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简介皇宫(Palazzo Reale)位于宏伟的普雷比席特广场(Piazza del Plebiscito)对面,1600年由建筑家多明尼克·冯塔纳兴建,尔后经过多次改建,18世纪后成为波旁王朝的宫殿。自1925年起,这座宫殿便成了国家图书馆,王宫内除拥有小型的宫廷剧院及国立图书馆外,亦展示出历代皇室的起居室、客厅、睡房,以及18至19世纪的瓷器、家具、绘画景色特点皇宫正面的八幅巨墙上,分别摆放八尊昔日本市最重要国王的大理石雕像,洋溢巴洛克式建筑的神髓。后面的御花园建于18世纪,庭院中有条巨大的双楼梯通往皇室的寓所。风俗习惯圣热内罗(San Gennaro)节:每年5月的第1个星期天、9月19日和12月16日,人们为了庆祝圣热内罗节 (Festa di San Gennaro)而聚集在教堂祈祷。其它重要的节日有7月16日在卡米尼广场(Piazza del Carmine)所举行的卡米尼圣母节(Madonna del Carmine),烟花表演是当晚的高潮所在。皮缔古萝嗒圣母节 (Madonna di Piedigrotta)(9月5日至12日〕。盛夏时节在城西(Arenile di Bagnoli)海滩上举行那不勒斯摇滚节。风味特产圣诞雕塑、比萨、铜鼓通心粉、海鲜汁面条、烤鱼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乌菲齐美术馆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欧洲最重要的美术馆。它是美第奇家族给人们留下的最丰富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当时美第奇家族资助了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多纳太罗(Donatello)在内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所以这里藏有他们丰富的艺术作品。整个美术馆馆藏10万多件展品,按照创作时间和创作流派分为46个展厅,如果想把每个展厅都看一遍,恐怕一天都不够,所以建议大家来这里参观一定要赶早,而且要捡重点看,其中最著名的有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诞生》,达芬奇的《东方三圣来朝》,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提香的《乌尔比诺维纳斯》。
米开朗基罗广场
米开朗琪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最著名的俯瞰该市美丽全景的地点。这个著名广场位于该市阿诺河南岸,市中心以南的奥特拉诺区的山上,是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出现在许多明信片中。这座广场兴建于1869年,1865年由建筑师朱塞佩·波吉(Giuseppe Poggi)设计。当时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临时首都,进行了一项城市复兴计划,在右岸,将14世纪的城墙改建为环形马路;而在阿诺河左岸,圣米尼亚托山8公里长的蜿蜒的山路Viale dei Colli,在山顶上修建了广场,成为观看城市全景的阳台。此后快速修建的历史,已经由意大利记者Pietro Ferrigni(以笔名Yorick著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座广场用以纪念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点缀着一些他留在佛罗伦萨的著名作品的复制品,例如在广场中央的青铜大卫像,以及佛罗伦萨圣老楞佐大殿的美第奇小教堂的寓言。这些复制品均用青铜制作,而原作为白色大理石。1873年6月25日,使用了九对牛,才将这些复制品运送到此处。波吉设计了广场上控制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凉廊,现在是一座全景餐厅。起初计划在此开办展出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博物馆,不过此计划未能实现。在凉廊下方阳台的墙上有如下铭文:“佛罗伦萨建筑师朱塞佩波吉,这里是他的纪念碑”。全景包括佛罗伦萨的中心区,观景城堡、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河上依次排列着多座佛罗伦萨桥梁,尤其是老桥;主教座堂、旧宫、巴杰罗美术馆和八角形塔Badia Fiorentina,以及市中心北部丘陵的菲耶索莱和Settignano 。该广场可以开车沿与广场同一时期修建的米开朗基罗林荫路到达,或者从圣尼古拉区的波吉广场步行攀登阶梯“波吉斜坡”。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由于它的倾斜以及建筑特色使得比萨斜塔有着独一无二的美丽。相传在公元1590年,伽利略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近些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斜塔的维护工作。
第07天 出发地: 比萨 - 五渔村 - 米兰
比萨 - 五渔村
五渔村
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Liguria)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这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1997年,五村镇和韦内雷港(Portovenere)、帕尔马里亚群岛(Palmaria)、蒂诺岛(Tino)、提尼托岛(Tinetto)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渔村主要景点有:生命女神的礼拜堂:“生命女神”是对圣母玛利亚的称呼,她是五渔村的守护神。圣彼得教堂:作为利古里亚地区哥特式的典范,依然保存完好,宛如一座宏大的望景楼,可以从中眺望海边精心铺就的梯田。爱情之路:它全长仅有2.5公里,但景致却令人叹为观止,一边是地中海炫目深邃的蓝,另一边则是向过客诉说历史的古怪岩石。维那察城堡:从古堡向外望,能见到约摸四百步长的羊肠小道,悠长深邃地通向克里日亚——五渔村中唯一一座远离大海的小村。历史文化历史上,五渔村有诸多的景仰者,画家、自然学家、作家,如英国的雪莱夫妇(妻子玛丽•雪莱著有《科学怪人》)都纷纷追慕到此。 传说,当年雪莱和他的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坐船到这里,然后风尘仆仆地在蒙特罗索上岸,并发现了这屋瓦斑斓的五渔村。他们还前往附近修道会的教堂,于高处饱览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享用美妙的橄榄油凤尾鱼。宗教文化在渔村里有很多的礼拜堂和教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生命女神”礼拜堂。每周,当地的居民都会在这个礼拜堂做礼拜,十分热闹。风俗禁忌意大利忌讳“十三”和“星期五”,认为“十三”这一数字象征着“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征。意大利忌讳菊花,因此,人们把它视为“丧花”。如送 鲜花,切忌不能送菊花,如送礼品,切忌不能送带有菊花图案的礼品。如送其它鲜花时要注意送单数。红玫瑰表示对女性的一片温情,一般不宜送。在与不认识的人 打交道时,忌讳用食指侧面碰击额头,因为这是骂人“笨蛋”、“傻瓜”。节日每逢复活节周的星期四,村子里的人都会去参加一年一次的赞美圣母玛利亚的宗教庆典。建议游览天数建议游玩1天。
沿着诺尔多车站前的波卡其奥在街 Via Boccaccio走200米,往左拐,能看见一座茶色的,有大圆顶的教堂。教堂面向留有浓厚古旧时代色彩的马金塔大街Corso Magenta。圣玛丽亚感恩教堂是米兰的古迹之一,达·芬奇创作的巨画《最后的晚餐》就画在这座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于1496年开始动笔,1498年才完成。这幅巨画宽8.5米,高4.97米,画中的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画面描绘的是耶酥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的情景。画面富有节奏感,同时显示了画家善于描绘人物心理的才能。几百年来进行了多次修复,长期的修缮工作现仍在继续,但是可以参观。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广场东边,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值得游客一再走访。邻近的总督府原是建于9世纪的防御堡垒,后毁于祝融,现存的外貌始于14至15世纪,其建筑之华丽,充分展现出昔日共和国时期之国威。大运河环绕该区而流,在南弯道两旁府邸林立,乘船游河能遍览水都风华。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Piazzetta),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游览区。交通:乘1号水上巴士在VALLARESSO站(广场西)、S.ZACCARIA站(广场东)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