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通讯与上网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县境东西横距74.55千米,南北纵距71.25千米。蔚县是河北省“综合改革试验县”之一,张家口市四个“窗口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蔚县古建以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为主。古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奇观。凌登五台山顶,俯阅平川,从南山脚下,排到北部丘陵,城连着城,堡套着堡,连堡成镇、城中建城、堡里套堡,气势恢宏,气象万千。蔚县庙、宫、观、寺、院、庵、祠、塔数量位河北省之首。集中了辽、元、明、清、民间年间的古庙宇具备种类齐全、结构奇特、彩绘精美的特点。境内每有村寨庄堡,便有古戏楼,形式多样,种类齐全。面观戏楼三面观戏楼、穿心戏楼、排子戏楼、灯影戏楼、家院戏楼,娓娓观来,令人目不暇接。古民居集民俗、美学、建筑、雕塑于一体,可见四合院、四进套院、九连环院等。暖泉镇西古堡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为一体,呈瓮城形制结构。内存明清风格民宅180所,较大连环套院5所,规整四合院49所。地藏寺分上下两层,为天井式建筑。上层建有藏殿、大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庙、马神庙,钟鼓楼;下层建有12个全砖券窑洞。南安寺塔是蔚县著名的文物景观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寺塔是一座平面八角形,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约32米,塔基为石条砌筑成须弥座形式,高2.5米,上置砖砌塔座。塔座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雕有兽头,另四面篆字“福、禄”。塔座上砌有砖檐,檐上又围砌仰莲瓣三周,塔身置于莲瓣座中。塔身*层较高,角有塔形柱,东西南北四面置砖券假隔扇门,门券上浮雕二龙戏珠,另四面开小窗,刻有花棂,其上置斗拱,斗拱之上为密檐十三层,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但每层东西南北正四面中间都镶嵌铜镜一面。塔檐逐层递次内收,递收率逐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的卷刹形状,每层八角挑檐上均悬铁铎。微风吹拂,铎铃叮有声,若高山流水,余音袅袅,悦耳悠扬。塔刹为铁铸,由一砖雕仰覆莲承托着。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宝盖组成。在相轮下还有飞鹤、铁铎等装饰构件。整座塔浑然一体,非常挺拔。远望峥嵘峙立,缥缈凌云。
蔚县气候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56℃,年平均降水量425mm,年均无霜期90~137天,年均日照2800~2950小时。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四季皆适宜旅游。
从史籍考证看,蔚州的设置和辖境是有变化的、有移徙的。追溯蔚州较早建置于东魏永安中(公元528-530年)改怀荒、御夷二镇(分别在张北县与赤城县北)置,寄治并州邬县界。《中国历史地图集》北朝·东魏地图(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中蔚州治,即标定在此。正如清朝顺治十六年版《蔚州志·古迹》载:“蔚州废城:在平遥西北二十五里,后魏迁蔚州民居此,州废。”当时领郡有三:即始昌郡、忠义郡、附恩郡。领县有七;即于门县、兰泉县、苇池县、西凉县、利石县、化政县。今之蔚州,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县城),蔚自此始,北周宣帝时(公元579年)又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置大昌县州治在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蔚县地属之。
途牛攻略
Copyright © 途牛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