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忻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水、庙、关、林、泉、洞等名胜古迹遍布,在此地游玩,别有一番游山玩水的乐趣。

第01天 出发地: 太原 - 忻州

太原 - 忻州

关帝庙

俗称无梁殿,亦曰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南。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该殿斗拱特殊,其结构形制达八种之多,前椽补间三垛,两山及后檐各设一攒,用材较厚,出挑偏长,为别处所未见。据专家鉴定,此庙为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及科学价值。
head_picture

姑嫂庙

姑嫂庙是一座历史遗迹寺庙,位于太原至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风景名胜姑嫂庙是一座历史遗迹寺庙,人称小悬空寺。最佳旅游时间姑嫂庙的最佳旅游时间为四季皆宜。忻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之间。年降水量为345-588毫米。历史文化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至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都、雁门。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以西属晋绥。1949年建忻州专区。忻州城内文物古迹有:忻州市北城门楼北城门楼。座落于忻州市内,旧北城墙拱辰门上。
head_picture

普济塔

忻州普济塔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全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风景名胜忻州普济塔造型朴实,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谨、合理、艺术精湛,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系古代砖石建筑之结晶。   最佳旅游时间普济塔的最佳旅游时间为四季皆宜。忻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之间。年降水量为345-588毫米。历史文化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至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都、雁门。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以西属晋绥。1949年建忻州专区。忻州城内文物古迹有:忻州市北城门楼北城门楼。座落于忻州市内,旧北城墙拱辰门上。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金霖都饭店
  • 忻州瑞龙国际大酒店

第02天 出发地: 忻州

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金代诗人元好问墓及野史亭,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胜古迹也在溶洞附近。禹王洞集惊、险、奇、美于一体,它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长约700余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奇洞怪石,造型奇特。内有“八戒化石”、“子母狮子”、“刺猬游洞”、“睡狮初醒”、“万佛朝圣” 、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花香鸟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四周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小河流水,鸟兽虫鱼,是一个集登山、旅游、探险、避暑为一体,惊险奇特,人称“华北第一洞”的旅游胜地。1992年林业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忻州与外界在这里沟通。伴随着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禹王洞成了忻州了解外界、外界了解忻州的重要窗口。通过禹王洞,忻州正及时地捕捉着外界的信息;通过禹王洞是,忻州也正不失时机地重塑着自己的形象;通过禹王洞,忻州人还架起了走出封闭、走向明天。走向辉煌的金色“桥梁”。风景名胜:禹王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洞,称得上一个宝洞,洞内色彩斑谰,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认为:大约四亿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一片汪洋。七千万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太行山脉,后由于碳酸盐侵蚀岩层,形成繁多的记载:“仙人洞,在福田寺左,相传通平山县,产玛瑙,内有遗蜕二,长丈余,大如斗。”禹王洞包括以下几个景区:禹王洞景区以禹王洞为中心,场面宏伟,景观奇妙。沿禹王洞而下,悬崖上挂有“干枝梅”,雪后绽放傲对寒冬,有北国赏梅之异趣。山麓有福田寺遗址,有“东岩夜月”奇观。沿途还有元好问陵等景点,集登山、探险、避暑于一体。聚宝盆景区以林深树密、山奇泉美为特色,共34个景点。有笑弥勒、将军窑、山猪拱宝、灵龟探路、聚宝灵泉、红岩叠翠等。山顶设古轿马车与禹王洞连成一线。山间有避暑度假的静怡山庄。苍龙山景区有16个景点,以龙门峡谷、松涧石瀑、红岩石浪、醉松起舞为特色,景色别具一格。翠岩山景区有25个景点,其中有红叶香泉、伞盖青松、偕老古松等景点。伞盖寺、铁链桥等景观正在修复中。美食代县麻片: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饥,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与白糖,其做法是,将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锅烘烙。制作精细,遂为佳品。注意禹王洞位于忻府区东南的系舟山腰,距离市区二十公里。
head_picture

奇村温泉

奇村温泉位于忻州市西北20公里金山脚下的奇村,泉眼深达26米,水温高达63℃,含氡量达83.6-127埃曼/升,为硫酸钙型,同时含有硫化氢、硅酸等多种矿物质,故称为复合泉。经专家鉴定,奇村温泉的水质为中国第一,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以对人体多种皮肤疾病均有疗效而闻名中国。奇村现已建成干部疗养院和工人疗养院以及多处温泉寓所。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 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108 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人兽,花卉,流云,山水等分布殿内,玲珑剔透,它共有三门六柱,呈“一”字形,整体雄伟壮观,巧夺天工,据说是由工匠耗时六年才建成。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游人观后,无不交口称赞,印象深刻。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风格。东院为殿院,依地势分前后两进,除山门外,中线上还有佛殿两座,围枝厢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绘房和献亭,曲廊环绕,双塔高耸,其中普济禅师塔雕尤为精致。距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有一座杨业的瘗骨塔,六角,、三级,高约10米,。传说杨业死后,五郎将其尸骨葬此,并建塔纪念。宋太宗后来追封杨业为杨令公,故后人称此塔为令公塔。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禹王乡情菜馆 晚餐:八馬茶業
  • 忻州瑞龙国际大酒店

第03天 出发地: 忻州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风景名胜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最佳旅游时间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这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head_picture

观海寺

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相传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大法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到池边饮 “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箭象征降魔伏妖;龙象征吉祥如意;钵象征对佛祖的虔诚。
head_picture

万佛阁

万佛阁位于塔院寺山门石阶东侧,是塔院寺的属庙。该院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寺庙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20间。万佛阁的主要建筑有文殊殿、五龙王殿和古戏台。文殊殿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两层建筑,殿内下层供着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像,上层殿内所供为地藏王菩萨,大殿的左、右、后三面墙壁上有无数的木制小格,格内是小巧的泥塑贴金佛像,万佛阁之名亦是由此而来。五龙王殿始建于清代,相传这五位龙王专管为五台山耕云布雨,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福音,所以得以在五台山历代供奉。古戏台在五龙王殿对面,相传是专为龙王们听戏而设的。
head_picture

菩萨顶

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多建于清代,建筑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这里也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黄教法会主场地,选择这一时间登山,可以看到喇嘛们“镇魔”的盛况。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并撰写碑文,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康熙帝手书。 据记载,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据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菩萨像,塑工安生前来雕塑。一天夜里,文殊显圣,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展示真容,故此寺改名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一万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明朝永乐初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崇信喇嘛教,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head_picture

寿宁寺

在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西,位于坡度较缓的半山脊中。从台怀腹地远远望去,寿宁寺山门前东侧的鼓楼正好背衬蓝天白云,因楼的四根立柱看不见,好象楼头凌空欲飞。 寿宁寺创建于北齐,以后各代屡修。现存寺庙建筑有钟鼓楼、六角亭、中殿、后殿和僧舍等三十多间,占地九千八百平方米。寺内有元代碑记和清康熙年间碑记。据《清凉山志》载:寿宁寺“古名王子焚身寺。高齐第三子,自识宿命,厌尘劳,于此燃身。供圣,菩萨现形火光中。内侍刘谦之回奏,帝悼之,敕建寺焉。唐普雨大师,奏昭宗重修,拨州田百顷,充常住费。宋景德初。敕改建曰寿宁”。发生在这里的“王子焚身”的故事,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据说,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连年带兵打仗,后来负伤。他看到战乱带来的灾难,意识到自己犯有罪过,从此厌恶宫廷世事。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他得了重病,几番医治都不见效,便来到五台山。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位老人,指责他求圣少劳,而且倦怠。加上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王子就在这山脊较平缓的地带,占燃干柴,举身赴火,以焚身来超渡自己。就在焚身的火光中,菩萨现形。这就是后人所谓的“燃身现佛”。
head_picture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这里,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时,重修舍利塔,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寺庙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从建成便简称其为舍利塔,或者习惯地称这为五台山白塔。这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当做五台山的标志。舍利塔,外形为藏式,高50米,塔基为正方形。建塔时,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拦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举目远观,高高钻入云天,白塔形如藻瓶,塔利、露盘、宝珠,都是用铜铸成的精致装饰品。白塔上,风磨铜宝瓶高1丈6尺,复盘7尺,系以垂带,悬以铜铃,风吹铃动,252个铜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回荡在台怀上空。白塔下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白塔旁,东面还有一座小塔,取名为文殊发塔。这座塔高约两丈,雕饰精致,小巧玲珑。塔院寺内,还有大雄宝殿五间,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后,白塔位于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塔周围有廊房围绕。塔院寺东部,有布局完整的禅院。塔院寺门前,有三门木牌坊一座。这一木牌坊斗拱雕工精美,顶饰典雅大方。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饰,用工精细,是明代留给塔院寺的珍贵木雕作品。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经过五台山时,曾在塔院寺方丈院寺方丈院内住过。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七一面食馆
  • 忻州瑞龙国际大酒店

第04天 出发地: 忻州

阎锡山旧居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head_picture

洪福寺

忻州洪福寺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之北社东。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五间正殿悬山六檩,进深三间,构造极其坚实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九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为释迦牟尼,两旁为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辅塑两尊胁侍菩萨,最外两旁为金刚两尊。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精妙别致、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想像,与一般翻版习作大有悬殊,对研究传统雕塑技巧有相当价值。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四尊龙王,又两旁为十尊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经幢一通,又历代补修碑六通。1998年,一外地犯罪团伙窃取该寺木质佛像一尊,案件破获后,在佛像腹中,发现了珍贵历史佛教经卷。
head_picture

神汤都温泉乐活园

神汤都温泉位于忻州、定襄、原平三县(市、区)交界处的山西凤凰山生态植物园景区内,距大运高速公路白村、宏道出口8公里,五台山飞机场10公里,瑶三线旅游公路从景区穿过。神汤都温泉在凤凰山万亩生态园和河滩湿地环抱之中,该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整个项目以湿地园林式自然风光为特色,以现代科技温泉温室为主体,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有温泉水疗、养生、沐浴三个区。特色种植有雨林和亚热带雨林植物树种和果树,同时还展示了无土栽培技术,功能主要有住宿、豪华包房和绿色生态餐饮等。还有水疗、理疗、住宿、商务、会议,咖啡茶座休息厅等多功能活动场所。室外部分以湿地园林为背景,按功能分为炀帝汤地(区)、神汤都主题池(区)、贵妃丽人汤地(区)、野奢温泉汤地(区)等四个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农家食府 晚餐:贵人居
  • 忻州瑞龙国际大酒店

第05天 出发地: 忻州 - 太原

忻州护城楼

位于河曲县北城墙下的北园村中。城楼单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20米,高12米,为砖石结构。下部用砂岩行錾条石垒砌约二米高,其余全用城砖垒砌筑成。楼门前有一约高三米的大月台。楼内结构为九窑十八洞。有大窑洞一孔,绕其四周有通道,又券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孔。十八洞是楼内四面墙壁向外所留窗洞。东南通道东侧洞中,有通向楼顶的砖券洞,踏24级台阶,可通向楼顶。 楼顶长18米,宽约17米,四周均有垛口和了望孔。楼顶原有寺庙一座,其大部已拆,现存照壁一通,其正面雕一大“佛”字,背面雕一大“镜”字。并留有“乾隆丙戌岁”等款式。还有东耳房三间,东配房二间。
head_picture

忻州 - 太原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