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贵州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 ——— 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 “ 屯堡文化 ”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历史活化石 ” 。《安顺府志 —— 风俗志》载: “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 ” 。 “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 ” 。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
石头寨是具有典型石头建筑的布依族村寨,南距黄果树大瀑布约6公里,以伍姓为主体。传说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开发逐步繁衍而成寨的。现在全寨共有200户人家,1000多口人。石头寨街道是石块铺就的,院墙房屋是石头垒就的,屋顶上盖着的是薄石板,就连家中使用的桌、凳、盆、磨、礁、灶等也都是石头造就的。在寨内参观,处处与石头相亲:登石级、穿石门、进石屋、坐石凳。这个村寨里的男子人人都会石工活,手艺代代相传。
在平坝县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侧2公里处。山“高百余丈”、“坚创造空”,唯从南面可拾级而上,林木蓊蓊,浓荫蔽道。西、北、东三面皆绝壁岣岩。周围又“凿石砌之,高与山等”。据清道光《安平县志膨而述《游天台山记》: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僧白云开山卓锡于此”,建寺山顶。历康熙、嘉庆、道光三代增修,“厦屋数层,历落参差”,“群房连亘,高高下下,若城居然”。最后一次全面培修是1937年。现存主体建筑,包括大佛殿、两厢配殿、韦驮殿、玉皇阁、祖师殿、钟楼和藏经楼;附属建筑有叶风亭、望月台、天街、山门牌坊等。利用山顶上非常狭窄的空间,修建如此之多的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在贵州高原实属罕见。
走进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春天的寨子是灵动的,我们到的当天,一个两百人的旅游团从贵阳赶来,屯堡姑娘操着地道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26个导游全是天龙的农村姑娘,她们成为当地农民参与办旅游的一个亮点。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所谓“模子”,指天龙发展旅游的模式。3月5日,天龙农民旅游协会会长郑锦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协会农民前几天跑到他家,要求参股办旅游。”目前公司已经有意向把农民引进门。
斯拉河位于毕节市织金县与安顺市平坝县交界,景区集高原湖泊和峡谷风光为一体,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良,加之众多的溶洞、瀑布、山泉、暗河等,构成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斯拉河全长32.9公里,优美的自然风光贯通景区。引子渡电站的建成,使其高峡出平湖,形成了一个水面为17.9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集高原湖泊和峡谷风光为一体,具有特、新、奇、险的特点。乘船漫游库区,置身滚滚碧浪,迎着扑面清风,顿感神清气爽。在峡谷区观赏峰回路转,听山猴嘶鸣,进多兵洞赏钟乳石倒悬,听水滴声声,如入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