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
TOP 1 乌镇戏剧节
乌镇戏剧节由华语戏剧界极具影响力的赖声川、黄磊、孟京辉共同发起,以拥有1300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上演世界级优秀剧目以及年轻戏剧人的原创作品。透过戏剧与生活、小镇与大师的相互融合与碰撞,共邀全世界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美丽的乌镇体验心灵的狂欢。 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期11天左右。
TOP 2 剧院听戏
西栅历史街区内的6座古典小剧场是由百年历史遗存古建筑改建而成,与新建的乌镇大剧院共同组成全中国罕见的剧场群,为全方位的展现古镇魅力,呈现丰盛的戏剧盛宴打造了精彩的舞台。宏伟的乌镇大剧院将成为乌镇颇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各具特色的小剧场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历史语言。剧院推荐: 乌镇大剧院:被誉为“中国美丽的剧场” 水剧场:魅力十足的露天剧场 国乐剧院:建筑在水上,又称为“水上戏台”
TOP 3 足道休闲
莲足道馆是乌镇有名的一家足道馆,建于原始风貌的老宅中,坐落锦堂会所旁,是集传统医学养身和时尚休闲于一体的足道SPA馆。自然景观怀抱中的典型江南风格建筑,馆内空间精致典雅,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4. 书院静心
乌镇较有名的书院是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书院坐北朝南,是中国古镇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前厅陈列有昭明太子塑像和乌镇文化名人大家介绍,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的“六朝遗胜”石牌坊,主楼为昭明书院图书馆,收藏有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一万余册,是来到乌镇沉醉文化氛围的宁静之所。 时间: 夏令 8:00—17:30(周二、四、日) 8:00—21:00(周一、三、五、六) 冬令 8:00—17:00(周一、二、三、四、日) 8:00—21:00(周五、六)
5. 乌镇民间童玩节
滚铁圈、跳房子、踢毽子、抽陀螺……趣味十足的传统游戏,似乎只讲起在爷爷的故事里。每年六月,乌镇西市河畔都会聚集千万童心——和宝贝用一天的时间,学习传统工艺,体验江南农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回味几代人的快乐! 时间:6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期60天左右。
6. 观看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戏影人生”、“土电影”,起源于北宋时的北方,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乌镇皮影戏属南派。至抗战前后,乌镇尚有12个皮影戏班子,走乡串镇,演出颇多。解放后随着电影的发展而日趋减少,至文革中完全停止,大量的道具也在“破四旧”中被付之一炬。 时间:8:30-11:20 13:00-16:30 共21场,每隔十分钟一场
7. 观看露天电影
西栅露天电影,东临乌陶坊,西靠乌镇大戏院。场地开阔,荧幕在斑驳的老墙上,采用白石灰粉刷而成,放映时采用老式胶片放影机,观看者不需要买票,可以随意进场,坐在长条椅上观看。常年放映《三毛流浪记》、《地道战》等黑白老电影。这16mm黑白胶片电影,一台电影放映机,在神奇的光束里,听着电影放映机机器特有的哒哒的抓片声,看流光溢彩的老电影,也有时光流逝的感慨。
8. 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忌走回头桥,所以开始走时心中必须有个计划。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元宵节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提着花灯, 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看去,煞是壮观。 时间:正月十五
9. 评书楼听评书
评书楼位于大戏院书场内,常年由来自各地的专业艺人现场表演苏州评弹,当地老居民每天都把听书作为雷打不动内容,成为一种茶余饭后悠闲娱乐放松的生活方式。演出的曲目除了评弹外,还有乌镇地方说唱——三跳。三跳是长期流行于乌镇一带农村的以说唱古今通俗小说为主体的叙事性曲艺形式,艺人演出时所用道具为三段毛竹板,俗称“三跳板”,故名其曲艺为“三跳”。它的听众基本上是农民,演艺人也大多是农民,所以又称“农民书”;又因为它的演唱曲调是“劝世调”,所以又叫“劝书”。 时间:13:00-15:00;19:00-19:30;20:00-20:30
10. 制作蓝印花布
乌镇蓝印花布俗称“拷花蓝布”,工艺起源于北宋年间。乌镇宏源泰号染坊,保留了传统前店后坊格局,内为染坊,外为商店,自产自销。布艺产品选料为棉线纺织的环保棉布,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印染而成。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时间: 夏令:8:00—21:30(非周末)8:00—22:00(周末) 冬令:8:00—21:00(非周末)8:00—21:30(周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