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舌之食在大内蒙

内蒙古对许多人来说,是带着些许美梦色彩的地方。梦中的草原一望无边,水天一色,夏季凉爽舒适,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来到这里,总会遇见热情奔放的人们,总能听到穿透心灵的歌声。但是别忘了,美丽的内蒙古骨子里还带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万丈豪情!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活,他们制作的美食也充满了野味,就让地头舌带你品尝*地道*独特的内蒙风味吧!

NO.1 烤羊腿

累计7.9万人出游,共2.2万条用户点评

内蒙古的草原水草丰茂,成群的牛羊在这里快活成长,畜牧业也因此十分发达。在内蒙,烤全羊可是一道大菜,是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而随着年代过去,制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且*为美味的一个部分,烤羊腿,逐渐取代了烤全羊称为头号美食。选取上等新疆羊肉,烤至外皮呈酱红色,此时正是内里的肉质处在香嫩多汁的程度。佐酒下饭,人间至味!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2 羊肉松

累计7.9万人出游,共2.2万条用户点评

肉松这种食物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而羊肉松却是不怎么多见的。类似的做法但选用不同的食材,有时候就是一道菜品制胜的关键,而在食材处理上的精细程度,又是决定口感和味道的重要一步。羊肉只挑瘦肉,而后顺着纤维的纹路切成短条,经过三个小时的白水煮制,近五个小时的文火干炒……做出的羊肉松,那叫一个酥香柔软,色泽金黄令人胃口大开。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3 发菜

累计7.9万人出游,共2.2万条用户点评

发菜可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药用价值也极高,不管是用于配汤,还是做凉菜、做馅料,都让人有很好的味觉体验。而内蒙古西部正是“发菜之乡”,这里生产的发菜产量大、质量高。来到内蒙不妨选购一些带回家去,作为馈赠亲友的伴手礼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4 奶皮子

累计7.9万人出游

蒙语里的“查干伊德”说的就是这个“白色的食物”——奶皮子,顾名思义,其原料就是牛羊奶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的漂浮的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通常会将鲜奶入锅,不断用勺子翻扬,小火慢煮,*后会结成一张奶皮子。八斤鲜奶,*后只能做出一斤奶皮子,可想味道是多么的醇香浓厚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能利用奶皮子开发出适合自己口味的一道菜式哦!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5 哈达饼

累计7.9万人出游

这种内蒙古乌达草原的传统小吃,乍一看只是普通酥饼。据说这哈达饼的诞生是因为面点师傅多了些余面,于是将其擀开,混合酥油和砂糖再烙成的。就这么一个奇妙的偶然却意外做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点心,只因这酥饼层次分明,入口酥软即化,连嚼都不用嚼。那些喜爱酥松口感的食客们,一定要尝一尝哦!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6 奶酪

累计7.9万人出游

蒙古族的人们非常喜爱奶酪,也称其为“酪蛋子”,而当地生产的奶酪比起我们普通市场上出售的更加质硬而味酸。奶酪做成之后,还要晒干,以去除其中的水分,这样才能做出独特的扎实透彻的内蒙风味。不管是泡在奶茶里,还是和搭配干粮一起享受干嚼的韧性,其中的味道都能被完全的释放出来,回味无穷!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7 马奶酒

累计7.9万人出游

节日里哪能不喝点酒助助兴呢,在内蒙古大草原尤为如此。当祝酒歌响起来,银碗盛满了香醇浓烈的马奶酒递到你面前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拿酒量不好作借口拒绝呀。这马奶酒可据说是千杯不醉,香气自然清雅,性温驱寒,被称为“玉元浆”。草原人民普遍自酿自饮,拿来款待宾客,酒香里是满满的祝福和情意。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8 炒米

累计7.9万人出游

炒米的蒙语,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可见这炒米着实代表了蒙古牧民的在吃米方面的一大传统。制作炒米,需蒸、炒、碾,而后加上酸奶、白糖,或是配上奶茶、奶皮、或者奶豆腐,便能作为一餐。更有意思的是,炒米做成以后十分方便携带,就好像是现代社会的方便食品一样。炒米色泽黄亮,气味清香,十分值得一尝哦!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9 奶茶

累计7.9万人出游

说到内蒙的奶茶,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在蒙古族心中,茶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曾有时候砖茶还有着货币的功用。不同于港式奶茶的甜腻,内蒙的奶茶加入了青盐,因而作为一日三餐时一同饮用,非常合适。奶茶爽滑醇香,喝上一碗正好能够去除肉类过多的油腻。来到内蒙,可得来上一碗呐。
查看目的地攻略

NO.10 白蘑

累计7.9万人出游

由于草原的土质松散,矿物质丰富,气候适宜,这里的野生食用菌类生长得很好。夏季雨量丰沛时是高产季节,采摘下来晒干制成干蘑又可留到冬季做成另一种风味。例如乳汁软炸口蘑这一道名菜,是将口蘑挂糊炸制而成的。炸物的香气,加上奶油浓郁的乳香,还有菌类外松里嫩的口感,极具民族风味,也广受各地游客的喜欢。
查看目的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