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风景名胜宏村主要景点有:南湖: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月沼: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水圳: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德义堂:德义堂是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乐叙堂:乐叙堂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宏村东山:宏村东山位于宏村的东部,是俯拍宏村全景的绝佳地点。敦厚堂:敦厚堂是一幢200多年的清代老宅。敬修堂:是宏村典型的清代民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古树: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历史文化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9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门票104元(三天有效)学生证半价(研究生证除外)开放时间开放时间:07:30-17:30
翡翠谷位于黄山仙都峰与罗汉峰之间,谷口在上张村后,紧挨着从汤口到太平的公路,从汤口乘汽车往北月8公里即可抵达。翡翠谷是黄山东海最长的一条峡谷,纵深约20公里,谷中之溪名为“碧玉溪”,源自炼丹、始信、天女诸峰。翡翠谷中怪岩耸立,流水潺潺,气势非凡。环顾四周,皆削岩峭壁,古树茂密,怪石与洞穴棋布错落,狮头岩、海蚌滩、观天洞、玉叠岩、嬉戏岩、匍匐洞、鹤舞石等景观惟妙惟肖,物状逼真。最引人注目的是翡翠谷中那100多个大小不一的潭池,这些潭池水色各异,五彩纷呈,趣味无穷,游客无不流连忘返。谷中还有瀑布、竹海,绿竹与飞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种奇异的神韵。著名导演李安指导的奥斯卡获奖大片,就在翡翠谷取景拍摄(竹林斗剑部份的水潭,竹林景色为黄山市黟县的木坑竹海)。翡翠谷也叫“情人谷”,1988年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黄山游玩,邂逅于这条峡谷中。当时,此景区尚未开发,道路坎坷,甚至无路可走,他们只能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能以脱险。他们回到上海后,有10对结成了终身伴侣,其中有不少人还是翡翠谷内初次相识的,因此,有人提议将此谷改称“情人谷”。这里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和魅力,它让人变得更加灵秀、纯真和多情,无数的情侣都在这里倾吐着爱情,弹奏过恋歌,正如歌中所唱到的:山有情、水有情,翡翠谷中藏真情,情有我,情有侬,患难相助情更浓。翡翠谷现为黄山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位于温泉北部端点,距温泉1.5公里。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后寺毁。原址尚存部分楼房,建国后建为宾馆。其上有含沙岭,岭上有妙之亭。金沙岭后是立马亭,立马亭上可见立马峰摩崖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字。1965年,董必武手书题额“慈光阁”。四周群山环抱,茂林修竹相掩,十分幽静。为黄山宾馆的一个很重要接待点。有千僧灶、法眼泉、披云桥诸名胜。现辟为黄山博物馆。黄山玉屏索道站就建于附近。 位于温泉北部端点,距温泉1.5公里,从汤口可乘车直达。黄山玉屏索道站就建于此,游客由此开始正式登山。慈光阁始建于明代,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石涛等都在寺中居住过。现在的慈光阁已经辟为黄山博物馆,匾额为董必武所书。
九龙瀑——黄山第一大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黄山的主要自然景观之一。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壮丽奇观。景区内物种丰富,有黄山天然植物园之称;人文资源荟萃,留有黄山胜境坊、乾隆御道、梅林书屋等文化景观。 黄山龙源九龙瀑景区大门位于龙源谷口,大门匾额“九龙瀑”,外面系著名作词家乔羽书,里面为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张脉贤书。 “龙源大门”位于景区大门内谷口。位于大门前,可望峡谷顶端之天都峰,巍峨壮美。源中之溪,名龙溪,源出炼丹、莲花、玉屏、天都诸峰。 黄山九龙瀑,以奇取胜。一奇,瀑布长600米,瀑九折,形成九瀑九潭,瀑潭双胜;二奇,地质结构奇特,冰川遗迹神秘;三奇,黄山之峰石松云水诸奇在九龙瀑景区兼而有之,别具风采,综合比较,为天下第一奇瀑。九瀑九潭又各有特色。 “第一瀑”,长100米,若银河垂悬,极其壮美,瀑顶五个直径为1米的冰臼,名为五星洞,瀑水漫其上形成水帘。第一潭圆形,直径50米,三面石壁各高百米,形成一个大壶天。潭边峭壁上更有一大丹井,直径8米,非常奇特。 “第二瀑”,长20米。第二潭,卵形,长径30米,宽径15米。潭中两端又各有一深潭。里潭深18米,外潭深10米。传说,为龙母孵化卵处,故又名龙母潭。 “第三瀑”,长100米。第三潭,圆形,直径20米,位于峭壁间,深不可测。瀑边悬崖有台,名观瀑台。 “第四瀑” 长20米。第四潭,椭圆形,长径30米,潭边有大冰臼,直径5米。 “第五瀑” 长10米,第五潭鱼形,又名鱼龙潭。 “第六瀑潭”,第六瀑长10米。第六潭,潭中有潭,内潭深不可测,形似心,翠美异常,又名龙心潭,潭边有松,一枝下伸,水大时,抚水摆动,名抚龙松。 “第七瀑”长15米,潭圆形,直径25米。瀑后有一洞穴,瀑布覆挂其前,形成水帘洞。 “第八瀑”长5米,潭圆形,直径20米,水色艳丽,潭边有冰臼。 “第九瀑潭” 第九瀑,长120米,飞珠溅玉,底部若扇形展开,壮美迷人。第九潭潭中有一冰臼,直径2米,色若翡翠,明艳照人。
黄山石门峡是黄山东部的一道神秘大峡谷,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黄山的只要景观之一。峡谷纵深10公里,谷口位于黄山东大门谭家桥镇205国道边,交通十分便利。谷中群峰竞秀,怪石罗列,潭池瀑布密布,原始森林茂密,山花烂漫,四季飘香,珍禽异兽栖息其间,是充满天然野趣美妙的游山玩水胜地。 石门峡之峰奇秀。如:布水峰瀑飘如练,卧云峰随云现隐,百合峰五朵相拥,玉女峰五美并立,还有那凌霄峰,碧簪峰,猿人峰、一帆峰等大大小小共36峰,皆挺拔秀美。石门峡之石多怪。如:路边的双鲫迎宾,松间的金龟望月,崖上的仙女纤手,池中的玉女浴春,爱恋的相思猴,逗趣的唐老鸭,腾空的非龙峡,幽长的一线天和那安坐在峰顶笑口常开巨大的神农像,无不惟妙惟肖。 石门峡之水艳丽。如:玉女池明如水晶,醉仙池璨若流霞,玉蟾池美如翡翠,金龟池丽若彩珠鲮鱼潭艳如锦绣,云崖瀑飘若绫绸,处处光彩照人。 石门峡之传说美丽感人。如:神农采药乐而不归,留有神农巨像。李白以美水当美酒畅饮,留有醉仙池遗迹,流水载花去,白云送酒来。美人鱼(鲮鱼)的“鲮绡缘”爱情传奇,留有景致鲮鱼潭。石门峡 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勇战斗之地,留有方志敏和粟裕等的战斗指挥台遗迹,烂漫丛中有粟裕大将之墓。石门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门峡是丰富多采的花花世界,故又昵称百花源。石门天下秀,黄山又一奇。 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黄山”的主要观之一。 “未游过翡翠谷彩池者,不能称到过黄山。黄山之雄奇,见于莲花、天都,黄山的美梦必从翡翠谷彩池中浮出。”
位于黄山风景区东部,海拔890米。明万历间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改名云谷寺。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原址上建起了集徽派建筑精华的“云谷山庄”宾馆。云谷寺周围松竹繁茂,有千年银杏、异萝奇松、狮子抢球、千古石、仙人榜、灵锡泉等景和钵盂、眉毛、罗汉、香炉诸峰。从东路上山的游客可在此乘索道去往北海景区。初称掷钵禅院,后改为云谷寺。位于黄山钵盂峰下,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海拔890米。南宋右丞相程元凤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明万历间(1573-1620)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1628-1644)改名云谷寺。寺周群峰环绕,翠竹如海,苍松巧石,黄杉、茶树,处处入画。南面入口的路旁、溪岸,石刻如林。寺前有灵锡泉,寺附近树林中有两株名木古树,一为异萝松,一为铁杉。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品尝黄山毛峰名茶。近年在此建登山索道。并建有“云谷山庄”宾馆。周围松竹繁茂,千年银杏、异萝奇松、狮子抢球、千古石、仙人榜、灵锡泉等景和钵盂、眉毛、罗汉、香炉诸峰,以及集徽派建筑精华的云谷山庄,互为融合,构成了一个异常清幽的环境。
白鹅岭在白鹅峰与贡阳山之间,是东海与后海的分水岭,岭从峰名。从北海经黑虎松右行至岭。岭南悬岩若壁,沿壁辟有石级山道,因有400多个台阶,俗称“四百踏”。从岭头下“四百踏”可.至云谷寺;从岭头右行可至始信峰。今人有诗写道:“崖壁千般峻,岩泉百丈深。不愁行路险,山水有知音。”黄山云谷寺登山索道的上站设在白鹅岭的岭头。下站设在岭脚云谷寺。
位于北海以东1公里处,海拔1668米,相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如:接引松、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卧龙松、探海松等。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石笋峰上可观赏众多奇石。其中:“石笋矼”号称“黄山第一奇观”,“十八罗汉朝南海”维妙维肖,引人入胜。峰顶有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揽景,吟诗作画,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始信峰,位于北海以东,相距约1公里。此峰三面临空,悬崖千丈,壁立如削,峰顶奇松遍布,刻石满目,峰下沟壑深幽,风云变幻莫测,游人至此,终于“始信黄山天下奇”,故名始信峰,“始信”两字,千载叫绝。黄山以“四绝”而名闻天下,奇松为“四绝”之首,它遍布黄山千万壑,但尤以始信峰的松最为独特,民谚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黄山松主要特征是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盘根于石,傲然挺立。这一特征,在始信峰的奇松上表现尤为突出。按其形态而命名的奇松主要有墨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卧龙松、探海松等等,这些奇松的树龄均在400~500年,堪称黄山一绝。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海拔1683米。峰上妙景天成,古迹甚多。有明僧一乘定空室、当代人李一氓补书的明代抗清志士江天一“寒江子独坐”碑记、乾隆时隐士江丽田琴台、崔国因题诗石刻等。峰顶有聚音松和题刻多处,峰腰有净土门,渡仙桥、接引松等。 始信峰的特点是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便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净土门右边悬崖上有民国傅增湘题刻,文曰:“黄山之胜甲宇内,幽秀灵奇聚于后海,始信峰,清凉台尤为奇特。廿年节屐,踏遍千峰。若衡华台庐,亦号巨观,而难兼众美,登临极览,赞叹俱穷,聊举领要,以告来者。 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加上此峰临空而立,烟云环绕,又使它显得“灵秀”。登上峰巅,还可尽览四周风光:宫殿式的北海宾馆,奇花争妍的散花坞,清凉台前的石猴观海,石笋矼上林立的石笋,群峰争奇的西海,太平境内隐约可辨的沃野田畴等等。傅增湘诗云:“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下瞰散花坞,峰峰玉琢成。摩霄无鸟过,架石有松横。我亦嗟才尽,空劳赠笔情。”古今游 人无不为此峰的独秀之姿和周围景色的绮绝而倾倒。
从飞来石往北走1公里,即是排云亭,位于北海最西部。排云亭建于民国24年(1935年),位于西海门,是观西海日落的名胜之地。这里视野开阔,上仰西海群峰,下俯西海大峡谷,是观赏黄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点。因为西海时有云雾在山谷中升腾翻滚,扑至石亭前却又消散,故名“排云亭”。 排云亭处有一株“破石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树根深扎石中,将整块石头劈裂成三块。树高6.4米,有150年的树龄。排云亭为西海大峡谷梦幻景区的出入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庐山如此,黄山亦然 。 站在西海排云亭处,俯瞰白云大峡谷,给人以浩瀚无垠、莽莽苍苍、深不见底、气势恢宏之感,那 峰峦、那沟壑,经过天然造化,排列组合,呈现出“千峰划然开,翠螺呈万状”般的 壮阔之美。 倘若置身峰峦之中、沟壑之内仰视摩天的群峰,近观峡谷之中的松、石、花、径,又当是何种感受呢?为让游客充分领略这里清幽奇秀、美轮美奂的景观,黄山风景区经过数年的努力,在丹霞站(俗称二索上站)下方的群峰之中开发出了“魔幻世界”新景区使黄山的西海景区--光明顶---天海--白云景区相沟通,形成一个小循环,既可分流游客,又可独辟蹊径,还可通往黄山的西大门--三溪口、钓桥庵、焦村镇。“魔幻世界”的一大特色是景点集中,以奇秀著称。这里的山体有别于前山那样群峰峭拔、以雄伟见长,而是刀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垒积木似地堆积起来,形成破碎状的峰林,看似有摇摇欲坠之感,其实却壁立千仞,稳如泰山。而且峰峦林立:石柱峰、石床峰、双笋峰、薄刀峰、牌坊峰、松林峰,还有无数尚不知名的山峰,围成一个巨大无朋的空间,既巍峨壮观,又秀丽奇特。在这里观赏,可谓是无处不景,无景不奇,移步换形,如入画图之中,令人慨叹。对面山峰有“仙女绣花”:一位古代的仕女,发髻高耸,手持一花绷,正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巧手刺绣。不远处有“天狗望月”,一只小狗,双耳尖尖,昂首望天,机警灵巧惟妙惟肖。 排云亭东南方,有一牌坊峰,薄薄一层石墙,却孤峰独耸,其造型恰似徽州的古牌坊。在这里仰观飞来石, 也别有一番景象。它既不像一只仙桃,也不像立于绝壁的巨石,而恰似一艘帆船,座下的一块巨石如同艨艟巨舰,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看了真让人顿感黄山之奇,大自然之美,不知觉陶醉其中。此外,还有仙人晒靴、二老谈心、武松打虎以及一些似曾相识,但尚未命名的景点,不能一一尽述。 “魔幻世界”的另一特点,便是清幽,它不像北海、玉屏等处那样喧闹,置身其中您可以细细观赏,慢慢品味:这里是松林峰,所以奇松遍布、小巧灵秀,或成双成对,并肩携手,迎风而立,或成群成片,密密匝匝,形态各异。伴随着奇松的还有大量的巧石,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争奇斗绝,或遥相呼应,令人目不暇接;松与石又往往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处处绝妙的“盆景”,真令人珍爱不已。这里树多花多,满山满谷遍布绿荫,或浓或淡,或翠或碧,给这巨幅山水图打上了一层底色,每当春季来临,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天女花次第开放,杜鹃花有粉红的、紫红的、火红的,天女花则是洁白无瑕,红白相间,煞是好看。尤其是万绿层中一点红、一簇红,更显得耀眼。喜欢摄影、绘画的朋友若来这里,遍布山谷的峰、林、松、石、花,处处是佳境,处处是图画,相信你一定会留连忘返。 在此,不能不说一说黄山的建设者们,他们于悬崖绝壁无人迹处,开拓出一条蜿蜒曲折、登监观景的蹊径,而且依山就势,造就出许多几可乱真的景致,云梯般的石阶是仿造中间锯开的松段组成,绝壁处是悬挑的栈道,而栏杆则是仿松柏的枝桠构成,一段狭长的隧道形成了黄山最大的一线天,夏日,游客于隧道中小憩,定会是最佳绝的清凉世界。建设者们还于行道旁或头顶上创作出海狮球等景观及许多观景台,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魔幻世界”与西海排云亭一样,最绝妙的是观赏云与霞。观霞当在傍晚,以秋日和初冬的傍晚最佳,太阳落山前后,云霞满天,有淡红的,有玫瑰紫的,有鲜红的,或成线,或成片,或层层叠叠,有时则变幻组合,色彩斑斓,如巧手织就的云锦,煞是喜人。大凡霞飞满天,第二天十有八九是个好天气,可让你在黄山各处景点放心地畅游一番,遇到雨后初晴,风起云涌,白云大峡谷如同一条吞云吐雾的巨龙,一团团 、一簇簇的云朵如波涛翻滚、浊浪排空般地涌来,除了没有震耳欲聋的海啸声,几如钱塘观潮一样壮阔,令人震撼。再有不同之处,是云海的千般变幻,一忽儿滚滚滔滔,一忽虚无缥缈,一忽儿薄纱遮蒙,一忽气朗风清,薄幕流云笼罩的峰、石、松若隐若现,一动一静,形成了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象,让人真如进入神话般地梦境。
飞来石位于安徽省黄山的白云景区,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飞来石高12米,宽8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游人站在平台边缘上凭栏揽胜,对面的双剪峰、双笋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泼墨山水画。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真可谓天设地造。
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 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就设在这里。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提示:如果要在光明顶看日出,建议住北海宾馆一带,前一天先看好第二天的日出时间,在宾馆预定好早叫服务,从北海宾馆到光明顶大概1小时的路程。
玉屏楼,位于天都、莲花两峰之间,是集黄山奇景之大成的佳绝处。著名的迎客松就在玉屏楼的左侧。玉屏楼的后面即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维妙维肖。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朱德、刘伯承等元帅也在此题词作诗过。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有黄山迎客松的巨型铁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铁画前与外国客人合影留念,黄山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成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 1994年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也悬挂了国画《迎客松》,作者是黄山籍画家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