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源佤山腹地,耿沧公路如丝带般穿过原始季雨林,天坑群如同被陨石砸出的绿色漩涡,将地壳运动的密码封存在直径百余米的垂直崖壁间。这里是一座垂直深度超百米的“活态地质博物馆”,热带雨林与地下暗河在此完成了一场跨越百万年的对话。
主坑底部保存着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游客可沿Z字形栈道下行,观察桫椤与鹿角蕨在坑壁构建的立体植被带。坑底暗河出口处,钙华沉积形成的“石珊瑚滩”上,透明盲虾在浅水中划出银色轨迹。若在雨季午后到访,可见阳光穿透水雾,在苔藓覆盖的崖壁上折射出流动的彩虹。
除地质探秘,可参与佤族山民的传统科考方式:用火麻绳结标记稀有植物,学习通过树冠层缺口辨别地下河走向。坑口东侧的观星台,夜间提供“洞穴星图”体验——对照天坑轮廓寻找对应的星座方位。当地佤寨老人偶尔会带着自酿的水酒前来,讲述天坑与“司岗里”创世史诗的神秘关联。
建议在旱季清晨进入坑底,薄雾中的兰花螳螂与枯叶蝶在箭毒木间上演拟态戏剧。这里没有网红打卡装置,却为地质爱好者保留着解读大地褶皱的原始文本,让每块箭竹化石都成为打开地壳运动的密钥。
游客点评
新品上线,暂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