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称“喷水池”,是澳门的一个广场,位居澳门半岛中区,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南阔北窄,呈狭长的三角形,为热闹的商业及文化活动区。议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整个广场由碎石子铺成波浪状,附近道路已辟为行人专用区,周围有长椅,所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憩息和休闲。在广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喷泉,同时它是这里的标志。在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装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邮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特别提示1. 议事厅前地环境很好,请注意不要乱扔垃圾,做到文明旅游。2. 如果是6月份来议事厅前地游玩碰到荷花节,拍摄荷花在9点左右最好。这个时候的荷花光线温和、反差不强烈、造型也很好。
民政总署大楼
澳门民政总署大楼的位置在历史上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官员会面的场所。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购买了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会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后曾多次重修,现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澳门市政厅大楼曾附设过多个机构,包括贾梅士博物院、书信馆、法院和监狱,后均迁出。2002年1月1日,澳门民政总署成立,取代澳门的市政机构,大楼名称也改为「民政总署大楼」。大楼地下右侧是展览厅,定期举办各项艺术展览;二楼前座是会议厅,历年的澳门市政议会,以至今天的民政总署公开会议和记者招待会,都会在这里举行。二楼西北後座设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属澳门文化局管辖。大楼二楼设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家具陈设具有厚厚的古典气息。专门收藏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
玫瑰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位于澳门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属于旧圣道明会院。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风景名胜玫瑰圣母堂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最佳旅游时间全年皆宜。历史文化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玫瑰圣母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