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picture
喜欢一个人去旅行,背着单反,拍下回忆,带副耳机,抹去喧杂。低头看路况,抬头看梦想。不刻意寻找孤独,只渴望能更多了解真实的自己。

第01天 出发地: 北京 - 苏州

北京 - 苏州

观前街

观前街是苏州的繁华闹市区,大凡去过苏州知道它的人并不多。给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在江南并不鲜见,但如苏州人那样喜欢,恐怕无出其右,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申衙前、范庄前……不胜枚举。观前街风景图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是玄妙观前,约定俗成的称呼是“观前街”,或者干脆叫“观前”。它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观前之所以吸引人,确实还与其周边环境有关,尤其是太监弄和北局,与观前的繁华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太监弄是观前街之南与之平行的一条小巷,以吃食店集中而有“吃煞太监弄”之说。30年代,这里就有正兴馆、璇宫、三吴、大新央、觉林蔬食林等菜馆。解放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太监弄酒肆业益发兴旺,被人誉称“美食街”。得月楼、王四酒家、上海老正兴、元大昌、功德林等酒菜馆在此比肩而立。入晚,各色霓虹灯映照得五光十色,巷内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席散宴罢,宾客穿过宫巷正好闲步观前,有的顺便带回各种物品。观前街曾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拓宽改建。解放后,政府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使街宽逐步增至9—13米,两旁种植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1982年6月,观前街改为步行街,人们可以安步当车,赏心悦目地观赏街景。此后又开辟了夜市,每当夜幕降临,观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电灯,沿街两侧逶迤成“龙”。摊位上,服装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食物、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观前夜游图
head_picture
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好人民间小吃(观前街)
  • 苏州小雅青年旅舍

第02天 出发地: 苏州

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古称枫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旧名妙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法迁重建寺院。该寺曾多次毁于站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枫江第一楼”旧额。1995年,“普明宝塔”落成,宝塔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妇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贞观年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得名。后来拾得和尚东渡日本传道,在日本建“拾得寺”,与寒山寺为姊妹寺,同时,把佛家叩钟一百零八下的规矩也传到日本。寺院坐东朝西,占地约1.06万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大雄殿: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正中设须弥座,上供如来佛坐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胁持。两侧沿墙列坐鎏金铁罗汉十八尊,神态各异,为明代成化年间所铸,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寒山铜钟:寒山寺寒山铜钟钟声闻名天下,但唐代古钟历经兵燹,早已湮没无存。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铸造的巨钟,据说“遇倭变,销为炮”。后传闻说这口大钟已流落日本。日本有关人士四处搜寻,未见下落。于是由日人山田寒山发起募捐,于1905年集资重铸铜钟,赠送苏州寒山寺,现位于大雄殿右侧。这口钟高约0.8米,口径约0.62米。上有模铸铭文《姑苏寒山寺钟铭》。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寒拾殿: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吉祥和吉庆的象征。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枫桥夜泊》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该寺位于姑苏城外的枫桥景区枫桥边,即距苏州城西阊门5公里的枫桥镇的寒山寺弄24号。可顺路游附近的枫桥、铁铃关等景点。  新年钟声:寒山寺素以钟声闻名天下。每年除夕阳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个烦恼,听完钟声,来年烦恼便随风而去。据说当年唐代诗人张继夜泊枫桥,在客船听钟声,也是因为屡试不中,听人指点也前来扫除烦恼。主要景点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
head_picture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人称韩园。元延祐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复构沧浪亭于山上,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到过沧浪亭的人都知道,在沧浪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苏州,住在沧浪亭。有一天,皇帝吃完晚饭,觉得寂寞无聊,便想寻个消遣。他听说苏州的说书很有名气,唱得动听,说得入情,有声有色,非常有趣,于是,传下旨意,要听说书。苏州城内有个说书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苏州知府亲自去请王周士,还特别关照他,在皇上面前,多为他美言几句。到了沧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烦,要他马上开书。王周士不动声色,慢吞吞地说:“万岁坐在明烛边上,难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里弹唱动作,万岁如何看见?”乾隆听了,虽觉得话里带刺,但也有几分道理。只好面带尴尬,命左右赐王周士明烛一根,好令他快快开书。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里,仍旧怕不响。皇上不禁生起气来,问“何故还不开书?”王周士不卑不亢:“启禀万岁,小人说书虽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着不能说书!”乾隆没听过苏州说书,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虎起了面孔,粗声精气地说道:“赐座!”内待马上去搬座位,心里却犯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着说话。眼前这个说书的,居然讨到了金凳,心里着实不服气。 王周士可不顾这些,大模大样地坐下来。把三弦一拔,“叮叮铛铛”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乾隆听得是眉开眼笑。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传》。于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个片断说起来。说到端午节白娘娘怎样误吃雄黄酒,怎样现出了原形吓死许仙,真是讲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乾隆听得津津有味,点头晃脑,脱口喊出“好”字。王周士字正腔圆,越说精神越足,一直说到白娘娘回仙草,回到苏州,救活了许仙,方才落回。王周士把三弦一放,讲一声“明日请早”!这种好书,乾隆哪肯罢休。他连连摆手,“寡人兴致正浓,岂能扫兴?”内待上前禀报:“皇上,已是五更天了。”乾隆不得已,吩咐内待,将王周士留宿在沧浪亭。乾隆皇帝听书听得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一天也不能断,成了一个道地的书迷。后来,他要回京,这样的好书又舍不下,就命王周士随驾进京,外加赐七品冠戴。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宫里,真所谓平步青云。吃的顺口,穿的舒坦,住的宽敞,连走路的地面都是软乎乎、滑溜溜的。可是,这么惬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过不惯。他觉得关在皇宫里弹唱,就像一只身陷金丝笼的百灵鸟,唱不出新歌,伸不开翅膀。所以,他找机会借口生病,禀明皇上,又回到了苏州。这正应了王周士说过的话:“我们唱书,总想把书唱好,该怎样总是怎样呀!”不仅是苏州的说书,沧浪亭更是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乾隆皇帝。人微言轻宋代园林艺术的代表,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在造园艺术上,不落凡响,别具一格。
head_picture

七里山塘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风景名胜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最佳旅游时间山塘街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山塘街始建于公元825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唐朝宝历元年(825)大诗人白居易来苏州担任刺史。他组织民工疏通山塘河并顺势拓展了河提,供车马往来驱驰。自此,兼具交通旅游双重功能的山塘街就横亘在市区和虎丘之间了。苏州人民为了感谢这位为民造福的大诗人,将山塘街称为“白公堤”。山塘街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商贸重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苏州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堪称彼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台湾“中研院”刘石吉)。而山塘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运河的要道,也一跃成为苏州最繁盛的商贸重地,被誉为“神州第一街”。乾隆年间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生动再现了当时苏州的繁荣市面。此图重点描绘了一城、一村、一镇、一街。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随着岁月的流逝,山塘街逐渐被历史湮没,不复历史的繁盛。2002年,苏州市政府为保护山塘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山塘繁荣景象,由市长挂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专题研讨,恢复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将山塘建成一个集中展现吴文化精髓的旅游景区。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外婆家餐厅 晚餐:桃花源记
  • 苏州小雅青年旅舍

第03天 出发地: 苏州 - 北京

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5公里,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时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而后秦始皇曾登丘览胜;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因此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 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AAAA级风景区,并于2001年12月份通过了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集会的重要场所,根据吴地“三市三节”的历史,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每年春季都举办艺术花会,展出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大批名贵花卉十七余万盆,数百个品种;秋季举办民俗风情浓郁的民俗庙会,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节目,深受游客喜爱,一年两会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中的热点节目。景区还在2004年春节推出了春节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随着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竣工,景区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灯会等特色游览活动。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虎丘塔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拥翠山庄位于虎丘二山门内西侧,总平面呈长方形,占地一亩余,此园依山筑屋, 层造而上,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有小园林之胜。山庄结合地形,巧借园外景物,布局灵活,视野开阔。在此可仰视虎丘塔,远眺狮子山,俯览虎丘山麓一带秀丽风景,别有情趣。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冷香阁位于拥翠山庄北面,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埸所。在其庭中植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阁之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别绕清趣。
head_picture

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自行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的小路。
head_picture
早餐:酒店用餐 午餐:协和菜馆 晚餐:自理

苏州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