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绍兴的文化底蕴浓厚,具有江南水乡的灵秀,鲁迅故居保存完好。绍兴的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这“三乌”为代表,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神往。

第01天 出发地: 上海 - 绍兴

上海 - 绍兴

早餐:自理 午餐:丁大兴年糕馆 晚餐:红滕酒舍

鲁迅故居

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 ( 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鲁迅故居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房舍多达百间。进门有小天井和厅堂,厅堂北面隔天井是5间楼房,为鲁迅早年的住处,鲁迅诞生于西梢间楼下。楼上东面一间是鲁迅与朱安的新房。楼下有鲁迅母亲鲁瑞及祖母蒋氏的房间。再往北是灶间,鲁迅在此认识章运水(即闰土)。最后面即为百草园,分大小园两部分,面积2000平方米,鲁迅以此为素材写下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人们展现鲁迅家庭所经历的沧桑,鲁迅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鲁迅光辉的战斗一生。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周围的咸亨酒店,长庆寺、土谷祠和当铺,常常勾起人们对鲁迅伟大创作生涯的回顾。
head_picture

沈园

沈园又名“沈氏园”,本是富商沈氏的私家花园,园内是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景致。沈园之所以出名,全因陆游为追忆与唐婉的沈园邂逅,写下了《钗头凤》等著名诗篇。如今人们到沈园,除了欣赏古典园林之外,更多的是去感受爱情,甚至将这里视为执着爱情的寄托。沈园的开放时间分为白天和晚上两场,白天主要看园内建筑,虽然宋代的沈园建筑早就不存在了,如今看到的沈园是近几十年在原址上按照当年的布局重修和扩建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来沈园感受爱情。如今沈园分为沈园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部分,景区并不大,步行2小时左右便可逛完。其中,古迹区是游玩的重点。如果你是戏迷,那么晚上的沈园之夜会更对你的胃口。进入沈园便是古迹区,迎面看到一块太湖石,上面写着“诗境”二字,由此便可开始游览了。左手边上一条回廊,墙壁上有许多诗词的碑刻,屋檐下挂满了风铃,小木牌上满是情人们写的留言。顺着步道走在园林中,过问梅槛、八咏楼来到六朝井亭,这口井和旁边的葫芦形水池是园中仅存的六朝遗物。亭子旁边的孤鹤轩是沈园的中心,它的南面便是著名的《钗头凤》碑,来到这里的游人无不在此驻足,吟几句《钗头凤》,回味陆游唐婉的爱情。孤鹤轩东面的双桂堂则是沈园之夜堂会表演的地方,它的入口附近是南苑和东苑的入口。南苑是连理园和陆游纪念馆,这里没有古迹区的忧伤气质,更多的是一股书卷气。陆游纪念馆展出陆游诗词手记的碑牍,还有沈园的全景模型。而东面的东苑以爱情为主题,又叫“爱情苑”,有心形的琼瑶池、鹊桥、相印厅等历史和传说中充满爱情寓意的景观,很适合情侣走走逛逛。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2天 出发地: 绍兴

早餐:时鲜南汤北面 午餐:阿刚菜馆 晚餐:龙山五十七号院

八字桥

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祐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
head_picture

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百岁堂”位于今绍兴劳动路,旧称宝祐桥河沿,掇木桥头。浏览八字桥街区,周恩来祖居已在不远。沿长桥直街向西,穿过中兴路,走进劳动路不久就可以看到周恩来祖居。如果你乘坐公交车在解放路城市广场站下车,就应该先参观周恩来祖居,然后再游览八字桥街区。祖居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祖居台门上方“周恩来祖居”五个大字为陈云同志所写。祖居原名“锡养堂”,因周恩来祖上曾有一位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匾额而改名为“百岁堂”。祖居的房屋经过几次修缮,但风格与结构基本保持原貌,周恩来的祖上世居在此,直至他的祖父到江苏做官才移居淮安。周恩来祖居共三进,每进之间有天井相隔,两侧有石走廊相通,整体结构规整,风貌庄重古朴,具有浓厚的绍兴地方特色。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曾有过损毁。
head_picture

仓桥直街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府山东侧,是以古城风貌为特色。2003年9月,仓桥直街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被称为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3天 出发地: 绍兴

早餐:自理 午餐:湖景生态农庄 晚餐:猫的骑士主义(蕺山店)

东湖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东湖。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湖光潋滟,水黛山青。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湖畔有听湫亭、饮绿亭等亭台楼阁,各式古桥横跨两岸,尽显江南水乡风光。乘坐乌篷船游览东湖,为东湖特色之一。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孙中山、毛泽东等名人均留遗踪。
head_picture

绍兴书圣故里

书圣故里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4天 出发地: 绍兴

早餐:自理 午餐:70后饭吧 晚餐:龙腾渔庄(龙腾鱼庄)

塔山

绍兴塔山又名怪山、飞来山、宝林山、龟山,海拔29.4米。在绍兴城区南门内,与府山、蕺山鼎足而立。传说从东海中飞来,故名飞来山,也称怪山。山上原有宝林寺,故又名宝林山。山远望似龟形,故又名龟山。山上有应天塔,俗名塔山。越王句践曾在此山上建"怪游台"以仰望天气,观察天怪,恐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但它和旧有的巨人迹、锡杖痕、宝林寺、圣母阁、望云楼,均已成为历史陈迹。应天塔系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塔山之巅,始建于东晋。
head_picture

会稽山景区

度假区位于绍兴市区东南,距市中心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自南朝以来这一带旖旎的风光,就让人有口皆碑。众多文人学士泛舟若耶溪,轻步会稽山,留下许多丽词佳句,给人们留下人文和美景相融的记忆。晋朝顾恺说会稽山水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等都因“会稽有佳山水”而定居绍兴。南朝诗人王藉咏会稽山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传诵千古。会稽山下的若那溪,水清如镜,众山倒影,如诗如画。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5天 出发地: 绍兴

早餐:自理 午餐:镜中镜酒家 晚餐:海曼阁餐厅

柯岩风景区

柯岩风景区位于柯山脚下,包含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其中,柯岩景区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历代匠人不断采石,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奇景。这里离绍兴市区不远,无论是了解绍兴文化还是和家人一起休闲度假都很合适。景区有两个大门,一个是柯岩,一个是鲁镇,两个门都可以进入景区,且相距不远。上午游览景区建议选择柯岩-鉴湖-鲁镇线路,下午2点后买票建议选择鲁镇-鉴湖-柯岩线路游览。景区内有往返三个景区的免费画舫,约半小时一班,最后一班17:00左右。当然也可以选择步行,但距离较远。如今的柯岩景区包括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圆善园四大景点,其中最特别的是“天工大佛”和“奇云石骨”。“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历经石工三代凿成,颇有气势;而“奇云石骨”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高30余米,底围仅4米,看似头重脚轻,却已在风雨中屹立了一千多年,令人惊叹。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建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等四处景点。在这里可以坐乌篷船泛舟在鉴湖之上(百船码头往返鲁镇码头,100元/船),还可以在葫芦醉岛品黄酒、看曲酒流觞,感受绍兴的黄酒文化。鲁镇本是鲁迅笔下虚构的小镇,鲁镇景区则是为了还原鲁迅笔下的“鲁镇”而建的一个乡村小镇主题公园。鲁镇依傍着鉴湖,有商铺客栈、文化展馆、台门戏台等等,鲁镇街上,有演员扮演的鲁迅小说里阿Q、祥林嫂等人物,很逼真,可以和他们合影。沿街有小店卖些绍兴小吃,还可以去“押宝室”玩两把押宝游戏,感受旧时绍兴水乡的风情。
head_picture

鉴湖风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适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江南水乡型风景名胜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鉴湖,在绍兴城西南1.5公里,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工,筑堤潴水,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溉田九千余顷,民享其利甚巨,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东起蒿口斗门(今上虞蒿垻镇),西至广陵斗门(今绍兴县南钱清),全长56.5公里。湖在集雨时面积610平方公里,湖总面积189.9平方公里。后因水土流失,在唐中叶以后逐渐淤积,又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开始有豪绅在湖中建筑堤堰,盗湖为田,湖面大蹙。今鉴湖面积约30.44平方公里,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形如一条宽窄相间的河道,镶嵌在绍兴平原之上。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还有长湖、庆湖、贺家湖、贺监湖等别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即用此湖水酿造。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迭,有在镜中游之感。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湖东岸有马臻之墓,当年他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却得罪了豪绅,被诬告致死,后来会稽百姓设法把他的遗骸运回,安葬于鉴湖之畔,建墓立庙,永久祭扫。墓在鉴湖东跨湖桥下,后依鉴湖,前临旷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济王墓”(“利济王”为北宋仁宗所赐)四个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墓时所立。墓东侧有马太守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现存前殿、大殿和左右厢,为晚清建筑。大殿面阔11.62米,进深11.98米,分3间。宋代王十朋有诗云:“会稽疏凿自东都,太守功从禹后无。能使越人怀旧德,至今庙食贺家湖。”鉴湖又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故里,如今这里还有快阁、三山遗址可去。快阁地处东跨湖桥以西的鉴湖北岸,是陆游中年时赋诗读书处,后改为陆放翁祠,现尚存清代建筑数间。对岸有山阴道直通兰亭。快阁向西行数里,就是陆游的故里三山,这是行宫山、韩家山、石堰山三座小山之间的临湖小村,古名西村。现在故居虽废,风景依旧,一派江南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 今湖塘、容山湖、白塔洋皆是遗迹。湖上堤桥随设,渔舟时见,远山四围,水清如镜王羲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言下无虚。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亦非夸张。贺知章因爱此“湖山奇丽”而终老此乡。柯岩景区由因人们长期采石留下的成群的峭壁、深邃的岩洞和清澈的水塘组成,以石景最为奇妙,有闻名遐迩的大佛岩、云骨等。
head_picture

鲁镇

鲁镇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杭州东郊十二公里处的柯岩风景区。风景名胜鲁镇景区景观:一走进鲁镇,但见粉墙黛瓦的古居、枕河临街的店铺、静穆庄严的寺庙、千姿百态的石拱桥、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纵横交错的深水巷,绍兴的桥文化、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扑面而来。豪华气派的鲁府、外土内洋的钱府、旧木板房的民宅错落有致,鲁迅小说中写到的鲁家祠堂、奎文阁、阿Q调戏小尼姑的静修庵和阿Q栖身的土谷祠,一一呈现在眼前。最佳旅游时间鲁镇景区地处浙江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鲁镇在中国地图上是找不到的,鲁镇是鲁迅小说《祝福》、《孔乙己》、《社戏》、《风波》、《明天》等虚构的地方,而今的“鲁镇”是绍兴柯岩景区根据鲁迅笔下的“鲁镇”还原的一个乡村小镇主题公园,其间蕴含着旧时绍兴城镇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观,可以说是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
head_picture

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区塔山南麓今和畅堂18号。坐北朝南,背依塔山,原系明代大学士朱赓故宅之一部分。清光绪年间,秋瑾祖父秋嘉禾宦闽返乡后典居此屋,秋瑾在此居住有年,并于此学文习武。秋瑾留学日本归国后主持绍兴大通学堂时,故居成为她联络会党进行反清革命的主要场所。1979年进行大修。故居共有房屋5进,总面积680平方米,青砖白墙乌瓦,穿斗结构,硬山顶。第一进为门厅,门楣上“秋瑾故居”匾额系何香疑手书。第二进自西至东分别为会客室、堂前、餐室,靠东耳室为秋瑾卧室,均按原状布置,木床、书桌皆当年原物。卧室后壁有一夹墙密室,系秋瑾藏放革命文件及武器之处,至今保存完好,弥足珍贵。第三、四两进原系秋母及兄嫂住房,现辟为秋瑾史迹陈列室,展出秋瑾诗词手稿、家书、照片、印章、头巾、文献等文物,更有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乘从多名人评价秋瑾的题词等,反映了秋瑾从事革命的光辉业绩。第五进为厨房。各进之间均有天井,所栽香椽树等花木及水井、花坛均保持当年景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6天 出发地: 绍兴

早餐:自理 午餐:森林山庄 晚餐:许记酸辣粉

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地方不大,绿树掩映着亭台楼阁,还有流水蜿蜒而过,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过了检票处不远就会看到写有草书“鹅池”的石碑,相传“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来到这里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拍照。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鹅池北岸即是兰亭碑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碑旁边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年王羲之便是趁着酒兴,挥笔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兰亭序》。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head_picture

青藤书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绍兴市区前观巷大乘弄内,系明代大书画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处。明末,名画家陈洪绶曾慕名来此居住有年。四百多年来,书屋虽几经易主,均能礼敬徐渭,因得保留至今。 书屋连同庭园在内,不足二轩,具有明代文人园林之特色。书屋三间,天池一方,以及漱藤阿、自在岩诸景均系明代所遗,青藤补植于原处。1956年与1980 年两次重修。书屋坐北朝南,三开间,硬山顶。内有徐渭所书“一尘不到”及陈洪绶题书“青藤书屋”等匾额,东壁有《天池山人自题像赞》碑,西壁有阮元撰《陈氏重修青书屋记》碑,记述书屋沿革甚详。书怪后进辟为陈列室,展出《驴背吟诗图》、《白燕诗》等徐渭书画代表作。园内古树蔽日,修竹婆娑,小径相连,四周遍植兰花、葡萄、石榴、芭蕉等花木,清幽不俗。
head_picture
  • 天龙旅馆

第07天 出发地: 绍兴 - 上海

早餐:午餐:晚餐:

府山公园

府山公园位于衢州市中心峥嵘山,占地300多亩的府山公园,园内林木葱郁、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衢州府山公园有钟灵塔、环映榭、莲花池诸景。
head_picture

大通学堂

在绍兴市区胜利路西端。是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训练革命党人、培养军事干部的地方,也是我国最早创设体育专修科的师范学校。校址原为宋代贡院,清代改作豫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徐锡麟、陶成章在此创办大通学堂。1907年2月下半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校长)。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事失败,徐锡麟遇害,案涉大通。7月13日,绍兴知府带清军包围大通学堂,当时在校人员近十多人,秋瑾临危不惧,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学堂坐北朝南,共五开间,三进,有别于一般为三开间和以楼房为主的绍兴民居。大通学堂办学前后不过两年,却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为辛亥革命积势蓄力,加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且开我国师范教育体育专修科和女子干校的先河。大通学堂为光复会的活动中心,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ead_picture

绍兴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