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
青羊宫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面百花潭、武侯祠(汉昭烈庙),西望杜甫草堂,东邻二仙庵。相传宫观始于周,初名“青羊肆”。据考证,三国之际取名“青羊观”。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观”,在唐僖宗时又改“观”为“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风景名胜青羊宫的第一座建筑是山门。原山门建于明代,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等吉祥物雕镶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形典雅。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的中一大文物。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六百一十六平方米.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两根.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最佳旅游时间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历史文化关于青羊宫的历史,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题名汉扬雄《蜀王本记》亦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到了唐代,青羊观的规模已相当大。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市区西北部,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风景名胜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001年2月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主要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生态环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部分组成。遗迹馆以发掘现场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博物馆内还建有学术报告厅和4D影院,常年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文化演出活动。博物馆其他区域主要为生态环境园林区,突出自然、野趣,优美环境。园林区内还设有“太阳神鸟雕塑”、“西山”、“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文化景观,是我国博物馆中不多见的现代文明与古蜀文明、博物馆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遗址类博物馆。 最佳旅游时间平原丘陵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水充沛、日照较少。山区属“盆周山地”凉湿气候区,其中海拔1300米以上的中低山气候冷凉,由夏短冬长到冬长无夏,热量不足雨水偏多,云雾常笼罩,终年阳光少,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区,气候寒冷、无霜期长、光照多,属高山气候,形成了“春长温不高,夏短光照弱,秋凉雨绵绵,冬寒霜雪多”奇异的山区气候特点。
十二桥遗址
十二桥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大道十二桥路,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遗址。遗址发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宫室群是由形制不一的大中小型房屋组合而成,主体建筑为一座面积达1248平方米的大型干兰式房屋,对木材按需要进行了削平加工。工程复杂宏大,堪称当地建筑史上的精华。在商、西周地层中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铜器。出土陶纺轮上文字,与所谓“巴蜀文字”不同,与殷墟甲骨文字系统相接近。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的十二桥文化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商代木结构建筑遗迹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蜀地的建筑形制、建筑风格、营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对中国建筑史的重要补充。
早餐:自理 午餐:小谭豆花(西大街店) 晚餐:十八怪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