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5人关注
火神庙,即“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什刹海旁。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参见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卷一)元顺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因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清代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现基本保存完整。南端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见《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火祖殿之北为斗姥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北面为「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在「万岁景命阁」两侧的连廊下,各有一掖门,直通庙后一水亭,可观什刹海烟波,可惜早已不存。长期以来,火神庙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间风俗,其中影响较大的要数六月二十二日火祖圣诞之盛况。过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员前往致祭。(据《明熹宗实录》:「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为令。」)清末及民国年间,火神庙则又连年举行中元法会,由大户人家出资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庙外甬道上焚化。前来观礼的人们将甬道挤得水泄不通,为京城一胜景。火神庙虽为皇家道观,但历来由正一派道士住持。据传张天师入京觐见,多驻跸于火神庙。20世纪30━40年代,火神庙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于交际,社会知名度颇高,号称当时京城四公子之一。历经千余年间的风风雨雨,昔日殿堂庄严、流光溢彩的火神庙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梁朽椽烂了,又加上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显岌岌可危。有监于此,1981年,北京市**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决定将庙内所有居民迁走,由中国道教协会筹资修复庙宇,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为了让这处什刹海畔的“明珠”重现光彩,2002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该项目二期工程纳入了人文奥运工程,自2002年至来,文物部门共计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修缮经费,中国道教协会和西城区**各出资2000万元和400余万元,专门用于部队招待所和近50户居民的腾退和改善火神庙周边环境。地平面降低1米多、拆除非文物800多平方米,中路各殿、东西配殿等进行修缮,电线全部入地,消除安全隐患,尽量保持原真性,其中60%的彩绘保留原貌,只是做了除尘处理。此项工程至2008年3月6日竣工,重新开放迎客。 …
全天开放 …
1 …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