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马六甲城市不大,但是近七百年的岁月和多个国家的殖民地历史造就了马六甲丰富的人文景观,热带气候和海洋地理环境融汇了马六甲花园般的小城风貌。

第01天 出发地: 马六甲

古城门

马六甲古城门是一座西欧式的古代建筑物,深厚的城墙,阔大的拱门,城门之上有粗犷的图案,顶端还有一个长形的小拱门,好象头上戴了一顶高贵的帽子。右边的炮楼还保存着,左边的炮楼却没有了。城门内有个地洞,据说这条地下通道可直通山顶的圣约翰古堡。
head_picture

三宝山

三保山位于马六甲市,又名中国山。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1406年访问马六甲时驻扎于此并经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三保山”。传说当年郑和航行到马六甲海峡时,船舰曾因触礁而破了一个大洞,有一条鱼为了救船而以身体塞住破洞,使船舰免于灭顶之灾。这条鱼后来被人们称为“三保鱼”。马六甲海峡是印度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路,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必经之地。既然有过“三保鱼”的救船之恩,所以他每次途经此地都会在此扎营、休整和补充给养。相传在15世纪中叶,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位年轻聪慧的苏丹——满苏沙。有一天,一艘中国船驶抵马六甲,船内到处插满了金针。船长给苏丹送去一封信,声明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语告苏丹:“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臣民,要是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接到信后,思索片刻,命人送去回信,并在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信中写道:“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就能准确地猜出我有多少的臣民,也就会知道我有多大的权力。”中国的明英宗皇帝知道后,十分欣赏苏丹的聪颖,决定把自己的女儿汉丽宝(Hang Li Po)嫁给他为后。1460年,中国公主远嫁南洋,随行的侍女不下500名,而且个个如花似玉。苏丹大悦,在一块65公顷的山地上专门为汉丽宝公主和她的侍女们修建了宫殿,并把这座山命名为中国山,声称她们居住的地方永远归她们所有。至今,这座山丘仍属于马六甲的华人社团所有。侍女们后来全部嫁给当地人,死后便葬于此山。以此为开端,这座山逐渐成为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墓地达二十五公顷,有一万两千个坟墓,许多墓碑是明代遗存的,据说汉丽宝墓也在其中。在三保山下有保山庙,为纪念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该庙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红墙配琉璃瓦,房顶飞檐描有彩龙戏珠的图案,庙内供有郑和座像。西南山麓的菩萨提寺,是苏丹为公主所建,寺旁有一口井,名撒旦之泉,马六甲经过多次严重的旱灾,唯有这口井,从不干枯。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红屋

红屋是一座位于市内东方的荷兰式古老建筑。这栋古老的建筑,设有厚重的硬木以及铁链,加上石造的厚墙,可看出荷兰泥瓦匠和木工的手艺。它是在1650年完工,曾是荷兰总督及随员的政治机构所在。只有一间房仍保留着十七世纪花雕木制天花板。现在它被改为历史专物馆,收藏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纪念物品,以展览华人及马来人的传统结婚礼服及介绍马六甲历史。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 午餐:佳必多沙爹 晚餐:Pin Pin Hiong Restaurant
  • Raymond's Boutique Travellers Home

第02天 出发地: 马六甲

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教堂位于市区北侧,建于1710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每年4月中旬的耶酥受难日和6月的圣彼得节,均在此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每年的复活节,成千上万的教徒到此,参与烛光晚餐和游行纪念仪式。该教堂由葡萄牙人所建,揉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堂内有漂亮的落地式窗户,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镶嵌其间。如今是葡萄牙使节团的教堂。
head_picture

圣保罗山

圣保罗山又名“马六甲升旗山”,因圣方济教士1548年在此山上建圣保罗教会学校,圣保罗山与圣保罗教堂因此得名。圣方济教士随后到中国、日本传教,1552年病死于中国,次年其遗灵转运来马六甲,安葬在圣保罗教堂内。圣保罗教堂据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一座教堂。17世纪初,葡萄牙、荷兰争夺马六甲,山上的建筑物毁于战火。登圣保罗山可眺望马六甲海峡。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苏丹皇宫

马六甲皇朝故宫(Malacca’s Sultanate Palace,也称马六甲苏丹皇宫)。皇朝故宫位于圣保罗教堂山下,气势辉宏、面积很大,建筑形式古朴典雅。皇宫外亭台楼榭、喷泉花草、热带植物随处可见;皇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维护皇宫的神圣与庄严,游客进入皇宫内的展厅之前,将领到一个装鞋的塑料带,然后脱鞋进入各展厅参观。入乡随俗,只有按规定将鞋脱下,赤着脚,拎着鞋游览皇宫。  皇宫分为三层,为木质结构建筑。宫内各厅室分别介绍了马六甲苏丹王朝的历史起源、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宫廷礼仪、婚姻习俗、生活风俗、对外交流等。并陈列了重要的历史文物,系统地介绍了马六甲皇朝的变迁发展。  特别是在对外交流部分,有一个展厅用英文和马来文介绍了马六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指出:“中国明朝初期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大帝国,国力强盛,海运发达。明成祖时期曾派Yin Ching(英青)到马六甲,并赠送了丝绸、黄金饰品和其它贵重物品给苏丹,并邀请马六甲苏丹访问中国。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 午餐:Bamboo Hut Bistro 晚餐:和记鸡饭团
  • Raymond's Boutique Travellers Home

第03天 出发地: 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

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这就是马六甲海峡。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热那亚等地中海名城。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容易发生淤积。水下有浅滩与沙洲,巨轮搁浅事故时有发生。有人预计,由于两岸泥沙迅速淤填,在1000年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可能相接,马六甲海峡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注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马六甲海峡,沿岸美丽富饶。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热带丛林遍布两岸,高达60米的常绿树随处可见。各种藤萝攀缘植物,像天罗地网缠绕在巨树之间。两岸又是热带橡胶、锡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西北端的槟榔屿,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明珠”。 马来半岛南端国家--新加坡,人称“狮城”。新加坡南面濒临海峡,是南海、爪哇海与马六甲海峡间的咽喉。新加坡共和国由54个岛和9个礁滩组成。这里被海洋环抱,气温高而不炎热,茂密的树林,绿色的草地,精心美化的环境,有条不紊地管理。可以说,新加坡是美丽的花园城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马六甲博物馆

马六甲博物馆在史达德斯以南,圣保罗教堂的南面,由具有300年历史的荷兰民居改建。该馆建于马来王朝,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殖民时代,因此馆内收藏了许多各个时期的遗物,并公开展览。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马六甲圣地亚哥城堡

15世纪,因为马六甲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不平等贸易要求,葡萄牙人以武力占领了马六甲,并修建了; Famosa城堡用来防卫苏丹 军队的进攻。其中的圣地亚哥古城门是进入葡萄牙A' Famosa古堡 四大通道的其中一条。但是后来葡萄牙又被荷兰击败,马六甲易主,城堡也跟着被重建及扩大,并且在城门上加了“VOC”(荷兰东 印度公司)的标志。随后英国人入侵,坚固厚实的城堡差一点令英国 军队全军覆灭,所以在战争胜利之后,英国人决定要毁掉这座城堡。后来因为多方干涉,城堡虽然被毁,但是圣地亚哥古城门还保留了下来。这座坚固的城门如今依然孤独的屹立着,在它身上,再一次见证了马六甲多舛的历史。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 午餐:Mcdonald's Dataran Pahlawan 晚餐:Jonker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