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拜将坛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建立文管所,对其加以保护。拜将坛主体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汉中拜将坛此坛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面积与古汉台接近,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
汉中博物馆,也称汉中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11月9日,是汉中市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被列为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风景名胜汉中博物馆馆藏文物12000余件。上等级文物有537件,其中一级品 4 6 件,二级品85 件,三级品406件。汉中市博物馆以古汉台为馆址而建立,其建筑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历年来,馆内藏品的研究,受到海内外的关注。馆内设有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专题陈列。最佳旅游时间汉中地处秦岭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四季均适合旅游。历史文化自1994年开始,汉中博物馆围绕蜀道及石门石刻的研究,相继召开了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石门十三品撮要》和《石门石刻大全》等一批研究成果。
石门位于今汉中市北17公里处,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风景名胜石门汉魏十三品。在古汉台的碑廊里,嵌镶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个行书大字“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是由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题写的。题词中的“汉中石门”是指陈列在(古汉台)汉中市博物馆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门十三品。自石门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抒怀为文,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这样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 最佳旅游时间石门地处陕西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4℃,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汉中石门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山体隧道,开凿于公元1世纪,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古栈道-褒斜道上。是我国古代用于交通的穿山隧道,其内壁宽度、高度皆在4米以上。汉代一轨之宽仅1.5米,可以知道石门内可容纳两车并行。北魏《石门铭》云:“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千载绝轨,百辆更新”,如实描绘了石门通车的盛况。石门是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明帝下诏开凿的,检索现有史料得知,石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可供行人和车辆往来的山体隧道。
汉中武侯祠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风景名胜武侯祠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侍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最佳旅游时间武侯祠地处陕西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4℃,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武侯祠历史: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距离南郑县城60公里,汉中市区70公里,广元市90公里,成都市400公里,西安市300公里。 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景区内的石马山万亩高山峰丛石林地质景观, 在同纬度、 同海拔地区堪称“ 绝版 ”。公园内层层山峦、莽莽林海、溪流清澈,一步一景、四季如画,让人感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有秘境黎坪、陕南第一山水、石林奇境,碧水天堂等美誉。
红寺湖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25公里处的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是汉中境内最大的生态旅游区,二南公路和青黄公路分别经过库区的首尾,筹建中的西汉高速公路距景区15公里,交通便捷。红寺湖以其山水交融、植被丰茂、珍禽栖息、乡情浓郁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水域、自然、人文三类景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风景名胜红寺湖四季景色秀丽。景区有桃花岛、楠竹林生态园、孤山山庄、天鹅湖、钓鱼岛、天然浴场、民俗村、 红寺、祈儿寨等30多个景点组成。宽广的水域。茂密的森林,突起的岛屿、雄奇的红寺山,美如一幅笔墨情趣浓厚的、若干画面组合而成的淡墨山水画长卷,画中充满了清幽淡雅韵味,形成了种种美妙奇特的意境。观山,山峦叠嶂,逶迤绵延,佳木葱郁,好鸟枝头,峰回路转,林海浩瀚。景区共有大小山头28座,层次分明,老虎嘴卧水仰天,乌龟山潜水眺望,大孤山静若处子,小孤山妩媚独秀,桃花岛春光永驻,黑峡沟神秘莫测。以千顷松涛为主调的森林风光,翠绿葱郁,遮天蔽日,气势磅礴,景色宜人。望水,湖面平静如镜,烟波浩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低头可鉴,掬起可饮。鸳鸯嬉水,野鸭争凫,好鸟翻飞逐波,鱼儿浮沉逗乐,水绕山成形,山杖水显秀,青山倒映,竟相媲美,虚实相错,美不胜收。湖中因山势而形成的自然港汊30多处,宛如巨龙逶迤盘绕于青山绿水之间。在碧波荡漾的红寺湖中泛舟畅游,使人心旷神怡,给人无尽的安逸和舒畅。水中突起的桃花岛、大小孤山,像一座座精美的雕塑,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轮廓线,凹凸鲜明的节奏感,好像是经高手巧叠。红寺山像一条潜出水面的巨龙,横卧在红寺湖岸,龙头在海拔2468米的云雾中高高昂起,给景区的山山水水增添了神奇的力量。每当皓月当空,烟波淡荡,水中月动星移,天空流云行月之际,这里就像蒙上一层浩白的缥纱,恬静、神秘。驻足岛上木屋望外,林木荟蔚,船泊民居,均在烟云掩映、波光水影中时隐时现,美妙奇特之至。此时此景会引起多少情高意雅之士的万缕情丝。最佳旅游时间汉中地处秦岭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四季均适合旅游。历史文化红寺湖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相传汉王刘邦为了成就帝业,在汉中休养生息时,常率张良、萧何、韩信等将士在红寺林演兵习武,操练军事、图谋关中;东汉未年,张鲁在汉中称王,经常活动于此,聆听“汉山樵歌”,传播“五斗米”教义;唐宋诗词名家,杜甫、岑参、陆游等都曾在此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西南,与宝鸡市接壤。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海拔1300~2600米,山势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此地雨量充沛、气候爽朗;草木葱茂,苍翠欲滴;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颠,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1.门票:10元2.参观时间:9:00-18:003.交通:从汉中乘公交车直达。4.联系电话:0916-3966005
汉张留侯祠(张良庙)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风景名胜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西汉建国之时正是张良隐退之时。他只管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日与百姓为伍,躬耕田亩;夜与琴书相伴,悟道参禅。冯玉祥将军,在此留下敬仰张良的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庙大殿中供奉着张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右侧:“南花园”的池中有张良“辟谷学仙”的“辟谷亭”。于右任题碑:“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赞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左侧北园建有“洗心池”,清冽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浴涤。“北花园”中还有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的“拜师亭”,还有学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经翠竹蔽荫的曲径盘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庙中的制高点,人间仙境的“授书楼”,它取黄石公给张良授书之意。凌顶举目,天地之间,谷幽漳明,神意飘然。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幅。无数失意官宦和厌世文人纷纷留墨迹托意于此。最佳旅游时间汉中地处秦岭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四季均适合旅游。历史文化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面积约120平米千米,属秦岭山系。区内群峰竞秀,植被繁茂,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主要景点有莲花、道帽石、磊磊石、九龙泉、大散关、鸡峰插云、弥罗天云海、炎帝骨台寝殿、神农祠、老君顶、玄女洞等数十处,主峰莲花顶海拔2198米。天台山有油松、华山松、连香木等多种树木、百余种观赏花木和60多种鸟兽。 史载民传,天台山是炎帝出生、成长、创业和卒身的地方,是“神农之乡”,在中华民族发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开始创教写经的传说。自古以来说是道家名山,是一处融文化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宝鸡天台山风光(25张)具有观赏游览、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盆地城固县西南部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汉中市17公里,城固县城15公里,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6公里,十天高速公路(安康—汉中段)盐井出口10公里,紧靠108国道南复线,地处汉中旅游交通网络中心。
午子山亦名母子山或武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的堰口镇。午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西乡县城东南的巴山北麓,以“三峰峭立,二水环绕”的午子山为主体,数万株挺拨苍翠的白皮松林景观为特色,包括子午山、大峡河(含飞凤山)、后山茶园、田园风光和堰口镇等景区。风景名胜午子山三峰削立,大峡河、小峡河二水环流。主峰午子峰拔地而起,崖壁万仞,登临其上,林木葱郁,百鸟合鸣,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曾吸引了很多名家墨客流连忘返吟咏抒怀。午子山悬崖陡峭,山路崎岖, 壑幽林密,山左有飞凤山石壁腾空,犹如飞凤展翅;山崖脚下,有张飞所书“飞凤山”三个遒劲大字。山右有仙人坪,相传禹之好友禅娟曾隐于此。午子山近侧的崖壁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投石一击,群鸽惊飞,人称鸽子洞。 每当朝阳欲出,彩霞布空,山峰彤红,山水壮丽,有“午子朝霞”之美称。午子山素有陕南“小华山、小武当”之称,位于西乡县城东12公里的堰口古镇,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山势险峻,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着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林近3000亩及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是观光、宗教之圣地。自然景观主要有:午子朝霞、白皮松林、飞凤山、大峡河、小峡河、热风洞、勃鸽洞、九龙飞泉、东坡红叶、千亩茶园等。人文景观有:午子观、凤憩亭、禹舜庙、饮马池、圣水堰、堰上古镇。最佳旅游时间汉中地处秦岭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四季均适合旅游。
汉中油菜花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汉中市,有112万亩油菜花,年产油料14.4万吨。每年春天,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构成汉中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为油菜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陕西南部汉中地区是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的3、4月份,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同时开放,置身于其中,会感受到色彩给人的震撼和陶醉。随着近几年交通的改善以及信息传播的方便,春天踏青到陕南去看油菜花,已经成了西安关中地区及外省人们旅游的一条热线。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于1983年建立,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754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濒危珍禽及其生境。1988年中国政府林业部与日本政府环境厅订立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及其栖息地》合作项目,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状况: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植物分布,也有温暖带植物生长,植物种类多达2560种。保护区内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顶级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多为次生灌丛。只有小山沟或山梁,有块状栎林或乔木林。主要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毛栗、水青冈、杨、柳、山核桃、青皮槭、水曲柳等。灌木有松花竹、野刺梅、野花椒等;藤本有猕猴桃、南蛇藤等。动物资源主要保护对象是朱鹮及其栖息地。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534种,分属29目,96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2级保护动物62种。朱鹮简介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 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 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中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濒危(E)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国家保护等级:一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风景名胜:朱鹮保护区旅游活动以体现保护区的特点和功能为原则,具体项目有风光旅游、科考旅游、会议旅游、夏令营旅游和观鸟旅游等。 (1)风光游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保护工作开展较好,基本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从而使朱鹮得以保存繁衍。欣赏保护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游览华阳古镇山水、黄金峡、青山观等自然景观,呼吸清新的空气,与保护区的旖旎风光进行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给予这片精灵之地的恩赐,陶冶游人情操。 [6](2)历史文化游以参观智果寺为主,方式为驱车、步行,游览“汉上名刹”,让游人观赏古建筑风格及原寺古城壕遗址,体会精深悠久的佛教文化。 (3)科普考察游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以参观、阅览为主,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或照片、图片、录象及其它宣传材料为主,参观朱鹮生态、植被类型、湖泊、稻田等,使游人对保护区的科研价值有形象的认识,主要在陈列馆、实验区、相关管理站旅游小区开展。 (4)野营旅游保护区以其较自然状态的湿地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不少高校、科研单位和其它有关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也成了中小学生接受自然、进行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通过组织冬令营旅游,让下一代接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爱护自然的教育,成为保护环境的自觉参与者和主动宣传者。主要在各管理站所辖的实验区开展。 (5)休闲度假游保护区外来干扰较轻,环境静谧,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加之下新、骑垄一带的森林保存完好,还可闲来垂钓,泛舟湖面,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依据旅游小区的布局和景点的相对集中性,以洋县县城为中心,分别设置东西和南北两条旅游线路。 东西线路:东起108国道进入保护区边界的入口处参观蔡伦墓,西至谢村镇智果村的智果寺,折返到党河水库,途经周家坎的朱鹮生态园和人工模拟湿地,全长30km。北线到华阳古镇,全程75km。历史文化: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八里关乡姚家沟重新发现了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1986年,在林业部支持下,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授权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建立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国务院国办发 [2005]40号文件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7549hm2。
秀美的华阳景区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被誉为中国中央公园的秦岭南麓洋县华阳镇,是陕西省十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世界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最佳区域。距洋县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四大国宝” ——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同一区域繁衍,世所罕见。华阳景区位于陕西省洋县,华阳景区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被誉为中国中央公园的秦岭南麓,景区由华阳古镇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平均海拔1700m,自然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气候变化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被称为中国“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华阳景区是陕西省、市、县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是融自然生态、古镇民俗文化、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目前,景区已建成开通了“两区四线”的旅游线路,两区即门景服务区和古镇人文区;四线为红崖沟红色之旅、鸳鸯河野生动物观赏线、龙吟峡原生态体验和华阳田园风光感受等60处主要景点。
华阳古镇始于秦晋,兴于汉、唐、宋,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治,至今已2000多年。因历史上有名的傥骆古道而兴,位于秦岭南坡陕西洋县北部深山之中,集自 然保护区与秦岭珍稀动植物观赏、生态人文观光、红色、科考修学、探险、宗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秦岭南坡山岳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南距汉中市158公里,北离西安市215公里。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000平方公里。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980-2904米。区内有高等植物1580种,野生动物265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和豹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境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雄奇秀美,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是集避暑、度假、观光、狩猎、探险于一体的陕西省综合旅游基地。
南湖风景区位于汉中市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湖面38平方公里,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亭榭楼阁,为一处幽静美丽的游览胜地。南湖,原为强加湾水库,建于1954年,库区方圆4公里,可灌溉农田4万亩。由于多年来,植树造林和投资旅游环境建设,便形成了青山绿水,幽静美丽的湖光山色景观。南湖风景区分为四个游览区,即水上游览区、岛上游览区、儿童乐园和山林游览区。水上游览区是年轻人的天下,湖面碧绿如染,乘上游船可以饱览南湖风姿。当游船快速行驶在宽阔的湖面上时,山影、云影、树影、花影一齐在湖中抖动,船尾泛起层层雪浪,招来许多鸟儿紧紧相随,鸣叫不已,使人游兴大增,其乐无穷。岛上游览区占地30000平方米,林木葱郁,四面环水,现建有楼、台、榭、阁,幽雅而古朴,独有的八仙雕像也吸引着游人。儿童乐园内有各种儿童玩具,以及猴子、鹿、狼等动物,是小朋友的乐园。山林游览区林木茂盛,并建有别墅、避暑山庄等接待设施。可供人们留宿、度假和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