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天水有有不同时期古佛7730余尊,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 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成林;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号称“东方雕塑馆”,走进这个东方雕塑馆一定会令你叹为观止!

第01天 出发地: 西安 - 天水

西安 - 天水

早餐:德克士(站前店) 午餐:马子禄牛肉面 晚餐:清水河饭庄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张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分布于清水河与阎家沟水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78年秋开始发掘。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房址238座。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绘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地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现,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head_picture
  • 万生大地湾宾馆

第02天 出发地: 天水

早餐:永和豆浆(天水火车站店) 午餐:伊鼎火锅 晚餐:雅客来自助餐厅

宣化岗拱北

宣化岗,中国伊斯兰教陵墓。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西北10华里许的北山查湾村,亦称“宣化岗道堂”、“北山拱北”。为哲赫林耶门宦导师马化龙、马元章、马进成、马元超等人的陵墓。所谓“宣化”,即“宣扬、教化”之意。拱北是阿拉伯文的音译,为中国伊斯兰教各门宦在其导师的葬地和道堂建造的圆顶建筑。
head_picture

赵充国陵园

景区简介赵充国陵园位于清水县城北李崖村石佛坪,距县城1公里多。始建于汉,后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铭其事迹。此陵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东部地下古墓(宋墓)博物馆也建于此并完成一期工程。景色特点陵园建筑典雅肃穆,气势恢弘,墓区现存封土冢,冢前有碑亭两座,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汉后将军营品侯公讳赵充国之墓"和道光年"汉故将军营平候之墓"的石碑。陵园内还有鲁公姬造像碑、宋墓群等,是一处休闲旅游凭吊怀古的好去处。风俗习惯天水民间有着嗜茶的风俗,天水罐罐茶可谓是古城余俗。风味特产花牛苹果、张家川皮毛、天水雕漆、天水武山鸳鸯玉、孜然牛肉、烤羊腿、涮羊肉、面皮等。交通概况从清水县出发向北步行约1公里即可到达。
head_picture
  • 7天连锁酒店(天水火车站店)

第03天 出发地: 天水

早餐:永和豆浆(天水火车站店) 午餐:农家小院 晚餐:舒心阁农家乐

麦积山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署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
head_picture

仙人崖

仙人崖位于天水市北道镇东南45公里的朱家后川,距麦积山景区15公里。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莲山、六大寺组成,翠峰林立,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融汇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现为一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及北魏、宋、明清各代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14座殿宇内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极高。“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十八罗汉朝玉帝”,仙境意趣,景景相连。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为天水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仙人崖景区在麦积山景区的正北方,处于秦岭的西儷。因其地处南北方交界,所以在北方的雄山旁常伴南方的秀水淙淙。南北方景色相比相衬,浑然一体。景色极为诱人。仙人崖地势险要,以石岩洞、献珠峰、南天门、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如果在清早出发,可先游麦积美景,下午,顺来路经麦积乡转东向去仙人崖景区。
head_picture

净土寺

景区简介净土寺为佛教净土宗寺庙。距天水市45公里,位于仙人崖景区,在通往牧马滩和石门公路旁的山坳中,周围群众环抱,参天古松林立,微风吹拂,可听松涛之声,故"净土松涛"为秦州八景之一。景色特点天水净土寺由僧众募捐及群众捐献5000余万元建成.净土寺寺院及罗汉堂药王殿有近180余间及路、桥、水体、牌仿等建筑。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天水民间有着嗜茶的风俗,天水罐罐茶可谓是古城余俗。风味特产花牛苹果、张家川皮毛、天水雕漆、天水武山鸳鸯玉、孜然牛肉、烤羊腿、涮羊肉、面皮等。交通概况从天水市出发约行45公里即可到达。
head_picture
  • 舒心阁农家乐

第04天 出发地: 天水

早餐:舒心阁农家乐 午餐:自理 晚餐:雅客来自助餐厅

牧马滩

又名牧马滩,是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这里碧野连天,风景优美。由于上个世纪曾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木板地图、竹简、纸地图等一大批重要文物,而被当时的考古学家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有“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之称。
head_picture

麦草沟自然保护区

小陇山位于甘肃东南部,属秦岭西段,渭河和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麦草沟青冈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小陇山林区的中心地带。其地理位置东经106度15分,北纬34度18分,秦岭西段南坡,临近分水岭,为嘉陵江发源地之一。麦草沟各种栎类及其它各类次生林是小陇山 林区的代表性典型次生植被,为研究温暖湿润地带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合理经营次生林,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研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提供了重要基地。
  • 7天连锁酒店(天水火车站店)

第05天 出发地: 天水

早餐:永和豆浆(天水火车站店) 午餐:迎宾楼 晚餐:本地香炒菜馆

南廓寺

南廓寺庙殿隋唐时已初具规模,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赐为“护国禅林院”,清光绪年间将原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南廓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9.7米,树高25米。南廓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前院东、西看楼,后为钟鼓楼,东西禅林院。现西仍为“禅林院”,东为杜少陵祠,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后院为三间两进宽阔宏大的天王殿。院内有一株生长2300-2500年的三杈古柏,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柴,直插云霄,但顶端仍青春焕发,枝叶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于槐树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已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胸围108公分的黑蛋树(朴树),与老树相依为命。据考全国仅此一树,观者无不称奇。东院观音殿前有一八角攒尖顶亭,内有水井,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四时不竭。相传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指的“北流泉”。近年来,南廓寺又添两景,一为清初诗人宋琬集二王及其他晋人法书所勒杜工部秦州杂诗石碑,一为新辟的“邓宝珊将军纪念亭”。
head_picture

胡氏民居建筑群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甘肃省文物局(1998)14号文件对天水古民居的评价是:“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庙广场

走进文庙广场,扑面而来的是雄浑广阔的气势,让人感受到古文化与现代风格融合的交响,似一首娓娓抒发的散文诗,在体现文化与生态性的同时,张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看那一个个精心安放的休闲木凳,台阶处理的非正式座位,处处暴露着清新自然的风格和至爱的人文关怀。
head_picture

玉泉观

坐落在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且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之佳名而得名,历代为天水市的道教胜地。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据《秦州志》、《天水县志》记载 :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现玉泉观还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公元1281年)所遗寺碑。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宫、玉皇阁、神仙洞、碑亭等。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玉泉观内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幢,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朗明丽,质朴豪放,为赵书中别一面目,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
head_picture
  • 宝秦快捷宾馆

第06天 出发地: 天水

早餐:自理 午餐:姐妹饭馆(甘谷县中医院东) 晚餐:兰州正宗益香牛肉面

卦台山

卦台山位于天水市北30公里处的三阳川境内。山上有伏羲创绘八卦的画卦台。这里山势突兀高耸,呈台状,古柏参天,渭水环流。渭河中心有滩地数处,形似太极图样,滩河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圆,似柱如笋,傍实中虚,如画太极,名为分心石,与画卦台隔河相望有龙马山,山上有龙马洞,每逢云雾封洞时,给人以龙马出没之感。伏羲为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以8种符号象片天、地、水、火、山、雷、风、泽8种自然现象,画成八卦,卦台山由此而得名。明正德12年(公元1517年),从巡按冯时雍奏立庙于州北三阳川卦台山上(《秦州志》),建许多庙宇,以纪念伏羲。现只存山门、戏楼、午门、钟楼、西殿和伏羲大殿三间。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贴金,身着树叶的伏羲大像一尊;右侧塑一振翼欲飞,造型奇特的龙马;左侧有一八卦图,龙马负图自河中出。卦台山已成为秦州名胜,陇上佳景。
head_picture

甘谷大像山石窟

景区简介甘谷县八景中赞称的“悬崖大像”。登山屹窟北望,因山悬崖塑作身高27.3米的大佛像而得名。渭水烟波东泻,铁路、公路横贯渭川、通济渠水畅通,渭北山岳莽莽,大像山横岭之上,楼阁鳞次,祀宇相望。景色特点自山脚攀登而上,经韦陀殿,再穿越飞栈阁道直上至最高处三圣殿,上有石刻“白云封处”。山上楼阁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密布山岭,层层楼阁、座座殿院、逐台登高。计有土地殿、墨翟殿、伏羲殿、接引佛殿、文昌阁、鲁班殿、财神殿、无量殿、韦陀殿。风俗习惯天水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风味特产天水浆水、天水呱呱、天水酿皮、天水大卤面、天水猪油盒、天水肉夹馍、天水麻食、秦安肚丝汤、秦安麻腐馍、张川锅盔、面鱼、碎面等都是天水著名的风味小吃,在天水还可以吃到当地最有名的雪山驼掌、戈壁燕影、烤羊腿、黄焖羊肉、红焖羊肉、戈壁雁影、驼蹄羹、油爆驼峰、孜然羊肉、菊花牛鞭、麒麟驼掌、火焰烤羊腿、涮羊肉等甘肃名菜。交通概况陇海铁路、316国道横穿而过,通甘、泾甘、北甘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像山石窟距甘谷县西南约三公里。
head_picture
  • 像山宾馆

第07天 出发地: 天水 - 西安

早餐:兰州正宗益香牛肉面 午餐:自理 晚餐:赛百味西安火车站餐厅

武山水帘洞

景区简介坐落在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是一个约50米高,3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泉和数十个小殿。景色特点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交相辉映,有天然布景之趣。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天水民间有着嗜茶的风俗,天水罐罐茶可谓是古城余俗。风味特产花牛苹果、张家川皮毛、天水雕漆、天水武山鸳鸯玉、孜然牛肉、烤羊腿、涮羊肉、面皮等。
head_picture

天水 -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