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五年辟为“京兆公园”,一九二八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一九五七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一九八一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一九八四年五月地坛公园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六月十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公园按照生态园林与精致园林的规划建设思路,投资千万余元,修缮了古建筑,改造了不良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砖路面,柏树成行,绿草茵茵的新景点,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多达80棵。开展适合广大游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成为广大游人休憩、游览、娱乐的园林文化旅游胜地。地坛公园的娱乐活动“祭地表演”。祭地礼仪,随着历史的深化内容不断扩充,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明清两两朝祭地形式尤为隆重。每逢农历夏至或国有大事,当朝皇帝都要亲至地坛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最大的街心。公园南起长安街,北至平安大道,绿化面积达90%发上明皇城东华门遗址经发掘后就地建起露天“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公园中部有一个发老北京四合院为主题的园林景点,并利用地势落差 设计了10处叠泉。公园中的6件雕塑和3组浮雕向人们展示古都北京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风景名胜皇城根遗址公园长二点八公里、宽约二十九米。公园内有石雕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地图、地下墙基遗存、复建小段旧皇城城墙、东厂和翠花胡同间的四合院、中法大学的雕塑等七大人文景致。还将点缀喷泉、小品和雕塑,构成“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等四季景致。最佳旅游时间皇城根遗址公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暖热湿润,冬季寒冷少雪。全年日照时数为2748─2878小时,年平均气温9摄氏度,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历史文化坐落在紫禁城与王府井步行街之间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是历史上明、清皇城根东墙的位置。从元代起,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外城三个部分组成,最里面的是紫禁城,即现在的故宫,最外面的是外城,即现在的二环路一线,中间为皇城。
蓝调薰衣草庄园,位于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西靠东高路,东临小坝河,毗邻朝阳区金融服务园区的景观大道(待建…)。风景名胜蓝调薰衣草庄园目前开发的项目以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承,以蓝莓、草莓等特色果蔬种植为基础。生产上,以蓝莓、草莓为主栽品种,并配合其他特色果蔬种植,已发展成为当地绿色地标;生态上,园区呈现的是原生态的田园景观,为崇尚自然,渴望田园生活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体验的空间。整个项目力争在三年内建成,预计建成后的蓝调庄园将集特色餐饮、主题温泉、加工体验、 节庆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最终形成北京极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庄园和北京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基地。香花、香草等香料植物,含有芳香性挥发油,抗氧化剂,杀菌素,不仅可驱蚊蝇、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美化居室,还广泛用于美容、沐浴、饮食及医疗。从香料植物提取的香精油与干燥香料物质,是食品、化妆品、香皂、医药工业的重要添香剂。目前,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出口俄罗斯、美国等,显示出诱人的市场发展空间。最佳旅游时间蓝调薰衣草园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平均气温14.0℃,6-8月较适宜旅游。历史文化薰衣草属唇形科芳香植物,因为她的气味芬芳怡人,是药草园中最受喜爱的一种,素有“芳香药草之后”的称誉。由于她的香气浓郁,令人感到安宁镇静、具有洁净身心的功效,古罗马人经常使用薰衣草来沐浴熏香,希腊人则将薰衣草用来治疗咳嗽。每当风吹起时,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甚是美丽。
北京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是北京奥林匹克花园的标志性建筑,由悉尼奥运会体育场馆的主设计师菲利浦考克斯亲自设计,占地面积为5601.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258.3平方米。运动城以会员制经营为主,以科学化健康服务为宗旨,是一家集健身、专业训练、休闲娱乐、餐饮聚会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休闲设施。场馆地址: 朝阳区驹南街225号开设项目: 游泳(繁忙时段30元/人/次,非繁忙时段20元/人/次)、羽毛球(繁忙时段45元/小时,非繁忙时段30元/小时)、乒乓球(繁忙时段30 元/小时,非繁忙时段20元/小时)、屋顶网球(繁忙时段120元/小时,非繁忙时段80元/小时)、壁球(繁忙时段150元/小时,非繁忙时段80元/ 小时)、台球(繁忙时段美式落袋30元/小时,斯诺克40元/小时非繁忙时段美式落袋20元/小时,斯诺克30元/小时)、室内篮球(繁忙时段全场280元/小时,半场180元/小时非繁忙时段全场200元/小时,半场120元/小时)营业时间:非繁忙时段为周一至周五10:00—22:00,繁忙时段为周六、周日和法定假日10: 00—22:00联系电话: 010-51079028/51079029
团结湖公园位于团结湖住宅小区,总面积为12.3公顷,绿化覆盖率为80%。公园主要景点有云山、得月廓、水阁荷香、明漪舫、敬香亭、晚霞逸晚亭、揽翠轩、流水照壁、仿真海滨乐园等。亭廓轩阁佳呈,壁桥舫厅巧布。建筑风格为江南古典民居式,建筑物均为灰瓦顶、白粉墙、楠木色门窗、山水桥亭呈江南景色。浓密的树林与鹅毛绒似的草地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辉,风光旖旎。
位于南四环十八里店南桥1公里处,始建于1990年,属于乡办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约8.4公顷,其中水面积2.8公顷,公园以郊野风光为特色。全院共有各类乔木1167株,花灌木4000余株,种植上采取开放式的种植手法,两座小桥横跨于水面之上,仿古凉亭作为全园的中心建筑,为整个公园增色不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公园以“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服务大众”为宗旨,认真贯彻北京市公园条例,不断对公园进行改造,盛夏时节,园内绿树成荫、花香鸟鸣,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为居民避暑纳凉、休闲游憩提供了良好场所,镇海寺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的后花园。
日坛公园又称朝日坛,朝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朝日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阳)。《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亲祭”。 现为日坛公园。 朝日坛为方形。在日坛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园东南小山上有清晖亭,南侧建有花果园,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 朝日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西门外有燎炉、 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新中国成立以前古建大部被毁、文物被盗,使日坛变为一片废墟。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義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廊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室,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的日坛公园更加绮丽秀美 日坛公园内有神库、宰牲亭、做祭品的神厨、皇帝祭祀前更衣和休息的具服殿等。现新建了东南方的“清晖观日”景区和南侧的“曲池胜春”景区。曲池之北建有环水的“鸢飞鱼跃”,池中有天鹅展翅造型,下面有小蟾望天造型,生动活泼。坛东有一株古柏,坛西有一片日本樱花。喷泉、假山、藤架随处可见。 因为日坛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喜游的场所。 日坛又称朝日坛。在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方形。在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风景名胜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北京海洋馆,坐落在北京动物园内,南倚长河、毗邻北京展览馆、北京天文馆,交通极为便利。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集观赏、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内陆水族馆。 北京海洋馆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点,是第十一届首都旅游紫禁杯最高奖—最佳集体奖的获得者,并连续被评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自 1999 年 3 月开业六年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 700 多万人次,赢得了中外游客的赞誉。 建筑造型北京海洋馆建筑造型独特、恢弘壮观,犹如一只蓝色的大海螺,躺在绿树环抱、花团簇拥的沙滩上。北京海洋馆拥有世界先进的维生系统,使用人工海水,总水量达18000吨。馆内以 “陶怡大众,教益学生,维系生态”为宗旨,为游客巧妙安排了“雨林奇观”、“触摸池”、“海底环游”、“鲨鱼码头”、“国宝中华鲟鱼馆”、“鲸豚湾”、“海洋剧院”等七个主题的展示区域,馆内饲养和展示的海洋鱼类及生物达千余种、数万尾。北京海洋馆通过丰富的鱼类展示、珍贵濒危物种的保护宣传,精彩的海洋动物表演和各种科普活动,向游客介绍水生生物的知识,讲述海的故事,倡导环保意识。游客在游览中既得到陶怡,又受到教益,提高了“关爱海洋动物、保护地球家园”的自觉意识。 北京海洋馆是多家政府机构授予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并成为了多家科研机构进行水生生物人工驯养和繁殖研究的基地与宣传平台。北京海洋馆,这座规模庞大的世界级水族馆,已经成为北京旅游行业、中国水族馆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亚洲主要药用植物园之一。担负着广泛收集药用植物品种、保护植物资源、宣传普及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任,是反映我国药用植物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 中国药用植物园位于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百望山山下,距市区约10公里,现有土地面积260亩,园内有人工湖从正北穿过药园,将植物园空间分割开来.有亭、画廊、水榭、小桥等形成突出的建筑主景。药用植物园主要景区有:园门景区、“日月星辰”草坪、“西岭红霞”秋景区、中药区、民间药区和抗衰老保健药区等。
百望山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颐和园北3公里处,当地人称望儿山,是距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百望山占地160多公顷,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乔木、灌木交错,空气格外清新,没有人为的污染,百望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称。风景名胜百望山森林公园主峰海拔210米,突兀挺拔,登临主峰,极目远眺京华大地,气象万千,是登高游览的好去处。百望山是太行山余脉进入京城的最后一道山梁。有多条山道直达山顶,有的崎岖、有的平坦,攀爬途中,山鸡、松鼠、猎隼时时可见,环境清幽。适宜各年龄段和不同身体条件的人攀爬锻炼。这里是距京城最近的登山乐园。百望山的红叶更是绚烂多彩,每逢金秋,近千亩红叶林竞相展艳,红得透亮,红得醉人,成为人们赏红叶的绝佳场所。主要景点有首都绿色文化碑林、“铁血忠魂”纪念馆、“黑山扈抗日战斗”纪念碑、游击队之林纪念碑、佘太君庙、友谊亭、望乡亭等。 最佳旅游时间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历史文化百望山又名望儿山。因山下有两个村庄东北望(旺)、西北望(旺)而得名。传说杨六郎与辽兵曾在山下大战,佘太君登山观战为六郎助威,因此又叫“望儿山”,保留有佘太君庙、教子台等遗迹。望儿山海拔210米,是太行山山脉延伸华北平原最东端的一个山峰。登高远望,东面是现代化的楼群,山后则是林网密布,十里麦香。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顷,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公园之一。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这里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这里有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这里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尤其是深秋时节,10万株黄栌如火如荼,气势磅礴,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香山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游,可乘大型吊椅式游览索道(全长1400米,落差431米),西山美景、北京城廓尽收眼底。吃,松林餐厅环境优美,昆虫野菜、泉水煮饭,别具风味。住,香山别墅功能齐全,是观光旅游、洽谈会议、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住在这里,悠闲散步即可到达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校园从北京内城迁至西北郊燕园。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著名学者专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学成果,深刻影响和大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圆明三园也称“夏宫”。
中国蜜蜂博物馆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依托兴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该馆筹建于1993年7月,当时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向世界各国与会者展示中国养蜂业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成就,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养蜂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个多月紧张的馆舍修建和设计布展,在大会开幕之时,80平方米的展厅如期开展。为充分发挥蜜蜂博物馆的社会效益,1994年10月起向社会试开放,1997年4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中国蜜蜂博物馆,并展厅扩建至150平方米。 蜜蜂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生物学特性有趣的昆虫,为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蜜蜂科学知识和蜂产品保健知识,本馆常年展出以“蜜蜂是人类的朋友”为主题的科普展览。分三个展室,展出图片500多幅,标本、模型和实物700余件。内容包括蜜蜂的起源和演化、中国古代养蜂史、蜜蜂与文化艺术、中国蜜蜂和蜜源植物资源、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和蜂产品的生产、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蜂产品保健和蜂疗、中国养蜂业发展成就、世界养蜂业概况和国际科技交流。 中国蜜蜂博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香山北京市植物园内,著名古刹卧佛寺西侧,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双泉堡位于北京海淀区东部。东至昌平路,西至学清路,北到地质研究所,南至造纸技术学校。风景名胜双泉堡村内有关帝庙,建于明。清代已残破,到民国年间在此设巡警阁子。道西有距离很近的两个泉源眼,现已砌成一口井。最佳旅游时间双泉堡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季。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为-2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5.8℃,最高气温为41.6℃。历史文化据史料记载,元代的纺织方法是按合并线的股数分有双股线和多股线,就是用两股以上的单纱线或丝一次或多次合并加捻而成。元朝至元年间在元大都城北十余里处设立双线局,负责双线织法和织品的征购。到了明代称双线堡,为铺递的意思。清代的时候这里已没有了负责双线织法和织品的征购机构,逐渐形成一个自然村。因这里离德胜门不远,过往的人很多,经常在双线堡歇脚,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许多旅店、饭馆,成了连接京城与关外的一个“驿站”,因“双线堡”的“线”过去繁写成“线”,时间一长,人们就把“双线堡”的“线”字叫白了,叫成了“双泉铺”或“双泉堡”,因“铺”与“堡”字意相近,都是“驿站”的意思。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曾是封建帝王统治时代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的普通百姓的禁地。1958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周年,全国1000多名设计师、建筑师参加了当时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的设计竞赛,在以后的岁月里,又几次改造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广场北端,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对面,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广场中心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也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南面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我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2011年国庆期间,故宫8万人限流措施一度“失守”,对此,故宫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故宫将考虑推行分时段限流,日限8万人不变。风景名胜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正门“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