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在我看来也是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我的长辈已经去世,过年显然没有需要前往拜年的对象,因此全然没有了那份年味,那么,过年期间,不是呆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忙忙碌碌一顿饭,为了自己一家三口的裹腹。再说上海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前白天能够听到孩子们一个个放鞭炮的声音,现在听不到了,以前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会在小区燃放五彩斑斓的烟花,一些很热闹的场景,如今已然销声匿迹。仿佛过年就是上班族可以休息几天,其他的与平时难有区别。
说起哪儿值得去,有过年的气氛,我还是推荐到无锡拈花湾,感受那里诗情画意的禅意境界,体验那里唐风古韵的人文风情,观赏那里风格迥异的灯光秀演,欣赏那里既有江南水乡的景色,又有日式建筑的雅致,更重要的是美美地享受地地道道的无锡农家美食,喝一碗酸辣汤,尝一口豆腐花,吃一个小笼包,从而切切实实地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氛围浓郁的春节。
#春节年味# 是啊,过年本来就是儿童最欢天喜地的事了。有吃有喝又有玩,新年新岁新气象!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新年春节过大年,万象更新期盼多!
而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过了一年,又老了一岁。新年春节年年过,好像已经毫无新意了。
但是年老还是要与时俱进,新年新春也要过出新意啊。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一辈子,年年都要努力。一年一春节,节节都要快乐。
有一点是蛮对的,可以出去旅游,近途休闲,远程度假,都可以。哪怕就是市内一日游,也比整天宅在家里,好得多啊!
推荐可以去一些江南水乡的古镇水乡过年,寻找昔日的年味,温婉秀丽,古朴清纯,典雅幽静,最好是阖家欢乐,一起去聚聚玩玩,辞旧迎新,这样的新年应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君不见现在途牛网上不是有好多年夜饭短途旅游的行程吗?
还可以出国旅游过年,可以一家人团团圆圆,去越南,韩国等中国近邻,他们那里的春节年味十足,可以过一个异国情调的春节,也是蛮有新意的啊!
春节可以尝尝外国的美食啊,吃吃披萨,牡蛎,西式海鲜大餐。后面几张照片是越南的春节习俗,喜气洋洋的年味!
我有一年过年是在厦门过的,那个时候大家说好今年年夜饭不吃了,自己安排,所以我就安排去厦门了,春节期间的厦门也挺热闹的,中山路,曾厝垵,鼓浪屿,商店基本都是营业的,但是也有少数的商家不营业,例如沙茶面人气最高的月华沙茶面,不过那次春节去厦门过年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我是乘高铁去厦门的,原本以为没什么人,但实际是没有空座的,到了厦门后,等待BRT的时候也都是人。我所入住的是厦门考拉青年旅舍,入住的人不是很多,不过有几个老外。去了四天时间,去了中山路,人和路,曾厝垵,厦门大学,环岛路和鼓浪屿,鼓浪屿是当天来回的,玩的时间比较赶,日光岩上面还控制拍照的时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早晨的厦门大学,很宁静,芙蓉湖的景色很优美。在厦门过年和在上海过年总会有不一样的氛围,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现在过年的确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首先那时候物资匮乏,日常生活都很艰苦。只有过年时生活才会有所改善,才会吃好吃的,穿新衣服等等,所以儿时对过年的向往都是非常美好的。现在物资无比的丰富,生活条件非常的优越,可以说每天都在过年,所以年就淡化了。其次以前过年,每家都要放鞭炮,家家户户都要贴吊钱,窗花,对联,显得整个社会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现在城市里禁止放鞭炮和烟花,社会上也就没有了那些热热闹闹的状态了。第三过去利用过年的假期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如今的微信拜年,虽然节约了时间,但是也拉长了亲情。为此大街上冷冷清清,年味越来越淡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儿时对过年美好的憧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展望未来估计年味会更淡,最终过年只是度个假期而已了。作为老年人安排好生活,现在可以讲每天都是在过年,所以也就无所谓年不年的了。为此今年我就一反常态在周边搞了两次自驾一日游,一个是到北京地坛公园参观了地坛庙会,另一次是在塘沽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玩了一天,现在到觉得今年这个年过得挺好。(图片:地坛庙会)
以往过年我们老两口就在家里宅着,顶多就是看看春晚。今年女儿女婿带着小外孙回成都过年,带来了新鲜气息。他们在网上租车,我们去自贡看灯会。又在网上订了李庄的民宿,几个房间,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万岁山春节大庙会”(农历初一至十六 )都是国内有名的庙会,最富有过年的特色。[1]
庙会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2]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磐安县,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申报的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在几年前就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可能是因为家里的老人越来越少,拜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也可能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烟花已经不能燃放,现在过年,听不到喧闹的爆竹声,听不到老人的新年发言,现在春节一般都是在饭店里面吃,也很少吃到老人们制作的美味佳肴,以前吃年夜饭,家里都是拥挤在一起,但是很温暖,现在在饭店里面虽然坐的很宽敞,但是更多的是看手机,让吃饭的时候变得很冷清。但是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和家人一起过年,家里毕竟还有为数不多的老人在,我很珍惜这一份情。如果说在外面过年有意思,我觉得北方的城市应该过年味更加浓一些,大家一起包饺子,帖对联,热热闹闹的,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北方过一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