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荷兰,面积不大,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巴塞罗那这座城市,它热情、奔放、内敛、古老、现代、性感、神秘、疯狂,这里有蓝天白云,阳光沙滩。 巴黎 ,是夜晚的塞纳河,闪烁着辉煌的灯火,或者就是一副从不曾见过却一直存在于脑海的塞纳河夜景图。

第01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风车村

风车村Zaanse Schans位于赞河(Zaan River)河畔,是一处露天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参观保留的风车,传统的木鞋加工厂及奶酪加工厂。恬静的风车村,保留着中世纪特色的风车,田间小屋错落有致,恍如童话世界一般。中世纪的村民小木屋,高高的大风车临风微动,叶片棕黑色,十字形,架在一座座旧式碾房基座上。三百年前,荷兰人曾以风车为动力磨面,保存至今,成为一道风景线。四望平畴沃野,绿草如茵,民居木屋,古色古香,朴质典雅,红瓦白窗棂,鲜亮秀美。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馆

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馆坐落在中央火车站到水坝广场之间,是一座以情色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是欧洲惟一的以“性”为主题的博物馆。虽然门面朴素,但内部却别有洞天。博物馆占地不大,收藏惊人,从画在卷轴、书册、磁瓶上的春宫画,到用陶土、铜铁、象牙、大理石制成的人偶,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欲,很值得参观。与性有关联的展出品真是琳琅满目:收集自各国的春宫图画、各种材质的性交人偶,所有在一般场合被视为无法公开的事物,都在此地堂而皇之的成了展示品,游客们带着高度的好奇心来参观这座博物馆,也算是旅行中不同的经验。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安妮之家

安妮之家是在王子运河的267门号处。这位女孩曾经写下著名的《安妮日记》,被出版于1947年。她和她的家族和其他的犹太人,在1942年7月8日和1944年8月4日之间,直到被逮捕之前都居住躲藏在这个屋子内。被送到卑亨贝尔森(Bergen-Belsen)强制收容所的这个女孩,就在联合军解放荷兰的两个月前,不幸在1945年3月死亡。现在内部陈列的是,讲述在德军时代的荷兰犹太人苦难逃亡的历史遗品。这里成为不能遗忘这人间悲剧、和感到决不能遗忘这人间悲剧的人们,不断拜访的现代历史巡礼地。安妮与家人在此平安度过了2年,1944年8月全家人被纳粹强行带走,除父亲外,都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当时屋内的家具和物品都被搬走了,但办公室、仓库和房间摆设仍保持原貌。如今,这个避难所成为了著名的反法西斯和种族主义博物馆,故居的布置也按书中描写还原了当时的原貌。
head_picture

梵高美术馆

梵高是荷兰最有名的画家,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建于1973年,其原设计是由建筑师里尔维德(1888-1964)规划,以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而备受瞩目。其中最知名的应属“群鸽”与“向日葵”。展出品除了丰富的绘画作品、素描还包括他的信件。美术馆内还展出其它著名印象派画如,莫内、高更等人的精彩作品。梵高美术馆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油画、500余幅素描,还有几乎全部(700封)书信资料。此外,还收藏有梵高和弟弟提奥收藏的日本浮世绘、日本木雕以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比如高更和劳特雷克笔下的梵高肖像,高更和贝尔纳的自画像等。美术馆大厅展示有梵高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艺术上的重要性。整个陈列按梵高的生平年表排序,方便参观者了解梵高如何从最初批判现实的写实色彩到最后精神异常时变为狂热的表现主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荷兰国家铁路博物馆

荷兰国家铁路博物馆成立于1927年,1945年博物馆迁至已经停用的乌得勒支马利班火车站(Maliebaan station)内。馆内展出了19-20世纪初使用过的60多台SL蒸汽机车和火车模型、发动机,还有量珍贵的荷兰铁路历史及技术相关的资料。同时,近年来,国内还新增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模拟、4D驾驶体验等互动设备,逐渐成为荷兰最好的体验式博物馆之一。
head_picture

阿姆斯特丹王宫

这幢古典主义的王宫位于大坝上,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有人曾从中取出过一根,检测其承重能力,结果表明,整幢房屋毫无下陷的危险。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王宫原为市政厅和法院,它曾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所在的地方——大坝,也曾经是全城最重要的广场和画家喜爱的创作主题,直到今天它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主三角墙的浮雕上,阿姆斯特丹被描绘为海洋的统治者。在市民大厅,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更高一些的墙体则用看起来象大理石的木材遮盖,这样可使建筑不用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他们是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路易·波拿巴在荷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13年,其后,他的位置被奥兰尼家族代替,这幢建筑也被他们接管。但没愿意在这里居住。1935年,王宫被收归国有,但当今女王仍是它的女主人。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水坝广场

水坝广场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素有“肚脐”之称,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标性建筑,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沿达姆拉克大街(Damrak)步行五分钟,便可以来到这个昼夜人群熙攘的广场。这里到处充斥着咖啡的香味、搞怪的街头艺人和人来人往的各国观光客。水坝广场原本是建筑于12世纪末,阿姆斯托河(Amstel)上的一个水坝广场的北方也就是现在的旧城区,这个区域的房子以前都是一家家的商店,热闹非凡。这里还出过一位名人 — Zacharias Jansen,也就是望远镜的发明者。水坝广场几世纪以来一直就是整个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商业中心,以前的市政厅、计量所和于市场都曾驻扎于此,而各种理由的政治骚动也都在这里举行过,例如挑衅运动、反越战等等。不过,现在的水坝广场只是个人潮聚集的繁荣商业区而已。阿姆斯特丹新的市政厅是在1648年开始兴建,由于地质的关系,整个建筑物用了1万3千多根木桩将其支撑起来的,而新市政厅古典而宏伟的建筑风格,至今仍然是水坝广场上最显眼的目标。1808年当法国占领荷兰时,路易拿破仑(Louis Bonaparte)选择了新市政厅作为他的住所,而新市政厅就此改名为王宫(Koninklijk Paleis)。广场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物就是人民纪念碑(Nationaal Monument),她是为了纪念二次大战期间受纳粹迫害的牺牲者所设立的,每年5月5日的解放纪念日,都会在此举行追思的活动。另外,自中央火车站(Centraal Station)至铸币塔(Munt Tower),以大坝广场(Dam Square)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Damrak、Nieuwendijk、Kalverstraat等购物街,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购物区(超级链接:阿姆斯特丹/购物)之一。各式各样的商店从大型的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到设计师个人工作室,或纪念品店都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霍特诺特酒店

第02天 出发地: 阿姆斯特丹 - 海牙

席凡宁根

席凡宁根是荷兰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由于紧临海牙,因此从海牙市中心到海边,只消一会儿工夫,便能尽情享受阳光、海水与沙滩。傍海而建的宫殿式大饭店,自古代即是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四周有娱乐场和剧院,名牌商品完备的购物街等,可充分享受到舒适的休闲生活。从海牙市內搭公共电车只需10分钟,就可抵达席凡宁根(Scheveningen)海岸的休闲区。傍海而建的宮殿式大饭店 -「Kurhaus」,自古代即是上流社會的社交场所。四周有娱乐场和剧院,名牌商品完备的购物街等,可充份享受到舒适的休闲生活。
head_picture

马德罗丹小人国

到海牙旅游,最好玩的要属参观闻名遐迩的缩微城市—马德罗丹。在这里约7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展示按1/25的比例缩小制作的荷兰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型。所谓建筑其实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教堂、城堡和宫殿,还有运河、桥梁、港口、机场,甚至高速公路、铁路、公园、市区电车、风车、足球场等等,都和实物一模一样。 马德罗丹还有许多动态的东西,如汽车、船、电车、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风车、玩具娃娃等,就连大人看了也禁不住着迷。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轮船失火的场面。开进港来的大型货船突然间浓烟滚滚,人们正在惊慌失措的时候,消防艇已经急驶而来,水龙猛喷,于是谈笑间灰飞火灭。前文讲过的女王乘坐黄金马车驾临宾嫩霍夫的场面也缩小成原来的1/25而再现出来。入夜后,灯光点点,仿佛事幻境中的小人国。
head_picture

和平宫

和平宫是荷兰的著名建筑,位于海牙市郊,是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图书馆和国际法学院所在地。1899 年,在海牙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会议决定在这里成立常设的国际仲裁法庭,以调停和仲裁各国之间的纠纷。于是,美国企业界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捐款 150 万美元,采用法国设计师设计、荷兰建筑师修改的建筑方案,由各国捐赠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建成。1907 年奠基,1913 年竣工,命名为和平宫。和平宫是一座棕红色的宫殿式建筑,两层,带有两座尖耸的高塔。和平宫正面是由 9 个大拱门组成的走廊,西边耸立的钟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底层的拱顶大厅全部采用大理石修建,并饰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浅蓝色大理石组成图案。在大厅中间的主楼道正中,坐落着一尊美国赠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衬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 3 扇落地窗。楼下两侧有一个大法庭和两个小法庭。走廊里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个中国赠送的比人还高的、红木底座的景泰蓝花瓶。大法庭正面中间为法庭席,后面排列着十余把高背椅,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审理重大案件时,全体法官都出庭。法庭内有 100 多个座位,供公众与记者旁听。而一楼的两个小法庭都只有 4 个法官的座位,主要处理一般性纠纷和预审。二楼有法官会议室和办公室,其中名为“日本室”的会议室,全部陈列和布置都由日本捐献。和平宫建成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这里设立了国际司法常设法庭。它与原来的国际仲裁法庭都是国际联盟下属的司法机构。二次大战后,这两个法庭改名为国际法院,成为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的成员。和平宫内的国际法图书馆是一家公共图书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学书籍的图书馆。藏书除国际法专著外,还有国际政治、各国法律、各种条约和外交文件等。图书馆先后为设在和平宫内的仲裁常设法庭、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提供服务。国际法学院成立于 1923 年。1950 年后,各国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每年可到这里来参加考试,通过后即可授予学位。和平宫是世界著名国际法专家荟萃之地,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都是在这里开会通过的。例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以及关于处理非法劫持飞机的公约等,这些公约都被简称为《海牙公约》。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史丹顿酒店

第03天 出发地: 海牙 -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0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最高层瞭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副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璜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巴黎凯旋门收藏者酒店

这家艺术装饰的酒店距离香榭丽舍大道(Champs Elysées Avenue)有10分钟步行路程,设有一个spa中心、健身中心和内部停车场,距离Courcelle地铁站(2号线)有400米。 Collectionneur酒店每间宽敞的空调客房都配有液晶电视、迷你吧和保险箱。典雅的浴室配有吹风机和浴袍。部分客房的私人露台可欣赏到巴黎美景。 Purple酒吧提供饮品;酒店的法式餐厅提供法式传统特色菜肴。行政客房可享用行政酒廊提供的免费早餐、全天茶点和晚间鸡尾酒。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香榭丽舍大道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1800米 ,最宽处约120米。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700米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1100米为高级商业区,雍容华贵。经过三百多年演变的香榭丽舍大道被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1828年香榭丽舍成为市府的资产后,市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泉,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奥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广场改为交通枢纽,为此扩建了许多街头广场,如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等。连接各大广场路口的是笔直宽敞的梧桐树大道,两旁是豪华的五六层建筑;远景中,每条大道都通往一处纪念性建筑物。这种格局使城市气势恢宏,车流通畅,当时即引得世界许多大都市纷纷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为实用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结合的典范。走在香榭丽大道上看着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大道两旁被浓密法国梧桐树遮盖下的悠闲,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时装,电影院穿插其中,华丽,优雅,闲情。美丽,俨然成了它的代名词。人流中有的衣着光鲜,有的整结素雅,也有青春热烈,也有简单随意,却都没有丝毫的骄情与做作。置身其中,轻松,惬意。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协和广场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协和广场最初被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是,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当时轰动世界的路易十六处决案,即在这个断头台执行的,其后也亦有数千人在此被处决。有个传说:当年由于这里血腥味道太重,以置于一队牛群要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拒绝经过此地而改道而行了。直到广场被重建,为了记念战争年代的结束和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再次改名为“协和广场”。广场至今仍然保持着18世纪的建筑风格。位于广场中央的路易十六的雕塑在大革命时候被推倒,它的位置被埃及方尖塔(Obelisk of Luxor)取代。方尖塔高达22.83米,重达230吨,是当年埃及总统送给法国的礼物。于1836年安装,而方尖塔来自埃及乐蜀的阿蒙神殿,原是放于殿前的左右两侧的,外形成方柱体,顶部是小金字塔形,古埃及人用它来拜祭太阳神,塔上雕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并记载了当年如何把石塔从埃及送到法国的历程。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卢浮宫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 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1981年,被辟为博物馆, 如今馆内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 其中包括雕塑, 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共分6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其中最著名的“宫中三宝”是“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其他著名作品还有《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 《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卢浮宫收藏了人类艺术古代部分的精华,有著“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而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特别提示1. 每个月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周三14:30有免费中文讲解。其余时间在教堂入口的接待处有语音导览出租,租用中文语音导览需5欧元,可用时间为周一-周六9:30-18:00,周日13:00-18:00。2. 教堂内无电梯,要上到钟楼的顶层需走400多级台阶,而且楼梯较窄,人很多,旺季排队就要排2个小时。3. 在教堂两边的商店可以买到很多精美的纪念品,有椭圆形的金属挂件,上面的图案是圣母抱着圣婴。4. 教堂内无洗手间,建议参观前先上个厕所。教堂外面有两个公共厕所。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3国酒店

第04天 出发地: 巴黎

巴士底广场

巴士底广场:(Place Bastille)法国大革命的发源地。 巴士底广场原来的巴士底狱已经被拆除,广场的中央,树立着一根铜柱,是为了纪念1830年法国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巴黎市区东部,是昔日巴士底狱所在地。从亨利四世林荫大道向北伸延的曲折砌石线标明了原巴士底狱的范围,在圣安东尼街和雅克-葛尔街的交角上一块大理石上刻着:“这里原为巴士底狱前院大门。”巴士底广场旁的巴士底露天市场(Marche Bastille)大概是全巴黎最精彩的市场,它的诱人之处在于汇集了全法国各地最精彩的食材,市场管理者非常的高明,在每一类食材里一律只容许少数几个口碑优良的摊商进入,不仅确保了品质的优异,也使集市商品内容多元化。来到巴士底集市,仿佛进入一处活生生的法国料理食材博物馆一般,平素书籍里食谱里菜单里看到的,餐厅里吃到的各种珍馐美味,这会儿,全部都一一跃然眼前!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雨果纪念馆

雨果纪念馆位于孚日广场(Place de Vosges)的东南角落,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曾经带着妻子及4个小孩在此居住长达16年(1832~1848年),这栋宅邸是孚日广场上最大的建筑,1902年才将这栋房舍改建为雨果纪念馆。雨果最脍炙人口的小说有《孤雏泪》(Oliver Twist)、《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后改编为电影《钟楼怪人》)等,他住在这里的时候,完成了重要著作《孤雏泪》大部份篇幅。纪念馆展示有雨果的素描、文学作品,以及雨果幼年及年轻时和家人的照片,并有雨果居住在此时的客厅原貌重现。纪念馆并非想象中的壮观,甚至几乎没有标识,只是藏在宫殿的一个角落里。在楼梯口的镜子里,似乎可以感受到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灵感。开放时间:周一除外每日: 10 点 -18 点节假日关闭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孚日广场

孚日广场(Place des Vosges)是法国巴黎最古老的广场,位于le Marais,跨巴黎第三区和巴黎第四区。最初称为“Place Royale”,由亨利四世兴建于1605年到1612年,长宽为140 m x 140 m。历史文化:孚日广场最声名卓著的居民要推从1832年至1848年住在六号楼的维克多雨果了。广场正式施工时间为1605年,三十六座楼内仅有两座与其他的略微不同,它们是广场南北两边的中心楼宇,底基由三个圆拱组成,其中最中间的圆拱较两边的大,以方便马车进出,这就是国王阁和王后阁。 广场的名字被屡次改动,“孚日广场”之名以法国东北部的孚日山脉为意,是政府为了表彰第一个向中央政府上税的省份阿尔萨斯一洛林,取其省内孚日山脉的名字而来,从1870年沿用至今。孚日广场 (Place des Vosges)是巴黎最古老的皇家广场,从查理六世开始,其建筑群就被大加翻造,并辟为行宫,供历代国王居住。但是,孚日广场并非十分醒目地立于路旁,而是很容易错看小巷旁的指标穿梭而过,还好,我十分小心且再次确认地转弯进入小巷,穿过广场的拱门与廊道,来到虽然占地不算大,却因为四周围排列齐整且线条鲜明一贯的建筑物而显得十分壮观的孚日广场。孚日广场是巴黎第一座经过都巿规划的公共空间,但其修建的时间远在巴黎现代化计划之前。1605年,享利四世(King HenryIV)把这里改建为巴黎贵族的豪宅。之后的二百年间,在孚日广场周边兴建了许多”大宅”。人际关系,爱欲情仇,在一个又一个的府邸中穿梭,在广场上相互交错,而这里也是许多贵族挑剑决斗的场地。1800年,革命政府为了感谢第一个缴清中央税赋的省区,因而将公园改名为”孚日”。现在的玛蕾区是新锐设计师的聚集地及购物者的天堂,巴黎人喜欢在这里购物,寻找衣饰的真正质感,而不是品牌的标志,时尚才是她真正的名字。不要急急忙忙的往下一个景点前进,慢下脚步,抬头欣赏狭窄的天际,这是专署于巴黎的美丽,至于孚日广场,广场上的老树依旧,除了雨果纪念馆Maisonde VictorHugo与一件犹太会堂静静地占据一角,周围尽是高级的画廊与艺术品专卖店,咖啡香与音乐声彷佛将时间冻结在十九世纪,这里绝少观光客与喧嚣,但依然是最巴黎的巴黎。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简称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大物,特别引人注目。它位于赛巴斯托波勒(Sébastopol)大道东边的波布(Beaubourg),离巴黎过去的中央菜场,现在新建的地下商场(Les Halles)很近。“文化中心”是在1969年由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决定兴建的,是一个使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城市规划艺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一起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们的不同形式,体现它们的相互关系,表现当代思想的活动及其艺术实践的一个场所。这座五层建筑的每一层都有7500宽阔的面积,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一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架梁构成桁架。建筑物前留有面积达一公顷的空场地。周围的楼房经过精心修整,恢复了18世纪的原来面貌。门前的空场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乐活动及露天表演,使传统的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者自由活动的“天堂”。它周围中世纪街巷密如网布,完全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使游人得其所哉。在中心内,大厅里和第五层不定期举行展览会,仅1978年就举行了近50个展览,上千次文学及哲学讨论会和演出活动,还有电影放映、戏剧表演等,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活动的见证。整个中心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协助管理,如检索、统计出入人次等等。蓬皮杜文化中心像一个夺目的瑰宝,镶嵌在巴黎市内。开始时,也像艾菲尔铁塔一样,因为它与众不同而遭到许多非议。现在人们开始习惯了,不但不觉得怪,反而感到非常实用。从1977年2月揭幕后的两年内共接待了大约1400万参观者。现在参观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艾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一处,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它不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巴黎的一大名胜。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先贤祠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 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3国酒店

第05天 出发地: 巴黎

蒙马特区

巴黎的象征是位于城北的蒙马特高地,而圣心教堂是蒙马特高地的象征。蒙马特区有两片地区,一个就是这个圣心教堂,还有一个就是位于教堂底下的红磨房夜生活区。穿过热闹的小巷,就到了红磨房。有部电影就是讲的这个地方,巨大的风车是她的象征,这里就是康康舞的起源地。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sacré coeur)呈白色,有巴黎“小白宫”之称,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大教堂,它的样式是东方的,好象印度的泰姬陵。俗称“圣心教堂”。背景在巴黎市北部第18区的蒙玛特尔山上,是巴黎蒙马特高地的象征。它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是由全法国的忠实信徒捐款兴建的。建筑教堂里面有许多浮雕、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它洁白的大圆顶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大圆顶四周为四座小圆顶,很具有中东情调。教堂后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钟楼,里面有一只世界最大的萨瓦钟,重19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钟之一。教堂正面是三个拱形大门,圆顶两侧有两尊骑马塑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雕像。它四周为四座小圆顶,中间为一座大圆顶,很具有东方情调。教堂后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钟。里面有一只世界最大的萨瓦钟,重19吨。沿着庄严的石阶向上直抵教堂正外立面和带三个拱门的门廊,门廊的上方是圣路易国王与圣女贞德骑马塑像。在这里能看到世界上最高的马赛克拼图画,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彩窗。在月琴清凌如流水的音乐声中您可以从圣心教堂所在的蒙马特高地放眼巴黎城,不用付费您也可以享有鸟瞰全巴黎的权利。大教堂前的广场上,几乎可以看到巴黎全景,夜幕下的巴黎依旧灯火辉煌,繁华似锦。近距离的看这宏伟的大教堂,让人惊叹它的气势。特色景观管风琴圣心堂安放着一个庞大而且出色的管风琴,拥有4层键盘与脚踏键,还有90个音栓。这座管风琴是由法国的卡瓦耶·科尔(Aristide Cavaillé-Coll)所制造的,然而当卡瓦耶·科尔的继承人Charles Mutin在1905年将管风琴搬移到巴黎之后,它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变得更为平淡无奇。原本在雪菲儿的亚伯特会堂安放着几乎与这座管风琴相同(指音调与设计而言)的另一座管风琴,不过后来在1934年被火灾烧毁。开放时间6am-11pm;穹顶参观时间4月到9月9am-7pm,10月到次年3月9am-6pm
head_picture

小丘广场

位于巴黎十八区蒙马特,距离圣心堂与狡兔酒吧(Lapin Agile)不远。小丘广场经常聚集许多艺术家,也是巴黎著名的景点之一。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红磨坊

十九世纪末,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扬名世界,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而今红磨坊已成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如果说它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点的话,那就是舞者的装饰大致不变,上身裸露,披挂着华丽的羽毛服饰或金属片,但是观众与旧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观众是现代文明观众,怀着发现巴黎的心情来看演出,演员把演出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演艺事业,不像百年前的舞女,为取悦某一个或几个包养她的男人而强作欢颜。
head_picture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又称为 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总面积11237平方米。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历史文化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着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就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争斗。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支助。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法国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12月,法国艺术部终于决定了兴建巴黎歌剧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仅35岁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作品脱颖而出,不过那时候他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1861年夏天,歌剧院开始着手兴建,不过问题接种而来: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条溪流使地基无法稳固,再来就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剧院停工。就这样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剧院在重重困难下方于1875年正式启用,建造费一共超过4,700万法郎。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剧《犹太少女》在歌剧院上演,巴黎歌剧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在歌剧《忒提斯与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结束的时候,悬挂在观众席上方的水晶灯因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妇女不幸死亡,此事后被改编为《歌声魅影》中的著名场面。巴黎歌剧院-拿破仑的管理在1790年后的10年之间,巴黎歌剧院在大部分时间里归巴黎市政府管辖,但是拿破仑逐渐将其领导权窃取到自己的手中。1802年,他开始掌握新作品上演的生杀大权,能够决定是否投资干一部新歌剧的制作,而他的内政部长也拥有强大的否决权。在1807年的改革中,拿破仑试图恢复歌剧院在过去的年代中曾经充当过的角色,使其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专门的“陈列品”。他在选择演出剧目方面向歌剧院施加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于1811年强迫其他较小的剧院向这个歌剧院缴付资金款项。在这个阶段,歌剧院的管弦乐团扩大到70人,其中拥有一大批出色的独奏家,从而使这个乐团的演出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享有盛名。然而,法国戏剧演唱风格常常遭到谴责,意大利唱法的影响逐渐显露,特别是通过罗西尼的歌剧而表现出来。此时的巴黎歌剧院拥有许多著名的男女歌唱家。开放时间每天10:00 - 17:00,最后准入16:30,如果有演出,下午13:00关闭 1月1日、5月1日以及安排特定活动时不开放 7月16日-9月5日,开放时间延长至18:00。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塞纳河

塞纳河发源于朗格勒高原(海拔471米),全长776公里,流经的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巴黎就是在塞纳河城岛及其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塞纳河对巴黎的形成、发展、水运、工业、生活,乃至景色都起着特殊的作用。塞纳河自巴黎以下,曲折西流370公里,注入英吉利海峡,河道宽200多米,水深达3米以上,流量稳定,全程通航,终年畅通无阻。一般轮船和拖船都有可以上溯到巴黎,使巴黎成为仅次于马赛和勒阿费尔的法国第三大港。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3国酒店

第06天 出发地: 巴黎 - 巴塞罗那

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公园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市北,占地20公顷,原来是高迪的守护神-巴塞罗那富商艾乌塞比奎尔伯爵计划建立的一个社区旧址,建于1900年。奎尔伯爵当初买下这块土地,想建立一个有60幢花园式别墅的高尚地区,然而14年只卖出2块地皮。整个社区建造计划也只实现了一小部分。公园里有座高迪曾经住过的房子,这反而不是高迪设计。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22年,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入口处有两座小楼。进园后一条造型特别的有分有合的大台阶把人引向一个多柱大厅,大厅后为剧场,犬台阶再向上达到多柱大厅的屋顶平台,平台周围有矮墙和坐椅,平台是游入游息、聚会和跳舞的场所。公园建筑物造型十分古怪,有许多小塔和突出物,表面镶嵌着白、红、棕、黄、蓝、绿等色的碎瓷片,图案怪异。平台栏墙曲折婉蜒,仿佛一条弯曲蜡付的巨蟒。古埃尔公园建筑的迭型充分表现出这位建筑师独特的美学趣味。
head_picture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à)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上。风景名胜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又正方的矩形。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墙高处可以看到一个 M 字,代表圣母玛利雅 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圣母玛利雅(Virgen del Rosario / Our Lady of the Rosary),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 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就你,玛利雅,你充满恩典,上帝与你同在”。最佳旅游时间米拉之家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春夏秋三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米拉之家是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当时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请高迪设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将包括米拉之家在内的几个高第设计的建筑列入世界遗产中。
head_picture

巴特罗之家

巴特约之家是一座公寓楼,位于著名的“不和谐街区”(Mancana de la Discordia),安东尼·高迪于1905-1907年对原建筑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使之充满魔幻色彩。2004年被授予欧洲文化遗产奖,200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巴特罗之家的内部设计也秉承了高迪一贯的作风,没有直线和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曲线,一扇门、一个门把手、一张座椅,曲线迎合人的身体线条,各处体现着的小细节给人无限的感叹。从底层经由高迪特别为巴特罗之家设计的高雅木制楼梯才能达到第二楼层的大厅。楼梯扶手的顶饰格外精致,金属制成的薄片彩带环绕着一个橙色玻璃制的球体。大厅内部的天花板平坦溜光的质地表面以漩涡状向周围抛出,透过可以上下开框的大窗可以看到格拉西亚大街。       建筑内天井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深海,为了制造温和的光差,高迪采用了15000块五种不同色调的蓝色瓷砖,越靠近建筑的顶层,瓷砖的颜色越深,仿佛正从波光粼粼的海面逐渐下沉潜入海底深渊。与其它楼层丰富多彩的装饰及设计形成对比,阁楼的墙面采用了纯白色调,以悬链式拱形结构为基本建筑架构,让人联想起巨型动物的胸腔与肋骨,同时还具有整幢建筑的温度调节功能。巴特罗之家的建造来自于巴塞罗那市当年的一次建筑设计比赛,高迪的灵感来自于圣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民间故事。二楼的大落地窗和细小的装饰外柱让人想起巨龙的牙齿,外部瓦顶的设计与排列是巨龙多麟的龙身,鳞片状拱起的屋顶就像是是巨龙的脊背,屋顶上高耸的十字型塔是插入龙身中的那把圣剑。另一个从大自然的物象中汲取灵感的设计是通往屋顶的螺形楼梯,高迪偏爱着这种极具自然韵律的曲线造型,并赋予巴特罗之家顶楼的平台一种特殊的风格,烟囱和通风道的表面由碎瓷马赛克拼贴,又是高迪独创艺术风格的具体展现。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普利斯玛媒介酒店

第07天 出发地: 巴塞罗那

加泰罗尼亚广场

加泰罗尼亚广场(Ploca de Catalunya),可以算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心脏。加泰罗尼亚广场和Gran Via de les Corts Catalanes大道之间的Passeig de Gracia路往前走,我们将看到几座新哥特风格的建筑。在到达Gran Via大道之前,不妨在C.Casp街稍作停留,观赏这里的3座著名建筑,已改建为电影院的蒂沃利剧院(Teatre Tivoli)。风景名胜加泰罗尼亚广场是不可不熟悉的巴塞罗那地标之一。火车、地铁、游客中心、百货公司、兰布拉大道、巴塞隆纳当代美术馆、巴塞隆纳当代文化中心、等人豁约朋友,全都在这儿。最佳旅游时间加泰罗尼亚广场四季皆宜旅游。巴塞罗那的气候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暖潮湿而夏季炎热干燥。一月、二月是最冷的季节,平均温度为10摄氏度。在巴塞罗那,降雪是非常罕见的情况,所以每次降雪都被特别记录下来。而七月、八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5摄氏度。
head_picture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是一间建于十五世纪的优美宅邸,它有着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馆中藏有毕加索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 该馆是栋14世纪建筑物,虽然道路窄小外观也不起眼,收藏却很丰富。这里曾是毕卡索的寓所,在此可以一睹毕氏少年时期的作品,由于他成名在法国,最好、最成熟的作品多流散在国外,在他成名后西班牙才全力收集其少年时期的习作、画作。巴塞罗纳的毕加索博物馆是一间建于15世纪的优美宅邸,它有着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博物馆里面主要收藏毕加索在巴塞罗纳和巴黎早期的作品,包括素描、版画、陶艺品、油画等作品。其中《侍女》在一连串的视觉创作作品中最为有趣。毕加索(1881~1973年)是西班牙伟大的现代派画家,也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大师之一。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世界声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兰布拉大街

当罗马人到达这里时,兰布拉大街还是一条淤泥充塞、流动迟缓的河流,Rambla在阿拉伯语中就是“沙子”(raml)的意思。兰布拉大街(La Rambla)是巴塞罗那市所建的第一条宽敞的大街,街边林立着一排排用来遮荫的悬铃树,现在.它已经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之一,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向下一直延伸到港口区的这条长长的“缎带”共有1800多米长,主要分成5段,尤以花卉街和乌市所在的街段最为闻名遐迩。兰布拉大街本身就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各路流浪艺人进行各种游艺表演,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沿街林立,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云集。这些流浪艺人真可谓是抖出百般花样,使尽各种心智:一个拉手风琴的艺人旁囤着大大小小、胖胖瘦瘦的几只可爱的猫眯,猫眯穿着衣服,脖子上还挂着奶瓶子。且不管这艺人手风琴拉的怎样,光是看着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的份上,人们就不禁纷纷解囊了。涂脂抹粉,衣着鲜艳的各种造型的“真人雕塑”,脚下放着装钱的盆子,游人给他(或她)钱,他们便挤眉弄眼动一动,否则看上去真是难分真假。已经成为商业区的街道两旁书报亭、花店、食品亭鳞次栉比.把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耸立在兰布拉大街附近的各种宫殿古迹、广场市场、剧院博物馆,多的让人目不暇接,云游其中,浑然忘记了时间的流失。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而加泰罗尼亚则把这个概念推到了极致。巴塞罗那的那条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兰布拉大街(La Ramble),更为人所熟悉的称呼就是“流浪者大街”。不同种族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和艺人云集此地,誓不把所谓“街头艺术”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决不甘休。兰布拉大街天生就是流浪者的乐园。饿了?走几步就是欧洲最大的有顶集市博盖利亚市场,在那里只要1.5欧元就可以买到一大盒的新鲜水果沙律;渴了?兰布拉大街靠近加泰罗尼亚广场的那头就是神奇的卡纳雷特斯喷泉。再海边走的话,你会和那个世界上最大牌的流浪汉遭遇——当年哥伦布从意大利一路流浪过来,寻求航海援助,最后得到伊莎贝女皇的赞助,终于在巴塞罗那港口扬帆出海。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波盖利亚市场

波盖利亚市场(Mercat de la Boqueria)是巴塞罗那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场,这里既是当地美食家们的天堂,也挤满了挎着相机的观光客。各种当地出产的蔬菜水果,新鲜而饱满, 泛着令人愉悦的光泽,拥有艳丽夺目的色彩。伊比利亚火腿、奶酪和海鲜也同样受到青睐。市场周围的墙壁上有很多涂鸦,其中不少是Miss Van,Mambo和Freaklub等涂鸦大师的早起作品,很多涂鸦者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市场的开放时间:7:00-19:00,周日和节假日关闭。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普利斯玛媒介酒店

第08天 出发地: 巴塞罗那

米罗基金会

位于蒙锥克山上的米罗基金会,开放于1975年,是收藏米罗作品最丰富的美术馆,收藏品近万件。收藏品类型涵盖了绘画、雕刻、纺织品、版画、海报、素描等,展示出艺术家的非凡才华。作品年代以米罗晚年创作为主。此外,还有数十件名为“献给米罗的珍藏品”,由马蒂斯等现代艺术家创作。这里也是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的总部,经常举办先锋艺术家的展览。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蒙锥克公园

蒙锥克山是巴塞罗那的“绿色吸尘器”,是巴塞罗那人日常游玩的地方。1929年的万国博览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在山上兴建了大量文化和体育设施,使这座郁郁葱葱的小山更增添了无限活力。沿山中小径,可以依次游览神奇喷泉、国家宫(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西班牙村、米罗基金会、奥林匹克体育场、蒙锥克城堡等名胜。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加泰罗尼亚历史博物馆

加泰罗尼亚历史博物馆设在海洋宫(PalaudelMar)内,面向巴塞罗那老港。二楼和三楼为常设展览,以实物加模型的方式介绍公元前希腊与罗马对西班牙的影响,以及西班牙内战以来的历史。另外也有当地地理、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展览。注意事项馆内的解说全部为加泰罗尼亚语,建议入场时取一份英语说明书。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巴塞罗那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一个重要的广场,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修建。它巴塞罗那最大的广场之一,是几条干道的交汇处。广场上有两座威尼斯塔,它们身后是博览会(Fira de Barcelona),再继续延伸,坐落在小山顶上的就是国家宫。五月至十月夜间有音乐喷泉演出。 虽然从规模来说,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不如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那样气派和地道,但它却在巴塞罗那占据着仅次于加泰罗尼亚广场的重要地段。西班牙广场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对砖红色方形柱状的威尼斯塔,挺拔地矗立于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两侧,与丘陵上的加泰罗尼亚国家美术馆国家宫遥相呼应,布局极具和谐之美。
head_picture

诺坎普球场

诺坎普球场(Camp Nou)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内,是整个欧洲大陆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世界第二大体育场,仅次于具有传奇色彩的巴西的马拉卡纳(Maracana)体育场。2007年为庆祝此体育场50周年,俱乐部通过国际招标来制定修改计划,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诺坎普体育场,具有引人注目的可变换颜色的玻璃面板墙。这个重建项目将投资3.4亿美元。然而,此项目将被无限期地推迟。诺坎普体育场是1957年建成的,尽管此后进行过多次修修补补,但其设施和观众座席的数量都已无法满足进入新世纪后俱乐部的需求,这也是俱乐部下决心对球场进行改造的主要原因。诺坎普球场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米特扬斯-米罗和约瑟普-索特拉斯-马乌里设计,由洛伦佐-加西亚-巴尔班合作设计,于1955年至1957年之间建造,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钢铁结构。整个项目耗资达到了惊人的2.88亿比塞塔,这意味着俱乐部在随后很多年里需要承担沉重的债务。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普利斯玛媒介酒店

第09天 出发地: 巴塞罗那 - 马赛

伊夫岛

伊夫岛是马赛最小的岛,小岛300米长,180米宽。起初,这个小岛一直无人居住,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在1516年驾幸此地时,充分意识到了它的防御价值,下令在此建起堡垒,即伊夫城堡。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工事,后来成为国家监狱,曾囚禁过许多王子、王公贵族的后代(如米拉波),还有新教教徒、政治犯、革命家等。据说伊夫城堡防守极为严密,犯人要从这里逃出去,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被关押在这里的法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成功地逃了出去。大仲马根据他们的经历,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伊夫城堡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而声名大噪。1890年,伊夫城堡向公众开放,并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人们从全世界涌来,寻找法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的足迹。基督山伯爵和铁面人是两个为世界读者所熟悉的传奇形象,他们的共同点除了均出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笔下外,还包括都曾被囚禁在法国南部的一座孤岛——伊夫岛上。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马赛老港码头区

作为法国最大的海港,马赛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东货西进”的重要枢纽,东西方文化也由此在马赛得到了融合。风景名胜马赛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湾,如今成了游艇的码头。旧港事实上并不旧,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重建的,但当地人还是以“旧港”称呼它,除了习惯,应该是有一份历史情感在其中。每天清晨这里的鱼市场都热闹非常,而码头则泊满小渔船及小艇。旧港的鱼市也是马赛非常出名的一大景观。渔民们将自己捕捉到的海鲜摆在清晨的旧港边出售,价钱自然是非常便宜,海鲜的种类也非常之多。各种新鲜海鱼还有螃蟹、龙虾、扇贝等。马赛同蔚蓝海岸的其他海滨城市一样,游艇、度假是永恒的主题。但在马赛旧港,游艇的数量和规模可以说是最大的。密密麻麻的各色游艇布满了港口,如同美国的大停车场,船员们居然能在这里游走自如,驾驶技术真是不得了。最佳旅游时间马赛老港码头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盛行西北风,夏天多南到西南风。平均气温最高为33℃,最低约-11℃。四季皆适宜旅游。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圣约翰城堡

圣约翰城堡是马赛的筑堡,是路易十四与1660年下令建立在老港口(Old Port)的入口处。路易十四说:“马赛的居民都非常喜欢漂亮的堡垒,并希望在这个伟大的港口入口处有我们自己的城堡。”实际上,这个城堡的作用并不是用来防止外侵,而是监督管理者。城堡上的大炮指向城内,而不是城外。
head_picture

隆尚宫

隆尚宫(Palais Longchamp)是马赛的一座宏伟的建筑,位于第四区的动物园大道(boulevard du Jardin-Zoologique),它建于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的1862年,由建筑师Esperandieu设计,建造之初实际是一座水塔,其整体风格融巴洛克、罗马及东方建筑于一体。现在瀑布,观赏湖,喷泉和众多雕塑给这个迷人的地方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感觉。马赛美术馆在和自然史博物馆分别在其左右,这座水环绕的宫殿-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杰作-水,艺术和科学的在一个辉煌屋顶的完美融合。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海洋人酒店

第10天 出发地: 马赛 - 摩纳哥

摩纳哥王宫

摩纳哥王宫(Palais Princier de Monaco):被誉为摩纳哥百年传统守护神的王宫,所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在它之前这时曾是1215年热那亚人盖的一座军事要塞。参观王宫,也是做一次从中世纪教皇时期到拿破仑战争横贯几个世纪的旅游。目前,在这座豪华的宫殿中,可参观:意大利式长廊、路易十五客厅、马萨兰客厅、座厅、巴拉丁小教堂、圣马力塔楼。王宫广场周围陈列着路易十四时期铸的炮台,从广场(东北侧)放眼望去这可看到蒙特卡洛港,远可望到意大利的泊蒂凯拉角,从西南侧远眺,则可将峰威区河大蒜角风光尽收眼底。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摩纳哥大教堂

摩纳哥大教堂(Cathédrale de Monaco)建于1875年,用Turbie白石头修建而成,古罗马-拜占庭建筑风格,国王死后被埋葬在这里。在此您可参观迄今1500年的尼斯画家Louis Bréa制作的祭坛装饰屏、主祭坛和Carrare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主教宝座。每逢假期,大教堂里举行隆重的主教祭礼仪式。1976年这里安装了一架四键盘式管风琴。此后,重大的宗教音乐会都在这里举办。九月至六月的每个周日上午十点,由"Les Petits Chanteurs de Monaco"和"La Matrise de la Cathédrale"在此演唱弥撒曲。
head_picture

摩纳哥海洋地理博物馆

摩洛哥海洋博物馆建立于20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博物馆。它背山面海,透过正厅的巨型玻璃,可以看见浩瀚的地中海,里面陈列着从古至今的渔船模型,以及各种海兽海鱼的骨骼标本,以及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各种观赏鱼等,把科学性,艺术性有机交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蒙特卡罗大赌场

蒙特卡罗大赌场(Monte-CarloCasino):建于1878年的大赌场,是由巴黎歌剧院的同一设计师GAMIER所设计,内部的天花板和墙壁古典瑰丽,犹如一座豪华的宫殿。蒙特卡罗这座大赌场的起源,是1856年的摩纳哥亲王Charles三世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才在市区北边开设了第一家赌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行事极端毁誉参半的亲王,故将该地区命名为蒙特卡罗。 在赌场外的广场,左侧是巴黎饭店,右侧是巴黎咖啡馆,前方则是价格不斐的名牌服装店,其实在蒙特卡罗购物比在其他地方要贵上好几倍,但是也许是幸运的赌客容易在此一掷千金,所以登门购物的消费者还是门庭若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 法国酒店

第11天 出发地: 摩纳哥 - 因特拉肯

少女峰

少女峰(Jungfrau)是瑞士的著名山峰,海拔4,158米(13,642英尺)。俯瞰劳特布伦嫩(Lauterbrunnen)谷地,位于因特拉肯(Interlaken)旅游地东南18公里(11哩)处。这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把伯恩州和瓦莱(Valais)州隔开,是伯恩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风景名胜少女峰的美充满了活力和变幻。从山下到山顶,一山之内景观却截然不同。山顶白雪飘飞,雪雾弥空,一派冰雪世界的奇观。而山腰以下,却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青草的翠绿,山花的明黄;和缓的山坡上牛群散布,牛铃声回荡山谷;山谷里村落安详恬淡,人们生活简单、质朴而闲适。这一切正构成了阿尔卑斯山区那独有的迷人氛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留连忘返,如坠天境。历史文化少女峰(Jungfrau)名字直译过来为“处女峰”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来由在当地人流传着两个故事,一个是因为山上经常有云层笼罩,故少女“羞涩”不愿见人得名。另一个故事是旁边的艾格峰(Eiger)看上了这位“姑娘”,但中间的僧侣峰(Monch)一直阻挡着他们见面。门票徒步登山免费,火车登山需付费。乘坐少女峰铁道公司到少女峰顶,往返火车票价一等座198.20瑞郎/人,使用瑞士国铁半价卡,93.10瑞郎/人,使用瑞士通票(Swiss Pass)和欧洲自选国家通票(Euro Select Contries Pass)票价打七五折。二等座186.20瑞郎/人,半价卡93.10瑞郎/人。早上第一班火车的票俗称早安票,要比全天开出的其他车次价格稍便宜一些。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
  • 因特拉肯萨沃伊现代公寓

第12天 出发地: 因特拉肯

僧侣峰

僧侣峰高4099公尺身处阿尔卑斯山脉群峰。
head_picture

雪朗峰

雪朗峰位于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处的阿尔卑斯山群之中,在少女峰旁,主峰海拔2970米。风景名胜雪朗峰(Schilthorn)因为拥有阿尔卑斯山最长的空中索道及险峻雪坡而著名,而游客们更是因为这里是007系列影片《女王的秘密使命》《铁金刚勇破雪山堡》中詹姆斯·邦德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的拍摄外景地而慕名而来。很多游客选择乘坐缆车上山,徒步下山,节省了体力,又可以在返途慢慢欣赏美景。其Gruetschalp-(上山)Muerren-(下山)Gimmelwald是一条非常经典的徒步线路,全程需5 小时,从Gimmelwald乘坐缆车或汽车可以回到卢德本纳(Lauterbrunnen)。沿Gimmelwald和Muerren也都是非常漂亮的自然村落,村子里全是古朴的木制房子,如果天气晴好,落日低垂在天边,四周的群峰似乎触手可及,你会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堂。乘车去雪朗峰(Schilthorn)路过因特拉肯(interlaken)这个著名的小镇时,看着两旁整块大片大片漫山遍野的植被,山坡上零星点缀的木屋,路边清澈的湖水,亮丽的山光水色,自然天成,真有仿佛置身仙境之感。最佳旅游时间雪朗峰地处阿尔卑斯山,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南边有温暖的地中海空气向北流动,适合春秋旅行。历史文化雪朗峰虽然很美,却是很穷,早在1963年就开始了缆车和观景台的建设,而女王密使也是非常早期的007电影,1968年在此拍片时,盖了一半的旋转餐厅趁机以要求电影公司为工程出资作为拍摄影片的交换条件,于是旋转餐厅终于在来年开业了。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
  • 因特拉肯萨沃伊现代公寓

第13天 出发地: 因特拉肯

布里恩茨湖

布里恩茨湖(德文:Brienzersee)是瑞士伯尔尼州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湖泊,得名于东北侧的布里恩茨村。因特拉肯和Matten、Unterseen2个村庄位于西南侧。湖岸颇为陡峭,全湖几乎没有浅水区域。布里恩茨湖是阿勒河沿线的第一个湖泊,下游紧邻图恩湖。布里恩茨湖东到布里恩茨村,西到因特拉肯,长14 km,阔 2.8 km,最深深度 261 m,面积 29.8 km²,湖面海拔高度 564 m。南岸有 Giessbach 瀑布和 Iseltwald岛。2001年,布里恩茨湖的捕鱼量为10吨。1839年起开行客船,5条客船由当地铁路公司BLS Lötschbergbahn运营。
head_picture

何维克街

何维克街(Hoheweg)是连结因特拉肯东站与西站、市区的最主要街道,这里人流如潮,游客永远要比当地居民多。街道的南侧是荷黑马特绿地,北侧有高级酒店、赌场。沿着这条大街直走20分钟,就能走到尽头。
head_picture

图恩湖

图恩湖(德语:Thunersee)是瑞士伯尔尼州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湖泊,得名于其北岸的图恩城。大雨之后,图恩湖大约2,500 km²的排水区常会发生水灾,这是因为图恩湖的出口阿勒河排水能力有限。图恩湖的水源来自东南方比它高6米的布里恩茨湖,以及Kander等溪流。图恩湖是冰河时代的产物,原本与布里恩茨湖是一个湖泊,历史地理学家称为Wendelsee。渔业相当重要,有不少职业渔民。2001年捕获量为53吨。1835年起湖上开行客船,现在共有10艘,由当地铁路公司BLS Lötschbergbahn经营。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Restaurant Chalet Interlaken
  • 因特拉肯萨沃伊现代公寓

第14天 出发地: 因特拉肯 - 卢塞恩

冰河公园

著名的冰川公园是有必要参观一下的地方,那里有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地貌遗迹,可以让你了解到瑞士地质环境的总况。你可以看到冰河留下的旋涡状洞穴和两万年的冰川、裂合和岩石遗迹。公园内还设有冰河博物馆。
head_picture

狮子纪念碑

狮子纪念碑位于琉森古城一角的一片绿荫之中,从湖畔林荫道向狮子广场方向步行过去只需15分钟。雕像是直接在正面岩壁上雕刻出来,由丹麦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以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政击法国杜乐丽宫(Tuileries)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土雇佣军所建的纪念碑。雄狮长10米、高3米,一只箭深深地插进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狮子像下方用拉丁文记叙了整个事件。世界观光旅行家马克•吐温赞叹到“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悲伤和感动的石头”。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琉森湖

琉森湖(Lake Lucerne)位于瑞士中部,湖泊面积114 平方公里,最长处38公里,最深处214米,清澈的雪山融水可以直接饮用。琉森湖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古时,湖畔有四个州,1291年8月1日四个州缔结联盟脱离圣神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今日瑞士的雏形。因此,此湖的别名是“四森林州湖”。瑞士的传奇人物,国父威廉•泰尔抗击外地入侵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地区,留下不少遗迹。如水晶般莹澈眩目的湖水,荡着如诗似画的景象,作曲家瓦格纳在琉森湖畔的恋情,贝多芬微醺的月光曲,洋溢乐韵的宁静城镇。因为这美湖,湖畔古城琉森有了“湖畔巴黎”的别名,也成为瑞士最著名的度假胜地和欧洲最受欢迎的湖畔度假地。琉森湖的游船队是瑞士境内最大的,包括五条蒸汽明轮游船。游船的部分线路全年通航,著名的线路有“午餐游船”,金色环游线路的游船段等等。游船从琉森市区码头出发,驶出港口,游客可以欣赏到老城的全景,城墙上的9个钟塔和教堂的尖顶,廊桥后山坡上的白色Gutsch城堡常常被人比作瑞士的新天鹅堡。然后,游船靠湖岸,驶过湖畔的瓦格纳故居和新城区。接着将看到Stutz别墅和比利时王族的别墅。随后,游船驶向湖中央。您将为可以一探著名的高级度假地,型似半岛状的Buergenstock的美丽面容,银幕永恒的玉女奥黛丽•赫本就是在此处举办的婚礼。您还将为湖畔巍峨的阿尔卑斯雪山景色而叹服。继续驶向湖对岸,游船靠岸行驶,将经过为名人别墅区围绕的Meggenhorn城堡。经过Meggenhorn时,您将见到湖畔高21英尺的耶酥雕像。接着是琉森的“里维埃拉”度假区Weggis和Vitznau小镇,Hermitage酒店,Park Hotel Weggis酒店,Park Hotel Vitznau酒店,Seeburg酒店等高级度假酒店一一经过。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天鹅广场

天鹅广场位于瑞士卢塞恩。风景名胜天鹅广场有很多高级商店,最著名的莫过于宝嘉尔Bucherer钟表珠宝连锁店和Guebelin钟表珠宝连锁店。两个百年老店里,有瑞士各大品牌手表可供选购。最佳旅游时间天鹅广场地处瑞士卢塞恩,夏季不热,冬天很冷冬天可以滑雪,四季皆宜旅游。
head_picture

穆塞格城墙

中世纪的卢塞恩是因地处欧洲南北交通要道,是富庶之都。古城建有陆上和水上城墙。水上城墙的只保留下卡佩尔桥,大部分已经拆毁,原址在19世纪填湖后建起数家维多利亚风格的豪华五星酒店。陆上城墙现存的1386年建成的城墙的一部分。这段约800米的古城墙(Museggmauer)是瑞士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城墙之上有9座修建年代不同,造型各异的瞭望塔楼。其中三座瞭望塔楼向公众开放:Schirmer,Zyt和Maennli。登上塔楼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古城里最古老的钟是由Hans Luter于1535年制造并安装到Zyt塔楼(俗称“钟楼”)上的。大钟的下方绘有两位守护的武士。这只钟享有特权,可以比城内的其它大钟每小时早报时一分钟。(万圣节到耶稣受难日期间瞭望塔楼关闭。)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奶酪火锅
  • 瑟米纳豪斯布鲁切马特酒店

第15天 出发地: 卢塞恩

瑞吉山

阿尔卑斯山的最前沿,被称为山峦皇后,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了望台。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很有名的观赏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在山顶的了望台上可以欣赏到阿尔卑斯山脉的全景观和延伸到德国的黑森林和法国的平原。    19世纪前期,韦伯、门德尔松、维克多·雨果等文化名人就到访过这里。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亲临瑞吉山。1871年这里修建了登山铁道,也是欧洲的第一条登山铁道,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机车。    现在,游客可以从菲茨瑙,高尔道,韦吉斯三处或坐登山列车,或乘缆车上山一览胜景。从卢塞恩码头坐船不到一小时就能到达在菲茨瑙的登山列车车站。    瑞吉山(Mount Rigi)山势幽雅舒缓,山上有100多公里的步行道。各种宾馆、饭店和度假公寓众多。美丽的景观和浓郁的瑞士风情,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游人和商务客人在此举办会议和培训。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琉森湖

琉森湖(Lake Lucerne)位于瑞士中部,湖泊面积114 平方公里,最长处38公里,最深处214米,清澈的雪山融水可以直接饮用。琉森湖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古时,湖畔有四个州,1291年8月1日四个州缔结联盟脱离圣神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今日瑞士的雏形。因此,此湖的别名是“四森林州湖”。瑞士的传奇人物,国父威廉•泰尔抗击外地入侵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地区,留下不少遗迹。如水晶般莹澈眩目的湖水,荡着如诗似画的景象,作曲家瓦格纳在琉森湖畔的恋情,贝多芬微醺的月光曲,洋溢乐韵的宁静城镇。因为这美湖,湖畔古城琉森有了“湖畔巴黎”的别名,也成为瑞士最著名的度假胜地和欧洲最受欢迎的湖畔度假地。琉森湖的游船队是瑞士境内最大的,包括五条蒸汽明轮游船。游船的部分线路全年通航,著名的线路有“午餐游船”,金色环游线路的游船段等等。游船从琉森市区码头出发,驶出港口,游客可以欣赏到老城的全景,城墙上的9个钟塔和教堂的尖顶,廊桥后山坡上的白色Gutsch城堡常常被人比作瑞士的新天鹅堡。然后,游船靠湖岸,驶过湖畔的瓦格纳故居和新城区。接着将看到Stutz别墅和比利时王族的别墅。随后,游船驶向湖中央。您将为可以一探著名的高级度假地,型似半岛状的Buergenstock的美丽面容,银幕永恒的玉女奥黛丽•赫本就是在此处举办的婚礼。您还将为湖畔巍峨的阿尔卑斯雪山景色而叹服。继续驶向湖对岸,游船靠岸行驶,将经过为名人别墅区围绕的Meggenhorn城堡。经过Meggenhorn时,您将见到湖畔高21英尺的耶酥雕像。接着是琉森的“里维埃拉”度假区Weggis和Vitznau小镇,Hermitage酒店,Park Hotel Weggis酒店,Park Hotel Vitznau酒店,Seeburg酒店等高级度假酒店一一经过。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豪夫教堂

豪夫教堂外围依然保持着在8 世纪建造的修道院的格局。背对教堂往前看,卡佩尔桥笔直地朝这个方向延伸过来,连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阶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圣的参拜道。教堂内部也是异常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生动细腻的雕刻图案。值得一提的还有教堂的管风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风琴管,至今仍在卢塞恩的夏季音乐节上使用。最佳旅游时间豪夫教堂地处瑞士琉森,夏季不热,冬天很冷冬天可以滑雪,四季皆宜旅游。历史文化豪夫教堂建于735年,教堂建成时是罗马式建筑,到了14世纪改建成了哥特式,17世纪的一场大火严重破坏了教堂,在随后的改建中,教堂建成了文艺复兴样式。
head_picture

皮拉图斯山

在卢塞恩的卡佩尔廊桥边一抬头就能看见流传着龙的传说的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卢塞恩有皮拉图斯大街和皮拉图斯电台,可见人们对皮拉图斯山的钟爱。以皮拉图斯山(Mt. Pilatus)为背景的琉森“廊桥水塔”的场景是瑞士风光册中最爱收录的照片之一。皮拉图斯山是琉森地标性的山峰。此峰自古流传有善良的龙救助农夫的故事,因此又被称作“龙山”。皮拉图斯山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临之后名声大噪,山峰虽不高,但至今仍是英语国家游客最常光临的瑞士山峰。1889年,山上修建了4618米长的登山铁道,其48度的坡度至今仍然保持着世界记录。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其采用的平行双齿轮构造,获得了奖章。皮拉图斯山以拥有世界最陡的登山列车和“金色环游”项目而成为世界级的景点。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Bachmann甜品店
  • 瑟米纳豪斯布鲁切马特酒店

第16天 出发地: 卢塞恩 - 苏黎世 - 布鲁塞尔

苏黎世湖

苏黎世湖(Zurich,Lake):亦称LakeofZurich,德语作Zurichsee。瑞士著名冰蚀湖。在瑞士高原东北部,从苏黎世市向东南延伸。湖面海拔406米。呈新月形,由东南向西北延伸29公里,宽1—4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西北部较深,最深处143米。东南部较浅。部分湖段可以通航,有渔业,湖岸缓坡上布满葡萄园和果园。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苏黎世大教堂

苏黎世大教堂是瑞士苏黎世的3座主要教堂之一。教堂位于利马特河河岸附近。今天的教堂始建于1100年前后,约1220年揭幕。根据传说最早的教堂为查理曼创建。苏黎世大教堂是一座修道院教堂,在中世纪与利马特河对面的苏黎世圣母大教堂形成竞争。查理曼的坐骑跪倒在苏黎世主保圣人Felix 和 Regula墓前。根据传说,它早于圣母大教堂,后者由查理曼的孙子所建。最近的考古证据证明此处是罗马人的墓地。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班霍夫大街

位于火车站前,呈南北走向的班霍夫街(Bahnhofstrasse),其实德文的意思就是火车站街。这条采尔马特最主要也是最热闹的街道,约有2、300公尺左右,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使这条街显得既忙碌又有活力。一踏出火车站,走在班霍夫街上,最先吸引目光的应该就是由高挑的骏马拉着不同颜色的马车在火车站前不停忙碌的载上或卸下观光客的行李,或者伴随达达的马蹄声优雅的行走在大街上,如果你想尝试坐马车游策马特的话,那么可不是花一些小钱就可以实现,因为这些马车不是观光的交通工具,而是当地的旅馆业者用来接待住宿房客的贴心服务。说采尔马特是个山中小城,但却又是个观光大镇,这点很容易就可以从班霍夫街上体会得到。班霍夫街虽然不长,道路最多也不过6、7公尺宽,但是街道两侧却林立了各种商店,贩售的商品也多针对观光客而设。纪念品店里摆满了瑞士莲(Lindt)与雀巢(Nestle)瑞士品牌的巧克力,著名的瑞士刀、具瑞士地方色彩的木雕作品、不同尺寸大小的牛钤、风景明信片、小玩偶、印有策马特字样或景色的服饰等,丰富多样的纪念品让刚出火车站的游客就有得忙。其他如钟表店,当然也是班霍夫街的重要角色之一。此外,由于采尔马特以登山、健行、滑雪的活动著称,所以此类的专卖店也不少,举凡这些活动所需的装备,如登山鞋、御寒的毛衣、手套、袜子、围巾、帽子、拐杖、背包、滑雪服饰等,应有尽有,而且因为此类商品在策马特算是普遍且具竞争性的商品,因此价格可算平实。这些用品中,推荐到此的游客可以购买健行登山鞋,因为一双以Gore Tex材质为主的登山鞋,视品牌而定(尤其是欧洲的品牌,或瑞士的名牌,如Lowa),通常可以便宜个几百甚至一,两千元人民币以上,如果你喜欢从事此类活动或平常穿的帅气一点,那么这里可是能捡到大便宜哦!班霍夫街同时林立著许多餐厅,下午时分当从事各种活动的游客慢慢归来之后,餐厅的生意也开始活络起来。这里的餐厅提供的食物相当多样,从简易的面包、三明治、披萨,到热腾腾的食物皆有。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瑞士国家博物馆

这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馆,直属联邦内政部管辖。在瑞士国家博物馆(Swiss National Museum)可以浏览欧洲几千年的文化史,分原始文化、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罗马时代文化;中古艺术和手工艺、近代艺术和手工艺;兵器和军服、货币和印章;人文和书画等部室。地址: Museumstrasse 2交通: 乘有轨电车4, 11, 13,14 到Hauptbahnhof站下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30-17:00,周一闭馆电话: (01) 218 6511/65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Sprüngli甜品店
  • 欧罗卡普酒店

第17天 出发地: 布鲁塞尔 - 阿姆斯特丹

圣米歇尔及圣古都勒大教堂

圣米歇尔及圣古都勒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教堂的始建1047年,是在原有的圣米歇尔小教堂基础上建成。1226年开始对教堂进行规模宏大的扩建,一直持续了两个半世纪才完成。圣米歇尔圣及古都勒大教堂并没有太过繁复的装饰,它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的简单线条性,十分大气。教堂正立面有两座高达69米的对称塔楼,采用了罕见的火焰式哥特风格,浮雕简洁凌厉。教堂南塔楼拥有皇家铸钟厂制造的49个排钟,周日音乐会时人们可以欣赏到它美妙的钟声。大教堂内部长110米,高26米,十分宏伟壮观。中殿立柱上装饰着耶稣12门徒的雕像。阳光透过16世纪的彩绘玻璃窗洒下,给教堂内的一切更添圣洁的光芒。教堂内壁装饰有文艺复兴时期历代君主的肖像:交叉的走廊北侧绘有查理国王夫妇的肖像,南侧则绘有路易二世夫妇的画像。中央祭坛下是约翰二世的长眠之所。祭坛的右侧设有米歇尔大天使的雕像,右侧则是圣女丘德尔的雕像,这两件艺术作品均完成于1912年,十分精美生动。教堂的木质布道讲坛是17世纪末的物品,上面的雕刻描绘了亚当和夏娃偷尝禁果后,被逐出伊甸园的场景,旁边的雕刻则展现了圣母玛利亚的救赎。圣米歇尔圣及古都勒大教堂的礼拜堂内设有教堂珍宝展览,入内参观须另行支付门票。官方网站:http://www.cathedralestmichel.be/eng/ouverture.php?lang=eng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布鲁塞尔皇宫

布鲁塞尔皇宫座落在布鲁塞尔公园(Parc de Bruxelles)旁边,是比利时最雄伟的建筑,曾被法国人摧毁,现今所见的是1695年重建,于1820年开始使用。在1904年外表又经过翻新后重建成路易16式风格,皇宫作为国家的迎宾楼,同时也是国王阿尔博特二世(King Albert II)的办公场所。这是名义上是比利时王室的官邸,但是国王和皇后并不住在这里与其他皇宫一样,布鲁塞尔皇宫同样有着庄严的设计。大理石的建筑布满了浮雕,气势宏伟、壮观。皇宫四面皆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皇宫内部参照法国凡尔赛的式样,装饰有大量的壁画、水晶灯饰。设有华丽的宴会厅、高雅的接待室,摆放着珍贵的艺术品、古老的家具和精美的各式地毯。在古代,这座皇宫是比利时国王的寓所。如皇宫顶上没有插国旗则表明国王不在宫内,这时皇宫可免费对外开放参观。从皇宫看下去,可以俯视整个布鲁塞尔城。布鲁塞尔是个老城,随处可以看到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建筑。皇宫前面是布鲁塞尔公园,公园的后面是国家宫,为比利时议会的办公地。皇宫现在只在夏天开放,有兴趣的可以到皇宫旁的博物馆BELvue museum参观,里面展出比利时皇家的历史。
head_picture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大广场(Grand Place)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风景名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布鲁塞尔市区呈五角形,以中央街为界限,共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区是王权贵族阶级聚集地,王宫、大法院、美术馆和大教堂等雄伟华美的建筑均坐落于此。从上城区下一大面坡之后才是市民阶级聚集的下城区。而布鲁赛尔大广场就躲在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要看到它,必须经过连通它的六条小巷中的一条,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前行。来到小巷的尽头,便似河流汇入大海,人群倏然散开,大广场就柳暗花明地兀现在你的面前。大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在看到广场的那一瞬间带给人的惊喜和愉悦,足以让人很快消除旅途的疲劳,在广场度过半天美好的时光。最佳旅游季节春秋两季适宜出游 历史文化13世纪时增添了面包店、布店和肉店。14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市政厅。几个世纪中,大广场一直是布鲁塞尔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皇帝和国王在此祭祀。多次举办比武大会。埃格蒙特伯爵和霍尼斯伯爵在这丢了脑袋。佛朗索瓦·安尼森被推上断头台。大广场目睹了诗人魏尔兰和兰波发生的争执。维克多·雨果流亡生活时的落脚之处。1402年开始建造的市政厅占据广场一隅的大部分。到1480年大体竣工。由建筑师简·范·鲁伊斯布罗艾克为伯冈蒂公爵设计的令人目眩的91米高的尖塔可追溯到15世纪50年代。  1515年布拉邦特公爵查理五世不得不拆除原来的破旧房子,重新建起我们今天看到的辉煌杰作。1767年的复辟事件毁坏了大部分建筑,因此1872年起这座建筑几乎全部修缮一遍。从1872年到1895年,按照1515年的原有布局对王宫进行了重建,保留了部分旧有建筑。新建筑的内部是公共博物馆。  从1971年开始,每隔两年,在8月15日前后的周末,布鲁塞尔广场都会有一项盛大的庆典:铺设花毯。花毯精选根特地区种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题设计,花卉用量高达80万株。  
head_picture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