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地语言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为了当什么语言学家。就像外国人或者外地朋友来到你家乡用你家乡话跟你聊天,可能会很生硬,但会博得好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从对话开始了。我在法国吃早餐时把牛奶洒在地上引起侍者的不快。一句法语的你好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在意大利,中午用餐时同桌的小女孩摇动杯子,“砰”的一声,气泡水把杯子盖顶到天花板上落下来。不明真相的顾客以为发生了恐怖袭击纷纷跑到大街上。餐厅经理神色慌张地过来看。我连忙用英语说,别害怕,是苏打水。回国的航班是奥地利航空。空嫂都是德语或者英语。我从后面端着一杯热水回到座位上,前排的女士看见了说,这不是有开水吗?怎么给我凉水?我说,你怎么说的?她说,水嘛,water。我说,我跟她说要hot water。那位女士连忙说,嗨!怪我没跟人家说清楚。再有啊,在意大利的时候你要是想吃冰激凌千万别说什么ice cream,意大利人会很看不起你的。要说杰拉朵,那是意大利人的骄傲。不再举例说明了。总之,不学一点当地语言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仅此而已。
没有更多了
肯定会学几句啊,很好的体验,而且还试过教当地人说中文。去意大利学的“割拉切”,在天空之城跟店铺老板用英语聊天的时候,老板主动提出学中文怎么说hello和thank you。转头就用你好跟后来的团友问候,很友好的一次文化交流。在日本,学了几句简单的日语“我哈腰”“苏米马塞”也实属无奈,日本的鹰钩利湿实在太地方特色了。在新马玩的时候,学的感觉都是脏话,SB,MDSB,实在说不出口。埃及嘛,更多的是习惯了地导对团友的称呼“哈里里”“哈比比”,感觉就是帅哥美女的意思。东北人在南京也学了几句“干么四啊”“阿要辣油啊”,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