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门(India Gate)是印度新德里一个突出的地标,位于新德里的心脏,许多重要的道路从这里向外放射出去。印度门建于1921年,高42米。它是由红色砂岩和花岗岩建成。印度门由埃德温·鲁琴斯设计,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All India War Memorial),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的90000名不列颠印度军队士兵。
早晨:Sagar Ratna餐厅 午餐:Bukhara 餐厅 晚餐:酒店用餐
第03天 出发地: 德里 - 乌代布尔
乌代布尔城市宫殿
乌代布尔城市宫殿(Udaipur City Palace)建于17-18世纪,由花岗岩与大理石建成,其中包含了许多宫殿、博物馆和花园。
胡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建于1570年,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亚穆纳河畔。此陵是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卑尔之子,帝国第二代君主胡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胡马雍陵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并为印度第一座花园陵寝,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为范本所建。1993年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会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玉山祠(Ngoc Son Temple)又称玉山寺、玉山庙,位于还剑湖畔小小的玉山岛上,岛呈圆形,看似玉石,故名玉山岛,祠因岛而得名。玉山祠建于十八世纪黎朝末年,是中式古建筑,祠内供奉关帝、吕祖、陈兴道和文昌帝君等。头门坐落在湖东岸临街,由四根笔状石柱分开,有汉字对联“临水登山一路渐入佳境,寻源访古此中无限风光”,寓意为“金榜题名”。大门两侧的门墙山还写有“福”“禄”两个汉字,出自文人阮文超的手笔。砚台右题龙门、左题虎榜,也有一幅对联:“砚台笔塔大块文章,唐科宋榜七子阶梯;窦桂王槐国家桢干,虎榜龙门善人缘法”。在门南侧附近的一石岩——桃腮山上建有一座方塔,高五层,塔顶似毛笔头,被称为笔塔,塔上刻有“写青天”三个大字。相对北侧不远通往玉山祠的入口处,建有一座大石砚台,石砚由三只石制青蛙托起,每年都有一日正午,在阳光照射下,笔塔尖的影子会正好映入砚台的中心。过了砚台,就是头的拱门,这座桥长40米,是一座朱漆墓拱桥,原建于1865年,1952年桥断塌,后按原样重建。栖旭桥早年是由越南的著名儒者阮文超以各式的木料所建,几经整修才成了今天的样貌。据说,取名栖旭桥的原意是指「受到来自东升旭日的映照」,象征了活力与热情,也因此,桥身还特别漆上了象征着幸福温暖的艳红色。得月楼一个小巧玲珑的楼亭,楼后为玉山祠的主殿文昌殿和关帝庙。关帝庙庙貌庄严,里面还有一柄纯铜打造的青龙偃月刀,重达百斤,另有大磬。祠前还有镇波亭,榕荫茂盛,水和阶平,别有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