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黔山秀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前方的向往。无论风雨,我只想看到最美的彩虹,在我还没有尝遍贵州美食之前,我的脚步绝不停留。

第01天 出发地: 武汉 - 黎平县 - 肇兴侗寨

武汉 -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黔桂湘三省交界地区为侗族主要分布区域,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与广西桂林市和湖南怀化接壤。距黎平县城30多公里的肇兴除了具有中心地理条件,加之侗族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在当地得以集中表现,使其成为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 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一定成为广东居民又一首选旅游目的地。 黔东南作为中国苗、侗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汇集地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作为我国侗族大规模集居中心,非肇兴莫属;其次,国内规模最大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坐落于该地,侗族建筑布局巧妙,花桥、鼓楼、溪流、吊脚楼相间,只要置身其中,必驻足长留。 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景色诱人。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2天 出发地: 肇兴侗寨 - 岜沙苗寨

侗寨鼓楼

为侗家住宅。在贵州东南部侗族聚居的在黎平、榕江、从江、天柱等地区观光游览,常常会见到山寨中、村落旁突兀着一种宝塔形建筑物。它以杉木作料,不施一钉一铆,柱、坊的横穿、斜挂、直撑,一律采用接榫与悬柱结构,牢固又严谨。第一层为正方形,与地平相距约2一3米。以上各层为多角形,有飞檐,塔顶部多安琉璃葫芦,脊棱缓缓翻卷成翘角。顶楼常悬“款鼓”一面,用以集众议事,通事由“款首”击鼓集众,决策定夺。底按多设大厅,楼前有广场,楼侧或联建戏台和厢房。当地喜庆佳节,都以鼓楼为娱乐中心。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停洞增冲鼓楼,建于清代中叶,巍然矗立,气概雄伟。经历漫长岁月,至今保存完好。充分显示了古代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建筑艺术水平。侗家人历来是同姓聚居,一寨一姓建鼓楼一座;一寨多姓则建鼓楼多座。外人来此,便可凭此族姓之象徵物来分辨当地居民族姓情况。侗寨鼓楼或独立或连接并排,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却又彼此有别的建筑风貌,成为赴黔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肇兴侗寨 -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2000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3天 出发地: 岜沙苗寨 - 从江县

岜沙苗寨 - 从江县

小黄侗寨

小黄包括小黄、高黄、新黔三个寨子,有600多户、3000多人。小黄的侗歌在侗乡中很有名,侗语称之为“嘎小黄”,即“小黄的歌”。“侗歌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清泉闪光”,无论这些名号有多么动听,都比不上小黄的歌声悦耳。大山深处的小黄与外界交流十分有限,整个村寨都保持了比较原始的风貌,许多古老的习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演唱大歌便是其中之一。小黄的侗家姑娘不仅极善于歌唱,而且非常热情。对于远方客人想听歌的请求,她们的回答便是让你坐在她们的膝盖上听她们演唱。这种古朴风俗时常使得游客手足无措,其实,入乡随俗才好。在小黄,回归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位于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小决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态。加榜独特的地型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
head_picture

第04天 出发地: 从江县 - 榕江县

从江县 - 榕江县

卡寨苗寨

朗洞镇卡寨苗寨依青山古林而居,小河绕寨边而过,寨中干栏式长廊吊脚木 楼民居与谷仓对应,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集中成片,层层叠织,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的苗族女子盛装服饰雍容华贵,色彩艳丽,图案变形夸张而又生动精美,有苗族图腾的吉祥物,龙、凤、花鸟、牛等细腻、精致、栩栩如生。这里仍然传承保留着纺织制作服饰的一整套制作工艺流程技术,这也是民间纺织工艺流程展览盛典。妇女发式很奇特,长长的秀发挽在雕花银梳上成S型,层次轮廓分明,与称钩式耳环、洁白肤色的脸、生动的大眼映衬相配,组成一幅精美的风情画,男性蓄春秋战国古典发式。特别是这里的芦笙舞,音乐曲调优雅空灵,柔中有刚,男性舞姿稳健刚劲,女性舞姿柔美典雅,有东方芭蕾舞之美。这里的风情很别致,男女恋爱习俗“火塘对歌”声腔如缠绵细语,一般二人以上女声与二人以上男声对唱,悦耳的和声自然和谐,也是民间音乐中少有的和声音乐种类。他们这里的苗家人仍然过着古老传统的民间节日。“苗年”、“吃新节”,特别是充满浪漫色彩和情调的农历“六月六花坡游方对歌情人节”更是神秘诱人,丰富的节日内容和多彩多姿的节日形式 使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大放光彩。
head_picture

第05天 出发地: 榕江县 - 荔波县

榕江县 - 荔波县

大七孔

大七孔位于贵州荔波景区,得名于景区大七孔石桥。距小七孔景区仅三公里,离县城二十五公里,离瑶山民俗寨五公里,与小七孔、瑶山形成三角区,又在王蒙场坝西侧,旅游经济开发价值极高。风景名胜大七孔风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特色的景区。主要景点有大七孔桥、梦潭、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地莪峡、大树岩、地莪宫、水神河、二层河、笑天河、龙头山、清水塘等。景观神奇、气势磅礴,是大七孔风景区的显著个性。尤其是妖风洞、恐怖峡、地莪宫等景点,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最佳旅游时间大七孔地处贵州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四季皆宜旅游。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小七孔

小七孔指的是一座七孔桥,它在古代是贵州和广西的交界处,走过小七孔桥,你便脚踏两省了。风景名胜小七孔的景点都是沿山路分布的,最好的游览方法便是坐着当地农民赶着的驴车漫步其中。漫步当地的一个著名的景点--水上森林。大大小小的灌木均匀地分布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灌木的根长年被这些河水冲刷着,而枝干却异常的茂盛,并散发着幽幽的绿色,远远地看上去有就像一幅中国水墨画。穿梭其中,躲闪着高高低低的枝叶,以个把枝干当作拐杖,偶尔会摔上一跤,弄得浑身透湿,而心里却是轻松快乐的。 小七孔有一奇景--鸳鸯湖,鸳鸯湖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6天 出发地: 荔波县 - 贵定县

瑶山古寨

瑶山瑶寨位于美丽的荔波,保存着瑶族传统的建筑风格,以粮仓最具代表。粮仓呈圆柱形锥顶,盖以茅草,尖顶捆扎装饰成宝胡芦形,下是储粮的圆形仓库,四周用竹篾编成一个大的圆柱体,直径约2米,高约2.5米,形如大囤箩。圆仓开有一小门。凡收获的粮食,晒干后全都放进圆仓里去。圆仓的底部用四根木柱等距支起,底部用木板镶拼严实。圆仓离地面2米,仓下空旷通风,可使圆仓内粮食不致郁热受潮霉变。在圆仓底部木板与托起圆仓的木柱的交接地方,每柱各用一个外表十分光滑,高约35公分、直径约30公分的彩釉陶罐倒扣在柱顶部,有的用4块光滑、平薄、边长在2尺左右的四方石板代替,主要是用于防止狡猾的老鼠沿着木柱攀爬进圆仓。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荔波县 - 贵定县

茂兰保护区

黔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南郊的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较完好的一块宝地,总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率达91.59%。这里生长乔木树种达500多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鹅掌楸等多种珍稀树种,还有中国独有的一属一种掌叶木和射毛悬竹、席竹等。并保存有林麝、猕猴、香獐、华 南虎、野牛、熊、豹、白猴等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还有乡水河瀑布、小七孔、溶洞群、鸳鸯湖、大七孔、瑶族风情等景观。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7天 出发地: 贵定县 - 安顺

贵定县 - 安顺

黄果树大瀑布景区

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风景名胜黄果树瀑布群是由18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其中以黄果树大瀑布最为优美壮观,故统称为黄果树瀑布群。由于黄果树瀑布群的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故国务院已批准将黄果树瀑布群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开发区域。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8天 出发地: 安顺 - 贵阳

安顺龙宫风景名胜区

龙宫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享誉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毗邻,共同构筑了贵州黄金旅游线路。之所以称之为黄金线路,其一是名瀑名洞,风景资源互为补充,相映生辉;其二是黄、龙旅游板块在贵州旅游的龙头地位,相当于广西的桂林、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是贵州众多景区中开发时间最早,目前游客最多、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旅游景区。龙宫风景区总体面积60平方公里,神奇秀丽的景观星罗棋布,除了“五最”、“一绝”之外,石林、峰丛、峡谷、溪河、绝壁等喀斯特地质地貌在龙宫密集展现,步入龙宫,就是步入“喀斯特博物馆”,翻开了一幅喀斯特的“清明上河图”。其地下景与地上景、洞内景与洞外景交替展现,令游客目不暇接、乐不思归。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到龙宫旅游,能有效地避开大量的辐射。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安顺 - 贵阳

青岩古镇

青岩,贵州有名的文化古镇。古城楼巍峨,石板街悠长,古寺庙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错落,古油杉参天……无不散发出悠远古朴的神韵。 土司官班麟贵,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岩,先辈为此族人首领。天启后期(1624——1627年),班麟贵率领管辖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树烧荒,炸石平地,自筑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岩)”,既遵朝廷之训,延续青岩堡之名,又以城东北巍峨青岩之石类一雄狮伏地,可镇压八方之意。当地少数民族又叫它“王荣”城。按布依族当地语译成汉语意思是“兵城”、“营盘”城之意。 青岩城东、南、西、北四门耸立八座石牌坊,“文革”中被毁五座,现尚存三座,即“赵彩章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赵理伦百岁坊”。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异,雄伟壮丽,剔透玲珑。石牌坊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石柱上刻有楹联,居中有悬匾,空雕龙形图案,护柱刻成动物形状,横匾上有各种浮雕。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第09天 出发地: 贵阳 - 武汉

甲秀楼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0米,绿瓦红楹,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亭的石柱上刻有清代贵阳汪知府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head_picture head_picture

贵阳 -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