著名书画家张大千兄弟来游华山题刻,这也是1949年英雄智取华山的战斗开始的地方。华山管理局在北峰南边建起了智取华山纪念亭来纪念这次战斗。可惜峰上建筑,十年动乱中焚于大火。现存建筑为后来新建的,其总面积为810平方米,整体结构由楼房是建筑,由正殿、陪殿、和前殿组成。
早餐:自理 午餐:川湘缘私房菜 晚餐:小田螺风味菜苑
  • 汉庭酒店(渭南火车站店)

第04天 出发地: 渭南

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风景名胜司马迁祠的北侧,断崖壁立,高约一百公尺。在祠前凭高俯视:黄河绕其前芝水漾乎左,西枕梁山之岗,南临千仞之祠院四周都是用砖砌起的数仞高的朵墙,远瞻俯瞰,备极雄伟。院内有数十株参天古柏,再加上竞芳花木,充分显示司马迁的伟大人格与万代名香。在司马迁祠院的后面,苍松掩映着司马迁的墓茔,这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的。 最佳旅游时间司马迁祠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25℃,春、秋温度升降快,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 历史文化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head_picture

韩城大禹庙

大禹庙位于韩城老城东五公里处的苏东乡北周原村东。原名大夏禹王庙,简称大禹庙,是祭祀夏禹的庙宇。风景名胜大禹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庙为元代建筑,位于韩城市苏东乡周原村北,创建于元代大德五年,明万历和清嘉庆年间重修。位于韩城东2公里黄河崖畔周原村。占地面积1983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和正殿。献殿面阔明3间暗5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大禹庙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献殿和寝殿,二殿由卷棚式的雨搭相边接。正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成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明代曾重修。1985年5月列为韩城市重点文物单位。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禹王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柱上刻“岌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另外还有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修禹王庙记”石碑一通。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至1998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旅游公路已铺设完毕。院落已拓宽。现已成为韩城市主要景点之一,前来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最佳旅游时间大禹庙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年平均温度9.0—13.2℃,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大禹庙是为了纪念夏禹而修建立的。夏禹为远古时的部落酋长  大禹庙,传说在唐尧虞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治理洪水,据说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他用疏导的方法治平洪水。后来他他又用武力夺取了舜的部落酋长职位,取而代之,死时把职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禅让"度被彻底打破了。庙内保存有清嘉庆年间"大禹庙"木匾一块和明百年历年间《重修大禹王庙碑记》一通。
head_picture

毓秀桥

毓秀桥,又称据水桥。在韩城古城的南端据水河上。它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毓秀桥南北走向,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共有10个拱形桥孔,毓秀桥身全长180米,毓秀桥面宽4.5米。毓秀桥墩呈梭形,毓秀桥底石铺,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毓秀桥两旁为石栏,望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柱头雕饰瓜果,栏两端各设置象征守护卫的头戴风雪帽的石人坐像。每孔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雕刻工艺精美生动。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捐资修建,历时五年而竣工。最佳旅游时间毓秀桥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年平均温度9.0—13.2℃,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关于毓秀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三两银子卖桥”的历史故事。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出资所建,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此桥卖给了韩城县。这个故事至今仍在韩城民间广为流传,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开源酒楼 晚餐:傻得冒冒菜香锅
  • 汉庭酒店(渭南火车站店)

第05天 出发地: 渭南

方山森林公园

陕西省方山森林公园(原白水县国营新卓林场)位于陕西省白水县西北部20公里处,北与宜君县接壤,西和铜川市为邻,东接本县史官乡,南同本县云台、许道、尧禾诸乡镇毗边,是陕西目前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林场地处渭北高原残山残原地带,北靠黄龙山、西倚雁门山,山势西北东高南低,最高海拔1547米,主要山峰有全塔、庙山、货郎担山、香炉寨、尖山、雁门山。林场辖区总土地面积14069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8233公顷,集体土地面积5836公顷),国有林地面积515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2.8%,优势树种以刺槐、油松为主。
head_picture

仓颉庙

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境内,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而建的。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建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仓颉庙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福锦园油桶底
  • 汉庭酒店(渭南火车站店)

第06天 出发地: 渭南 - 咸阳

习仲勋陵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陵园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西北陶艺果林园附近,陵园内植有侧柏、龙柏、白皮松、火球等,习仲勋的石刻座像位于陵园中央,庄严、肃穆、简朴、大方。园内习仲勋雕像和习仲勋夫人齐心书写的习仲勋语"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引人上前敬仰。

渭南 - 咸阳

早餐:自理 午餐:陶餐厅 晚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