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风景名胜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藏品中的金色铜马身体与真马同大,神形毕具,惟妙惟肖。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大教堂建于11世纪,以后时有增修。今天,大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最佳旅游季节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春秋两季是威尼斯的最佳旅游时间,这个时候的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旖旎,风景十分秀丽。历史文化圣马可大教堂几乎有1000年的历史了。它是天主教最富丽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拥有500多根石柱和4000多平方米的马赛克画。一方面它集合了拜占庭、哥特的风格,另一方面也具有东方风格,向东方文化开放。这就是该圣殿的魅力所在。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教堂的精华是位于中央祭坛后面的Psaa'oro,始建于公元976年,其后多次修补、镶嵌宝石等,非常漂亮。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 教堂右侧洗礼堂的镶嵌画也非常美丽。 圣马可教堂矗立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是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 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另外,教堂右侧洗礼堂的镶嵌画也非常美丽,到2楼的阳台即可近距离观赏,从正门进入后,右侧写着“Loggia dei Cavalli”的地方就是楼梯入口。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里亚托桥酒店
Hotel Rialto酒店位于Rialto Bridge桥的前方,设有享有大运河(Grand Canal)景致的露台。酒店提供带卫星电视且拥有传统装饰的威尼斯风格客房和套房。Rialto酒店的客人可一边享用欧陆式自助早餐,一边欣赏大桥和运河的美景。酒店的客房和套房均设有空调和迷你吧。部分客房享有运河和大桥的景致。通晓多语言的员工全天24小时为客人提供服务。前台设有上网点。Rialto水上巴士站就位于酒店外,设有前往Santa Lucia Train Station火车站和Venice Marco Polo Airport机场的线路。 酒店距离圣马克广场有600米。酒店客房数量: 79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广场东边,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值得游客一再走访。邻近的总督府原是建于9世纪的防御堡垒,后毁于祝融,现存的外貌始于14至15世纪,其建筑之华丽,充分展现出昔日共和国时期之国威。大运河环绕该区而流,在南弯道两旁府邸林立,乘船游河能遍览水都风华。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Piazzetta),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游览区。交通:乘1号水上巴士在VALLARESSO站(广场西)、S.ZACCARIA站(广场东)下船
威尼斯大运河
威尼斯大运河(Grand Canal )是威尼斯市的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并且 与许多小运河相连。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15世纪法国作家兼驻威尼斯大使康米尼(Philippe de Commines)这样描述威尼斯大运河:世界上最精美的街道,两边有最精美的房屋。5个世纪过去了,大运河仍可以和世界上最美的林荫大道相媲美。这就坐上一趟从罗马广场始发的水上巴士,在两岸古老建筑之间穿行,静赏威尼斯的灵魂之河,尽可能贴近地感受在水上过日子的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吧。大运河呈倒S型,从西北面的罗马广场蜿蜒抵达位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长约4公里,深约6米,宽40到100米,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要道。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曾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威尼斯的传统赛舟会(Regata Storica),也就是在大运河上举行的刚朵拉和其他传统船只的比赛,赛前还会有装饰成15世纪风格的船只的壮观大游行。
早晨: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Ristorante Al Chianti SNC di Vanuzzo Paolino
圣乔治马乔雷教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始建于16世纪中期,于1610年建立完工。科林特式的巨大圆柱形成了教堂壮丽的外观,教堂内有多幅丁多列托的作品如《马纳的宝藏》、《最后的晚餐》等。从教堂内的电梯可直达钟楼顶,由此可眺望朱提卡岛到对岸圣马可广场的美丽景致。圣乔治马乔雷教堂的立面为白色,显得非常的明亮。这个立面也显示著帕拉迪欧在走廊的上方设计了三角墙,并以额枋的形式显露在立面的外部。这种建筑结构类似于几乎是同时代完成的建筑-圣弗朗西斯科教堂(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在教堂正门旁边是圣乔治与圣史蒂芬(也供奉在教堂中)的雕像。开放时间:9:30~12:30,14:00~18:00(周日弥撒期间不开放)
早晨:酒店用餐 午餐:自理 晚餐:酒店用餐
第04天 出发地: 威尼斯 - 米兰
安康圣母教堂
安康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在1630年黑死病肆虐之际,共和国政府决定兴建此教堂献给圣母玛利亚,由著名设计师巴达萨雷·隆格纳设计,正式落成于1687年。顶着巨大圆顶的正堂为正八角形,周围有六座礼拜堂环绕着。面对着主祭坛的圣器室内有描绘旧约圣经故事的壁画《大卫和哥利亚》,由提香创作的顶棚画及丁多托的《迦纳的婚礼》等都是值得一赏的艺术佳品。
米兰中央火车站(意大利语: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是意大利米兰市最主要的火车站,意大利第二大火车站,也是欧洲最主要火车站之一。米兰中央火车站位于米兰市奥斯塔公爵广场(Piazza Duca d'Aosta),始建于1864年,由乌里塞·斯塔齐尼(Ulisse Stacchini)设计,193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米兰中央车站有24个站台,每天有大约32万名旅客,到发500辆列车,每年约有1.2亿乘客使用。米兰中央车站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长近500米,宽230米,高80米,现客流量位居全意大利第二(曾是意大利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后来同样是位于米兰中心的米兰加里波第车站,卡多纳车站分担了众多人流),每天约有780辆火车到达这里。米兰中央火车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代表建筑之一,是折中主义建筑的典范,其钢结构的巨大拱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制结构拱顶。全欧洲所有的火车站只有他被简称为 中央车站,在欧洲所有的火车站公认米兰中央车站的领导地位和建筑影响。
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à),是一人形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相传,若谁不说真话,它就会咬住他的手。到这里观光的旅客,纷纷将手伸进嘴中试一试自己的手会不会被咬。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理之口中伸来伸去,这张大嘴已被人们的手指磨得锃亮。在意大利罗马,面对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沿右手边的马赛洛剧场大街走大约15分钟,就到了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这个教堂很小很安静,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据说把手放在他的嘴里,如果说谎就没办法拔出来。在《罗马假日》里,就是它吓坏了可爱的公主。其实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教堂本身的建筑是在6世纪兴建,以柯林特圆柱和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为装饰,也很值得一看。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的遗迹。
罗马鲜花广场是中世纪和复兴时代的罗马最有生气和最粗暴的地方。广场中心树立着著名哲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的雕像,1600年,布鲁诺因提出日心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动的,而非太阳围着地球转)而被罗马教会烧死在广场中央。历史文化这个广场始终是商业和街道文化的中心:周边街道均被指定经营某一种生意—Via dei Balestrari(弩匠)、Via dei Baullari(保险箱工匠)、Via dei Cappellari (制帽匠)、Via dei Chiavari(锁匠)、Via dei Giubbonari(裁缝)。还有西克斯特四世开辟的新街道— Via Florea和Via Pellegrino— 这个广场作为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和梵蒂冈之间的必经之路,从而给该地区带来了财富:一个繁荣的马匹市场,每周举行两次(周一和周六),大量的旅馆和商店纷纷开设在鲜花广场。死刑通常在鲜花广场公开进行: 在马市和牛市设有高耸的永久绞架。1600年2月17日,哲学家布鲁诺在此被罗马异端裁判所活活烧死,因为他的想法(例如日心说)被认为是危险的,他所有的著作被教廷信理部列入《禁书目录》。1887年,Ettore Ferrari在他死亡的确切位置,专门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他大胆地挑战梵蒂冈,意大利统一的第一天将他重新解释为言论自由的殉道者。1858年,鲜花广场扩建,拆除了一个街区。自从1869年以后,此处每天早晨都开辟为蔬菜和鱼类市场。古代的喷泉“汤碗”(la Terrina)一度用来饮牛,1889年另择新址,改为鲜花市场。其题字:FA DEL BEN E LASSA DIRE (“做好,让他们谈论” )正适合人多嘴杂的市场。下午,当地的足球比赛让位给户外的咖啡馆。到夜晚,鲜花广场又成为受到各国年轻人欢迎的聚会场所。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圆柱上面是140个圣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圆柱(高25.5米,重320吨)。圣彼得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斯帕达宫
斯帕达宫(Palazzo Spada)是罗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位于 Piazza Capo di Ferro 广场13号,非常接近凡尔赛宫。它有一个花园面向台伯河。宫殿内拥有大量的艺术收藏品,开辟为斯帕达画廊(Galleria Spada)。藏品最初由枢机主教 Bernardino Spada收集于17世纪,他的兄弟维尔吉利奥·斯帕达(1596年至1662年)和侄孙枢机主教Fabrizio斯帕达(1643年至1717年)陆续增加。斯帕达宫在1927年被国家购买。
Via Montenapoleone,蒙特拿破仑大街是米兰和意大利最优雅、最昂贵的一条购物街:她其实与拿破仑关系不大,却以时装和珠宝商店而闻名。这条街是米兰这个公认的世界时尚之都的“时尚四边形”(Quadrilatero della moda)中最重要的一条街,许多著名的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时装设计师,例如Gucci、路易威登、普拉达,都在此拥有自己品牌的高级精品店。
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埃马努尔二世长廊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是著名的购物街,1865 年曼哥尼Giuseppe Mengoni 设计 ,回廊呈拉丁十字形,1865-1877年的十字形建筑,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顶端出口至斯卡拉歌剧院,下端出口至米兰大教堂,里面有好多 名牌喔,眼花潦乱,八角形中心圆顶有四幅半圆形壁画分别以欧、亚、非、美四洲为主题 。背靠大教堂,右侧很高、很美、有拱型玻璃的连拱廊,直通向斯卡拉广场。于1877年完成的连拱廊,其天花板附近的绘画,人行道上的马赛克图案均很精致,千万不要错过。道路两旁有咖啡馆、餐馆、书店及汉堡包店,到处是休息的市民和观光客,常年很热闹。穿过这条通道来到的斯卡拉广场(Piazza della Scala)上有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塑像。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是米兰现在的商业中心和时尚中心,也是米兰最繁华的精品商业街。应该说埃马努尔二世长廊是欧洲最早购物中心的雏形,购物中心典型的建筑特征就是长廊和拱廊,建筑十字交叉顶是半圆形的玻璃屋顶,而长廊顶部是拱形玻璃顶,不论是刮风下雨,都不会影响来自世界各地游客观光购物的热情。特别提示有小偷,请留意自己的随身财物。
米兰三年中心在创始之初的确是一个设计展,始于1923年在米兰近郊Monza市的一个理想化的设计学校「ISIA」(Istituto Superiore di Industrie Artistiche),为了抵抗国外市场的威胁,鼓励当时的义大利对于设计的信心,而举办的学生作品展。展览于1933年迁移到米兰的「艺术宫」( Il Palazzo dell’Arte),至此米兰三年中心正式成立,以连结设计师、生产者、销售商为首要目标,让设计这种应用性的艺术,能藉由商业途径而传播给更多大众。由于米兰三年中心的学术背景雄厚,因此她也积极投入计画研究的工作,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米兰QT8区的都市计画桉,这个区域在战时被严重炸毁,经过米兰三年中心的重建计画之后,成为米兰市区最棒的住宅区之一,集合住宅经由整体社区性统一设计,棋盘式的整齐街道,区域内甚至有座叫做Monte Stella的大公园,里面有小山有树林,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置身于米兰市。五零年代,米兰三年中心开始介绍国外的新崛起设计势力,策划了日本及北欧设计专题展览。 到了革命的六零年代,米兰三年中心观察国际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专题策展发声讨论:关于革命运动、关于工作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关于城市变迁与未来的展望等等,在艺术与设计之馀,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今三年展中心早不是传统只展示艺术品的地方,或许于意大利人心目中,生活便是艺术,因此只要具观赏价值,什么都可在此展出,故近年这里确多了不少结合服装、多媒体及装置艺术的展览,亦为艺坛新人提供了不少机会,故大家若有时间便不妨慢慢看,亦不要错过室外的露天花园,四周隐藏了不少装置艺术,就看大家如何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