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这是一个枕水而居的国家,风车成为了它的象征。这里是郁金香的世界,风车的王国,伦勃朗与梵高的艺术圣地,在运河的两岸,分布着很多独具特色的欧式老建筑,景色怡人。

第01天 出发地: 北京 - 阿姆斯特丹

北京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馆坐落在中央火车站到水坝广场之间,是一座以情色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是欧洲惟一的以“性”为主题的博物馆。虽然门面朴素,但内部却别有洞天。博物馆占地不大,收藏惊人,从画在卷轴、书册、磁瓶上的春宫画,到用陶土、铜铁、象牙、大理石制成的人偶,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欲,很值得参观。与性有关联的展出品真是琳琅满目:收集自各国的春宫图画、各种材质的性交人偶,所有在一般场合被视为无法公开的事物,都在此地堂而皇之的成了展示品,游客们带着高度的好奇心来参观这座博物馆,也算是旅行中不同的经验。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索斯图尼恩皇家公园希尔顿酒店

第02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水坝广场

水坝广场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素有“肚脐”之称,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标性建筑,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沿达姆拉克大街(Damrak)步行五分钟,便可以来到这个昼夜人群熙攘的广场。这里到处充斥着咖啡的香味、搞怪的街头艺人和人来人往的各国观光客。水坝广场原本是建筑于12世纪末,阿姆斯托河(Amstel)上的一个水坝广场的北方也就是现在的旧城区,这个区域的房子以前都是一家家的商店,热闹非凡。这里还出过一位名人 — Zacharias Jansen,也就是望远镜的发明者。水坝广场几世纪以来一直就是整个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商业中心,以前的市政厅、计量所和于市场都曾驻扎于此,而各种理由的政治骚动也都在这里举行过,例如挑衅运动、反越战等等。不过,现在的水坝广场只是个人潮聚集的繁荣商业区而已。阿姆斯特丹新的市政厅是在1648年开始兴建,由于地质的关系,整个建筑物用了1万3千多根木桩将其支撑起来的,而新市政厅古典而宏伟的建筑风格,至今仍然是水坝广场上最显眼的目标。1808年当法国占领荷兰时,路易拿破仑(Louis Bonaparte)选择了新市政厅作为他的住所,而新市政厅就此改名为王宫(Koninklijk Paleis)。广场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物就是人民纪念碑(Nationaal Monument),她是为了纪念二次大战期间受纳粹迫害的牺牲者所设立的,每年5月5日的解放纪念日,都会在此举行追思的活动。另外,自中央火车站(Centraal Station)至铸币塔(Munt Tower),以大坝广场(Dam Square)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Damrak、Nieuwendijk、Kalverstraat等购物街,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购物区(超级链接:阿姆斯特丹/购物)之一。各式各样的商店从大型的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到设计师个人工作室,或纪念品店都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阿姆斯特丹王宫

这幢古典主义的王宫位于大坝上,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有人曾从中取出过一根,检测其承重能力,结果表明,整幢房屋毫无下陷的危险。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王宫原为市政厅和法院,它曾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所在的地方——大坝,也曾经是全城最重要的广场和画家喜爱的创作主题,直到今天它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主三角墙的浮雕上,阿姆斯特丹被描绘为海洋的统治者。在市民大厅,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更高一些的墙体则用看起来象大理石的木材遮盖,这样可使建筑不用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他们是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路易·波拿巴在荷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13年,其后,他的位置被奥兰尼家族代替,这幢建筑也被他们接管。但没愿意在这里居住。1935年,王宫被收归国有,但当今女王仍是它的女主人。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拥有许多博物馆,因而享有“博物馆之都”。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国立博物馆和梵谷美术馆。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座落在绿意融融的花园之中,建筑外观十分典雅,一楼有传统工艺品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艺品及银器等颇为可观。二楼收藏绘画作品,中央画廊的“荣誉廊”除了林布兰,还有几位荷兰黄金时期的著名画家,如维梅尔、詹斯汀及法兰斯哈尔斯的作品都在这儿展示。地址: Stadhouderskade 42(西入口)Hobbemastraat 19(南入口)如何到达: 有轨电车:2, 5, 6, 7, 10 ,20路可以到达开放时间: 每日10:00—17:00票价:荷币15元电话: +31 (0)20 6747047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酒店用餐
  • 索斯图尼恩皇家公园希尔顿酒店

第03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梵高美术馆

梵高是荷兰最有名的画家,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建于1973年,其原设计是由建筑师里尔维德(1888-1964)规划,以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而备受瞩目。其中最知名的应属“群鸽”与“向日葵”。展出品除了丰富的绘画作品、素描还包括他的信件。美术馆内还展出其它著名印象派画如,莫内、高更等人的精彩作品。梵高美术馆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油画、500余幅素描,还有几乎全部(700封)书信资料。此外,还收藏有梵高和弟弟提奥收藏的日本浮世绘、日本木雕以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比如高更和劳特雷克笔下的梵高肖像,高更和贝尔纳的自画像等。美术馆大厅展示有梵高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艺术上的重要性。整个陈列按梵高的生平年表排序,方便参观者了解梵高如何从最初批判现实的写实色彩到最后精神异常时变为狂热的表现主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风车村

风车村Zaanse Schans位于赞河(Zaan River)河畔,是一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参观保留的风车,传统的木鞋加工厂及奶酪加工厂。恬静的风车村,保留着中世纪特色的风车,田间小屋错落有致,恍如童话世界一般。中世纪的村民小木屋,高高的大风车临风微动,叶片棕黑色,十字形,架在一座座旧式碾房基座上。三百年前,荷兰人曾以风车为动力磨面,保存至今,成为一道风景线。四望平畴沃野,绿草如茵,民居木屋,古色古香,朴质典雅,红瓦白窗棂,鲜亮秀美。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
  • 索斯图尼恩皇家公园希尔顿酒店

第04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 海牙

海牙市立博物馆

海牙市立博物馆(Hague Municipal Museum)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皮特·蒙德里安作品,最著名的非他最后一部抽象作品“胜利之舞”所属。这里也是现代艺术的殿堂。莫奈、毕加索、埃贡·席 勒、康定斯基、路易斯·布尔乔亚、弗朗西斯·培根和许多其他大师作品尽收其中。不仅如此,海牙市立博物馆还藏有各种各样的代尔夫特陶器、稀有的海牙银器,精美绝伦惊人的玩偶之家和七间时代展室。海牙市立博物馆分为四部分,即现代艺术、文印室、时尚和音乐,现代艺术区域收藏了国际艺术家和荷兰艺术家的作品。文印室的藏品可达50000件,收藏了19至20世纪的报刊、海报和图画。馆内的时尚区域收藏了珠宝、首饰等,用于临时展览,音乐区域则收藏了大量的乐器,同时还开设有一个音乐博物馆,主要侧重于欧洲音乐。
head_picture

荷兰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位于海牙郊外的森林中,是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地方,在荷语中是“内院”之意。访客要穿过这座荷兰古堡外院的大门,才能进入国会大厦的内院中,这座内院原来是伯爵古堡的庭院。外院有一波波清澈宽敞的湖水,不时还有鸟群飞过,这样的情境为古典与现代增添了些许浪漫情调,不仅引得游客驻足取景,当地人更爱沿着湖畔漫步,享受这份历史与自然结合的雅致情调
head_picture

和平宫

和平宫是荷兰的著名建筑,位于海牙市郊,是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图书馆和国际法学院所在地。1899 年,在海牙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会议决定在这里成立常设的国际仲裁法庭,以调停和仲裁各国之间的纠纷。于是,美国企业界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捐款 150 万美元,采用法国设计师设计、荷兰建筑师修改的建筑方案,由各国捐赠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建成。1907 年奠基,1913 年竣工,命名为和平宫。和平宫是一座棕红色的宫殿式建筑,两层,带有两座尖耸的高塔。和平宫正面是由 9 个大拱门组成的走廊,西边耸立的钟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底层的拱顶大厅全部采用大理石修建,并饰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浅蓝色大理石组成图案。在大厅中间的主楼道正中,坐落着一尊美国赠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衬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 3 扇落地窗。楼下两侧有一个大法庭和两个小法庭。走廊里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个中国赠送的比人还高的、红木底座的景泰蓝花瓶。大法庭正面中间为法庭席,后面排列着十余把高背椅,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审理重大案件时,全体法官都出庭。法庭内有 100 多个座位,供公众与记者旁听。而一楼的两个小法庭都只有 4 个法官的座位,主要处理一般性纠纷和预审。二楼有法官会议室和办公室,其中名为“日本室”的会议室,全部陈列和布置都由日本捐献。和平宫建成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这里设立了国际司法常设法庭。它与原来的国际仲裁法庭都是国际联盟下属的司法机构。二次大战后,这两个法庭改名为国际法院,成为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的成员。和平宫内的国际法图书馆是一家公共图书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学书籍的图书馆。藏书除国际法专著外,还有国际政治、各国法律、各种条约和外交文件等。图书馆先后为设在和平宫内的仲裁常设法庭、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提供服务。国际法学院成立于 1923 年。1950 年后,各国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每年可到这里来参加考试,通过后即可授予学位。和平宫是世界著名国际法专家荟萃之地,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都是在这里开会通过的。例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以及关于处理非法劫持飞机的公约等,这些公约都被简称为《海牙公约》。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酒店用餐
  • 马赛克海牙酒店

第05天 出发地: 海牙 - 鹿特丹

欧洲塔

欧洲塔(Euromast),也称欧洲之桅、欧洲桅杆,是一座位于荷兰鹿特丹的混凝土瞭望塔,专门为荷兰国际园艺博览会而建筑于1958年至1960年间,是鹿特丹的象征和著名景点之一。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塔内设有酒店、观景电梯和餐厅。塔身32米处是航海博物馆(Maaskant),里面陈列许多航海资料和历史实物。初建时,欧洲桅杆高度是112米,塔身只有101米高。这个高度足以让它在马斯河岸的鹿特丹高高耸立。但后来被到处新建的高楼超过。1970年为其添加了一个“太空塔”,使总高度达到了185米,直至今日仍是荷兰最高的地标建筑之一。“桅杆”内部直径9米,墙厚30厘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由131根水泥柱子支撑的、重1900吨的钢筋混凝土板块上,使重心处于地表之下,确保了建筑的稳定。这座外表看来比电视转播塔还要苗条的瘦高尖塔建筑,遇到强风的时候还会左右摇动。11级风时,塔顶来回摇摆可达到1米,但决无倒塌之忧,倒会给身处塔内的游客带来少有的刺激。游客乘坐旋转电梯到达185米处,可从高空将鹿特丹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下行时,寻求刺激的游客可以选择从塔顶吊着绳索速降,感受高空滑翔和失重带来的刺激。

小孩堤防

鹿特丹郊外的“小孩堤防 (Kinderdijk)”是荷兰境内最多风车的聚集地,有19座风车并排,非常壮观,但是其实每一座风车都是有一点距离,如果想要好好欣赏风车景色,可以好好安排时间,享受小孩堤坊的乡村风情。Kinderdijk在荷兰语的意思是小孩子的堤防,传说源自15世纪发生大洪水时,曾有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孩子随着一只小猫咪漂流到此地,成了小孩堤防得名之故。交通:从鹿特丹车站搭乘地下铁于Zijdplein下车,转乘154路巴士前往,车程约50分钟。
head_picture

红桥

威廉姆斯大桥(Willemsbrug,又称红桥,是荷兰鹿特丹新马斯河(Nieuwe Maas)上另一座标志桥,造型独特,有点像迷你金门大桥。此桥连接着这座城市的北部地区与北岛(Noordereiland),并通过伊拉斯谟斯大桥与南部的费耶诺德(Feijenoord)地区相连。威廉姆斯大桥是一座斜拉桥,总跨度约318米。大桥外表面被涂成红色,与淡蓝色的伊拉斯谟斯大桥形成鲜明对比。大桥由C·威宁(C. Veerling)设计,于1981年建成,并以荷兰国王威廉三世(King Willem III of the Netherlands)的名字命名。此地原有一座旧桥,是在1879年建成的,由于严重过时而决定另建一座新桥取而代之。因为繁重的交通流量需要继续使用旧桥,当局决定在上游150米处建设新桥,以免扰乱每天过河的交通流。新的桥梁建成后,旧桥被拆除。

立体方块屋

立体方块屋是荷兰建筑师PietBlom的设计作品。方块房子只有一点安置在柱子上,三面向着地面,另外三面向着天空。Blom认为自己的设计就像一棵抽象的树,使扭转了45度的正方体生长在六边形的树干上,从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方块房子让人想起可以通过柱子进入的树屋。整座大厦其实是横跨街道的行人天桥。从某种意义上说,方块房子是一项建筑学的实验,Blom在其中思考着形式、美学和空间效果,而不是出于功能性和实用目的。全球知名的立体方块屋,以及沿着(Weena)威納和博物館公园(Museumpark)旁的高楼大廈,令鹿特丹有如一座现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館。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
  • 因特尔

第06天 出发地: 鹿特丹 - 布鲁塞尔

圣米歇尔及圣古都勒大教堂

圣米歇尔及圣古都勒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教堂的始建1047年,是在原有的圣米歇尔小教堂基础上建成。1226年开始对教堂进行规模宏大的扩建,一直持续了两个半世纪才完成。圣米歇尔圣及古都勒大教堂并没有太过繁复的装饰,它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的简单线条性,十分大气。教堂正立面有两座高达69米的对称塔楼,采用了罕见的火焰式哥特风格,浮雕简洁凌厉。教堂南塔楼拥有皇家铸钟厂制造的49个排钟,周日音乐会时人们可以欣赏到它美妙的钟声。大教堂内部长110米,高26米,十分宏伟壮观。中殿立柱上装饰着耶稣12门徒的雕像。阳光透过16世纪的彩绘玻璃窗洒下,给教堂内的一切更添圣洁的光芒。教堂内壁装饰有文艺复兴时期历代君主的肖像:交叉的走廊北侧绘有查理国王夫妇的肖像,南侧则绘有路易二世夫妇的画像。中央祭坛下是约翰二世的长眠之所。祭坛的右侧设有米歇尔大天使的雕像,右侧则是圣女丘德尔的雕像,这两件艺术作品均完成于1912年,十分精美生动。教堂的木质布道讲坛是17世纪末的物品,上面的雕刻描绘了亚当和夏娃偷尝禁果后,被逐出伊甸园的场景,旁边的雕刻则展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救赎。圣米歇尔圣及古都勒大教堂的礼拜堂内设有教堂珍宝展览,入内参观须另行支付门票。官方网站:http://www.cathedralestmichel.be/eng/ouverture.php?lang=eng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大广场(Grand Place)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风景名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布鲁塞尔市区呈五角形,以中央街为界限,共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区是王权贵族阶级聚集地,王宫、大法院、美术馆和大教堂等雄伟华美的建筑均坐落于此。从上城区下一大面坡之后才是市民阶级聚集的下城区。而布鲁赛尔大广场就躲在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要看到它,必须经过连通它的六条小巷中的一条,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前行。来到小巷的尽头,便似河流汇入大海,人群倏然散开,大广场就柳暗花明地兀现在你的面前。大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在看到广场的那一瞬间带给人的惊喜和愉悦,足以让人很快消除旅途的疲劳,在广场度过半天美好的时光。最佳旅游季节春秋两季适宜出游 历史文化13世纪时增添了面包店、布店和肉店。14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市政厅。几个世纪中,大广场一直是布鲁塞尔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皇帝和国王在此祭祀。多次举办比武大会。埃格蒙特伯爵和霍尼斯伯爵在这丢了脑袋。佛朗索瓦·安尼森被推上断头台。大广场目睹了诗人魏尔兰和兰波发生的争执。维克多·雨果流亡生活时的落脚之处。1402年开始建造的市政厅占据广场一隅的大部分。到1480年大体竣工。由建筑师简·范·鲁伊斯布罗艾克为伯冈蒂公爵设计的令人目眩的91米高的尖塔可追溯到15世纪50年代。  1515年布拉邦特公爵查理五世不得不拆除原来的破旧房子,重新建起我们今天看到的辉煌杰作。1767年的复辟事件毁坏了大部分建筑,因此1872年起这座建筑几乎全部修缮一遍。从1872年到1895年,按照1515年的原有布局对王宫进行了重建,保留了部分旧有建筑。新建筑的内部是公共博物馆。  从1971年开始,每隔两年,在8月15日前后的周末,布鲁塞尔广场都会有一项盛大的庆典:铺设花毯。花毯精选根特地区种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题设计,花卉用量高达80万株。  
head_picture

布鲁塞尔皇宫

布鲁塞尔皇宫座落在布鲁塞尔公园(Parc de Bruxelles)旁边,是比利时最雄伟的建筑,曾被法国人摧毁,现今所见的是1695年重建,于1820年开始使用。在1904年外表又经过翻新后重建成路易16式风格,皇宫作为国家的迎宾楼,同时也是国王阿尔博特二世(King Albert II)的办公场所。这是名义上是比利时王室的官邸,但是国王和皇后并不住在这里与其他皇宫一样,布鲁塞尔皇宫同样有着庄严的设计。大理石的建筑布满了浮雕,气势宏伟、壮观。皇宫四面皆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皇宫内部参照法国凡尔赛的式样,装饰有大量的壁画、水晶灯饰。设有华丽的宴会厅、高雅的接待室,摆放着珍贵的艺术品、古老的家具和精美的各式地毯。在古代,这座皇宫是比利时国王的寓所。如皇宫顶上没有插国旗则表明国王不在宫内,这时皇宫可免费对外开放参观。从皇宫看下去,可以俯视整个布鲁塞尔城。布鲁塞尔是个老城,随处可以看到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建筑。皇宫前面是布鲁塞尔公园,公园的后面是国家宫,为比利时议会的办公地。皇宫现在只在夏天开放,有兴趣的可以到皇宫旁的博物馆BELvue museum参观,里面展出比利时皇家的历史。
head_picture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探讨会员国的政治问题,还有整个欧洲会员国的内部问题,包括了社会问题,毒品问题、犯罪问题、移民问题、日新月异的科技方向等,企图使整个欧洲会员国有一致的生活品质,成为共存共荣欧洲共同体。欧洲议会大厦这座建筑表现欧洲的文化和历史。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酒店用餐
  • 欧盟索恩酒店

第07天 出发地: 布鲁塞尔 - 罗马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5万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图拉真胜利纪念柱

图拉真柱(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意大利语:Colonna Traiana,英语:)位于意大利罗马奎利那尔山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图拉真柱净高30米,包括基座总高38米。柱身由20个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米浮雕绕柱23周;柱体之内,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距古币的描绘,早期图拉真柱的柱冠为一只巨鸟,很可能是鹰,后来被图拉真塑像代替,漫长的中世纪夺去了图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圣彼得雕像立于柱顶至今。

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它呈长方形,威尼斯广场长130米,宽75米,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观光马车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枢地带。从1980年下半年起,罗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整顿,使之更加美丽壮观。威尼斯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特莱维喷泉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别称“少女喷泉”,但它最著名的名字还是“许愿泉”,历时30年才建成,外形美观、装饰丰富、立体感强、整个喷泉气势磅礴、大气恢宏、泉水清澈。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Fontana di Trevi)是意大利罗马最漂亮的雕刻艺术作品之一,高25.9米(85英尺),宽19.8米(65英尺),也是世界上负有盛名的喷泉工程。早在1732年便建成,历史悠久。喷泉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勒战胜归来为题材,整个喷泉气势磅礴、大气恢宏,特别是喷泉设计中所展现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和清澈的泉水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喷泉景象。罗马素有喷泉之都的美称,罗马喷泉高低大小,形态不一,时代不同,风格各异,几乎在每个大型广场或者十字路口都会有喷泉。在3000多座喷泉中最负盛名是特莱维喷泉,这座喷泉位于威尼斯广场跟西班牙广场之间,人们常称作少女喷泉、许愿泉、许愿池。喷泉是15世纪修建的阿格利帕水道的水源所在地。“特莱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前面有三条道路延伸出去。喷泉的主雕塑为海神尼普顿。特莱维喷泉于1762年完工,是由尼科拉·萨尔维设计完成的,历时30年才建成,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勒战胜归来为题材,采用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外形美观、装饰丰富、立体感强、整个喷泉气势磅礴、大气恢宏、泉水清澈。喷泉以波里公爵府的墙面为背景,喷泉的中心是海神尼普勒。站在海贝中间的尼普勒,桀骜不驯、藐视众生的神态,褶皱的衣襟,如同真实一般;海神脚下有两匹骏马,被两个人身鱼尾的男人所牵引,分别象征着平静与汹涌的河流,左边的一个毫不驯服,右边的那个温顺随和,朝着两个方向拉着后面如同凯旋门的背景;海神的左右还各有一位女神;在背景墙的顶部,有四位女神各持不同的神器,象征着四季,设计师尼科拉·萨尔维对每个人物的刻画细致生动,令人佩服,而整个画面恢宏震撼,是喷泉作品中少见的精品。景点旅游提示门票:无门票。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自理
  • 欧洲之星圣约翰酒店

第08天 出发地: 罗马

纳沃纳广场

汽车被禁止入内的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比罗马任何别的广场有更舒展的空间。白天鸽子在天空飞翔,一幅悠闲的景象。夜晚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和游客在这里漫步,以他们为赚钱目标的卖艺和绘肖像画的人陆续来到广场。特别是从12月初到1月6号,埃应法尼亚节时广场里到处是卖圣诞节的饰物和玩具的小摊儿,成为中世纪以来罗马冬季的传统节日。广场呈细长形状,是因为古罗马时代在这里进行战车的竞技。据说中世纪时期这个广场全是水,是戏水和游船的地方。还有与周围的建筑非常协调的3个喷泉,分别是海神喷泉四河喷泉和摩尔人的喷泉。中间的四河喷泉是贝尼尼建造的,代表世界的四大河流——尼罗河、恒河、多瑙河、拉布拉多河的四座雕像环绕着方尖碑。贝尼尼和设计了喷泉前面的圣安尼斯教堂的波罗米尼两个人都是当时非常活跃的巴洛克派的主要人物,但两人关系很糟糕。据说有这样一段轶事,贝尼尼在设计喷泉时说:简直不忍目睹的教堂,并将尼罗河的头用布裹起来;又说,教堂如果倒了就麻烦了,所以将拉布拉多河的手朝着教堂方向伸出去。广场北边是海神喷泉(德拉·波尔塔建),南面是摩尔人的喷泉(贝尼尼建)。从摩尔人的喷泉旁边背对广场向右走50米左右,三叉路口的左边有一座快要倒塌的塑像,这就是帕斯魁诺。据说中世纪的时候,对黑暗统治和社会不满的市民们将写满讽刺当政者和教皇的信贴在这座塑像上,第二天路过的人们读后边笑边议论以解除忧愁。如今虽然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喜欢讽刺的罗马人仍然把用罗马方言写成的讽刺信挂在塑像上。那些边读边嗤嗤笑的罗马人大概也跟过去没什么两样。      交通:由万神殿步行5分钟。
head_picture

万神殿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格里帕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牢固。万神殿的基础部分底部宽7.3米,墙和穹顶底部厚达6米,穹顶顶部厚1.5米。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的前提下还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这些祭龛里原来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一样,也是43.3米,使得内部空间非常完整紧凑。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科林式柱,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都是用花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径为1.43米,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顶和柱廊原来都是用镀金铜瓦覆盖的,公元663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下令揭下运往拜占廷。735年以后,罗马人用铅瓦覆盖。17世纪上半叶,柱廊的铜质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à),是一人形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相传,若谁不说真话,它就会咬住他的手。到这里观光的旅客,纷纷将手伸进嘴中试一试自己的手会不会被咬。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理之口中伸来伸去,这张大嘴已被人们的手指磨得锃亮。在意大利罗马,面对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沿右手边的马赛洛剧场大街走大约15分钟,就到了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这个教堂很小很安静,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据说把手放在他的嘴里,如果说谎就没办法拔出来。在《罗马假日》里,就是它吓坏了可爱的公主。其实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教堂本身的建筑是在6世纪兴建,以柯林特圆柱和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为装饰,也很值得一看。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的遗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古罗马废墟

古罗马废墟( Foro Romano),又称古罗马市场,系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商业、司法和信仰中心。古罗马市场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陆续修建,一直到公元608年,拜占庭皇帝福卡纪念圆柱的建成,这个古罗马市场才基本构成。当年该广场矗立着许多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如协和神庙、恺撒大帝神庙、元老院、奥古斯都凯旋门、古罗马档案馆等。今天这里形成了古罗马遗迹的汇集处,真可称谓世间稀有的“露天博物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古罗马政权。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方古老文化、计数、度量、货币以及古代西方最完善的国家形式和法律制度都诞生在此。罗马帝国灭亡后,该广场遭到长期的破坏并被遗忘了几个世纪。至1700年才开始发掘和保护,现为世界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经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但是在这座在315年为他而建的拱门上找不到任何基督教的形象。他的洗礼仪式仅是在22年后在他临终之际举行的。尽管君士坦丁拱门建造得格外雄伟气派,它却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座拱门上面的绝大多数装饰品其实都是取白于以前的皇帝们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这也表明罗马的艺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说,处在拱门上端(顶阁)两侧的那8座矩形浮雕(rectangular rellefs)原先是一座纪念马库斯奥里列阿斯(161—180)的建筑物上的装饰,只是这位皇帝的头像被重新雕刻成了君士坦丁的样子(还有3座浮雕和它们属于同一系列,现存卡匹托尔博物馆。它们清楚地显示着马库斯·奥里列阿斯皇帝的样子)。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21酒店

第09天 出发地: 罗马

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由12个陈列馆与5个艺术长廊组成,汇集了埃及、希腊、罗马古代文物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是一座藏有无价瑰宝的博物馆。虽然梵蒂冈博物馆的占地面积不大,但其堪称巨作的馆藏却不胜枚举。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穹顶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都收藏于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时,对于爱好考古的朋友来说,馆内对于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文物的收藏同样值得研究。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天使堡

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位于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有数条桥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较重要的一是伊玛纽尔二世桥(PonteVitttorio Emanuele),另一就是前往圣天使堡的著名桥梁(Ponte Santa Angelo)。 走过圣天使桥时,不妨细看桥的造型和其上的各式精美雕刻,由Bernini设计的这座桥可说是巴洛克式装饰艺术杰作,不过桥上诸天使像中唯二两座由Bernini亲手雕成的雕像,已被移至Santa Adrea delle Fratte教堂内妥为保存,改置两座复制品于桥上。历史文化圣天使堡是建立在台伯河岸的一座陵墓,由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Hadrian (哈德良)皇帝设计并亲自指挥建造,作为他自己以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几个世纪过去了,圣天使堡也经历了一些变化:首先作为阻止西哥特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要塞,然后是作为监狱,最后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现为国家博物馆,馆内除了收藏有stuccoes,frescoes和罗马教皇的住宅家具外,古代的武器也是这里的一项重要的珍贵藏品。圣天使堡前横跨台伯河的圣天使桥是罗马城中最美的桥梁,桥上有十二尊天使的雕像,每个天使手上都拿着一样耶稣受刑的刑具,这十二尊天使都出自贝尔尼尼之手。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21酒店

第10天 出发地: 罗马 - 威尼斯

里亚托桥酒店

Hotel Rialto酒店位于Rialto Bridge桥的前方,设有享有大运河(Grand Canal)景致的露台。酒店提供带卫星电视且拥有传统装饰的威尼斯风格客房和套房。Rialto酒店的客人可一边享用欧陆式自助早餐,一边欣赏大桥和运河的美景。酒店的客房和套房均设有空调和迷你吧。部分客房享有运河和大桥的景致。通晓多语言的员工全天24小时为客人提供服务。前台设有上网点。Rialto水上巴士站就位于酒店外,设有前往Santa Lucia Train Station火车站和Venice Marco Polo Airport机场的线路。 酒店距离圣马克广场有600米。酒店客房数量: 79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广场东边,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值得游客一再走访。邻近的总督府原是建于9世纪的防御堡垒,后毁于祝融,现存的外貌始于14至15世纪,其建筑之华丽,充分展现出昔日共和国时期之国威。大运河环绕该区而流,在南弯道两旁府邸林立,乘船游河能遍览水都风华。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Piazzetta),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游览区。交通:乘1号水上巴士在VALLARESSO站(广场西)、S.ZACCARIA站(广场东)下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威尼斯钟楼

威尼斯钟楼(Campanile)耸立于圣马可广场,这座由红砖砌就、高98.6米的钟楼建于十五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站在这里,自顶端俯瞰,可以尽情观赏风光宜人的威尼斯城和潟湖全貌,甚至可以远眺美丽的阿尔卑斯山。1609年,伟大的伽利略曾在这里向威尼斯总督当纳(Leonardo Don)展示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当年要上钟楼必须爬钟楼内的斜坡,如今有部可容纳14人的升降机,不过经常要排队。如果正值整点时,身在钟楼顶,就要小心五钟齐鸣的巨响。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乔治马乔雷教堂

圣乔治马乔雷教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始建于16世纪中期,于1610年建立完工。科林特式的巨大圆柱形成了教堂壮丽的外观,教堂内有多幅丁多列托的作品如《马纳的宝藏》、《最后的晚餐》等。从教堂内的电梯可直达钟楼顶,由此可眺望朱提卡岛到对岸圣马可广场的美丽景致。圣乔治马乔雷教堂的立面为白色,显得非常的明亮。这个立面也显示著帕拉迪欧在走廊的上方设计了三角墙,并以额枋的形式显露在立面的外部。这种建筑结构类似于几乎是同时代完成的建筑-圣弗朗西斯科教堂(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在教堂正门旁边是圣乔治与圣史蒂芬(也供奉在教堂中)的雕像。开放时间:9:30~12:30,14:00~18:00(周日弥撒期间不开放)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酒店用餐
  • 贝斯维斯特蒙特卡洛酒店

第11天 出发地: 威尼斯 - 北京

威尼斯大运河

威尼斯大运河(Grand Canal )是威尼斯市的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并且 与许多小运河相连。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15世纪法国作家兼驻威尼斯大使康米尼(Philippe de Commines)这样描述威尼斯大运河:世界上最精美的街道,两边有最精美的房屋。5个世纪过去了,大运河仍可以和世界上最美的林荫大道相媲美。这就坐上一趟从罗马广场始发的水上巴士,在两岸古老建筑之间穿行,静赏威尼斯的灵魂之河,尽可能贴近地感受在水上过日子的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吧。大运河呈倒S型,从西北面的罗马广场蜿蜒抵达位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长约4公里,深约6米,宽40到100米,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要道。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曾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威尼斯的传统赛舟会(Regata Storica),也就是在大运河上举行的刚朵拉和其他传统船只的比赛,赛前还会有装饰成15世纪风格的船只的壮观大游行。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威尼斯 - 北京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 : 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