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1人关注

5
关闭

Zhong Shan Gong Yuan

中山公园
  • 攻略
  • 预订
  • 游记
  • 热门

景点攻略

简介

中山公园原名社稷坛,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是明清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之处。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园内苍松翠柏,古林参天,林荫幽深,颇有一片山林之势。园中有一小湖,湖上相连的双亭,即为有名的中正亭,朱檐画栋玲珑可爱。湖畔并有小船出租,可供游客徜徉湖上。园内的炮台山上有一望月亭,这是台中市旧城的北门城楼的遗迹,建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日本占领时为修路尽拆城门,为保护古迹,人们将仅留的北门城楼移建于此地。门楼四柱顶立,古朴庄重,翘首飞檐,十分壮观。门楼上方正中悬有“曲奏迎神”巨匾,为**知且黄承乙所题。炮台山还有各种亭子和抗日英雄纪念碑。从南门入园,走过门厅,穿过曲折的彩绘长廊,迎面矗立着一座蓝琉璃瓦顶的由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石牌坊(原称“克林德”坊和“公理战胜”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参天,形态各异的古柏相传为辽时种植,迄今已逾千年。还有一株槐树与柏树相抱而生。称“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叶茂,蔚为奇观。由此西行就到了坛门外,一对雄俊的石狮系北宋遗物,是1918年从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庙废墟中发掘迁来守门的。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把“社稷”看作为国家的象征,并自认为受命于天,为了祈祷丰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来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师、献俘、旱涝灾害等也要到此祈祷举行仪式。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社稷坛东边,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一年四季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这里还有迎晖亨、兰室、水榭、四宜轩、春明馆、绘影楼等建筑。此外,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迁来的。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公园后部植一片柏树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与故宫相辉映,波光楼影,景色如画。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游玩时长

1.5  

电话

010—66055431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天安门西侧)  

交通

公交: 乘1、4、5、10、37、52、726、802路公交车天安门西(中山公园)站。(票价1-2元)

地铁: 乘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路北侧向东走1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南门。

出租: 北京南站到中山公园打车7公里,25元左右。
 

旅行就是这么简单

中山公园在北京,查看北京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