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眼(The London Eye),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全部设有空调并不能打开窗。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风景名胜坐在伦敦眼上可以鸟瞰伦敦的全貌,因此,进入“伦敦眼”的人,就可以在半个小时的旋转中,到达城市中心的上空,俯瞰方圆25英里范围内的壮丽景色,其间还可以听到解说一一介绍进入视野的主要地标。“伦敦眼”在夜间则幻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 最佳旅游时间伦敦眼气候冬暖夏凉,偶尔下雨,且持续时间不长,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历史文化伦敦眼有32个25人座的封闭座舱,带着乘客“飞”在这个首都中心的上空:25分钟的过程中有相关解说并把视野内的主要地标介绍给乘客。曾有人建议赋予摩天轮一些象征性意义,如“生命的轮转”、座舱“象征着光阴本身的每分每秒”等等。这座当时举世最高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旅游业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伦敦国会大厦
英国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又被称之为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或议会大厦,是英国国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德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庆典仪式,如国葬前的陈列等。英国国会大厦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风云迭起。盖伊·福克斯曾试图炸掉它,希特勒曾毁坏了大厦的一大部分。1834年,曾因有人在炉子里大量焚烧政府文件而引起火灾,把大厦夷为平地。所以,今天人们在泰晤士河畔看到的大厦,实际上并不很古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远远超过了一百年,然而,如同圣保罗大教堂和白金汉宫一样,国会大厦也仍然是伦敦甚至世界上最负盛誉的建筑之一。建筑重建时,查尔斯·巴里爵士的方案运用了垂直哥特风格。该风格曾在15世纪和19世纪哥德复兴式建筑兴起时风行一时。巴里虽然在古典建筑上见长,但却得到了哥特风格建筑师奥古斯塔斯·普金的协助。在大火中幸免、始建于11世纪的威斯敏斯特厅也被纳入了巴里的设计之中。而普金也对于工作的一些结果颇感不快,尤其是巴里在设计上的对称化布局;他对此有过经典的评述:“先生,全是希腊的,都铎细节长在了雅典风格上。”
叹息桥位于圣·约翰学院,建于1831年,连接了该学院的老庭(The Old Court)与新庭。它类似一座廊桥,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半个椭圆形的桥孔,横跨在剑河上;中间是一条通道,即长廊。与其他长廊不同的是,它的道面不是平直的,而是拱形的,行人过桥要上下坡。桥的两边是半封闭的,相互对称的五对用钢筋拦护的拱顶水泥框架的玻璃窗,用来采光;上层是平顶,类似一般水泥大桥的桥面,顶面的两边均衡地耸立着相互对称的塔尖状装饰。整座桥身的外观呈浅黄色。
皇家英里大道(The Royal Mile),是爱丁堡老城的中心大道,这条大街始于爱丁堡城堡,终于圣十字架宫,两旁小巷交错,构成了旧城的骨架。圆石铺成的地面早被磨得发亮,大道边的建筑古朴雄壮,充满历史气息。 风景名胜皇家英里大道分为四段。城堡前的一小段坡路称为城堡山,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就在这里。接下来的一小段称为劳恩市场。过了乔治四世桥街的交叉路口开始称为高街,圣贾尔斯教堂就在高街边。像英国的大多数城市一样,高街是爱丁堡的市中心,是商业最繁华的地带。最后,经过圣玛丽街路口后的一段叫做修士门,行人逐渐稀疏,周围多是中世纪的建筑,路的尽头就是圣十字架宫了。 最佳旅游时间皇家英里大道所在地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皇家英里大道每天下午都有身着苏格兰裙的街头艺人吹奏风笛,更时时提醒着游客身在苏格兰古老的中心。在苏格兰语中,由城墙围起来的城市或村庄称为“堡”。爱丁堡城堡和圣十字架宫就曾分别是两个四周为城墙环绕的小城。连接这两个城堡的便是皇家英里大道。
牛津的叹息桥也叫赫特福德桥(Hertford Bridge),因为它位于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银行家托马斯.巴林慷慨捐助建成,连接着这个学院的两个方庭:新方庭(The New Quadrangle)和旧方庭(The Old Quadrangle)。石结构,哥特风格,建筑师托马斯·格雷厄姆·杰克逊(Thomas Graham Jackson,1835-1924)设计建造,1914年完工。牛津的叹息桥就是两座房子的走廊,跨架在街道之上。叹息桥的来历没有官方和正史的记载,相传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来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因此,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人说,之所以叫叹息桥,是因为校方总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之后,往往叹息,悔不当初。也有说,只因为这两所学府里的学子们,感情上的失意、考试后的遗憾均在“叹息桥”上感慨。但这些只是传说,无从考证。牛津的叹息桥只是两个方庭之间的交通连接,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桥”,因为它的下面没有河,它的下面不过是一条街——New College Lane。
对于她的忠实读者来说,简奥斯汀中心是他们一定要去参观的地方.这里展示了当时的服装,这座城市当代的印刷物以及与作者的个人生活,家庭和她故居相关的各种展品.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东西就是NO 4 SYDNEY PL上的一块铭牌.就在HOLBURNE博物馆对面.这块铭牌是用于纪念在此居住了3年的简奥斯汀.她在这里完成了和.开放时间:周一-周六 10:00-17:30 周日 10时30-17:30
早餐:酒店含 午餐: The Pump Room 晚餐:Chandos Deli
第10天 出发地: 巴斯
巴斯维多利亚艺术馆
维多利亚艺术馆(Victoria Art Gallery)创立于1897年,1900年5月才正式对外开放,维多利亚艺术馆收藏品多为19世纪艺术作品,规模不大。二楼的绘画涵括年代从15世纪到20纪中,有不少约翰纳许(John Nash)的作品,由Thomas Jones Barker所绘的《The Bride of Death》值得细细品味,其它还有不少雕塑品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