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山(Mount Lenin Observatory),现在叫麻雀山,位于莫斯科西南,是莫斯科的最高处,观景台在麻雀山上,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由此俯瞰莫斯科市区,美丽景色尽收眼底。莫斯科人举行婚礼的重要仪式之一,就是到观景台观光。麻雀山的山脚下,莫斯科河对面,正对着观景台的是中央体育场,1980年,为迎接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对它进行了扩建并把它作为奥运会的主会场,使它成为欧洲最好的体育场之一。从观景台还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教堂群、新圣女修道院、地铁桥和科学院主楼等。莫斯科大学就建在麻雀山上。夏秋冬三季皆宜。
十二月党人广场(December Party Place)乃坐落在聂瓦河岸,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旁。西元1925年前,十二月党人广场,原名为元老院广场(Senate Square),之所以后来改名是为了要纪念发生在西元1825年的流血政变—十二月革命。1832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1833年创作的《青铜骑士》是普希金所有作品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部。诗人看到了专制政权带给人们的痛苦,长诗的副标题《彼得堡的故事》就蕴涵着制度与个人之间矛盾的悲剧,在长诗中,诗人用质朴单纯的语言多次描写到人民的苦难,但诗人的矛头所指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长诗第一章里,他特意安插了一段亚历山大一世面对洪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的描写。长诗完成后,沙皇尼古拉一世曾要求普希金修改原诗的某些地方,而他拒不从命。直到他死后,由如科夫斯基做了些改动,《青铜骑士》才得以出版。 一七八二年立于广场之上的彼得大帝纪念碑,因了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而声名远扬。
滴血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又称“基督复活教堂”“滴血大教堂”、“圣彼得堡滴血教堂”、“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复活教堂”、“复活大教堂”、“喋血教堂”、“喋血大教堂”、“圣彼得堡喋血教堂”、“圣彼得堡喋血大教堂”、“基督喋血教堂”,以及“基督喋血大教堂”等,位于涅瓦大街北方格里鲍耶陀夫运河上游。教堂高81米,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教堂轮廓魅力,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的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计师巴尔兰得于1883-1907年设计和建造了溅血的救世主教堂,教堂设计遵循了彼得一世以前莫斯科时代俄罗斯教会的建筑风格,非常近似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教堂。夏秋两季皆宜。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在这里被民意党成员刺杀而亡,之后在这个地方建起了滴血教堂。
哈瓦那老城区Habana Vieja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90年代之前老城区的保护由古巴政府资助。风景名胜哈瓦那老城市区中心何塞·马蒂革命广场旁立着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纪念碑和巨大铜像。在9号街的广场上,有一高达18米的赤色圆柱形大理石纪念碑,这是1931年古巴人民为了表彰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功勋而建。在黑色底座上刻着“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的碑文。最佳旅游时间哈瓦那老城地处古巴哈瓦那,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相对湿度为81%,平均温度为摄氏25度,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哈瓦那老城区历史:90年代苏联解体后,古巴拿哈瓦那老城区做旅游开放试点,整个老城区的修缮保护、旅游运作都由“历史学家办公室”全权负责。由于得到权力上的自主和经济上的市场化运作,“历史学家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古巴高度集权社会中的官僚作风和计划经济。而在“历史学家办公室”文物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老哈瓦那的运作,在文物保护和经济盈利上取得双赢的效益,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哈瓦那大教堂
这是一座修始建于1748年(1787年建设完成)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它所在的广场也被称为大教堂广场(Plaza de la Catedral),它是古巴最大的教堂。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Francesco Borromini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其两边不对称的塔楼,已经成为了它的标志。
古巴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古巴哈瓦那的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类似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大厦。1929年5月20日建成开幕,为当时哈瓦那最高建筑。建成后为古巴众参两院所在地。1959年古巴革命后改为古巴科学院所在地。 该建筑内有世界第三大室内雕塑La Estatua de la Repúbl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