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福塔,又名河南广播电视塔,塔是世界最高的全钢结构电视发射塔,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名画展览、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该塔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投资8.36亿元人民币。塔高388米,其中,塔主体高268米,桅杆高120米,钢结构总重量约一万六千吨,在目前已建成的世界全钢结构电视塔中高度居于第一位,高于同类结构的日本东京铁塔(333米)和法国埃菲尔铁塔(321米)。中原福塔在2012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该塔可发射4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能有效覆盖半径120公里范围内的3600万群众,为郑州及其周边农村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为构建和谐中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海拔三百多米。据说因有五色云彩盘旋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也有的说,山顶真际寺内有五口井(今只剩下三口),水井中看天上云彩倒影,形状各有不同,故名。实际上是山的位置处在钱塘江和西湖两水相夹之间,水汽充沛;山上山下温差明显,形成山地云,经强烈阳光照射,便呈斑斓的彩霞。
位于荥阳市西南庙子乡,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以古城堡为特色的山岳型景区。环翠峪地势为月牙形封闭峡谷,四周群山环翠,重峦叠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亲笔所题“环翠山庄”石碑立于峡谷之中。它有史迹名胜、自然景观130多处,以魏长城、古城堡群、卧龙云花石、落鹤涧大峡谷最为有名。 观瀑布 双龙峡大峡谷是环翠峪景区最迷人的风景:它长约3公里,蛤蟆潭、野猪潭、玫瑰潭,潭潭相应;瘦美人瀑布、三叠瀑布、双龙瀑布姿态万千。走进大峡谷,浓荫遮天蔽日,飞瀑流泉,水声淙淙,鸟语啾啾。潺潺的清溪如影随形、各色野花秀色可餐,来到这里谁都会沉醉于这一溪时缓时急、时隐时现的山泉水。山无水不灵,水无石不韵,山水石在这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 探龙宫 位于地下100米龙溪宫盛夏冰冷如秋,洞内流光溢彩、玉壁幔幕层遮,飞瀑抛洒,犹如群仙临凡,巧夺天工,洞底冰笋银柱,碧波横溢,水晶世界。洞内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洞内珊瑚玉壁洁白如雪,两壁石幔叠置倒挂,石笋脱拔于冰川之上,宝塔林立于玉溪串珠之间,屏蔽琼瑶仙阁,银河一泻千里。主要景点有“东海龙宫”、“宝塔飞瀑”、“龙王聚会”、“嫦娥奔月”、“太白吟咏”、“仙桥宝塔”等。
虎牢关旅游区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目前,虎牢关旅景区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候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特别是东汉末年,吕布在此大战刘、关、张,更使虎牢关威名大震;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景区内有吕布城、跑马岭、饮马沟、绊马索、张飞寨、三义庙、华雄岭、王莽洞、“玉门古渡”、“玄武灵台”景点。再建古战场文化雕塑苑、千亩鱼塘、千亩荷塘、野禽湿地保护区、黄河农家乐、文化广场等。
汜水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8公里的汜水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风景名胜景区内有吕布城、跑马岭、饮马沟、绊马索、张飞寨、三义庙、华雄岭、王莽洞、“玉门古渡”、“玄武灵台”景点。再建古战场文化雕塑苑、千亩鱼塘、千亩荷塘、野禽湿地保护区、黄河农家乐、文化广场等。 现在虎牢关已经开始规划建立风景区(目前已经实施一部分),把虎牢关的路尽情重修扩宽,扩修三义庙(关羽的庙),修整点将台(吕布当年用的),并且黄河渡口开始有不少的游船(供游客乘坐)还有餐饮业的船(供吃饭).最佳旅游季节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春秋最适宜出游历史文化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击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驻兵虎牢关和秦国对抗,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人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
飞龙顶是我国道教名刹,位于荥阳市北部18公里的北邙乡境内,北濒黄河,南望嵩岳,东临汉霸二王城,西连牛口峪、虎牢关景区。飞龙顶旅游区以飞龙顶为中心,面积大约8平方公里,以庙会活动为旅游热点。它始建于明,兴盛于清,历史上曾被誉为“中州奇”,区内古建筑群落雄伟壮观,峰岭竞秀,环境幽雅,历来为僧俗游人云集的场所。飞龙顶的建筑包括宫殿、亭阁数十间,顶部大都施有琉璃瓦和脊兽,梁柱上多饰彩绘;在布局上依山就势,玲珑巧丽,互相照应,严整有序;保存的200多尊塑像、近百幅壁画,布局工整,笔意古雅。另外尚有100余块明清碑石等。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宝库。惜在“文革”中被全部拆毁。
三皇山旅游区位于荥阳市东北30公里的广武山上,面积10平方公里。三皇山为伏羲、神农、燧人氏等人类始祖活动的地方。这里山河秀丽,历史名胜较多,有唐代的桃花峪庄园、黄河渡口石门、伏羲墓、武公陵等遗址。还有近期新建的15米高三皇巨像及仙台陵园的亭台楼阁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使这块风水宝地充满了神奇,到三皇山寻根拜祖,寻找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置身于原始部落,领略古朴的民俗文化,爬山戏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嵩山旅游风景区区位于临朐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东路位于五寺路中段(上坪村),西路在仲临公路嵩山水库段风景名胜嵩山旅游风景区区位于临朐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东路位于五寺路中段(上坪村),西路在仲临公路嵩山水库段,面积陆仟余亩,共有山峰九座,主峰九龙顶海拔760米,为花岗岩与石灰岩混合结构,具有丰富的金矿、银矿,而有名的嵩山玉在明朝就作为贡品上奉皇宫。嵩山植被丰茂,风景林多为黑松、赤松、落叶松、柞树等。山下有壹仟余亩的山果园,是潍坊地区唯一的花果山,3-9九月份各种山花次第开放,景象十分美丽。西路大峪沟是江北最大的热带雨林,藤蔓密布,苔藓遍地,溪水潺潺,落叶如棉。拾阶而上千余米,便到两山夹峙的南天门。东路嵩山牌楼门为山东之最。早在明朝就有龙泉寺。当时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人山人海,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今又扩大规模,恢复古迹,清挖龙泉,恢复喷涌。增建天籁园、龙泉广场,恢复杭州知府张印立“上青天书院”,展出上青天书院钢印一方,并有张印立宦余次嵩山别野在九龙顶下约50米处有一洞,名曰“苏三洞”。九龙顶,海拔760米,山势险峻,立壁千仞,甚是俊秀,具有华山之险,跨度60余米的钢索天桥与一线天相接,是该风景区的一大景观。而著名的“上观花”、“下关花”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风景区内有特禽养殖场,七彩山鸡、鹧鸪、火鸡、驼鸟等,以及松蘑野菜,均为绿色食品。嵩山风景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幽雅,是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圣地。 最佳旅游季节四季均适宜出游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是嵩山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登少室山须沿着绝壁上一米多宽的石缝,攀铁环、拽钢丝上下,断崖系古道,人在空中行,其险峻使游人赞叹称绝。登上山顶环顾四周,草山碧绿,林海荡漾,云雾飘渺如临仙景。灵霄峡、大仙峡、褂冰崖、水帘洞、回音楼等,景物天成,引人人人胜。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山”之名。山势陡峭峻拔,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延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颇为壮观。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金末宣宗曾屯兵于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代有“少室若莲”之说,当地群众称之为“九顶莲花山”。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西麓。嵩山在登封县境内,属伏牛山脉,东西绵亘近百公里,为我国五岳之一。有72峰,峰峰有名。东为太室山,有太白、望都、玉女等36峰;西为少室山,有望洛、罗汉、钵盂等36峰,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2米,像横卧中原的巨人。嵩山先后建有72座寺院。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北魏嵩岳寺塔,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规模宏大的塔林,最著名的元代观星台,最有史料价值的汉三阙(太室、少室、启母阙),规模宏伟的中岳庙,古朴雅致的嵩阳书院,苍翠清幽的大法王寺等。少林寺曾一次被废,二次被焚。被废发生在北周武帝时,当时国内信佛人数占居民一半,生产受到影响,损害了皇室利益。于是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佛、道二教。少林寺被废弃,僧众纷纷遣散回乡。七世纪初,少林和尚们因在李世民征战中助战有功,受到唐王大力支持,又重建少林寺。至宋时,寺已聚僧二千多人,楼台殿阁五千余间,占地36公顷,藏经近万卷,号称“天下第一名刹”。清雍正年间(1723—1735)皇帝怕武僧造反,放火围攻寺院,将少林寺置于火海中。乾隆以后又加以重修。1928年,军阀石友三纵火又将名刹付之一炬,这次大火损失严重,火势延续五个昼夜,七进院落只剩下二、三间,无数经典、法器等贵重文物化为焦土。解放后又多次整修,逐渐恢复往昔模样。现寺共七进,总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并有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塔林、甘露台、祠堂及南园等附属建筑。 山门为一殿,面阔三间,雕脊彩瓦,吻兽生动,系清雍正十三年(1735)所建。门上“少林寺”横匾原悬于天王殿,兵火后移此,为清圣祖玄烨亲书。殿内有弥勒佛坐像和韦驮护法神像各一尊。山门后甬道两旁立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铭三十余座,为少林寺有名的“碑林”。其中有王知敬写的大唐天台御制诗书碑,元代日僧邵元撰文的息庵禅师碑,明代的释迦双迹灵相图,扶桑园沙门德始书写的淳拙和尚碑以及书法家米芾“第一山”刻石,明代董其昌书写的天言道公碑,清乾隆的御书碑,吴道子的观音画像碑等。
三皇寨景区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风景名胜区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位于嵩山少室山西麓,距登封市区15公里,北与少林寺景区接连交壁,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三皇寺、盘古洞、玉皇庙等。自然景观有好汉坡、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吊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悬空栈道等几十处,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原名“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始建于秦代。中岳庙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建筑群。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等,其中以中岳大殿气势最为雄伟。因中岳庙是历代帝王朝觐泰山山神的场所,所以庙内遗留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汉至宋代古柏335株,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艺术价值很高的金石;另有道教经典木刻百余块。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它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列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唐高宗时,高宗两访潘师正,都以嵩阳观为行宫。五代后唐清泰时,进士庞士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书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北宋鼎盛时期,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从讲学,使书字名声大振,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太室山是中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三十六峰组成,其最高峰为峻极峰,海拔1494米。太室山阙胜在阳,绵亘横阔,兀立尊严。正面仰望,如巨龙盘卧,其南多悬崖,北多峻坂,东多断峤,西多重嶂。古往今来,人们都把登峻极,览天下,观胜景,赞中原视为一大乐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有“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的名句。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64米。清朝乾隆皇帝曾在此赋诗立碑,故又名“御碑峰”。峰顶敞平开郎,犹入宝盖,四周悬崖峭壁,唯中居高巅。登峰远眺,南有萁山颍水,山河拱卫;西有少室山争艳夺魁;北望黄河,一线连天;近有松柏,野花满山;峰岳连绵,云雾缭绕。夕阳西下时,彩霞四射,瞬息多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历代游人,凡来嵩山无不攀登此峰,以览胜景。
母洞又名无极洞、老君洞。 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翻修形成了如今规模,中轴线上有山门、无极洞、无极老母殿共三进院落。无极洞洞深4米,高约2米,宽3米,为唐代著名道士潘师正隐居之处。因形如鸡卵,也称“鸡卵洞”。无极洞内供太极、无极、皇极老母像。洞门外两侧,刻“有峻极峰嵩阳胜地,古灵山金壶洞天”。门额“老母洞”三字为明代登封知县丁应泰所书。这里香火旺盛,多是到此求药、祈子、许愿。最后一进就是老母殿,面阔三间,是硬山式建筑,里面供奉的是无极老母。这里还存额各类碑刻40余通,主要记载了老母洞不同时期的修建情况。
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这时你就可以体会“嵩高峻极”的感觉了。如果遇到大雾弥漫,不要说峻极了,路都会看不见,可以享受一下仙人的待遇。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来此就留有“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的名句。门票开放时间包含在太室山门票50元内交通登峻极峰有古道二条。自中岳庙后的黄盖峰北上:经青岗坪、渡铁链峡到达山顶。这是清乾隆皇帝登嵩时所劈的御路。青岗坪东边悬练峰下,有卢崖瀑布。自无极老姆洞北上:经石船、云城、一线天、炼丹庵由十八隈经羊鼻梁直攀顶峰。这条路山势壮观,风景宜人,是登峻极峰的捷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游嵩山峻极峰时,就是走的这条路。要过十八隈和羊鼻梁,令人胆战心寒。
卢崖瀑布景区位于登封市区东北6公里的嵩山太室山悬练峰下,有一高大的石崖,因唐玄宗年间,有一个被封为谏议大夫的卢鸿乙,不愿做官,来此隐居,广招天下才子,在此讲学,因而称此崖为“卢崖”,称卢鸿乙隐居的地方为“草堂”。卢鸿乙死后,唐玄宗改“草堂”为“卢崖寺”。卢崖北峡谷内,有一股泉水,终年不断,平时泉水泻崖下,好似千水珠帘挂长空,澎湃之声,如虎豹怒吼,如雷声轰鸣,太阳直射上面,其光异彩,灿烂夺目,瞬息万变,气象万千。水珠积流,形成水潭,潭上独出一个黛色圆石,明朝袁宏道在上面刻有“墨浪石”三个大字。水流其上,好似墨浪,人称此景为“卢崖瀑布墨浪流”,亦称“珍珠倒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