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兼有神奇、悲壮的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郊区)”人。相传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却没见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一下子哭倒了长城800里,在倒塌的废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是带着骸骨往回走,快到金锁关时,秦兵追至,情急中孟姜女抓住身边的山崖一转,挡住了追兵,人们把那座山转为搬转山。她继续往前走,走到同官金山下时,遇见一个石匠。石匠说:“你是‘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的人’,我没有娶妻,单身在外流浪,咱俩干脆结为夫妻,你愿意不愿意”?孟姜女没有回答,只是不停地流泪,石匠以为孟姜女同意了,欢天喜地的说:“我在这儿凿一孔石窑洞,咱俩先往下再说”。窑洞凿成了。孟姜女已经死了。可是,两只眼睛里不断流着串串泪珠。经过两千两百年的变迁,孟姜女的眼泪仍在留着,留到山旁一个石坑里,积成一泉清水,后来人们称它为“泪池”。直到现在这股泉水还在流着,而且清澈见底,甘甜爽口,常喝能延年益寿,明目开胃,尤其对治疗白发有奇效,难怪附近的老年人大清早来此挑水泡茶。当地人敬重她的气节,就以石洞为中心建了姜女祠,塑了姜女像,立庙祭祀。石窑中有洞隙,传说心诚的人叩拜时,可以看到姜女头上金钗的影子。这种景象,被称之为“石隙见金”。铜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龙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1990年郊区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始整修扩建姜女祠。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现在以全新的面貌对游人开放。新修姜女祠的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层层错落,浑然一体,山门面阔三间,仿清代歇山式建筑,半拱飞檐,正中门额悬挂“孟姜女”牌匾,山门院内,矗立着高达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达15米的基座上镌刻着明代陕西巡抚秦扬的《过节妇孟姜祠祀》,两侧竖立着古人歌咏姜女祠的诗文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尤其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众多的孟姜女的故事中,铜川姜女祠是最值得人们旅游光览的一处胜地古迹。
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烧造陶瓷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推断,其烧造陶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到唐宋以前,兴盛于金、元、明、清,千百年来,发展成“郁郁千家烟火迷”的壮观景象,古时有“炉火不夜”之奇观。其陶瓷艺术代代相传,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根据最新考古资料,陈炉镇共有金、元、明、清陶瓷地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许多到过众多陶瓷产地的陶瓷专家、摄影家、古镇专题小组研究员和文学艺术名流到陈炉后都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
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渭水之滨的法汤高速公路两侧,是一家集生态观光、苗木花卉生产、科研、销售及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苗木繁育企业。中心为陕西省唯一的“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于2000年元月的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现有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经营面积4080亩。其中科研试验区479亩、示范推广区906亩、生产区2108亩和其它587亩。规划建设温室40000平方米,组培楼、科研楼5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现已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控制温室10000平方米并开始生产蝴蝶兰;组培楼2300平方米,其它温室8000平方米和水产垂钓中心500亩。目前已繁育苗木花卉400多个品种,数量1000多万株。引进绿化美化苗木金枝槐、红王子锦带、北美鹅掌楸等新品种18种,经济苗木新品种五大类42种及新品种生态苗木四倍体刺槐和曼地亚红豆杉。生产的元宝枫、七叶树、白皮松、金丝柳、银杏、青桐、栾树、国槐、苦楝、火棘等远销甘肃、山西、兰州等数十个城市和地区,深受用户青睐。中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科技依托,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利用区位优势,建成集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为一体的全国一流、西北领先的苗木繁育中心和生态观光园。建成后年生产各类优质花卉苗木6534万株,届时一个集花、草、苗、种、鱼等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高科技林业园区与旅游观光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所在地。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耀州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占地60000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现藏文物50多万件、片。遗址遗迹展示由“唐代三彩作坊、窑炉”、“宋代制瓷作坊、窑炉”和“金代制瓷作坊群”三个保护厅组成,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该窑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主馆基本陈列分三部分、七个展室。“耀州窑史陈列”展出文物千余件,反映了该窑辉煌的烧造历史;“示范参与室”观众可动手参与陶瓷制作;“参考研究室”展出各类标本千余片,供专业人员和院校师生实习及有关专家学者比照研究。耀州窑博物馆期望能成为您追索历史、寻求知识的课堂,体验美感、陶冶情趣的圣殿,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的北京香山,相信对于它的迷人风景,大家都有所耳闻,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一睹其风采,美丽的香山枫叶,引人入胜,而在陕西省铜川市,也同样有一座自然香山名胜之地,名为照金香山。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旬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3年5月,省委在照金镇隆重举行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决定在照金镇修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此项工程于1996年动工修建,2002年“七一”前完成了布展工程,2004年4月开馆。 日前,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名录中,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的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薛家寨简介照金薛家寨景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境内,由城关镇向南连接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众多白垩纪宜君砾岩和凤凰山砾岩构成的石质山峰,沟溪纵横,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林木葱茏。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具备旅游开发的强大优势。薛家寨照金薛家寨景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境内,由城关镇向南连接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众多白垩纪宜君砾岩和凤凰山砾岩构成的石质山峰,沟溪纵横,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林木葱茏。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具备旅游开发的强大优势。薛家寨薛家寨革命旧址位于陕西耀县照金镇,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1600多米。这里重峦叠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相传为薛刚反唐时的驻兵之地薛家寨薛家寨现有一、二、三、四号革命旧址。一号寨为当年陕甘边游击队一、三支队驻地,其他分别为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单位和领导机关驻地。1986年,在旧址发现数十件红军用过的麻辫手榴弹、枪支残件以及生活用具等。这批文物现存照金镇文化站。
出西安城区向北行走72公里,来到耀县沮水下游,眼前豁然开朗:烟波浩淼,碧树琼楼,湖光秀美,清风幽谷,景色宜人,这就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锦阳湖生态园。锦阳湖又名桃曲坡水库,称之桃曲坡水库是缘于水库的西南角有一村庄名叫桃曲坡村,称之为锦阳湖是缘于其下游的川道叫锦阳川。至于当代文学家贾平凹在《废都》一书中所解释的“桃”为桃色、“曲”有文学之意,那完全是文学的诠释。锦阳湖设计库容5720万M3,有效库容4290万M3,湖岸线长10KM,湖面150公顷,是镶嵌在渭北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主要发挥着防洪保安、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等综合效能。该湖始建于1969年,竣工于1974年,是建在地质复杂的石灰岩断层上,运行期间,曾一夜间,一库水不知去向,全部渗漏。在建设期间,就有一位地质专家层提出此地质结构不宜建设水库而被打成“臭老九”,背负着一块大石头游行,但在“人定胜天”的精神鼓舞下,终究落成。后经过两次大型补漏,已安全运行近30年,在1992年日本专家来此考察时,大为惊叹,赞颂中国人创造了人间奇迹。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县城东,南距西安70公里,景区面积10.l平方公里,l96l年3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4月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省 级风景名胜区。因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后世尊称他为药王,药王山因此得名,现是人们纪念孙思邈的重要场所。药王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内涵极为丰富。山上有关中地区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有药王大殿、药方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50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唐摩崖造像40余尊。
位于铜川市黄堡镇漆水河两岸,遗址区域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宋代有“十里窑场”之誉。耀州窑以黄堡镇为代表,包括地坡、上店村、玉华宫及陈炉镇等窑。黄堡镇在宋代隶属耀州,所以我国文献记载中,把这里的瓷窑统称“耀州窑”。耀州窑以青瓷称著于世,在我国南北两大青瓷窑系中,耀州窑代表着北方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耀州瓷釉色苍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富丽多姿,构图严谨生动。其釉色、造型及纹饰格调一致,和协完美,使人感到风清骨俊,遍体光华。那粗犷、流畅的线条则恰似一曲刚烈、豪迈的秦腔旋律。与南方青瓷青翠明丽、滋润丰盈的风格迥然有别,各具特色。耀州瓷的烧制起于东晋,勃兴于宋。今存宋德应侯碑详细地记载了耀窑的制造盛况。黄堡镇是当地最早烧制瓷器的地方。其初创之际,以烧造黑色瓷为主,兼造少量青瓷。唐代已能造精美的三彩器皿、艺术陈设品和建筑琉璃构件。1984年到1986年,考古专家在此地发现了国内目前仅有的第二处唐三彩烧造地(中一处是河南禹县)。五代时期,青瓷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国家的“贡瓷”,宋代制造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各地窑场竞相仿制,从而最终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西到甘肃、东括河南、南达秦岭南的庞大耀州窑系,成为北方青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唐宋时期,耀州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销东亚、西亚、东南亚、东非等,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耀州瓷系列极为丰富,很多发现的瓷器堪称稀世珍宝,尤其是黑瓷塔式罐、唐三彩龙头构件、青釉雕花倒流壶等,可谓无价之宝。北宋末期,金兵南犯,宋室南迁,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黄堡镇亦难逃劫祸。至明弘治年间,十里窑场为荒丘瓦砾,遂之销声匿迹。1974年陕西省有关部门把恢复耀州瓷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经科技人员上百次试验,终于烧制成功,再现了古时耀州青瓷的釉色,在我国瓷器工艺中独具一格。现耀州瓷的餐具、茶具、酒具和家庭装饰用品等,其纹饰保持了宋代州青瓷富于变化的特点。图案以动植物传统工艺制品又增添了一朵新的奇葩。行知提示:1、交通:乘坐去铜川的火车可达。
金锁关位于今铜川市北约20公里处的三关口以南神水峡以北,是关中北部著名的古关隘。金锁关两旁山势突削,道路崎岖艰险,形势极为险要。向有“金锁天堑,鹰鹞难飞”之说。所以金锁关在军事和交通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东还,辘延经略史王庶命刘延亮屯兵神水峡,阻击金兵归路。刘延亮屯兵之处即此地。金锁关关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祟祯六年(公元1633年),曾被农民起义军领袖八大王攻破。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8年),改移守备驻节耀州,关城从此废毁。现在的金锁关,关城遗址坯依稀可辨。东西宽约0.1公里、南、北长约0.5公里,有南、北二门。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距铜川市37公里,属桥山山系,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景点的一颗璀璨明珠。玉华景区千顷松涛,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深秋凉爽宜人、红叶似火;隆冬,玉树梨花。景区平均气温比西安低摄氏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无大暑”之美称,是避暑、度假、度假、疗养的好去处。玉华宫是盛唐帝王的行宫,唐高祖李渊建“仁智宫”,唐太宗李世民扩建为五门九殿,改称“玉华宫”。唐代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四载,完成了20万公顷的大般若经巨著,于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圆寂于此。现有速成院玄奘手制石雕佛足印、石雕金刚佛座等珍归文无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珊瑚谷(西宫)、郭玉沟(东宫)佛翕石窟、佛雕石刻遗址保存完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玉华宫滑雪场位于陕西铜川风光秀丽的玉华宫风景名胜区,目前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滑雪场。玉华宫景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冬天气候寒冷,降雪较多,地面覆雪时间长、每当雪天千顷松涛,银装素裹,整个景区白雪茫茫,高耸几十米冰柱令人叹为观止。
福地湖位于宜君县城东三十华里处。湖中半山腰的北魏石窟始建于446年。佛教、道教融为一窟。该窟始凿于北魏,历经北魏、北齐、隋、唐、宋、清也有零星雕凿。窟为方形平顶,进深1.25米,宽1.78米,高1.29米。石窟中央和左、右壁正中各雕一龛造像。正中央大龛中释迦牟尼佛结足加跌坐,左下方雕一供人在博山炉前跪拜礼佛。窟右壁中同磊龛中造像已塌毁,尚存文焰纹龛,楣上饰蛟龙和4朵莲花,周围雕12个小佛,佛龛上雕有山峦和走鹿、蹲猴。窟左壁中央尖拱形大龛中,雕手持芭蕉的老君盘膝端坐像,左右道士捧笏侍立。龛楣浮雕10个半身像,上为7个手持箜篌、笙、琵琶、萧、长笛、腰鼓、长鼓的伎乐飞天。雕刻内容除佛教、道教外,还涉及音乐、体育、游乐、服饰等。人物造型谨严,形象秀美。充满力量的摔跤力士给人以无穷力量,飘飘欲仙的《飞天》是我国石刻艺术的一绝。龛楣背光精巧富丽,图案纹饰丰富多采,它对研究我国的艺术史、体育史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