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普尔特佩克公园Chapultepec Park 在墨西哥西部。这里树木苍翠,花草遍地,湖波荡漾,风景秀丽。早在16世纪,这里就种植了许多树木,成为阿兹特克国王莫克特苏马游乐和打猎的场所。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小山曾被划为禁区。西班牙总督在此修建了避暑行宫,取名为“查普尔特佩克城堡”,从这里可俯眺墨西哥城。1944年,墨西哥政府将此地辟为公园。公园占地3平方千米,有3个人工湖,并包括植物园、动物园以及闻名拉美的人类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革命展览馆和科技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宪法广场(Plaza de la Constitucin)位于墨西哥城中心,又名中央广场或索卡洛(Zocalo)广场。风景名胜宪法广场中央树有巨大的墨西哥国旗,四周则是包括国家宫、最高法院和大教堂在内的重要建筑。众多身着印第安民族服饰的传统服装摊贩和装扮得绚丽多彩的印第安民俗艺人,是广场上的独特风景。 最佳旅游时间宪法广场地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四季皆宜旅游。
太阳金字塔Pyramid of the Sun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长225米,宽740英尺(约222米),塔高215英尺(约64.5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修建于公元2世纪。神秘的太阳金字塔缘于它所在的狄奥提瓦康古城扑朔迷离的历史。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
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oon 位于太阳金字塔旁,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属于阿兹台克文明的产物。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比太阳金字塔晚200年建成。它坐北朝南,址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6米,也分5层,外部叠砌的石块上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塔前的宽阔广场可容纳上万人.爬金字塔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走急了容易因为缺氧而头晕。金字塔顶上风比较大,夏天去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凉快。金字塔下面有卖纪念品的小商贩,其中有一个人能说简单的中文,比如“一百五十比索”,哈,当时给我吓一跳。因为一般墨西哥人见到亚洲人,一定会以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能直接看出来是中国人的不多,所以有商贩直接跟你说中文感觉怪怪的。可怕的“死亡之路”相传在祭祀太阳神的时候,人们会挑选全城最健壮的小伙子和最漂亮的姑娘,从太阳金字塔的位置一直走到月亮金字塔下面的祭台边,然后把人杀掉,用来祭祀他们伟大的太阳神。因此,贯穿全城的那条路就叫做“死亡之路”。死亡之路的两边是神庙,经过2000多年光景,神庙已经不复存在,只有神庙的基座还在那里。金字塔伫立在山谷之中,距离墨西哥城大概1小时的车程(我上次去是开车去的,不知道有没有长途车到,出租车往返需要100美金左右),这个地方的中文名字叫“特奥帝华坎”,西语名字是Teotihuacan,每个人的门票大概90~130PESOS(大概10美金左右),包括汽车的停车费。去金字塔之前要准备好适宜远行的旅游鞋,还有防晒霜,墨西哥高原的紫外线特别强烈,爱美的女生一定注意这一点。太阳金字塔的背面(南侧)是金字塔博物馆,里面展出了很多的展览品,免费参观,拍摄时不能使用闪光灯。
三种文化广场(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是墨西哥城特拉特洛尔科的主要广场。“三种文化”是指反映墨西哥历史的三个时期:前哥伦布、西班牙殖民地,以及独立的麦士蒂索人国家的不同建筑。该广场由墨西哥建筑师Mario Pani设计,完成于1966年。广场上有阿兹特克神庙遗址,旁边是建于16世纪的天主教教堂,以及建于1964年的大型住宅区。墨西哥外交部也曾经坐落在广场南侧,现在改为Memorial 68纪念馆,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开设于2007年10月,以纪念1968年墨西哥学生示威和特拉特洛尔科屠杀遇难者和幸存者。在广场南侧,1993年10月2日,大屠杀25周年之际,竖立起一块巨大的石碑,纪念数百名遇难者。
墨西哥国家美术宫
墨西哥国家美术宫(Palacio deBell as Artes)是墨西哥城文娱演出和艺术展览的重要场所。它是一座欧式的正方形建筑,外墙由洁白的卡拉拉大理石砌成。美术宫外表宏伟壮观,内部装修富丽堂皇。美术宫的壁画出自墨西哥三位现代壁画大师里维拉、奥罗斯科和西凯罗斯的手笔。总的主题是人类解放。里维拉的一幅壁画曾有过这样的遭遇:1933 年,纽约新建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曾邀请里维拉去作壁画。他画了人类如何掌握技术为社会主义胜利服务的主题。在这幅巨大壁画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画面上,群众举着“我们在挨饿!”“我们要面包!”的罢工标语牌。这种景象与画面另一端描绘的跳舞、打牌、酗酒和作乐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主题当然不受欢迎,不久,这幅壁画就被销毁了。但是,里维拉于1934年又在墨西哥国家美术宫照原样重新绘制了一幅,继续让人们观赏。
凯若卡天文观测塔(The Snail, El Caracol),建筑在巨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设计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底楼的四个门刚好对准四个方位。这个地方的窗户与门廊形成六条联机,其中至少三条是与天文相关的。其一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凯若卡天文台以其内部螺旋状的楼梯得名,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与现在的天文台类似。这座天文观测塔是遗迹中最大的天文观测塔,其它遗迹也有类似的建筑。他们在位置上都与太阳及月亮对齐,近年来考古学家认为古时候玛雅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天文观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