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今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
龙兴古刹,又称大龙兴寺,俗称龙兴寺,位于凤阳县城北面“第一山”下。它的前身是於皇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于此,为朱元璋的发祥地。龙兴古刹建于明兴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朱元璋亲自写了《龙兴寺碑》碑文,御书“第一山”碑,制定了一部《大龙兴寺律僧法》。明初的龙兴古刹,规模宏壮,拥有佛殿、法堂、僧舍共三百八十一间,为我国名刹之一。明清二代,古刹多次遭兵、火之灾,规模逐渐缩小。到清末,古刹面积仅有明初时的二十分之一。文革初期,又遭人为破坏。一九九二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龙兴古刹,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一九九三年,县政府聘请大九华百岁宫住持慧庆法师主持修复古刹。几年来,先后新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藏经楼、念佛堂,改建了大悲亭、太祖殿,共有佛殿、僧舍二百余间,占地六十作亩,规模仅次于明初时期,成为皖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重要的旅游景点。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为龙兴古刹、大雄宝殿题字。
明中都鼓楼位于县城中央,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鼓楼台二雄伟壮观,高17米,南北长61.5米,东西宽34.4米。门额上"万世根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数百米之外也能历历在目。1995年,县委、县政府组织重建鼓楼,"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的原貌,不久将重现于世人面前。并且在鼓楼四周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已形成繁荣的仿古商业旅游区。
位于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 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 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卧牛湖风景区、韭山洞和禅窟洞等景点。卧牛湖风景区总面积21000亩,是凤阳人于1958年用智慧和汗水兴建的一座库容量为1.03亿立方米,面积11.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所以又叫凤阳山水库,这里青峦叠翠,修竹茂林,浮山游云,雁飞鱼跃。韭山洞和禅窟洞中,钟乳石、石笋等形态各异,且显豪放气迈。
韭山洞位于凤阳县城南30多公里韭山山腹。因山上多野生韭菜,故而叫韭山,而洞在其山腹中,所以洞名便称作韭山洞了。唐时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并留下多处唐人题刻。南宋时抗金英雄王惟忠率众九万据山抗金,在山上垒石为城,现存有石垒城、石鸡亭、七里大寨等古战场遗址,洞右侧有石阶可攀援而上。元末朱元璋也曾据山屯兵,并收编了当年华云龙等农民起义军力量南下滁阳统一中国。韭山洞作为江北著名的旅游景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是人们寻幽探古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卧牛湖风景区是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1000亩,其中水面17000亩,山场2000亩。碧波万顷的卧牛湖依偎于峰峦起伏的凤阳山脉腹地,是凤阳人在1958年用智慧和汗水兴建的一容量为1.03亿立方米,面积11.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所以又叫凤阳山水库,它位于韭山洞至禅窟寺公路以北,宋集至韭山洞以东的大片水域。这里青峦叠翠,修竹茂林,浮山游云,雁飞鱼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卧牛湖湖岸线曲折多变,阔处天水一色,窄处山重水复;参差、盘陀的湖岸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船至南岸,一排险峻,陡峭的岩壁印入眼帘。据说在未建水库时,这里原是高达数十米的山峭,壁立千囱。由于险峻,人们把它称为阎王壁”。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安徽凤阳县城东南30公里处,面积约9平方公里,距合蚌公路20公里、合徐高速25公里、蚌宁高速50公里京、沪铁路42公里,交通便捷。风景名胜狼巷迷谷因旧时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这里既有黄山的清秀,又有华山的险峻,更有张家界的神奇。迷谷内地形奇特、沟壑纵横、明谷暗涧、沟沟相连、谷谷相通,谷深处抬头望天如一线,谷浅处举目观山如层峦。其岩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有的似鳄鱼探路、有的如野狼挡道、有的层层叠叠如天书万页。灰褐色的岩石千疮百孔,苍劲朴野,凝聚着远古的风韵。生长在岩石上的树木更具有特色,他们虽历经沧桑,不那么挺拔高大,歪曲的身材即能经得风霜雪雨,不屈不挠,倔强地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景区分为古刹礼佛和迷谷探奇两大主题。其主要景点有:禅窟古刹、禅窟洞天、玉泉净心、摩崖石刻、谷中黄山、天落石、狼牙巷、瘦人谷、响石谷、千层岩、摩腹巷等五十多处。 最佳旅游时间狼巷迷谷风景区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主要表现为季 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狼巷迷谷始建于汉武年间的千年石寺,不仅可以烧香礼佛,更可以为您研究佛教的悠远历史提供素材。天然溶洞“禅窟”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您即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又可在洞内对佛教文化寻根问祖。自唐以来的摩崖石刻不仅书法各异,还真实记载了历代文人墨客对禅窟寺的钟爱。有诗云:三月莺啼花满山,天风飞暖树无间。不知洞内何年月,石自嵯峨水自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