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古称上党,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素有“天下脊”的美称,山河壮美、厚土民魂,实乃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依靠着地利,八路军也把这里当做是自己的距地。

第01天 出发地: 太原 - 长治

太原 - 长治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位于长治市内的梅辉坡。它是根据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的决议,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于太行太岳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而建立的。1951年落成。 占地总面积为9460万平方米。陵园开南、东两个门,南门为正门。大门两壁是戎子和同志亲笔题写的对联:“英雄功劳换来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国家安全”。进入园内,青松郁郁,鲜花遍地,显得十分庄严肃穆。陵园的中心耸立着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碑高23米,是陵园内最突出的建筑物。碑身内部全是大青石,表面贴5厘米厚的白色大理石。通身洁白的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纯洁无形的高尚品质。碑的正面是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主席程子华题写的“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九个丹漆大字。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人民水远纪念着你们”。碑的底部四面分别德刻着刘伯承、徐向前、杨秀峰、李达、戌子和、裴丽生、王新亭、王鹤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碑文。这些题词和碑文在四周照明灯的映射下,熔馏生辉。纪念碑北面的正中央,是一座十分壮观的“品”字型烈士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央悬接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幅画像。四周悬接着33位烈士的遗像,安放着烈士们的骨灰盒。其中,有我军著名的高级指挥员、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等五位将军,还有长征时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的周平烈士和活捉侵华日军驻山西总顾问铃木川山郎少将的太行一等杀敌英雄赵亨德。纪念堂东西两侧是烈士陈列馆,馆内陈列着120余位革命烈士。他们为了抗击日寇,保卫祖国,从祖国各地来到太行、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对敌作战中英勇战斗、舍生忘死,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纪念堂后面是烈士公墓。国民革命军98军军长武士敏烈士的遗骨也安葬在这里。武士敏烈士1892年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参加国民军。抗战开始,他积极主张并进行抗日。1941年9月,日军2万余众向98军驻地沁水县东峪、西峪合围“扫荡”。激战中,他以顽强的毅力奋勇拼杀,一直坚持战斗到弹尽粮绝,最后壮烈牺牲。当时,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痛书挽联: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己?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清深。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军,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 l1月在这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每年清明节之际,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为英烈们祭扫坟墓,敬献鲜花,表示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和悼念。功业千秋在,英名万古存。为保卫祖国英勇献身的英烈们,你们永远活在太行人民的心中。
早餐:自理 午餐:火车餐食 晚餐:厚厨
  • 花园假日酒店

第02天 出发地: 长治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 ( 国家森林公园 ) ,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南太行的东麓。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独特的地形、地貌,珍稀动植物资源造就了太行山大峡谷最为奇异的自然风光。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太行山大峡谷[2]是峰的"海洋",是石的国度,是洞的世界,是水的宝庄,是植物生长的园地,是动物生栖的天堂。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奇异,汇集太行风采于奇峰涧壑之中,林海悬崖、山石、清泉、瀑布、溶洞、庙宇、传说,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共有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太行山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令人陶醉,人文景观也光彩照人。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曹操北上太行留下的千古悲吟《苦寒行》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流芳百世,史迹犹存,特别是坐落在紫团山西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泽宫,是保存完好的典型道教建筑,始建于唐代,占地6900 平方米,有牌坊戏楼、三进院大殿、梳妆楼、钟鼓楼、插花楼、望河楼等,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美,殿内壁画、彩绘内容翔实,故事性强,雕石画坊精美典雅,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接受古建筑风格和艺术教育的理想之地。太行大峡谷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head_picture

红豆峡

红豆峡是太行山大峡谷的主要景点,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主峡长15公里,占地500余公顷。境内有陡峭的崖壁,像形的山石,潺潺的流水,壮丽的瀑布,珍稀的物种,奇特的石林,原始的植被,是一幽美的天然风景区。红豆峡是独有的情侣幽会之处,也是休闲、旅游、观赏的绝住之地。红豆峡北口狭窄,两侧悬崖峭壁高耸对峙,清澈的小溪缓缓向外流淌。沿着小溪逆水前行,峡谷腹地曲折婉蜒,转过急弯,便是瀑布,瀑布分成两股从高处跌人深潭,落差10米,宽5米,水流丁冬,清脆悦耳,这就是双龙潭瀑布 红豆峡是龙泉峡的一条支峡。位于盘底树西南的紫团山脚下。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一一红豆杉而得名。红豆峡两头出口狭窄,腹地开阔,形似葫芦。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腹地怪石交错,傍岸古寺及遗址犹存,瀑布悬挂,崖间泉眼点点,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峡谷。遥遥30里长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30里峡谷30里画廊。红豆峡足一处天然植物园区。据植物学家考察初步认定:峡谷现长有330余种植物,其中稀有植物、观赏品位较高的植物颇多。此环境、气候、规模、品位均达天然植物园区标准,是休闲、旅游、观赏和研究植物的佳地。尤其红豆杉在此成片生长实属罕见。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长治青龙峡

青龙峡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是太行山大峡谷龙泉峡的一条支峡,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已开发26平方公里。景区容青山、绿水、峡谷、洞穴、漂流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纳太行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古道雄关、战事翰墨等人文观。青龙峡位于龙泉峡东北口,西北距县城70公里,是龙泉峡风景区旅游景点之一。青龙峡呈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其中点缀着青龙潭莲花台狐仙洞马奇寨等4个景点。因峡内有青龙潭,故名青龙峡。青龙峡自然风光优美,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青龙峡南口宽阔敞开,两侧山峰平缓低矮,遥相对峙。漫山皆是松柏柿枣树,花草丛生,遍地青翠,万紫千红。谷底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灵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最大的一块灵石为长方形,长15米高15米宽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令人惊奇的是,在大石顶上长着一棵翠柏,四季郁郁葱葱。距大灵石不远处,在峡谷底部有一个河床断层,溪水从断层悬崖峭壁顶端跌入深潭,形成巨大的瀑布,瀑布落差30多米,宽2米,水声如雷贯耳。长年累月瀑布冲刷形成水潭。水潭面积200余平方米,深10余米,深水青翠碧绿如染。
head_picture

上党门

上党门是长治的象征和标志。上党门在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古上党郡署(后为潞安府府衙)的大门。上党之称,殷商已有,在今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地区的榆社、左权、和顺县和临汾地区的安泽县。关于“上党”的含义,《释名》中解释说:“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方志中说:“居太行之颠,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也就是说,上党是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秦置上党郡。郡署由长子县迁移至今长治市。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它的门楼海拔1500米,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十分雄伟壮观。唐朝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居住在上党门内的潞州衙署。他在隋朝建筑的基础上,对上党门进行装饰,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梳妆楼、看花楼、德风亭。他做了皇帝后,又重返这里增修了飞龙宫、圣瑞阉、望云轩等。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下,攻陷隆德(今长治市),上党门毁于兵火之中。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楼。天顺年间(1457—1464)于右侧又增建鼓楼。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上党门座北向南,居高临下,挺拔独立。建筑布局依次有琉璃影壁、门庭(也称大门),鼓钟二楼居大门左右,二门及二门影壁,中门及东便门、西便门,牌坊、大堂、二堂及东西配房厢房,飞龙宫、德风亭、办公院、西花园、瀛春台等建筑。亭堂楼宫组群结合,高低错落,规模宏阔。现仅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单檐悬山顶。屋顶灰脊灰兽,简板布瓦装修。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城垛、券洞、踏道,上筑阁楼,广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右侧钟楼上一匾书,曰“风驰”,左侧鼓楼上一匾书,曰“云动”,意思是说建筑在上党的上党门高耸天外。外侧钟鼓楼相衬,斗拱密致,脊兽富丽,与门庭交相辉映,充分反映了封建官府的威严,是一处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风格的门庭式的古建筑。游人登楼远眺,长治城廓尽收眼底。上党门作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得到了多次维修和彩画。现在的上党门更加雄伟壮观,青春焕发。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村妹大酒店 晚餐:伊和轩西街店
  • 花园假日酒店

第03天 出发地: 长治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区东北部,距市区3公里,东与壶关、平顺二县相邻,北与潞城市相接,方园40多平方公里。山体多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海拔最高1378米。公园由五顶9脊18沟40余座山峰组成,天然岩洞30余处。森林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自然景观空灵奇秀,主要有雄狮卧岗、鉴天石、石丛缀菊、石海微澜、五指擎天、危崖耸空等10余处。人文景观广博丰富,主要有九龙宫、祖师庙、摩崖石刻、攀山古道、古鱼池、南崖宫、朝阳洞、古寒泉、神农井、百谷洞、耒耜洞等。老顶山的人文景观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华夏先祖炎帝神农氏,在此实现了由渔猎到农耕,由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史上的重大转折,开创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这也是老顶山开发建设的主线和重点。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了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3月由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公园可分为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4个景区。一是动物养殖观赏区,主要养殖繁衍濒临灭种的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用于保护、观赏和供人野炊食用。二是林业科研考察区。位于公园东南部、区内立地条件种类齐全,林相景观变化多端,可供游人观赏、科研考察和教学活动。三是老顶风景游览区,位于老顶山中部,自然景观集中,供游人观赏自然风光。四是神农峰名胜游览区,是公园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展示炎帝伟业,让人们缅怀先祖业绩,回味人类历史。整个工程完成后可向游人开放10大自然景观,44处景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正觉寺

正觉寺在山西长治县城西北10公里看寺村。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俗称大寺。寺院坐北向南,东倚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有前后两进院落,共有殿宇、廊庑、僧舍70余间。曾经的古柏参天、殿宇巍峨,在经历了久远的风雨侵蚀后,已连同寺内建筑多被毁损,现仅存有东西配殿、中殿和后殿。2001年,正觉寺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始建于唐在和年间(827─835),宋、元、明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以后殿历史最古。殿内用方形石柱抹楞。檐头兰拱批竹昂,不施补间铺作,朴实而疏朗。梁架规整,结构简洁合理,为现存宋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法云寺

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为明代风格,制作工精。檐下仅施柱头斗拱。殿内梁架露明,砍削规整,形制手法全属宋金风格。后殿略大于前殿,通长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补卷草,梁架露明,但多为圆材构成,沿袭金作法,装修和殿顶脊饰明代已改制。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钰鑫燕鲍皇 晚餐:福缘餐厅长治店
  • 花园假日酒店

第04天 出发地: 长治

大云院

大云院距平顺县城23公里处的实会村,在古代叫新丰村。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是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地方。大云院始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寺”。大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建寺外七宝塔。塔造形精巧,雕刻细腻,独具匠心。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已有殿堂100余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奉皇帝命令改寺名为“大云院”。大云院现存的主体构造大佛殿,单檐9脊l0兽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面阔3间,进深6椽,投影平面近方形,屋坡平缓,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大云院是我国规存的九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大佛殿内的五代壁画,更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大佛殿内现存五代壁画2l平方米,可辨认处,东山壁绘有“维摩经变”。经摩诺托病在家,释迦牟尼派文殊前去探望,病床上维摩诘身着淡黄色病衣,侧身半卧十锦帐之中,身体前倾,神态庄严激昂,正在向文殊诉说自己的大乘主张。前来探视的文殊,和维摩话侧身相对坐十病榻之下,满脸虏诚,洗耳恭听,若有所思。画面背景全以人物衬托。舍利佛、香积菩萨、天王、罗汉等多人,体态丰韵,表情各异,均以前方十画面人物为核心,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画面上方飞天回翔,紫雾缭绕,天女散花,呼之欲出。正门扇面墙上左测绘有观世音,右侧是大势至。二菩萨坦胸露腹,面相凝重,雍容典稚。扇面墙背画“西方净土变”。画面上方众菩萨和仆从分宾主谈话其间,主尊仆殷一派升平景象。画面下方是8个边歌边舞边奏乐的乐伎,吹笛拍钹,广袖长裙,围成环状,翩翩起舞,神姿仙态,楚楚动人,拱眼壁和阑额上保存五代彩塑ll平方米,色彩庄重,古朴典雅。人云院五代壁画,上承晚唐风格,无论男女皆以丰腴富态为美,心胸坦荡,气宇轩昂。大云院南面数十米高的山岗上,有一座青石雕道的浮图七宝塔。这是五代时遗物。原来是七级,现行五级。塔基是八方形,覆盆式莲花池瓣底座,第—层的束腰上雕造飞马、狮子、麒麟、熊黑等吉祥动物,活灵活现。第二层的束腰上雕合几个伎养乐人翩翩起舞。第三层正面有门,门顶双龙戏珠,维妙维肖;门西侧侍立二天王,神情庄重严肃;周围转角,龙蛇盘旋,使人惊叹古人笔走龙蛇的艺术功力。第四层雕帐幕低垂,前后都有假板门,第五层雕云纹大圆盖宝珠嵌顶。整座塔体造型优美,腿刻精细,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杰作。在大云院南面100米处的土崖上有72个连环洞,相传那就是三国马超避兵的地方。另外在大云院四周还可看到大天桥、唐朝贞观年间国公马三保墓地等许多古迹名胜。它们和人云院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组美丽的文物景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龙门寺

龙门寺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夹内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963—968)改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大雄宝殿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建,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与梁架结构在一起,共承屋顶负荷。殿顶琉璃脊兽,形制古老,色泽纯朴,为元代烧造。天王殿构造灵活,梁枋断面互不一致,显系金构,后殿三间,悬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为明清重建。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构建筑于一寺,为我国现存文物中所仅见。 龙门寺龙门寺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沿寺院东南弯延曲折的山间石阶山道攀踏而上,可直达寺院。中线可分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东西两侧配以碑亭、廊庑、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僧舍等建筑。其中金刚殿、碑亭、千佛阁早已残毁仅存遗址,其余殿堂保存基本完整。西线可分为五组院落。后三院均为四合院形式,多为清代的僧舍和库房等建筑。东线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圣僧堂、水陆殿、神堂、僧舍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寺内保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为中轴线西侧的观音殿(西配殿),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同光三年(925),三开间悬山顶建筑,殿内无金柱,梁枋简洁规整,柱头铺作出华拱一跳,无补间铺作,呈唐代建筑风格。

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位于礐石风景区东麓海滨,有一座单体面积居全省之冠的大庙——白花尖大庙,也称九天娘娘庙,1993年10月落成时,有海内外人士多达五万之众参加了开光大典,盛况空前,此后成为汕头旅游热点。白花尖大庙由港胞陈锡谦等海外侨胞倡议,并诚捐巨资所兴建,由古建筑工程师纪传英所设计、承建,以其规模宏伟,典雅别致,充满民俗文化艺术景观,堪称“潮汕民俗文化大观园”。大庙门前广阔的石板埕,宽40米、深40米。中间装饰石刻双龙夺宝,还配有雕刻各种龙的白石栏杆,是从江西井冈山运来的石料刻制,庄重雅观。加之各种花卉盆景,使广埕别有一番风景。大埕正中,设立“天地父母”亭,铸联云:“天恩普施世民沾霖露,地灵人杰安乐升平”。亭后置一对 铁铸大香炉。即接近大门之埕置有一对雕艺精湛的大石狮,两个宝鼎,两株高耸的木棉树,还有一口泉水充沛的“青蛙泉”古井。大庙门楼,立有4枝盘龙大柱,南、北墙各有一幅高2.6米,宽8.75米的大型泥塑浮雕壁画。北有《女娲补天》,大庙左、右门匾刻“骊山圣母”、“天后圣母”,门联木刻:“九天广恩四海直同天,对母渡世众生施雨露”。大庙门六幅彩绘文武大将尉迟恭、程咬金、魏征、徐茂公、谢映登驱邪的油画,给游客以威严之感。大庙分三进、一天井,总深60米、宽40米、最高22米,地面全由光滑的石板铺成,顶盖橙式琉璃瓦,并饰陶瓷双龙夺宝,与南邻宝塔下方周围神仙祠的青色琉璃瓦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大门楼南北两侧,筑有高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威风凛凛。大门楼挂着岭海诗社副社长蔡起贤所撰、市书协副主席苏伯炯所书隶体木刻长联:“九天秀色奇南粤可侔唯 石,圣母恩光远白花普照到 城。”在南北走廊,各有一幅高2米,阔16米的大型泥塑浮雕《骊山懿德》,《天后显圣》。北廊墙上嵌有陈锡谦先生所撰的《礐石白花尖》大庙碑记》。第二进是拜亭。上方两根横梁绘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江山留胜迹》两大幅彩色国画。地面上,巧用色石铺成个“福”字,别开生面。第三进是主殿。由蔡起贤先生撰联曰:“九天灵雨沾南粤,圣母慈云荫我潮。”市书协主席杨锴先生所书联:“九宫雾里虚化灾难佑万民,天将英明威震显赫驱妖邪”。主殿两侧置“肃静”、“回避”木牌及刀、枪、戟、捶等神具。两端安放着大钟、大鼓。正殿塑立九天圣母,左、右奉天后圣母、骊山老母、玉皇大帝、姜太公、大圣佛祖、七圣娘娘、华佗仙师、大德伯公神像。殿顶天井正中,倒嵌有直径5米的大型木质八卦图,贺周雕刻有贴金的十二生肖动物,四条浮塑飞龙绕着八卦图,还嵌有彩绘仙鹤等壁画,使整个画廊图案绚丽,五彩缤纷。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天燕山庄 晚餐:山野菜饭店
  • 花园假日酒店

第05天 出发地: 长治

七宝塔

七宝塔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大云寺前。周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建。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为七层,现存五层,高为六米。下三层平面八角形。第一层雕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雕绞龙柱,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鸟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正面券门上双龙戏珠,门侧侍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两次间二力士分立左右。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此堪设计精巧,雕造颇佳,独具匠心。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原起寺

在潞城市东北22公里的凤凰山下,滔滔漳河水依山而去。漳河上有一座22孔大石桥,叫辛安桥。桥西紧靠着一处80多米高的土崖,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台上是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古寺。寺的名字叫原起寺。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保护的比较完好,是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院内佛殿三间,规模不大,琉璃脊屋九盖,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殿前有正方形香亭一座,由四根方形石柱撑起,前檐石柱上刻“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后檐石柱上刻“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这两副楹联逼真地描绘了原起寺的景观特色。亭下有八角青石经幢一座,前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建寺的“铭记”。幢座八面雕刻的使女乐人个个风姿动人。殿西矗立着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巍峨凌云。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形状各异。塔顶八角安装8个铁人,个个威风凛凛,闪闪发光。每个塔角各挂一个铁铃,风映铃响,叮铃不止。这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宋代密檐式砖塔。原起寺规模虽小,但安排得参差有致,主次分明崖上起台,台上建寺,寺内举塔,塔高参天。既有古代建筑的雄伟气魄,又有天下名寺的幽雅意境。立院仰视塔寺沉迷于烟霭之中,偶听塔角铃鸣,更觉意趣无穷。夏日登寺远眺,群山环抱,苍翠欲滴,东望漳水,粼粼闪光。券桥飞虹,塔寺倒影。四连点点村舍,炊烟缀缕。山光水色,风景分外迷人。坐在寺院香亭之下,听老人讲“仙女化凤”、“圣人造塔”、“铁人托梦”的神话传说,倍觉寺院神秘、奇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通天峡景区

山西平顺虹梯关通天峡景区有限公司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的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面积65平方公里,主峡谷长26公里,平均山高1600多米。景区由山东烟台塔山集团总投资5亿多元,分期规划建设完成。据明朝夏言《虹梯关铭》的描述“千峰壁立,中通峭峡”“亘如长虹,横绝天阶”, 景区取名通天峡,寓意为通天的要塞,天国的门庭。景区有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四、五十处。自然景观奇险壮丽,谷中山高峰险,峭壁林立,飞瀑流湍,潭清水深,林幽树密,鸟语花香,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不同。天界索道全长750米,落差350米,斜度创世界之最,从逍遥谷直达通天峡的最高峰——仙人峰,全程惊险刺激。景区在平顺县设有五星级酒店,在仙人峰顶设有凌空客栈,为游客提供独特一流、舒适方便的住宿体验。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天燕山庄 晚餐:山野菜饭店
  • 花园假日酒店

第06天 出发地: 长治 - 太原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是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副处级建制,直属山西省文物局。位于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过的太行山区山西省武乡县县城。馆址背倚凤凰山,面临漳河水,景色秀丽,交通方便,太焦铁路纵贯县城,榆黄、沁温公路在此交汇。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占地面积180000平方米,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站在山顶远望,巍峨的太行山层峦迭嶂;俯瞰脚下,清澈的漳河水环绕迂回。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长治 - 太原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武乡人家(太行街) 晚餐:火车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