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龙女池
七龙女池是大理苍山不亚于清碧溪的一处叠泉飞瀑景区。此景区位于黑龙溪的中部,其右为马龙峰,再往南即清碧溪;其左为王局峰,再往北即凤鹅溪。在深邃飞流的黑龙溪涧中,从下至上有天然的七个清泉水池,每个水池的西侧飞瀑跌滑而下,就如洁白的轻纱挂在壁上,给人有一种虚幻神秘的感觉,池中水清见底,周围是青山白石妆点,入水池间犹入洞天仙境。相传这七个水池是洱海龙王7位龙女沐浴休息的场所,她们在每年的夏天、明月高悬的夜晚,都要到这里沐浴,直到拂晓才回到洱海龙宫。因此秋深季节,从这里常常传出仙乐之声。黑龙溪中,除七龙女池外,还有“珠廉”、“消池”等诸多水池景点,环境清幽,泉水叮当,景致各异。
圣源寺观音阁
圣源寺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在白族村庄中是少见的。圣源寺原名圣元寺,寺里有一块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立的《重修圣元西山记 》。圣元寺始建于南诏,到大理国时已经是香火旺盛的佛寺了。寺的建筑原来坐北朝南,经过明代的重修,到了清康熙年间修葺时改寺为坐西朝东的四合院。离圣元寺西南约15米的地方,又有坐西向东的观音阁。这里原来是属于圣元寺坐北朝南的钟楼,与寺同一时期修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圣元寺时,将寺和楼用墙隔开,变了朝向,定名为观音阁。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军从苍山花甸坝攻打杜文秀政权,双方在这里发 生了一场激战,圣元寺被焚毁,独有观音阁幸存下来。这个阁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亭 阁式建筑,上有砖雕仿木构斗拱,保持元末明初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古代建 筑中年代较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白族建筑史有一定的价值。
蛇骨塔
蛇骨塔又名灵塔,在大理市区北面的苍山马耳峰下羊皮村旁的山坡上,塔高39米,底边4.5米,共13层,塔上有葫芦形青铜宝顶,造型美观。据传,塔砖,是用蛇骨和在土里烧制成的;塔,则是为纪念当地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城而立。此事一些史籍亦有记载。在有关大理的史籍和民间传说中,关于斩蟒除害的事迹较多,如观音斩百蟒,杜朝选杀恶蟒等等,段赤城斩蟒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它虽带有几分神话色彩,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理的先民们在水患频繁、蟒蛇丛生的自然环境中,开辟家园的艰辛,反映人们对舍身为民的先烈的崇敬。
早晨:自理 午餐:傣家人风味餐厅 晚餐: 贵州留一手烤鱼(吉昌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