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这里拥有不掺杂色的天空,蔚蓝无边的海洋,茂密葱茏的橄榄树林。在这份澄净之中我要寻找些许的神秘,这就是意大利带给我 的美好回忆!

第01天 出发地: 北京 - 阿姆斯特丹 - 法兰克福

北京 - 法兰克福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拥有许多博物馆,因而享有“博物馆之都”。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国立博物馆和梵谷美术馆。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座落在绿意融融的花园之中,建筑外观十分典雅,一楼有传统工艺品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艺品及银器等颇为可观。二楼收藏绘画作品,中央画廊的“荣誉廊”除了林布兰,还有几位荷兰黄金时期的著名画家,如维梅尔、詹斯汀及法兰斯哈尔斯的作品都在这儿展示。
head_picture
早餐:敬请自理 午餐:荷兰厨房与荷兰酒吧 晚餐:Picknickbank
  • Fleming's Deluxe Hotel Frankfurt City

第02天 出发地: 法兰克福 - 慕尼黑

法兰克福会议中心

法兰克福会议中心1997年2用正式投入使用的法兰克福会议中心(Congress Center Messe Frankfurt),使法兰克福的会议设施更上一层楼,它的中心为一个多功能大厅——哈穆尼厅。这个大厅中有可活动的地板,通过挪移分隔,可使大厅的内部结构产生多种变化,适应不同类型会议的要求。

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

法兰克福保罗教堂(Paulus Church)位于罗马广场附近,是法兰克福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它建于1270年,1787年开始改建,1833年完成并被升为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路德新教的主教堂。1848年5月8日大约600名德意志国民议会的议员来到这里,保罗教堂成为了第一次德意志国民议会的召开地,诞生了德国第一部统一宪法,外墙上的纪念牌记录了这一盛事。自此,它就成为德过统一和民主的象征。保罗教堂由沙石建造而成,曾于1944年毁于战火,战后作为民主的象征被重建。今天保罗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用于许多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
head_picture

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Historisches Museum)犹如法兰克福历史的镜子,其建筑是Stauferzeit时代的教堂。从1878年开始,历史博物馆共收藏了近60万件与法兰克福城市历史有关的展品,介绍了1120年的萨尔豁夫礼拜堂、“从行宫到早期的城市”、“中世纪后期的法兰克福”、“法兰克福的历史解剖”、“从中世纪到今天的历史”。 每逢周三会有一些特殊活动, 比如当地的囚犯会义务为参观者讲解。
head_picture

法兰克福 - 慕尼黑

早餐:酒店含 午餐:Haus Wertheym 晚餐:Munich Ratskeller
  • Fleming's Hotel München-City

第03天 出发地: 慕尼黑 - 威尼斯

马丽恩广场

座落在市區中央的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北側,建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新哥德式建築,是慕尼黑市最引人注目的象徵之一,尤其是其高聳的中央鐘塔。 在這座高80公尺的塔樓上有一組全德國最大的玩偶掛鐘 Glockenspiel,是吸引觀光客目光的焦點,每天11點正和5月~10月的12點、17點、21點時,當鐘聲響起、塔中央有兩層樓高的舞台上, 就會出現一群與真人等高的玩偶,進行一場生動的偶戲;上層舞台是中世紀騎馬作戰的情形、 下層舞台則是一群節慶時表演歡樂舞蹈的場面,雖是機械操作卻相當靈活,每到演出時間, 瑪麗安廣場上就擠滿仰首翹望的人群。想要一覽慕尼黑市區景觀,可搭電梯登上鐘塔,視野極好。 新市政廳前方的廣場上可欣賞到許多街頭藝人表演及有許多咖啡屋、餐廳,是人群最常聚集的地方,可說是慕尼黑的心臟。
head_picture

慕尼黑新市政厅

新市政厅 Neues Rathaus新市政厅是一座位于玛丽亚广场北侧,19世纪末建造的巍峨挺拔棕黑色哥特式建筑,上面像撒了一层白霜。它的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从1867年起用了40年时间才建成。市政厅85米高的钟楼上装置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Glockenspiel),每天上午吸引不少游到此观看,特别是初到慕尼黑的人,都不愿错过机会。据说1516年慕尼黑发生大鼠疫,全市有几千人丧生,基余的纷纷逃避他乡,全城十室九空,几成死城。52年后,威谦五世公爵为了恢复和重振慕尼黑,便在这里举行大婚庆典,游行庆祝,与民同乐,热热闹闹,慕尼黑从此恢复兴旺。人们为了纪念这次驱赶“衰气”的大庆典,便在市政厅钟楼的五六层上设置了木偶报时钟。每天11时,12时和17时奏鸣,此时塔阁里许多彩色人像开始动作,或手持斧剑,或骑着骏马,或提着花灯,或吹着洋号,发上下两层,排着队簇拥而出,配合音乐节奏,举手投足,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大婚庆典的盛。各种仪式共持续10分钟。这套表演装置是慕尼黑艺术工匠的垂世名作。每天有多少游人翘首仰望这迷人的表演,聆听那清脆响亮的音乐钟声,一睹古代人物的丰采,惊叹德国艺术之高超。新市政厅左侧是有名的啤酒屋Donisl,右边是旧市政厅(Das Alte Rathaus)。
head_picture

慕尼黑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Frauenkirche 位于德国慕尼黑市中心圣母广场,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标和受欢迎的游览胜地。风景名胜慕尼黑的圣母教堂是慕尼黑最大的教堂,也是慕尼黑最醒目的地标和精神象征。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直到50年后的16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当时,歌德式的建筑时代已被文艺复兴风格时代代替。歌德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人们将其称为“浪漫国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异国风味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意大利风味的”。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夏季时有电梯可直上塔顶,晴天时可以在这里眺望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群峰和慕尼黑市区。最佳旅游时间圣母教堂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是从12月持续到3月,相当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见。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冬季至少会积雪2周时间。夏季(5-9月)比较温暖,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19℃。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圣母教堂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替代一座更古老的教堂(建于12世纪)。这个提议是由巴伐利亚公爵西格蒙德(Sigismund of Bavaria)所发起的,并由Jörg von Halsbach来设计。圣母教堂于1468年开始动工,两座钟塔于1488年完工。这座教堂后来在1494年落成。
head_picture

慕尼黑 - 威尼斯

黄金屋顶

黄金屋顶(Goldenes Dachl)在奥地利茵斯布鲁克旧城区哈索费狄街尽头,从前被人们称为新王宫的建筑。它建于1500年,属晚期歌特式风格的建筑,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连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委任尼克拉斯在1494年至1496年间将从前破旧的挑楼改建成为有哥特式穹隆的宫廷包厢,以便在这里就能观赏到广场上的比赛和戏剧表演。两层的挑楼有 16米宽,仅屋顶就3.7米高,金色屋面是采用3450块金箔铜板贴面而成,金顶屋其名正是来源于此!檐角边缘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其中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和皇后的雕像。正面下端雕有标致着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双头鹰和国王雄鹰,布尔艮德和米兰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罗尔的纹章。壁画上描述的是两名肩扛帝国大旗和蒂罗尔旗的卫士。这幅作品的真迹珍藏在蒂罗尔州博物馆。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Wirtshaus Ayingers 晚餐:Cafe Bugatti
  • Hotel Venice Scandinavia

第04天 出发地: 威尼斯 - 佛罗伦萨

叹息桥

叹息桥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听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而电影「情定日落桥」不就在这取景的吗。 还有一个传说:有个男人被判了刑,走过这座桥。 “看最后一眼吧!”狱卒说,让那男人在窗前停下。 窗棂雕得很精致,是由许多八瓣菊花组合的。 男人攀着窗棂俯视,见到一条窄窄长长的冈都拉,正驶过桥下,船上坐着一男一女,在拥吻。那女子竟是他是爱人。男人疯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没有撞坏,只留下一摊血、一个愤怒的尸体。血没有滴下桥,吼声也不曾传出,就算传出中,那拥吻的女人,也不可能听见。
head_picture

总督府

总督府(Plazzo Ducale)又称威尼斯公爵宫,是共和国时代总督的住宅、办公室及法院的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的中枢机构。府邸内有拱廊相连的哥特式回廊,宫殿中栋的2楼黄金梯建于16世纪,曾是总督府的正式入口;2、3楼的各厅房内装饰着威尼斯派绘画,洋溢着豪华与尊贵;4座门厅的顶棚壁画、会客厅的壁画以及排列着历代总督肖像的大会议厅都是游览的重点。总督府曾多次遭遇火灾,现是建于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室内装饰主要以油画、壁画为主,加以大理石雕塑和木雕。其中在二楼的大评议员会议室中的托雷托作的《天国》有7m×22m,被喻为世界最大的油画。宫内还陈列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兵器。入口处在寺院的右边、珍宝馆的背面。顺着参观顺序游览,经过著名的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可抵达建于9世纪的威尼斯监狱。
head_picture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广场东边,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值得游客一再走访。邻近的总督府原是建于9世纪的防御堡垒,后毁于祝融,现存的外貌始于14至15世纪,其建筑之华丽,充分展现出昔日共和国时期之国威。大运河环绕该区而流,在南弯道两旁府邸林立,乘船游河能遍览水都风华。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Piazzetta),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游览区。交通:乘1号水上巴士在VALLARESSO站(广场西)、S.ZACCARIA站(广场东)下船
head_picture

威尼斯 - 佛罗伦萨

早餐:酒店含 午餐:Hard Rock Cafe Venice 晚餐:Trattoria Anita Srl
  • Proconsolo Apartment Central Florence

第05天 出发地: 佛罗伦萨 - 罗马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玛丽亚鲜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496年才最后完工。这座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 52米。圆顶内部原设计不作任何装饰,后来瓦萨里和祖卡里(1572~1579)在里面画了壁画。屋顶灯亭也是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连灯亭在内,教堂总高为107米。圆顶内有螺旋形阶梯直通穹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圆顶内还陈列了米开朗杰罗雕刻的圣彼德像和约200平方米的巨幅壁画《末日的审判》。教堂侧面有两扇十分壮观的大门:北面是十五世纪的曼多尔拉门,南面是十四世纪的卡诺尼奇门。教堂内部为拉丁十字形,长153米,宽38米,可同时容纳一万人,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举办了多次竞赛招标,约三个世纪后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用的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整座建筑显得十分精美。
head_picture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意大利语: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Firenze Florence National Academy of Finearts of Italy)1785年成为国立美术学院,学院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也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巨大影响,因对世界美术界,世界美术教育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有“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和“写实主义大师汇集的皇家美术学院”之称,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俄罗斯列宾国立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并称世界顶级四大美术学院,并作为世界四大美术学院的中心。并与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并称造型类和设计学的双雄。

乔托钟楼

乔托钟楼(Campanile di Giotto)是圣玛丽亚鲜花大教堂旁边的钟楼,由建筑师、画家乔托设计,因而得名。1334年,佛罗伦萨王国政府聘乔托设计建造。他花了三年,盖起第一层后去世。第二层到第四层由另外两名建筑师完成于1357年,第五层是后来加盖的。钟楼呈正方形,每边长14.45米,总高度为89米。乔托盖的第一分上下两段,为无窗闭合式结构,四面均是由他设计的浮雕,内容描绘了的人类起源以及人类的生活,如亚当夏娃的故事、狩猎、农耕、纺织、航行、天文、医学、绘画、辩论等;二至四层也有浮雕;五层为挂大钟之处,钟楼镶嵌各色大理石,图案精美。
head_picture

佛罗伦萨圣十字广场

圣十字广场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广场,圣十字大殿是广场上的主要建筑。圣十字广场是一个方形的大广场,因而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是举行节庆、演出、比赛的绝佳地点,每年6月仍在此举行的“化妆足球”比赛。
head_picture

佛罗伦萨 - 罗马

早餐:酒店含 午餐:La Buchetta Cafe 晚餐:Hostaria al Gladiatore
  • Hotel Marco Polo Rome

第06天 出发地: 罗马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经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但是在这座在315年为他而建的拱门上找不到任何基督教的形象。他的洗礼仪式仅是在22年后在他临终之际举行的。尽管君士坦丁拱门建造得格外雄伟气派,它却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座拱门上面的绝大多数装饰品其实都是取白于以前的皇帝们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这也表明罗马的艺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说,处在拱门上端(顶阁)两侧的那8座矩形浮雕(rectangular rellefs)原先是一座纪念马库斯奥里列阿斯(161—180)的建筑物上的装饰,只是这位皇帝的头像被重新雕刻成了君士坦丁的样子(还有3座浮雕和它们属于同一系列,现存卡匹托尔博物馆。它们清楚地显示着马库斯·奥里列阿斯皇帝的样子)。
head_picture

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位于意大利罗马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 西班牙广场建筑师为德.桑蒂斯和斯佩基,其以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阶梯而闻名。风景名胜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有很多画像的和卖鲜花的小摊,在台阶上坐下来,不可思议的是很自然地就有一种明快的、悠闲的气氛,十分不可思议。有三处跳舞场的西班牙台阶上建有古代埃及的方尖塔,方尖塔的后面是山上圣三一教堂,俯瞰整个广场。这座喷泉是贝尔尼尼父亲的作品,创意来自于特韦雷河的一次决堤,一只小舟被水推到这里。广场四周英国式的茶馆,是18世纪建成的,曾经被取名为英国人的犹太区。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西班牙台阶右侧还保存有济慈的家。现在的济慈、雪莱纪念馆,除了他们个人的资料外.还展出有拜伦等人的手稿、书信、遗体面膜和照片等丰富的资料。这里是文学爱好者必去瞻仰的地方。最佳旅游时间西班牙广场所在地西班牙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月9.4-10.3℃;7月19.1-28.1℃,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历史文化西班牙广场的教堂乃1495年查理八世VIII命法国人建造,阶梯共有137阶,名称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馆,电影“罗马假期”即在此拍摄。阶梯下左侧的墙壁上记载着:1821年诗人济慈于此亡故。阶梯上特有的法国风味设计和广场上的一些英国咖啡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氛。由于附近艺术家云集,通往波波洛广场的Babuino 街也被誉为罗马艺术家气息最浓厚的街道,该街上有许多从事第八艺术的电影演员都在此购屋居住。广场中央有巴洛克式的建筑巨匠贝尼尼所设计的喷水池,是夏日年轻人的避暑胜地。
head_picture

万神殿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格里帕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牢固。万神殿的基础部分底部宽7.3米,墙和穹顶底部厚达6米,穹顶顶部厚1.5米。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的前提下还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这些祭龛里原来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一样,也是43.3米,使得内部空间非常完整紧凑。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科林式柱,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都是用花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径为1.43米,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顶和柱廊原来都是用镀金铜瓦覆盖的,公元663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下令揭下运往拜占廷。735年以后,罗马人用铅瓦覆盖。17世纪上半叶,柱廊的铜质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head_picture

罗马金宫

金宫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遗迹。公元68年,宫殿建成时,它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80万平方米,比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中国北京的紫禁城还要大出8万平方米。在遗址现存的9290平方米的面积内,有300多个房间,现已发掘出150间,开放给游客参观的只有32间。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Ristorante alla Rampa 晚餐:Est Est Est
  • Hotel Marco Polo Rome

第07天 出发地: 罗马 - 琉森(卢塞恩)

瓦杜兹城堡

在瓦杜兹大街上,你会仰望到矗立在半山腰的一座古老的王宫城堡。据记载,这座城堡始建于700年前,后不断扩建而成。它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亲王的城堡由数座塔楼组成,墙垣紧帖,高低错落,矗立在树木苍翠的悬崖峭壁上,蓝天下白云缭绕,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城堡中最古老的一部份,是巨大的主城,让我们回溯到古老的十二世纪或者更早的十三世纪来了解它的历史。这第一代的城堡交到领主手中的日期大约是在公元1322年。而过了二十年以后,它变成这地区第一流的军事城堡并守卫着瓦杜兹(Vaduz)。哈特曼(Hartmann)的温登堡—沙根斯(WERDENBERG-SARGANS)于1499年,率领着他的部队在史威比尔(Swabian)战争中和瑞士同盟者一起破坏了这城堡的城墙,在取得胜利之后,离开了布兰狄斯(Brandis),就如他们以前的传统,城堡由新统治者鲁德温(Ludwig)接收。而以后的统治者,一直遵循着这个传统。这里从战火中幸存的遗迹非常多。城堡的废墟经过后人重建后,仍像以往一样堂皇坚固。城堡暴露的南方和北侧的墙壁有5公尺厚,并装置了大炮,使得这座城堡成为护卫瓦都兹的强大屏障。从瓦杜兹有一条盘山道通往古城堡,专供亲王和皇室家族上下山使用。这条公路口竖立的公路牌上写着"游人止步"四个大字。城堡是亲王和皇室人员的住地,一般不向游人开放,到瓦杜兹观光的游客只能对这座"神秘的古堡"望而却步。
head_picture

罗马 - 琉森(卢塞恩)

狮子纪念碑

狮子纪念碑位于琉森古城一角的一片绿荫之中,从湖畔林荫道向狮子广场方向步行过去只需15分钟。雕像是直接在正面岩壁上雕刻出来,由丹麦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以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政击法国杜乐丽宫(Tuileries)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土雇佣军所建的纪念碑。雄狮长10米、高3米,一只箭深深地插进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狮子像下方用拉丁文记叙了整个事件。世界观光旅行家马克•吐温赞叹到“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悲伤和感动的石头”。
head_picture

卢塞恩古城

瑞士中部高原的卢塞恩(Luzern)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卢塞恩,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1178年卢塞恩建城,1386年,卢塞恩及其周围地区组成了瑞士的一个州。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在这个靠旅游业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国度里,卢塞恩的地位也显得日臻重要。漫游卢塞恩,定会让你找到许多非同一般的感觉。 卢塞恩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行可及范围内。历史悠久的卢塞恩,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卢塞恩湖将市镇隔为南北两区,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疑真疑幻。您可以在位于国家森林中的卢塞恩湖(Lake Lucerne)北侧的皮拉图斯(Pilatus)山、瑞吉(Rigi)山和铁力士(Titlis)山间尽情游玩。还可在拥有古老的喷泉,和家家户户都有壁画的老城区购物。把卢塞恩分为新老两区的罗伊斯河上,共有七座桥。河岸两旁有成片成片的露天咖啡座,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可喝杯咖啡歇歇脚,自在地观赏来来往往的游客和戏水弄波的白天鹅。从日内瓦乘火车约三小时到了卢塞恩市中心,走出火车站就会看见宽阔的四州湖(又名卢塞恩湖)湖面。四州湖周围连结着4个小城市。卢塞恩市坐落在罗伊斯河出口同四州湖汇合处。流经市中心的罗伊斯河的河水湍流不息,两岸有许多豪华的饭店、商店,附近山丘上有美观、庄严的双尖顶大教堂,远处山腰上建有各式各样的高山旅馆,自然与人工相谐调的城市建筑美妙绝伦。到卢塞恩,畅游四州湖,最为赏心悦目。游人可随时在市中心码头售票处购票上船,船沿湖行驶一周,约需两个多小时。船上的导游告诉我们,如果游人对登山有兴趣,还可到城南郊皮拉托斯乘缆车登阿尔卑斯山峰滑雪、观景。据当地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每年到卢塞恩、四州湖观光旅游的外国人,以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人最多。他说,卢塞恩的自然风光美如同中国的广西桂林山水一样秀甲天下。如果来瑞士不到此一游,那将是终身的遗憾。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Château Gütsch 晚餐:Betagtenzentrum Eichhof
  • Ambassador Luzern

第08天 出发地: 琉森(卢塞恩) - 卢森堡

琉森(卢塞恩) - 卢森堡

卢森堡公园

卢森堡公园(Luxembourg Gardens)是巴黎一座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公园,有许多思想家、诗人题辞的半身塑像与纪念碑。在高大的古树下放着绿色的铁椅;在这儿人们可以打牌,下棋或玩球,孩子们一边骑马,大学生们可在美迪奇喷泉边谈情说爱。  卢森堡公园占地百顷,有巨大的梧桐大道与图案的花园、喷泉,以及许多上古智者的雕像,还有一个皇帝的别宫卢森堡宫(Palais du Luxembourg),卢森堡公园是玛丽亚·冯·梅迪奇(1573-1642)在其丈夫亨利四世死后的1615年建的,在大革命期间作为监狱,目前卢森堡宫是国会议员的宿舍。由于卢森堡宫今日已成为参议院所以管制略为严谨,公园的开放时间亦为复杂,就是说差不多早上8点左右开放,至夏季6月最晚在晚上9点30分,而冬季12月则最早在下午4点30分关门,依此类推每15天换一次时间。卢森堡公园因为够大,所以早晨、黄昏、景象各不相同:有时像天然的运动场,人们绕着公园慢跑,或者练太极拳和中国功夫;有时像儿童乐园,到处是兴高采烈的孩童,免费的玩偶剧场是这里的特色之一;有时像读书盛会,而且读书的不仅仅是拉丁区的大学生们;当然最常看到的还是晒太阳的人们。
head_picture

卢森堡大峡谷

卢森堡大峡谷(Alzette Valley)又被称为佩特罗斯大峡谷,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东西走向,宽约100米,深约60米,将卢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新、老两个城区。卢森堡大峡谷宪法广场是观赏大峡谷及其两岸风光的最佳地点。峡谷幽深长远,满目苍翠,小溪静静地流淌在青翠的树木草丛中。两岸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美不胜收。冬季的大峡谷也非常美丽,鸟声不绝于耳。林木掩映中,一座宫殿似的建筑坐落在万绿丛中,显得尤为壮观,它就是卢森堡国家储蓄银行。因为佩特罗斯大峡谷的百米宽度和60米的深度,卢森堡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军事重地,依借峡谷的天然岩石建造了壁垒、炮门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罗斯要塞,是这里曾经硝烟四起的佐证。 时至今日,佩特罗斯大峡谷已是欧洲美丽的观光地,站在大峡谷上的任何一座桥梁上,都可以看到谷中两壁生长的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树木种类繁多,生长方向各异,更显出了佩特罗斯大峡谷毫无拘束的自然之美。佩特罗斯大峡谷一旁的宪法广场一侧,有通向峡谷的古老石阶,沿着石阶走入谷底,在繁茂树木掩映中若隐若现的溪流便显现眼前,清澈的溪水奔流在峡谷底部,在薄雾天气时观赏谷底风景,会令人愈感峡谷之壮阔。 随着佩特罗斯大峡谷的旅游开发,现在在架越于大峡谷上的阿道尔夫大桥的拱门下方,可以乘坐专为大峡谷观光游览而设的露天火车“佩特罗斯快车”,在几种语言的解说中观赏峡谷的军事遗迹和自然美景,让旅行的印象更加深刻。
head_picture

卢森堡古堡

卢森堡古堡(Château de Vianden)是卢森堡最具历史的史物,位于当时的西班牙统治区,建于1644年,40年后才由法国军事工程师指导扩建其建筑网络,随后才由奥地利人补建完工。古堡下面修建有20多公里长的地道、暗堡,是从坚硬的岩中开凿,工程颇为艰巨,其中地下防御通道是建立在几个不同的地理层面上,并同时向下延伸40米,工程可谓复杂。这些给人深刻印象的防御体系在卢森堡被称为"北部的直布罗陀"。在1867年拆除堡垒之后,17公里长的城墙内炮台现保存良好,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Point Bulles 晚餐:Oberweis
  • Novotel Luxembourg Kirchberg

第09天 出发地: 卢森堡 - 巴黎

卢森堡 - 巴黎

卢浮宫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 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1981年,被辟为博物馆, 如今馆内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 其中包括雕塑, 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共分6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其中最著名的“宫中三宝”是“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其他著名作品还有《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 《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卢浮宫收藏了人类艺术古代部分的精华,有著“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而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head_picture

塞纳河

塞纳河发源于朗格勒高原(海拔471米),全长776公里,流经的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巴黎就是在塞纳河城岛及其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塞纳河对巴黎的形成、发展、水运、工业、生活,乃至景色都起着特殊的作用。塞纳河自巴黎以下,曲折西流370公里,注入英吉利海峡,河道宽200多米,水深达3米以上,流量稳定,全程通航,终年畅通无阻。一般轮船和拖船都有可以上溯到巴黎,使巴黎成为仅次于马赛和勒阿费尔的法国第三大港。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Le Fumoir 晚餐:Resto Louvre
  • Saint James Albany Paris Hotel Spa

第10天 出发地: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0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最高层瞭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副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璜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head_picture

凯旋门

凯旋门(Triumphal Arch)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法国巴黎的星形广场凯旋门,又称戴高乐广场凯旋门,始建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政权的鼎盛时期的1806年。这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1836年建成。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高50米,宽45米。厚约22米。门墙上的石雕描绘的是拿破仑在1792-1815年的战争历史,拱门右边是路德所雕的《马赛曲》。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都会在凯旋门举行盛大隆重的国庆献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观赏。凯旋门内的无名战士墓,埋葬了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法国士兵。1921年至今,纪念火焰和鲜花从未中断过。
head_picture

香榭丽舍大道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1800米 ,最宽处约120米。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700米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1100米为高级商业区,雍容华贵。经过三百多年演变的香榭丽舍大道被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1828年香榭丽舍成为市府的资产后,市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泉,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奥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广场改为交通枢纽,为此扩建了许多街头广场,如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等。连接各大广场路口的是笔直宽敞的梧桐树大道,两旁是豪华的五六层建筑;远景中,每条大道都通往一处纪念性建筑物。这种格局使城市气势恢宏,车流通畅,当时即引得世界许多大都市纷纷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为实用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结合的典范。走在香榭丽大道上看着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大道两旁被浓密法国梧桐树遮盖下的悠闲,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时装,电影院穿插其中,华丽,优雅,闲情。美丽,俨然成了它的代名词。人流中有的衣着光鲜,有的整结素雅,也有青春热烈,也有简单随意,却都没有丝毫的骄情与做作。置身其中,轻松,惬意。
head_picture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特别提示1. 每个月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周三14:30有免费中文讲解。其余时间在教堂入口的接待处有语音导览出租,租用中文语音导览需5欧元,可用时间为周一-周六9:30-18:00,周日13:00-18:00。2. 教堂内无电梯,要上到钟楼的顶层需走400多级台阶,而且楼梯较窄,人很多,旺季排队就要排2个小时。3. 在教堂两边的商店可以买到很多精美的纪念品,有椭圆形的金属挂件,上面的图案是圣母抱着圣婴。4. 教堂内无洗手间,建议参观前先上个厕所。教堂外面有两个公共厕所。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Buddha-Bar 晚餐:Jean-Paul Hévin
  • Saint James Albany Paris Hotel Spa

第11天 出发地: 巴黎 - 布鲁塞尔 - 阿姆斯特丹

布鲁塞尔原子塔

原子塔(Atomium)位于布鲁塞尔西北郊的海塞尔(Heysel,也译作埃瑟尔)高地,是布鲁塞尔十大名胜之一,有比利时的艾菲尔铁塔之美称。原子塔设计构思是将金属铁分子的模型放大1650亿倍。塔身是粗大的钢管将9个巨大的金属圆球连成的正方体。原子塔8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8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中心。圆球直径18米,各个球体之间的连接钢管每根长26米,直径3米,高102米,建筑总重2200吨。创作者选择用庞大的建筑来展示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目的既表达了人们对发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种展望,同时也象征了人类进入了科学、和平、发展和进步的新时代;另一个意思据说是当时的欧共体共有9个会员国,比利时又刚好有9个省,这样原子球塔的整个造型正好成为比利时和欧共体的象征。原子塔是为比利时1958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的,原本计划只保留6个月,后来却成为布鲁塞尔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可乘电梯到达离地面100米的顶端圆球旋转餐厅,一边吃饭一边观赏布鲁塞尔的风景。官方网站:http://www.atomium.be/?lang=en
head_picture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大广场(Grand Place)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风景名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布鲁塞尔市区呈五角形,以中央街为界限,共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区是王权贵族阶级聚集地,王宫、大法院、美术馆和大教堂等雄伟华美的建筑均坐落于此。从上城区下一大面坡之后才是市民阶级聚集的下城区。而布鲁赛尔大广场就躲在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要看到它,必须经过连通它的六条小巷中的一条,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前行。来到小巷的尽头,便似河流汇入大海,人群倏然散开,大广场就柳暗花明地兀现在你的面前。大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在看到广场的那一瞬间带给人的惊喜和愉悦,足以让人很快消除旅途的疲劳,在广场度过半天美好的时光。最佳旅游季节春秋两季适宜出游 历史文化13世纪时增添了面包店、布店和肉店。14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市政厅。几个世纪中,大广场一直是布鲁塞尔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皇帝和国王在此祭祀。多次举办比武大会。埃格蒙特伯爵和霍尼斯伯爵在这丢了脑袋。佛朗索瓦·安尼森被推上断头台。大广场目睹了诗人魏尔兰和兰波发生的争执。维克多·雨果流亡生活时的落脚之处。1402年开始建造的市政厅占据广场一隅的大部分。到1480年大体竣工。由建筑师简·范·鲁伊斯布罗艾克为伯冈蒂公爵设计的令人目眩的91米高的尖塔可追溯到15世纪50年代
head_picture

巴黎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拥有许多博物馆,因而享有“博物馆之都”。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国立博物馆和梵谷美术馆。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座落在绿意融融的花园之中,建筑外观十分典雅,一楼有传统工艺品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艺品及银器等颇为可观。二楼收藏绘画作品,中央画廊的“荣誉廊”除了林布兰,还有几位荷兰黄金时期的著名画家,如维梅尔、詹斯汀及法兰斯哈尔斯的作品都在这儿展示。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含 午餐:Godiva Brussels 晚餐:Croissanterie Ring Holland B.V.
  • Bastion Hotel Amsterdam / Amstel

第12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 北京

阿姆斯特丹王宫

这幢古典主义的王宫位于大坝上,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有人曾从中取出过一根,检测其承重能力,结果表明,整幢房屋毫无下陷的危险。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王宫原为市政厅和法院,它曾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所在的地方——大坝,也曾经是全城最重要的广场和画家喜爱的创作主题,直到今天它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主三角墙的浮雕上,阿姆斯特丹被描绘为海洋的统治者。在市民大厅,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更高一些的墙体则用看起来象大理石的木材遮盖,这样可使建筑不用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他们是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路易·波拿巴在荷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13年,其后,他的位置被奥兰尼家族代替,这幢建筑也被他们接管。但没愿意在这里居住。1935年,王宫被收归国有,但当今女王仍是它的女主人。
head_picture

阿姆斯特丹 - 北京

早餐:酒店含 午餐:Beer Temple 晚餐:飞机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