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

来到朔州,给人更多的感觉是这里不太适合购物,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想买的纪念品,就选择平鲁黑釉瓷器、怀仁陶瓷、怀仁墨玉瓷、平鲁面塑,这里还盛产雁门苦荞,可以买回去给家里尝尝哦。

查看全部2个购物地
TOP 1 玉羊
位于晋西北国家生态区“夏天绿翡翠,冬天白玉石”右玉,与内蒙接界.此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蕴育了罕见的地方珍品---中国五大绵羊(阿勒泰羊、滩羊、玉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之一的玉羊,享誉华北
TOP 2 右玉老陈醋
右玉老陈醋.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79年时山西就有了制醋的作坊了,特别是以清徐县所制的颇有名望.山西老陈醋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还可用于配药,它所含的醋酸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球菌类效果较为明显.用老陈醋炒麦,可治疗腰腿疼痛,敷贴脚心可治疗高血压;陈醋缸底的结垢,可治疗骨质增生等病
TOP 3 孟门熬
山西特产—孟门熬,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先把鲜嫩豆腐切成如炖肉大块状,用少许葱油小炒几下,然后添上开水,加精盐佐料,坐火上熬一阵子,再买几个三角“油斜”饼,每个用手扳成十来小块、放锅内一起熬片刻,加上一些鲜芜美,再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吃起来滑腻可口,食后回味无穷,尤其当作冬春早点很是上口,既经济又实惠.在山西柳林孟门古镇,提起“熬”,当地居民会告诉你可以吃但没人卖.只有故友重逢,贵客临门时,主人才会高兴地给你做一碗解馋
4. 右玉莜面
右玉特产莜面:右玉县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是种植莜麦的绝佳环境,所产莜麦色美,味香,含营养成份较高.莜面主要以莜麦为原料,精制而成,内含蛋白质比白面、大米、玉米面高1.6——2.2倍;含脂肪8.5%,也比其它3类高2——6.1倍.右玉莜面蛋白质中赖氨酸占3.6——3.7%.莜面中含有较多亚油酸,可分解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具有显著降脂治病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疗效颇佳.莜面年产1亿斤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
5. 豌豆粥
朔州名吃颇为著名的就是豌豆粥,由山西省右玉县燕麦片厂出品,云岗牌豌豆粥选用当地优质豌豆精制而成
6. 闪塌嘴
宋氏糖干炉又称闪塌嘴,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属宋氏家族祖传,工艺精湛,经宋氏传人不断潜心研究创新,制作出不同的风味,尤其是”油干炉“特点香、酥、脆,甜而不腻,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食品.据传说怀仁“糖干炉”源于辽代,是一个面点师为官家传递情报而特制的一种邮寄载体.后因其质品纯正,风味独特,干脆香酥,成了风靡一时的地方特产.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由天津攻入北京,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与王公大臣等人逃出京城后,向西逃奔.八月初三,慈禧一行人马来到大同府,八月初五,慈禧一行自大同出发,往南而行,总兵马玉昆率人护送到怀仁,驻跸庞家大院.地方官员特将当地城内四牌楼一家面点铺生产的“糖干炉”呈上.进膳时,慈禧见盘中一烧饼黄澄澄,圆墩墩,于是便拿起咬了一口,身旁的李莲英见太后面有讶色,忙道:“老佛爷有何不妥?”慈禧笑道:“此物原有明堂,外实内空,险些闪掉我的牙.”故“糖干炉”又俗称“闪塌嘴”.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八年,怀仁各商号“糖干炉”面点名师、高手云集怀仁县副食品加工厂.他们及其三代传人坚持继承传统工艺、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采用手工捣制的精湛技术,研发出甜、街上打饼子的都有
7. 片烤方肉
片烤方肉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有记载.制法:(1)取用鲜嫩猪肉,将硬五花肉(肋骨之下部位)带肋骨6--7根剁下,然后用长把铁叉沿肋骨下叉入.将肉皮朝下放在明炭火上烧燎,至猪肉焦黄变黑,表面起泡时取下.(2)把猪皮有面刮净,再用清水刷洗净,使猪皮表面呈虎皮色.(3)生炉烘烤,山西传统使用焖炉(一种烤鸭、烤肉的方形烤炉),点燃高粱杆,待火焰燃尽、冒完黑烟,乘赤红灰烬时,用棍、铲慢慢拨平,并将前次烤剩的余灰少许覆盖于红灰之上(以防火大,将肉烤焦),然后用铁钩将方肉钩吊入炉,盖严炉门.洪烤约90分钟左右,待肉油出尽视肉已熟时取出.(4)将方肉修整,先把排骨部分平刀片下,再将方肉切刀改成约5厘米宽的大块,用利刀连皮切成薄片(定须切薄),码摆入盘内.(5)趁热上桌,上菜时须配葱丝、甜面酱、萝卜条或黄瓜条及荷叶饼,就像吃烤鸭一样,将饼面抹匀面酱,加放葱丝、肉片,裹卷起来吃,如果嫌腻还可再加萝卜条或黄瓜条.特点:吃片烤方肉如吃北京烤鸭,肥嫩不腻,香咸可口,吃完烤肉,酒足饭饱,余香悠长
8. 平鲁红山荞麦
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购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荞麦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蓼科,与单子叶、禾本科的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亲缘较远,在常见大田作物中几乎没什么近亲,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得别具特色.栽培荞麦有四个种,它们分别是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甜荞又称普通荞麦,其花中有蜜腺,能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异花授粉;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花器小,无香味,自花授粉,人工杂交极难成功;至于翅荞和米荞则是由于其所结瘦果棱薄呈翼状或是瘦果两棱之间饱满欲裂,易露出果内的“米”而得名.总之,无论哪种荞麦,它们所结的种子都有一坚硬的外壳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这在其它作物中极为少见
9. 应县陶瓷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山川形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采星驰,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是山西省文化旅游大县.以往提起应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首先是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如今,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绚丽奇葩将成为应县的新名片
10. 右玉羊杂割
羊杂割,为右玉县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山西小吃羊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山西小吃羊杂割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正在加载...